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中草药性味归经(二)

 共同成长888 2013-08-31

常用中草药性味归经(二)

 

70.罗布麻

【性味归经】 甘、苦,凉。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安神,清热利水。用于肝阳眩晕,心悸失眠,浮肿尿少;高血压,神经衰弱,肾炎浮肿。

【用法用量】 3~10克,水煎服或开水泡服。平肝宜用叶片,利尿多用其根。

【用药宜忌】 本品有类似毒毛旋花子甙的毒性反应,故不宜过量长期服用,以免中毒。

71.苦丁茶

【性  味】 性大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

【用法用量】 4.5~9克。

72.金荞麦

【性味归经】 微辛、涩,凉。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用法用量】 15~45克,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73.金樱子

【性味归经】 酸、甘、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能主治】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久泻久痢。此外,还可用于脱肛,子宫下垂,崩漏等。

【用法用量】 6~18克。

【用药宜忌】 有实火,实邪者不宜使用。

74.青皮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能主治】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停滞、脘腹胀满。食积腹痛。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75.厚朴

【性味归经】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燥湿行气,降逆平喘。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用药宜忌】 内热津枯者忌用。

76.厚补花

【性  味】 苦辛、温。

【功能主治】 宽中利气,化湿开郁,适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的胸痞满及肝胃气郁、胃脘疼痛等症。

【用量用法】 10~15克,煎服。

77.姜黄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脾、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止痛,祛风湿利痹。用于胸胁疼痛,经闭腹痛; 用于风湿臂痛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外用适量。

78.枳壳

【性味归经】 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 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用法用量】 3~9克。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79.枳实

【性味归经】 苦、辛、酸,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用法用量】 3~9克。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80.柏子仁

【性味归经】 甘、辛,平。归心、肝、肾经。

【功能主治】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 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用药宜忌】 本品易走油变化,不宜曝晒;便溏及痰多者不宜用。

81. 珍珠

【性味归经】 甘、咸,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清热解毒,收敛生肌。用于惊悸,癫痫,惊风;用于目赤翳障,咽喉肿痛;用于溃疡疮面久愈合等症。

【用量用法】 05~1.5克,研末吞服。不入煎剂。外用适量。

附:珍珠母

【性  味】 咸、甘、寒。

【功能主治】 平肝潜阳,明目,安神。适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目翳,惊痫,失眠等症。

【用量用法】 一般用量为25~50克,先煎。

 82.绞股蓝

【性味归经】 寒;苦;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止咳祛痰,滋补强壮。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肝脏及增强肌体免疫功能等功效。

【用量用法】 3~9克。
【用药宜忌】 少数患者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头晕、眼花、耳鸣等症状。

83. 葫芦巴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温肾,祛寒,止痛。用于肾脏虚冷,小腹冷痛,小肠疝气,寒湿脚气。

【用量用法】 3~10克。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或有湿热者忌服。

84.茜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

【用量用法】 内服:煎汤,10-15克;或入丸、散;或浸酒。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者慎服。

85.荜茇

【性味归经】 辛,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偏头痛;外治牙痛。

【用量用法】 2.5~7.5克,煎服。

86.韭菜子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温肾壮阳,固精。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煎服,或作散剂内服。

附:韭菜根

【性  味】 辛 温。

【功能主治】 止汗。适用于盗汗、虚汗。

【用量用法】 一般用量为三十至五十支,煎服。

87.首乌藤

【性味归经】 甘,平。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用于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9~15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88.香附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功能主治】行气解郁,调经止痛。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胸脘痞闷,寒疝腹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

【用法用量】 6~9克。

89. 骨碎补

【性味归经】 苦,温。归肾、心经。

【功能主治】 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0.党参

【性味归经】 甘,平。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用于气虚不足,倦怠乏力,气急喘促,脾虚食少,面目浮肿,久泻脱肛等症。党参既可补脾胃而益肺气,又能益气以补血,主要用于脾胃虚弱及气血两亏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焙干,研末吞服,每次1.5~2.5克。

【按  语】 党参的补气作用,与人参相似,但功力较弱;不过本品产量较人参为多,价亦较廉,故在一般补益剂中多用党参;但是如遇虚脱危重之症,急需补气固脱,因党参力薄,当用人参为宜。

附:明党参

【性  味】 微苦、微寒。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和中养胃。适用于病后虚弱、食少口干,肺热咳嗽、咯痰不爽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1.桑白皮

【性味归经】 甘,寒。归肺经。

【功能主治】 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2.桑枝

【性味归经】 苦,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用于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3.浙贝母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散结,化痰止咳,用于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

【用法用量】 4.5~9克。
【用药宜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94.益母草

【性味归经】 辛、微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凉血消疹。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恶露不尽,瘀滞腹痛;水肿、小便不利;疹痒赤热等症。

【用量用法】 15~50克,煎服。

95.积雪草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 15~30克 ,鲜品加倍。

96. 淫羊藿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腰膝痿软、肢冷畏寒;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等症。

