配色: 字号:
5 引入及培育品种
2013-08-31 | 阅:  转:  |  分享 
  
授课序次 5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题目 单元2.猪的品种与经济杂交

课题二、引入品种及培育品种 教学

目标 知识:掌握我国常用的引入品种及培育品种的特性和利用价值

能力:能够根据猪的体型外貌识别常见的引入品种及培育品种

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掌握我国常用的引入品种及培育品种的特点及利用价值

难点:能够根据猪的体型外貌识别常见的地方良种 教学

方法

手段 教学方法:引导课文法

教学手段:讲授、板书、多媒体 学生

课前

准备 1、按课业工作单要求查阅资料:不同品种猪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及利用情况;

2、将不理解的内容或疑问归纳出来,在课上解决。 教师

课前

准备 1、教具准备:电子教案、课件、图片、教材、课业工作单、学习任务单、授课计划、粉笔。

2、多媒体设备:电脑、幻灯机、屏幕

3、教学思路:(1)利用播放猪品种的图片设问“这是什么品种的猪”?导入新课;

(2)提出本次课学习任务及学习内容;

(3)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4)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根据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猪品种设计了二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引入品种和增育品种的产地、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和利用情况,理论性较强,可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进行;针对品种的外貌可用采图片或实物或课件形式辅助完成;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采用答凝和详细讲解形式完成。

(5)归纳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4、课前心理准备:了解授课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存在的学习困难等,结合本节课程的特点(重点及难点等),设计好解决问题的办法。

5、服装服饰准备: 教学内容与过程 辅助手段

时间分配

复习提问

1.我国地方猪种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什么代表品种?

2.说明民猪与太湖猪的外貌特征及主要性能特点

3.我国地方猪种的种质特性有哪些?

导入新课,告知教学内容及目标



一、引入猪种

1.大约克夏猪原产于英国1852年定名。

1)外貌体型大,毛色全白,少数额角上有小暗斑,颜面微凹,耳大直立,背腰多微弓,腹线平直,四肢较高。乳头7对。

2.)生产性能窝产仔数11头~13头,料肉比2.4~2.6∶1,胴体瘦肉率达60%以上。大约克适应性强,引入我国的主要有英系、加系、法系三个品系。其中英系特点多为双脊背,腿臀部特别发达,体型均匀,腮肉少;加系特点是四肢粗壮,腿病少,繁殖性能好,适应性强。1936年首次引入。在国外三元杂交中常用作母本或第一父本。与我国品种杂交作父本。

2.长白猪??产于丹麦,原名兰德瑞斯。由于体形特长,毛色全白,故在我国都称它为长白猪。

1)体形外貌全身白色,体躯呈流线型,头小肩轻,面直狭长,两耳向前下平行直伸,背腰特长,体躯丰满,乳头数7~8对。

2)生产性能经产仔数10~13头,料肉比2.3~2.5∶1,胴体瘦肉率6%~65%,杂交利用:在国外主要作杂交配套系的母本,在我国主要用作生产商品猪的一级父本。长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但体质较弱,抗逆性较差,对饲养条件要求较高。

3.杜洛克??产于美国东,其主要亲本是纽约州的杜洛克和新泽州的泽西红,故原名为杜洛克泽西红。

1)体形外貌毛色棕红色,可由金黄到暗棕色,樱桃红最受欢迎,皮肤上可能出现黑色斑点,但身上无黑毛或白毛。耳中等大,向前稍下垂,四肢粗壮。

2)生产性能平均产仔9.78头,生长快,平均日增重达900,胴体瘦肉率达65%以上

4)评价杜洛克猪具有生长快,饲料转换率高,抗逆性强的优点,但产仔少,泌乳力稍差。

4.汉普夏猪原产于美国。

1)体形外貌被毛黑色,在肩和前肢有一条白带,故称为“银带猪”。嘴较长直,耳中等大直立,体躯较长,肌肉发达。?

