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之劣性

 窦旭民图书馆 2013-09-04

人之劣性

 

天有阴晴,月有圆缺;物有优劣,人有好坏。

人之好坏,其好当然是泛指人类中占据多数的诚实善良、谦虚朴实之人,而坏则指那些凶残成性、欺弱凌小、非盗即奸的歹徒。

世间存有万事万物,应该说人是最为聪慧、最为勇敢、最为能干的一类,同时人亦是最为复杂、最为圆滑的一类。无论好人坏人,都会有某些劣性反映,但在好人身上可能会少一些,在坏人身上必然要多一些……。

人之劣性,若按照《圣经》中所讲: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始祖犯罪所遗留的罪性与恶根,本罪是各人今生所犯的罪。原罪有七种(基督教用撒旦的七个恶魔的形象来代表七种罪恶,即七宗罪):饕餮(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傲慢。

“私”乃万恶之源,也是劣性之根本。所谓“大公无私”和“恨斗私字一闪念”只是相对而言,更是一种赞美、歌颂的词语;而“公而忘私”则是真实的,是人的精神升华到一定程度的结晶。

私心杂念,凡人都有。不过,有的人能够先人后己,并且顾全大局,总是将个人利益放在最后,这就很不简单;更有人严以律己,一心为了民众着想,所以在关键时刻才能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私字可以派生出许多劣性,包括什么“羡慕嫉妒恨”、“墙倒众人推”,什么“得理不饶人”、“利令智昏头”等等现象。这些,应当归类于基督教所谓的“七宗罪”了。一般来讲,人之劣性起初尚不可怕,只是会令人感到厌恶或者反感,但若遇到合适的时机或附带一定的条件,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就会毁掉人的尊严、名誉、道德,甚至生命。

贪婪是私字最亲密的伙伴,私心越强,越是贪婪。不管是贪官,还是奸商,没有一个人难以逃出这一定律。

人的本能反应,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也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和条件反射。当自私、对抗、怀疑、拒绝、恐惧的本能多了,爱的本能、与人为善的本能、保护弱者的本能、信任的本能,就会变弱,就会淡漠,就会减少。智慧源于无私,自私必然愚昧。因此,以自私者治国必盗国,逐利者为官定殃民。

凶恶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脾气反映,更是一个人心底的体现。心底善良乃是人之美德,而且“人之初,性本善”,只是在社会的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人们相互之间有了一些差异和区别。如:仇恨使人冲动,热血上头,眼前一片模糊,而虚伪的恩惠则比仇恨更加可怕,更能蒙蔽人的眼睛。另外,有的人心眼小了,将某些小事却看大了;有的人心眼大了,将某些大事却看小了。于是,财富与代价,感激与仇恨,天堂与地狱,在人们面前往往只有一线之遥。

人们常讲“良心”二字,其实“良心”就是“善良的心”, 而善则是人类一切美德的源泉,是人们所有言行活动的根基。人类若无善,就像鱼儿无水、大山无木、苍天无日。人心若无善,就会失去道德的内涵,就会做出那种“眼一红,心即黑”的缺德事。故而,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移,随时自省自己,时时牢记“良心”。

同时,我们也懂得如果一个人过于正直,太无私、太公平、太严厉,就像一尊活神,谁见谁恐惧,没人敢交往。那么,天地之间便难有这种人的活路……。这就告诉人们,过于理想化的人是罕见的,人们也没有必要去苦苦追求,应当切记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的一段话:“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着想和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

说白了,就是说我们一般的凡人不求大公,只求私心私欲不要占满心地;不求大雅,但也不能俗不可耐;不求一味的索取,也要付出,但求无愧于心。

反过来讲,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私、一私之快,不能为了一利之求、一欲之兴,更不能为了一愤之泻、一仇之复,就放弃了做人的根本,违背了做人的底线,将事情变得复杂,将关系搞得微妙,完全体现出不堪入目的人之劣性。

有人总结出:喜欢搬弄事非的人不可交,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喜欢刺探他人隐私的人不可交,这种人本事不强令人讨嫌;善于阳奉阴违的人不可交,这种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缺乏基本道义的人不可交,这种人境界不高行为不良;缺乏团队意识的人不可交,这种人自私自利不顾别人;缺乏知恩图报的人不可交,这种人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其实,依我看——世人皆有人之劣性,只是内容不同而已,但求无愧于心、无愧于人就好。

“人”字有两笔,一笔写前半生,一笔写后半生。但愿前半生枝叶茂盛,后半生收获果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