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对太极拳的体悟(一)练拳先要学会放松

 三平读书 2013-09-02

对太极拳的体悟

练拳首先要去掉身上的僵劲、拙力。放松问题成为每个习拳者必须闯过的第一道难关,使内劲由松入柔,再由柔变成能支撑八面的混元劲。如果放松问题逐渐解决,以下丹田为核心的运动体系也就相应地建立起来,内气也就慢慢地充沛起来,太极综合功力也就能逐渐提升。

关于如何放松,松哪些部位,松到什么程度,近三十年来我根据放松的作用,总结出20多个关于对放松的表达,对练好拳架、提升太极功夫确有明显效果,并将它总结成文字,使之理论化,系统化。但愿对丰富太极文化有点积极意义!

一、 练拳先要学会放松

练套路首先要学会放松,全方位的放松问题,共有20多个。不会放松,动作就不会协调,动作不协调练的拳架肯定是散的。不会放松就不会有内气,松的不好内劲质量也不会提高。对于20多个松,把它归纳为七个问题,分别展开阐述。

1               1、心意松,松静

陈氏太极拳采纳了道家练功的理念和方术,并融于套路拳架之中,所以太极拳是以意念为主导,练内气为中心,练套路为手段的一种有氧运动。也就是同时练意、练气、练形,并以练内气为目的的一个拳种,她以意导气,气催行达从而使意、气、形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而形成有机整体。

心意松是练太极内功的必备条件,不会松静就难以进入太极境界,难以真正的练意,更谈不上养心。

行功走架首先要使心神意念放松入静,心静才能放松,心乱则意散,气浮,初学者心意很难入静,师傅教我们的解决方法就是进行自我心理暗示:我要练拳了,其他需要思考的问题暂时搁置一边,不想了。这样的暗示非常重要也很有效,能迅速使心神意念松静下来。心神专注。心意松静是排除思想杂念,排除环境干扰集中精神练拳的必备条件,所以陈老师提出松、静、自然是练功的前提。陈老师还在练习步骤与方法中强调动寓静之内,静寓动之中,松静才能有利收敛内气,静养灵根,气养神。练久了就不需再暗示,一个起势就可完全进入松静状态。

意和气是密不可分的,意和气要贯串到拳架中,渗透到骨缝里。当人的心意高度寂静的时候,即使练拳也不感到自己的身体存在,好像自己身体仅仅是个灯笼壳,轻空混沌。也好像是个充足气的大气球,有了这样的松静,就使练拳者进入绝妙的太极境界。

只有心意松静,才能感到内气在体内流动得顺畅不顺畅,充沛不充沛;才能体悟到肌肉群、骨骼什么时候尚僵还紧,套路中哪些动作还不够轻灵圆活,与练拳的要领,要求还有多大误差。这时的思维就比较清晰明了。心静身明。练心意的松静仅是手段,目的是让意念在练功、练拳时发挥主导作用,用意念把丹田气调动起来,使内气真正发挥动力作用,用内气催动形体变化,用意念指导形体完成套路动作,可简单把它概括为意动、气随、行达。或是以意导气,气催行达,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行功走架时一定要以意为主,气、形为辅,在气则滞,在形则僵,在意则顺。分清主次后,意、气、形方可在练拳过程完美结合,宁静时才知晓阴阳和谐程度,才能真正进行无极——太极——无极状态的调整。中医认为用阳气贯通督脉,用阴气贯通任脉,行气时需用意不用力,如此用内气打通督任二脉就打通了小周天。对养生,技击很有意义!有了小周天的基础,再练就大周天。就进入了最高境界。

2.松柔、松沉

这两个松法为众多名家所强调并重视,其内涵也是叙述得最多最细的,可见其重要性。太极拳要求肌体内外完全放松,在心意引导下躯体的内脏器官骨骼肌肉群韧带皮肤处处放松,不该用力处毫不用力,该放松的地方,无一处不在放松。

