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有些人注定迈不过全运的坎
中国的奥运会金牌多出自跳水、射击、乒乓球、羽毛球、体操、举重等重点项目,国内这些项目整体水平非常高,全运会比赛的难度甚至大于世锦赛、奥运会,所以就出现了奥运会冠军全运会纷纷落马的特殊景观。
以刘国梁为例,他采用中国乒乓球传统的直板打法,注重前三板。这种打法对付外国运动员、特别是欧洲选手,非常有效。而在国内,当时有多名球员与刘国梁的水平比较接近,而且对其打法了如指掌,所以刘国梁几次参加全运会,单打都被挡在了前八名之外。1993年七运会八分之一决赛,他以2:3不敌上海队的冯喆;1997年的八运会,首轮即被广东队的刘国正以3:1淘汰。
此种现象在9月1日结束的12运会跳水比赛中表现得也很突出。12运会男子十米台争夺,进入前十二名决赛的就有三个奥运会冠军,结果,伦敦奥运会亚军、来自四川的邱波夺走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冠军、上海的火亮屈居第二。江苏的陈若琳是两届奥运会女子十米台金牌获得者,还是上届全运会该项冠军。12运会女子十米台角逐,她却落居第四,冠军属于名不见经传、只有13岁的山东选手刘昕。

仲满在个人最后一届全运会上,四强都没进
另外,奥运冠军肩负地方体育局赋予的重任,心理压力过大也是比赛失利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第一位男子击剑奥运冠军,仲满在前两届全运会上就没挺到最后,但在今年个人生涯的最后一届全运会上,他连四强都未进入。仲满认为是心态出了问题,“其实前面的比赛感觉不错,但有几剑没有处理好,和裁判也有一些争议,心态还是没放好,关键时刻进攻不太果断,最后一剑还是对方准备得更充分。”
射击项目是大腕跌倒的重灾区,本届全运会上,奥运冠军易思玲、陶璐娜、郭文珺、朱启南、贾占波、邱健等纷纷止步资格赛。中国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认为,首次在全运会上使用的国际射联新规则,是奥运冠军落马的一个绊脚石。2012年,国际射联进行了“史上最大”的规则修改,资格赛成绩不带入决赛,决赛采取淘汰制。决赛又分为半决赛和奖牌PK战两部分,半决赛成绩同样不带入奖牌PK战。新规则大大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要求运动员抗压能力更强,这也意味着,奥运冠军被“秒杀”的几率陡增。
对于奥运冠军遭遇“全运魔咒”,王义夫解释,“奥运会就是奥运会,全运会就是全运会,国家队准备奥运会和大赛有自己一套独特的东西,到省市以后,准备的东西、训练等方面可能会有差别,国家队跟省市队不太一样,所以成绩有区别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