【用法用量】 煎服,5~10克。

【用药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97. 菟丝子

【性味归经】 辛、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用于肾虚阳痿,遗精,早泄,耳鸣,小便频数、淋沥及肾虚腰痛,带下;两目昏糊等症。还能助脾以止泻,可用治脾虚久泻。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98.野菊花

【性味归经】 微寒,味苦、辛。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现代医学研究具有降压作用; 抗病毒、抗菌作用。临床用于上感、流感;急性化脓性炎症;高血压;咽喉肿痛、瘰病、目赤肿痛等症。

【用法与用量】  9~15克。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99.银杏叶

【性味归经】 甘、苦、涩,平。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 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血脂。
【用法用量】 9~12克。
【用药宜忌】 有实邪者忌用。

100.黄芪

【性味归经】 甘,微温。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1.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气下陷、脱肛、子宫脱垂; 表虚不固的自汗症等症;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水肿、脚气、面目浮肿等症。

【用量用法】  15~25克,煎服。

【按  语】 本品与人参、党参相比较,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安神;党参功专补肺脾而益气;黄芪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固表内托,且能利水退肿的作用则为人参、党参所不具。黄芪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

101.湖北贝母 

【性味归经】 微苦,凉。归肺、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止咳,散结。用于热痰咳嗽,痰核瘰疬,痈肿疮毒。【用法用量】 3~9克,研粉冲服。
【用药宜忌】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102.番泻叶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 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用于热结积滞,便秘腹痛,水肿胀满。
【用法用量】 2~6克 ,入煎剂宜后下,或开水泡服。
【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按  语】 本品性寒味苦,质黏而润滑,能进入大肠经泻积热而润肠燥,故可用于热结便秘。但服量不宜过大,过量则有恶心、呕吐、腹痛等副作用,一般配木香、藿香等行气和中药品同用,可减少此弊。

103. 蛤蚧

【性味归经】 咸,平。有小毒。归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肺肾,定喘嗽。用于肾虚气喘,肺虚咳喘等症。

【用法用量】 常用一对,焙微焦,研末,每次1.5~2.5克,冲服,或吞服,日服3次。

104.越橘

【性  味】 叶:苦、涩,温。有小毒。果:酸、甘,平。

【功能主治】 叶:利尿,解毒。用于尿道炎,膀胱炎。果:止痢。用于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 叶2.5~5克。果5~10克。

105.槐实

【性味归经】 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肝,凉血,止血。主治肠风泻血,痔血,崩漏,血淋,血痢,心胸烦闷,风眩欲倒,阴疮湿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嫩角捣汁用。外用:烧存性研未调敷。

106.蒲黄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活血祛瘀。用于用于呕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创伤出血; 心腹疼痛,产后淤痛,痛经等症。

【用量用法】 5~15克,包煎。

107.蒺藜

【性味归经】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主治】 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 6~9克。

108.蜂胶

【性  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治恶性肿瘤和创伤,治鸡眼、肼胝、蹠疣和寻常疣。《中华本草》对蜂胶八大功效的描述:调节免疫功能、净化血液功能、降血糖、抑制细胞突变、解除肝毒、抗菌作用、抗疲劳、维护肠胃。

【治疗用量】 可以在冷水,温水,或蜂蜜水中大人滴加约15滴,小孩约5滴。每日三次(注意:未满一岁勿用)。
【保健用量】 可以在冷水,温水,或蜂蜜水中大人滴加约5滴,小孩约1~2滴。每日三次。

109.酸角

【性味归经】 甘酸,凉。归心、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解毒杀虫。治暑热食欲不振,妊娠呕吐,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50克;或熬膏。

110.墨旱莲

【性味归经】 甘、酸,寒。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煎服,10~15克。 

111.熟大黄

【性味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能主治】 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内结实热,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感染性炎症,发烧等症。具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镇痛解痉等作用。。

【用法用量】 3~30克,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患处。注意:【用药宜忌】 孕妇慎用。

112. 熟地黄

【性味归经】 甘,微温。归心、肝、肾经。

【炮制作用】 生地黄甘寒,功能清热凉血,制成熟地后,转为温性、兼甘,功效也随之转变为滋阴补血。炒炭可增强止血作用。

【功能主治】 补血,滋阴。滋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漏; 肾阴不足,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消渴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5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浸酒。

【用药宜忌】 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113. 鳖甲

【性味归经】 咸,平。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滋阴潜阳,散结消痞。用于肾阴不足、潮热盗汗,或阴虚阳亢,以及热病伤阴、阴虚风动; 久疟、疟母、胸胁作痛及月经不通,症瘕积聚等症。

【用量用法】 15~50克,先煎。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及孕妇忌服。

【按  语】 鳖甲与龟板都髓滋阴潜阳,治虚热盗汗及阴虚阳亢等症,两药往往同用。但鳖甲清虚热的作用较强,且能通血脉、破瘀散结,可用于肝脾肿大、月经闭止;龟板则补血止血、益肾健骨,可用于崩漏下血及筋骨痿软。

附:鳖甲胶

【功能主治】 系用鳖甲熬制而成。功能补肾滋阴,适用于肾阴虚亏。

【用量用法】 一般用量为5~15克,烊化后冲入药汁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