老子推崇上善若水,太极拳的松柔也要像水那样,把水存放在方的容器里,水呈方形,若把水放在球罐里它就变成球状,毫无顶撞之意。随曲就伸。世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不与万物相争,但水柔并非软弱无力,常言道,滴水可以穿石,可见其功效。不见其形的东西,它可以进入到缝隙中去,能渗透到最为坚硬的东西里面去。

太极拳松柔,从外形要求柔顺而不失中正。从内劲方面分析,柔的无力或过多就丢劲出界,柔少了则犯顶劲,松柔要恰到好处很有分寸。练拳都要先从松柔入手,去掉拙力和僵力,化僵为柔,积柔成混元劲柔劲掤劲是个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从养生角度分析,坚刚过度难养气血;从技击角度分析松的没有一点掤劲,难以长功。技击过程中要求不丢不顶,也都是围绕松柔这一要领而展开阐述的,若把对方的劲力比作为风,则自己的劲就比作为水,风静时水平如镜,兴风时水随之而作成浪,浪既可卷物也可击物,风力若想变成龙卷风、台风,水也会咆哮怒吼变成巨浪或海啸,海啸要毁灭一个城市已有好多现实的例子可呈。无论是风平浪静、兴风作浪还是狂风怒吼,都是水随风动,水借风力进行卷带击打,这是老子的顺势而为的思想在太极拳中得到充分的运用,也是练松柔的基本要领和作用。

松沉即放松下沉的意思,松沉的练法分两部分来展开阐述:

1)躯干的松沉。由于胸、腰、腹的功能重要,但这部分的肌肉骨骼没有腿部的肌肉,骨骼优越,为扬长避短,为使重心稳定,下盘稳固,上身轻灵,就以腰为界,上身躯干的肌肉,骨骼都一一松下,松落,骨节与骨节对准接牢,放松下沉,松给谁呢?松给腿。双脚是人体之根,腿是全身的支柱。腿部又有开胯、圆裆、合膝、五趾抓地等因素组合支撑,使腿部肌肉群也往下松,促使两脚植地生根,重心稳固,这样就达到下盘稳,上身轻的目的。

2)沉肘。由于躯干找到了支点,动作起来可以稳健轻灵,但双手要是浮怎么办?就用松肩沉肘的办法来解决,要求肘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下沉并外展,无论手臂划大圆、中圆或小圆弧,肘都应该松沉而不抬不架,因此手臂动起来掤劲就足,力贯掌根指尖依次领劲。从而确保全身在松沉的状态下,动作沉稳雄健。

当站桩,盘拳练松沉劲时,也要把握好度,松的不够不彻底,容易犯僵,犯硬,沉的太过,则动作是呆滞不协调。

3.松开、松匀、松展

松开是全身206块骨头的骨缝都能节节松开,尤其是九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手指、脚趾和脊柱。大关节能节节松开,意气贯串到骨缝中,又能节节串连这才叫真松了。

松肩、松脊柱、松腰练起来难度稍大,因为练拳时这些部分的肌肉群,骨节牵拉方式与生活中张弛的习惯不一样,特别是腰、肩的肌肉容易收缩犯僵紧病。练松开功夫时,要强化意念的引导作用,意念令全身放松,内气从下丹田出发,一部分上行,经腰、背、肩、肘、腕直达指梢,另一部分下行经胯、膝、踝透达趾梢,内气行过之处大脑完全能清晰感知

脊柱怎么松,骨缝怎么松开?先令颈椎骨下第一胸椎的大椎骨有膨胀上领之意,同时腰椎骶骨有下沉的感觉,使整个脊柱上下呈对拉状态,这时的胸肌微微内含(含胸),背部肌肉由脊柱向左右两边延伸外展(松展),微微呈圆背状,叫作含胸圆背,从而促使脊柱进一步松开,与此同时腰肌、腹肌在松沉的基础上,内气以下丹田为核心向腰部周围(带脉)膨胀,促进脊柱更加放松,骨缝就松开,松匀了。

