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墙

  平凡的人 2013-09-01

与孩子的“哭”和平相处

1天前 | 阅读原文

“我两岁半的孩子,又哭又闹的,就是不肯刷牙,怎么办?”“要怎么让我三岁的孩子不玩我的手机?不给他玩,他就一直哭闹……”

父母的焦虑让人同情。因为这些看起来象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是生活习惯,也是很“大条”的教养或管教问题。它们不但主控着全家人每天生活的步调,也主宰着家庭气氛,谁也无法置身事外。

为什么做不到?


现代的父母虽然知道要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但经常害怕孩子以哭闹应对,不知道该如何执行?其实“哭”是孩子表达的工具之一,我们要以正常的态度来看它,别动气!

但是,假如长期让孩子以哭来得到他想要的结果,那样的哭,就会慢慢的转成小闹、大闹、甚至胡闹的习惯。所以,爸妈想要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常规,就要从婴儿期开始,为他们建立食衣住行的好习惯,而且别怕孩子以“哭”来表达他不想坐下来吃饭、不想坐汽车安全座椅……

这之间的方法就在:你要不动气的坚持(比如,不坐汽车安全座椅,那就无法出门),并以自然结果法,让孩子了解选择权在他(比如,不好好吃完饭,那么饭就会被收走)。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生活习惯。

再者,现代的父母虽然知道要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也想从婴儿期就建立起常规,却又徬徨于该如何做?追根究柢,身为爸妈的你,可能正卡在几个教养的难题或误解上:

■ 夫妻俩(或许更复杂,还加上双方父母)对教养的方式或认定不一样,所以会有争执。

■ 工作太忙,时间有限,只好有时执行、有时放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我们不能限制幼儿,否则会破坏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 看了许多教养书,名家各说各话,到底听谁的才对?

幼儿 创造力 规矩 哭 吃 自然结果法 管教

解决方案一  就事论事的讨论


夫妻间的教养想法不同,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双方来自不同的原生家庭。想要达成一致的脚步,就要两人“练习”就事论事的讨论。

在过去的家庭教育里,比较缺乏让我们学习如何讨论。所以,夫妻俩得有共识,先从一件小事开始练习讨论,千万别落入“人身攻击”的陷阱,比如,“我们家的生活习惯比你们家好。”

假设,你们想要应对孩子吃饭时乱跑的情形,就该讨论:

■ 孩子什么样的“行为”让父母抓狂?

■ 你和另一半分别觉得要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习惯?为什么?

■ 双方的共识是什么?找出一致的做法和说词。

让就事论事的讨论,变成一种习惯,歧见就能慢慢谐和成一致!成人的态度若不一致,孩子就会在其中讨价还价,变成坏习惯;也会导致成人吵架、不合。请记住,金钱和子女教养,是导致夫妻反目的最大原因呀!

幼儿 创造力 规矩 哭 吃饭 自然结果法 管教

解决方案二   执行要一致


想建立好生活常规,成人与孩子所设下的约定,就要切实做到。比如,跟孩子说好:吃完饭才能下桌,才能去玩玩具,否则表示肚子已经不饿,就要收走餐点。所以当孩子吃到一半、离开餐桌,你就要心平气和的对他那么说并实行。然后等到下一餐时,提醒孩子这是全家都要遵守的规律。

要成功建立这个常规,有以下几个小步:

■ 刚开始时,不要给孩子太多饭菜,让他有成功的经验,宁可吃完再添,也不要让他觉得饭菜像座山,吃也吃不完。

■ 假设孩子这餐饭被收走,下一餐的吃饭时间就可悄悄提早,让孩子在肚子饿时,建立成功的良好用餐经验。

■ “自然结果法”是教养上比较有效、持久的原则,比如,孩子不吃就收走餐点,然后让他等下一餐。千万别打骂孩子,打和骂只会增强孩子的反抗能量和频率。

■ 别忘了称赞孩子:“你看,你可以坐下来吃完一餐饭喔!”

幼儿 创造力 规矩 哭 吃饭 自然结果法 管教

解决方案三  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现代的许多父母,会把“放纵”与“创造力”之间的界限弄混了,所以允许幼儿随心所欲。其实,随心所欲的幼儿,只能以自己的有限想法和做法来探索环境,常常听不见、也不接受成人的建议,这并不能发展创造力。因为创造力,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想法加入。

如果让幼儿随心所欲,他会习惯固执的以自我为中心来应对进退,所以常常不了解、也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和处境;相形之下,就会在人际关系上不成熟、也不被人认同,这也不能发展创造力。因为许多的创造力,是需要与他人合作、互相激荡所产生的。

因此,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有下列几项优点:

■ 可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率的生活作息,所以他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探索。比如,一个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爸妈和孩子就不会花上一、两个小时打吃饭战。愉快的用餐,并且花更长的时间亲子一起堆积木,绝对更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 和孩子一起找到具有共识的常规,比如,与孩子商量好:餐盘上会有两匙的饭、各一匙的菜(新的菜色可以先放少量),等到全部吃完后,他想再多添什么菜,都是好的。让孩子参与选择和计划,这样的习惯,会让亲子双方养成沟通和尊重的态度。

■ 孩子完成后,别忘了称赞他的选择:“你选择了坐下来,吃完碗里的食物,我很为你高兴!”称赞孩子所做的选择,他会觉得自己有能力。相形之下,说孩子“乖或听话”,是赞许他听从成人的选择,让孩子忽略了自己的能力。

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家庭的结构也不一样,但只要愿意,全家人一定可以建立起最和善、一致、有效又彼此尊重的良好生活常规。

至于,是不是有哪一本教养书,宣称可以让你亦步亦趋的跟从,一次见效?我想是不太可能的。身为父母的你,还是要做你应有的功课!(文/李坤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