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米矮花叶病

 可爱馆5799 2013-09-02
玉米矮花叶病
 
 
 
 
 
简 介 
  英文名  Maize dwarf mosaic 
  异名  玉米花叶病毒病、玉米矮缩花叶病、玉米花叶条纹病、玉米黄绿条纹病.
  病原  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 dwarf mosaiv virus,简称MDMV,属马铃薯Y病毒组。
  寄主  玉米、高粱、粟、稷等作物及300多种禾本科杂草。
  危害  玉米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损失3%~10%。
  分布  分布甚广,玉米重要栽培区都有此病发生。


  详 细 资 料 
为害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受寄主抗病性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症状多样。最初在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呈虚线状排列,以后发展成实线。病部继续呈不规则状扩大,不受叶脉限制,在粗脉间形成许多黄色的条纹,与健部相间形成花叶症状。病部可包围健部,形成许多大、小不同略呈圆形的绿斑,叶片变黄、棕、紫或干枯。重病株的苞叶、叶鞘、雄花穗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其高度有时只为健株的1/2~1/3,不能抽穗或迟抽穗而不结实。病株茎细,根部不发达或萎缩。 
病原物 
    (1)形态:病毒株系为MDMV-B属马铃薯Y病毒成员,是线状无包膜的单链RNA病毒。长625~750nm、宽15nm左右。
  (2)特性:失毒温度55~60℃,体外保毒期1~2天。 
侵染循环 
    病毒主要存在于病叶隆起的细胞及保毒蚜虫的脂肪体唾液腺、消化道、肌肉、气管等细胞内。传毒方式以蚜虫传毒为主,接触摩擦也可传毒,传毒蚜虫有麦蚜、玉米蚜、桃蚜、棉蚜等,初侵染来源是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初春有翅蚜在病草上取食带毒后传播到春玉米及其他杂草上。 
发生因素 
    (1)寄主抗性: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
  (2)环境:①冬季气温偏高,利于蚜虫安全越冬,发病重。
  春季旱情较重,有利于蚜虫的爆发,而干旱使玉米苗期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可加重病情。
  (3)栽培:蚜虫发生密度大,发病重。田间管理粗放,草荒重,易发病。
  偏施氮肥,少施微肥,可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 
    ①选用无病区种子及抗病品种。②调整玉米播期,避免蚜虫高峰期与玉米易发病生育期相吻合。③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壮苗。增施有机肥,增施锌、铁等微肥,搞好配方施肥,能有效地减轻该病的发生。④在田间尽早拔除病株。适期播种和及时中耕锄草,可减少传毒寄主。冬前或春季及时清除地头、田边以及田间的杂草,尤其多年生杂草,压低蚜虫虫口基数。⑤及时防治蚜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