脊柱能松开,骨节能松沉、松匀、松展,躯干就有气圈出现,此时练拳就能体悟到气和、体宽、神舒,特别愉悦。

如果继续展开阐述就是当含胸圆背、大椎膨胀上领之际,意念引导颈部肌肉松匀、松展,使内气沿风池穴直达头顶百会穴;当带脉出现气圈之际,意引胯根(股骨头)松开,胯肌外展即开胯,内气从长强穴直抵会阴处,上有百会穴虚虚上领,下有会阴穴轻轻松沉形成一条垂直线上下对拉,使脊柱各脊椎骨间既虚虚笼住,又轻轻松开,意气充实其间,确保腰脊的竖直性、圆活性。确保躯干中正不偏。

松开,除了把自己的骨缝松开以外,还要在推手和技击时,能把对方施加在我身上的粘逼劲松开,如果松不开就不可能引化对方的劲使之落空。松不开化不动就必然产生顶牛或认输,但同时还一定要保持着粘随顺联劲,或叫粘联顺随劲

松匀,是指全身肌肉、关节腔和各器官均要放松,松得均匀。无论是有内催外,还是由外引内,处处须阴阳平衡才能使内气进入各关节腔,使经络畅通。动作才能顺遂。气催而形达。

松展,它还有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当肘尖松沉时,略加延伸外展(有人称此为乍肘)。这样能加强肘部和小臂的掤劲,增强手臂边化边打的技能,例如懒扎衣、单鞭、右(左)手逆缠外开时,首先使肘沉略加外展后,再以手指领劲,小臂螺旋转动而完成定势。如此养成习惯后,当推手或实战时,手臂就不会轻易被对方挤瘪。全身不能有收缩感。需呈松展、松沉、松掤状态。

4.松旋、松稳

陈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就是螺旋圆周运动,俗称划圈”,这是太极拳的精华。

套路练熟以后,不要急于研究每招每式的用法,而应集中精力深研螺旋缠法,掌握其基本运动规律,提高螺旋圆周运动的质量,夯实基本功。螺旋圆周运动是分阴阳的,而且阴阳互根,它好像地球自转一周,就分白天和黑夜,如果是直线运动就不会有阴阳之分,更没有阴阳互根。

松旋主要讲清练拳中螺旋园周运动的八种基本运动形式。这八种基本运动形式分两类,一类是以脊柱为轴心进行的螺旋转动,其中有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另一类以不同的圆心位置进行的螺旋圆周运动,由于圆心位置不同,也有六种不同的运动形式。

1     以脊柱为轴心进行的左右螺旋转动,脊柱进行左右螺旋转动时,手和脚也随之进行左右螺旋缠绕,如双云手,白鹤亮翅,在套路及技击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基本形式。

2     以脊柱为轴心用胸腹开合折叠的方法而进行的螺旋转动,就是胸腹折叠时内气由前向后、或由后向前的脊柱螺旋转动的走劲方式,如雀地龙、起势等。

以上两种形式都是脊柱为轴心进行的螺旋圆周运动,这种运动的特性就是稳健,一出手小臂也随之缠绕而形成螺旋面,若对方来力挨到螺旋面上,就可将来力捲带进螺旋面的纵深处,由于螺旋面的继续转动,来力会沿着螺旋面的切线方向被离心力抛出。螺旋面既可以引进引劲吞进还可以引进落空合即出。它好比江河中水的漩涡,外物挨到漩涡边就被卷进漩涡深部,外物不想进也不得不进,漩涡就是轴心式的螺旋圆周运动。

3     以手腕为圆心,手掌及手指长度为半径划弧而成为螺旋面,这种顺逆缠绕的螺旋圆周运动,充分发挥手的灵巧性,当两只手合拢拧转(像拧手巾状),就能迅速实现擒拿或反擒拿,如套路中白鹤亮翅和高探马中的十字手,技击时能运用指、掌、腕的螺旋圆周运动解决问题,决不再用肩、肘、腰来配合,要学会经济用力。

4     以肘尖为圆心,小臂、掌、指为半径,用手指稍节领劲而进行顺逆缠绕的螺旋圆周运动,这一形式辅以松肩配合,可以在技击时引化很多高难度的外力入侵,并迫使来力不过肘尖从而对己形不成威胁,这张弓的支撑能力相当大,如套路中的护心拳,斜行等。