2)生产性能平均产仔8.66头,平均日增重845g,饲料转换率2.53,瘦肉率61.5%。

3)杂交利用国外利用汉普夏猪作为父本与杜洛克母猪杂交生产的后代公猪为父本,与长白和大白杂交,杂交一代为母本获得的四元杂交猪生产效果最好,产品质量最佳。在国内作父本。

4)评价具有瘦肉率高,眼肌面积大,胴体品质好等优点。但是比其他瘦肉型猪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稍差,发情不明显,繁殖力低。

5.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

1)体型外貌体躯呈方型,体宽而短,四肢短而骨骼细,肌肉特别发达,被毛灰白,夹有黑色斑块,还杂有部分红色。耳中等大小向前倾。

2)生产性能平均窝产仔数9.7头,背膘薄。90kg活重瘦肉率高达66.9%,日增重700g,饲料转换率为2.65。

3)杂交利用该品种1994年引进,作终端父本猪。







长白猪大白猪



杜洛克汉普夏



皮特兰

二、培育品种

1.三江白猪主要产于黑龙江省。是以长白猪和东北民猪为亲本杂交育成。是我国第一个瘦肉型品种。

1)体形外貌头轻嘴直,耳下垂,背腰宽平,腿臀丰满,被毛全白,毛丛稍密,体型近似长白,具有瘦肉型的典型体躯结构,乳头7对,排列整齐。

2)生产性能经产仔12.4头,日增重620g,料重比3.5以下,胴体瘦肉率58.5%。生长快、耗料少、瘦肉多、肉质好、抗寒等优点。

3)杂交利用既可做父本,也可做母本。

2.哈尔滨白猪产于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属兼用品种。

1)体型外貌体型较大,全身被毛白色,头中等大小,耳直立,颜面微凹,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后躯较丰满,四肢强健,体质结实,乳头7对以上。

2)生产性能经产仔11.3头,平均日增重587g。瘦肉率45.1%。哈尔滨白猪瘦肉系平均日增重达650g以上,胴体瘦肉率56%以上。哈尔滨白猪具有抗寒、耐粗饲、生长快、耗料较少等优点。

3)杂交利用是产区优良的杂交母本。

3.湖北白猪产于湖北省武汉市,是利用通城猪、荣昌猪与长白猪和大约克夏猪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我国第二个瘦肉型品种。

1)体型外貌全身被毛全白,头稍轻,直长,两耳前倾或下垂,背腰平直,中躯较长,腹小,腿臀丰满,有效乳头6对以上。

2)生产性能经产仔12~13头。6月龄体重达90kg,瘦肉率58%以上,湖北白猪肉质良好,肉色鲜红。

4)杂交利用以湖北白猪为母本,与杜洛克猪、汉普夏猪杂交,效果明显。

4.苏太猪属瘦肉型品种,由江苏省苏州市太湖猪育种中心以小梅山、中梅山、二花脸和枫泾猪为母本、杜洛克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而成。1999年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垂向前下方,头面有清晰皱纹,嘴中等长而直,四肢结实,背腰平直,腹小,后躯丰满,具有明显的瘦肉型猪特征。产仔14.45头日增重623.12,屠宰率72.88%,瘦肉率55.98%。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耐粗饲、肉质鲜美等优良特点可作为生产三元瘦肉型猪的母本被毛全白,头大小适中,耳中等大,前倾或微立,嘴直,中等长,体型较大,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背腰平直,腿臀丰满突出,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效乳头6对以上,排列整齐。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腿臀丰满突出,双肌臀特征明显,抗逆适应性强的特点。白猪与长本、约本杂种母猪杂交,生长育肥猪。25~90日增重720,饲料利用率3.26,瘦肉率56%,169龄达90。可在我国各地区饲养,尤其适应在北方各省区饲养。 课后作业

1、复习巩固内容:简述外来主要品种的原产地、外貌、生产性能

2、布置下次课的课业工作单:查阅猪选种选配的相关知识 教学后记(包括内容、方法、学情、资源等)



献花(0)
+1
(本文系吴润馆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