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稻窄条斑病

 可爱馆5799 2013-09-02

水稻窄条斑病
 
简 介 
  英文名  Rice sclerotial stem rots
  异名  水稻条叶枯病、水稻褐条斑病、水稻窄斑病。
  病原  稻尾孢Cercospora oryzae Miyake=C.janseana Miyake,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有性态为稻亚球壳Sphaerulina oryzae Hara.,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寄主  水稻
  危害  部分地区发生严重。
  分布  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稻区普遍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本病主要在水稻拔节期至抽穗期普遍发生。稻株的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片和叶鞘最为普遍。多先在植株下部的叶片发生,渐而向上蔓延。
  (1)叶片:叶片发病后,为窄条斑,中脉或其附近的病斑最明显。病斑初期为褐色小点,很快沿叶脉两端扩展成两端稍尖,短线状、呈紫褐色至黑褐色的条斑,后中央变成灰白色,边缘褐色。抗病品种的病斑窄短色深,发病品种的病斑较宽长色浅。病斑多时,常几个病斑连成长条状,有时可长达数cm。病叶常造成早枯。
  (2)叶鞘:叶鞘受害后,病斑初期与叶片相似,但病斑较大,开始多集中在叶片与叶鞘连接处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愈合成紫褐色斑块,很快扩展叶鞘大部变紫色,常造成其上部叶片早枯现象。
  (3)茎秆:茎秆上病斑多在节间上部发生,呈狭长条状。
  (4)穗颈和枝梗:初为暗色至褐色小点,略显紫色,发病重使穗颈枯死,注意与穗瘟区别。但本病穗部斑较长,偏紫色,两端中见细长条斑。
  (5)谷粒:谷粒受害多发生于护颖或谷粒表面,呈褐色小条斑。 
病原物 
    (1)形态:分生孢子梗单生或簇生,大小(34.3~58.8)微米×(4.3~4.8)微米。分生孢子短鞭状,淡橄榄色或无色,有3~4个分隔,大小(25.7~34.3)微米×(4.3~5.2)微米。
  (2)特性:病菌在6~33℃间都可发育,25~28℃最适。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在病稻草上越冬,其次是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在稻种上可存活至第2年7月。稻草上病菌因存放场所不同,存活力有较大差异,深埋于草塘或沤粪时仅存活5天。在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至稻田,由气孔或水孔侵入,引起发病。病株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发生因素 
    (1)环境:阴雨高温气候有利窄条病发生;生长后期受低温侵袭也能加重发病。
  (2)栽培:主要在抽穗期发病较重。缺磷,长势不良,发病重;长期深灌发病重。单季晚稻受害较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种子处理,处理方法参见稻瘟病。
  病稻草集中处理。加强肥水管理,推广水稻模式化栽培和配方施肥技术,浅水勤灌,及时晒田,促进扎根,及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药剂防治:选用1∶2∶100倍式波尔多液,抽穗前后喷2~3次。也可喷5%菌毒清AS 500倍液,或50%多菌灵WP 800倍液,或6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WP 1 000~1 500倍液,或70%托布津WP 1 000倍液,或50%苯莱特WP 1 000倍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