5     以肩为圆心,手臂,手指长度为半径进行的螺旋圆周运动,是套路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如野马分鬃、穿心肘、前后招等。

6     以中丹田为圆心,中丹田至手指的垂直距离为半径进行的螺旋圆周运动(中丹田在躯干上部、两乳之间的连线中点),这种形式当与对手周旋时,可做抓、拿、化、打、摔等动作,因中丹田部位稳定,选它当圆心做螺旋运动,可灵活多变,如套路中抱头推山等。

7     以下丹田为圆心(下丹田在肚脐下三指处,与命门连线的中点),圆心至手指(或腿)的垂直距离为半径,进行的螺旋圆周运动,这一形式在套路或技击时广泛运用,因为下丹田是全身重心所在,也是周身用力的发动机所在处,也是练功的关键位置,加上手、脚并用,可使太极功夫达到极致状态,所以前辈陈鑫说:手到脚不到,发人不巧妙,手到腿也到,发人如铲草如套路中的懒扎衣、六封四闭等动作,就是用这种劲。手脚齐进横有竖,纵放屈伸不露形。

8     以会阴处为圆心,与腿脚垂直距离为半径,进行的螺旋圆周运动,会阴是腰脊中轴下端的底点,丹田气松沉延伸到该处,也是裆劲的支点,如套路中金刚捣碓的震脚左右蹬脚左右擦脚等动作都是以会阴为圆心,用腿脚进行化打的。

 陈老师在教拳时经常强调,陈氏太极拳没有直线,没有平面,没有凹凸,这三个没有的实质就是强调拳架中所有动作,都应是螺旋圆周运动,螺旋运动的主轴心,圆心位置要稳定不摇晃,这样的螺旋圆周运动就不会出现凹凸现象,以保证螺旋运动的质量,确保练拳的质量。

 放松状态下习练螺旋圆周运动,应细细品、默默对照。例如掩手肱锤,青龙出水发力时,前拳后肘走的是直线还是螺旋?练划圆过程分清一阳一阴一太极了吗?是不是真正把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等太极原理呈现到拳架中?在阴阳变化时用没用腹式逆呼吸配合,注意丹田气的应用吗?在盘拳中能不能充分展示上述八种基本运动形式,或者只是模模糊糊或说不清是用哪种运动形式?是脊柱、手、脚都配合进行整体的螺旋圆周运动,或者还只是注意了手的螺旋圆周运动,其它部位的螺旋运动还顾不上等等

 关注松旋关注上述八种螺旋缠绕形式,可使螺旋劲练得规范化,能使功夫更加全面更加丰富,使内气可运行成大圈或小圈,也可使内劲发长劲和寸劲,因而重视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十分重要。

 松稳是螺旋圆周运动特性展示,像陀螺那样转得越快重心越稳,若想在行功走架时,保持沉稳雄健状态,必须遵循太极阴阳平衡原理,有上必有下,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处处圆弧过渡,脚不站稳不做下面的动作,该小动的时候切莫大动,该不动处切莫乱动,掌握了平衡就能展示出沉稳风格。

5、松膨,松透,松串,松通

站桩练拳的目的就是培植体内能听从指挥的,充沛的内气,有序化的内气,促使周身气血流通,从而经络畅通可延年益寿,服从命令的内气在技击时能增强身体的灵敏反应增强抗击打能力爆发力,故习拳者都孜孜不倦地追求她。

练拳时当意念处于平和,适中状态就能发挥着主导作用,指挥并调动内气和形体的潜能,当呼吸和动作配合协调,动作轻灵自然,掤劲饱满的情况下,体内的能量——内气就会听从意念意识的指挥,熟极而流

稍有内气产生时首先表达在指梢上,动作似停非停时,指肚就有股胀、沉的感觉,几经积累可收敛到骨缝中,从骨缝再经肌肉韧带皮肤汗毛而周流,外膨时能感觉到有一股有序的气流通过肩、肘、手在颤串,周而复始,反复汇集在腹部有一气团可向左右前后滚动,慢慢地内气就可在周身贯串,上至百会下至涌泉,久而久之,内气就听从意识的支配,想用肩靠内气就汇集到肩部发出肩靠,若想打穿心肘,内气就集合到肘尖,发肘击,这样就练就了内气,拳论云:以意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必顺随,才能便利从心。

