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学术:浅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中医馆163 2013-09-03

中医学术:浅析“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

www.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数:61 更新时间:2013-8-22 15:11:23

  气病可生痰,痰亦可阻气,两者互为因果。如肺炎喘嗽患者,由于外邪袭肺,肺气失宣,津液不能敷布,停积为痰,而见咳喘,喉中痰鸣。若痰浊未能及时排除和消散,必内留于肺,遏阻肺气,令壅者愈壅,如此循环,促使喘咳痰鸣加重。由是观之,治痰治气尚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治痰以治气为先

  临证中诸多验案说明,治痰治气从补气、化气、理气、降气四个方面着手,可获比较好的疗效。

  补气

  即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亦属治本之法。因痰随气行,亦随气化,气足则津化,气衰则津停,因而成痰。在临床上若属正气不足而兼痰者,每于化痰之中少佐以补气之品,可促使痰液的顺利排除。补气包括补脾气、补肺气二法。肺主气而布津液,若肺气虚哀,不能布散津液,则必生痰浊,治宜补肺气以祛痰涎,如生姜甘草汤中取人参、甘草补益肺气,令其排痰有力。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若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必致痰浊内生而见短气乏力,脘闷痰多,便溏之症,治宜健脾补气以祛痰涎,如六君子汤中取人参、白术、茯苓,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以杜绝生痰之源,故有“脾胃健运自无痰”之说。

  化气

  即温化阳气。此法属治本之法,其能使体内外阳气升发,促进气机通畅,令全身的气化功能复常。体内阳气不振,水津不化,必内停为痰,故治必以化气为先,化气包括温脾气、暖肾气二法。温脾气者,苓桂术甘汤、理气化痰丸是也。二方桂枝、干姜能暖脾胃之气,协助气化,令脾胃温运功能复常。痰饮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若肾气虚衰,水不归源,泛而为痰,治当宗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方法,以《金匮》肾气丸温暖肾气,方中附桂具有生少火而化气行水的作用,此乃“烈日一照,阴霾自散”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