练内气有的人很敏感,有的人则迟钝。敏感的人只要方法得当,一两年通过练拳就有充足的内气了,不敏感的人八年、十年地练也没有气感,没有内气支撑的人,从拳形上可看到浮、散的影踪痕迹。

每个人都有先天的内气存在,但需经过开发,调动才可表现出来,怎么才能练出流动有序的充沛的内气呢?训练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即一阴一阳地反复汇膨,或一吸一呼由外往内,再由内达表地长期多次汇集,就可得气,但实践起来的确很艰难,很费劲,所以才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之说。

道家十分珍视练丹,认为内气该沉在丹炉(丹田)里炼制。它把丹田分为上、中、下三个丹田,上丹田为藏神之府,中丹田为藏气之府,下丹田为藏精之府,炼丹就是炼人的精、气、神。太极拳练内气也是以下丹田为核心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呼气时内气由下丹田出发渗透,浸润五脏六腑和各个经络,从内(骨缝)达外(外表皮肤和汗毛),吸气时内气从汗毛皮肤等依次再回到下丹田。如此一收(吸)一开(呼)为一周期,即内气出肾入肾一次,反复锤炼内气才能练成,这种方法简称内外兼修,腹式逆呼吸,吸气时腹部稍外鼓由丹田气把命门催开,呼气时腹部再外鼓,命门推丹田外胀,要吸短呼长,此法为自然呼吸,并应做到深、长、细、匀。

为练内气我是以从内鼓膨于皮这一环节抓起的。套路中每个定式的最后一动,都是呼、开、放、发等势,根据这一规律,当阴转阳、阳极转阴之间,就用丹田气由内向外,一层一层地传递信息,有序地直达周身皮毛,使形体的螺旋圆周运动与内气由内向外开膨有机地结合起来,松掤劲与松沉劲交织在一起,慢慢地内气就鼓荡起来了,日积月累就由少量变成充盈。量变再到质变。

我得益于七十四式老架一路拳架,它是功夫架确实名不虚传,它以松柔为主才使我品出了20多个松的要领,松柔实质就是放松状态下的掤劲加挤劲,它是练基本功及态姿呈浑厚雄健的好方法,它总是不断地练由内达外以气催身再以身催手,其实质就是练内气,由气催形,意气形协调,把掤挤劲练扎实,把基础扎牢,因此老架一路没练好,最好别急于去学二路炮锤及器械。

气由丹田向外表皮膨胀,须在放松状态下进行,故称松膨松膨与八门技法的掤劲有点区别,松膨仅是掤劲全过程中的一种形式,只有松膨劲练好了,周身内气才会耗散不尽,用之不竭,掤挤劲才能饱满。

谈松膨主要阐述内气问题,想用松膨一词来概括练内气的入门方法,有了内气还要继续深研内气的用法,故而引出松透,松串,松通。一连串的放松要求

当意气流动串通于骨骼、肌肉、皮毛之间时,该松的地方一定要放松彻底,松得不彻底反而导致掤劲不足。为了便于上口,我选用松透一词来表述,切莫把它理解成松得越松越好。初衷只是想把人体松得像水那样柔和,没有拙、僵之处。使筋骨间节节既能分家又能节节贯串。没有松通,意气就无法贯串于筋、骨、皮肉之间,意气不能贯串,经络就不能畅通。因此练内气时,一定要体悟松掤、松透、松通的状况是怎么样,以便于贯彻便于检查。只有意气风发,才能斗志昂扬。

6、松放,松弹,松炸,松空

发力陈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初练发力者,大部分都因肩、臂、腰松不开,一部分力消耗在发力的过程中了,劲到着力点时威慑力减了不少。为减少内耗,把力发整,引用松放劲来表述。像手托重物瞬间两手将其松开、松掉的那种情景。每个发力不是单靠脚蹬地蹬出的加速度,拳砸过去的形式也不是走直线,而是周身合住劲把力松放出去的,我将此理解为发力的方法。

松弹也叫抖劲,对方施力于我身时,瞬间发松弹劲将对方弹出去,像人猛坐到弹簧床垫时,弹簧能把你抛起来,因弹簧受力变形后立即要恢复原状,弹簧本能地发挥反弹作用,坐得越猛反弹得越高,将此现状简称为松弹,它是发力的一种形式

松炸也就是惊炸劲,发力时完全由内气往外喷发而成,像炸药遇到火即刻引爆,动如闪电,声似闷雷那样沉恐,它是爆发力的一种形式。

松空是当人进入太极境界时,一种勿忘勿助状态下,全身松静得像个气球,达到了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内气在体内运行流动完全像天空中的行云,是那么轻盈,气到而形随,外形随动时犹如流水那样喷薄而出,连绵不断,偶尔也像瀑布那样飞流直下三千尺,十分惬意,只有在松空状态下,意、气、形才能完整结合,骨缝松空才能融纳内气进入、贯通,故松空既是境界也是手段。细观陈正雷老师打拳时的神韵正是如此!松空状态下行云流水般的英姿,令人叹服。当今太极拳界,谁有此神功,唯我师陈正雷也。我也亲身感受到练发力也要内气如行云,外形似流水;蓄劲时要像行云,发力时酷似流水。形成巨浪,撞击冲击对方,使对方无依无靠、无处顶抗、站立不稳而倒地。

1997年我在海边工作过半年。每当我站在海边练拳练发力时,一面倾听海涛拍击堤岸的节奏声和观望大海的壮观景象,一面回忆着陈老师带领我们练发力的情景。涛声拍打堤岸一次,我也随之发力一次,不知不觉中使自己完全融入了大自然之中。在这种状态中练功,效率特别高,终于使我练出了陈氏太极拳发力的特色,同时也总结出松放、松弹、松炸和松空的放松技巧。练发力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必须练好松放劲,及旋贯力即钻头劲。第二层再练松弹劲,内气充沛支撑能使发力的威力提高一个挡次。最后就是练松炸劲,务必使骨骼,肌肉松透松净。发此力全从瞬间惊炸中显现,內气外炸,此劲力神威无穷力无比,防不胜防。

7、松钻、松粘、松随、松活、松快、松灵

当与人竞技时,八门技法用起来也是变化莫测,故在掌握八门技法时还需掌握好松钻、松粘、松随、松活、松快、松灵6种基本功法,

松钻即是陈发科大师说的钻头劲像机床上用麻花钻头加工零件时那样,麻花钻头一面旋转一面还要前进。习拳者也要练这种螺旋钻劲,与对方推手一搭手就用松沉的螺旋钻劲直指对方心窝,很实用,也叫旋贯劲。

如果技击时遇到对方也用此劲进攻你时,你一时难以化解的话,就要改变一下思路,即刻用另一只手(用指掌)发小劲崩开对方的进攻,这小劲敲击对方进攻手的内关穴处,这小劲宜快,宜短促地崩击一下,当发小劲的手掤开对方进攻后,立刻转为进攻,可变拳直指对方心窝,也可以顺着对方的肩、背方向走劲,变为摸脖摔,用起来得心应手,对方的钻劲进逼威慑可立刻化为乌有,效果明显(见附图(1)发小劲示意图)。

松粘就是与对方推手划圆时,用放松的粘逼劲前掤,逼迫对方的肩、肘,手难守中正。练这种劲时一定要梢节领劲,中节随,根节沉,松粘劲(即掤劲加挤劲)很实用很轻灵。梢节做螺旋圆周运动时,一定把劲领好,弧要划圆,中节随要随的灵,随的协调宜灵、快、活,一气呵成。

松随就是推手中的沾粘连随的随,粘要粘的如胶似漆不易离开,随要随的不即不离,恰如其分。随慢了就丢劲,随快了则顶劲,松随也同时检验着松柔的水平,柔得好才能随的好。

松粘,松随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活、快、灵,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