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古诗《萍乡纪事》追寻清代萍乡的民俗食风

 老馋 2013-09-04

两百多年前,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乘舟路过萍乡,远远望见岸边有一处不知名的小村庄,四周碧桃环绕,枝叶茂盛。从村里传来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袁枚乃江南才子、乾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四十岁即退隐南京随园,论文赋诗,盛名天下。正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停船上岸,一路寻访,只见荆门之内,有一学馆,众多童子,排排列坐,文质彬彬。当得知来访的客人就是袁枚时,无异于当今的追星族遇上了四大天王,惊喜万分。纷纷拿出他们平日的习作,恭敬地请客人给予点评。袁枚很赞赏他们尚学的诚意,为他们进行了精辟的讲解,学子们团团围坐,频频点头,为这场闻所未闻、入木三分的讲座而深深陶醉。

时近正午,这些农家子弟作为小主人一定要请袁枚在此吃饭,他们的父兄们也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了,都想好好款待这位佳宾。

采来碧绿的荷叶,将肥瘦参半的五花肉用酱料腌好,拌上炒黄的米粉,用荷叶包裹,上甑蒸熟,鲜美的猪肉,肥浓的米粉都渗透了荷叶的清香。

宰杀未开叫的小公鸡,“整放盘中,上加秋油、甜酒、香蕈、笋尖、饭锅上蒸之。”“山珍童子鸡”油黄香嫩。

网来鲜活的鲤鱼,“切块、盐腌、压扁;入油中,两面煎黄。多加酒、秋油,文火慢慢滚之;然后收汤作卤,使作料之味全入鱼中。”

“蒸糯饭捣烂,用芝麻糖屑为馅,打成一饼,再切方块”,软糯香甜的麻糍诱人食欲。

不一个时辰,由各家各户凑成的一道道充满山野乡土风味的菜肴摆上了席面。

用瓦尊(酒具)端来清洌醇香的谷酒,请客人上坐,主家向袁枚倾诉仰慕感激之情,开怀畅饮,宾主尽欢。提壶换盏之际,不觉日近黄昏,主家苦苦挽留客人在此小住几天,袁枚因要行船赶路,“告以势难留”,一行人依依不舍,含泪送客登船,“后会知难期,前途君自珍”。孤帆远影,斯人已去。

萍乡人醇朴厚实的民风,尊师重教的尚学精神,还有那齿颊留香的乡村美味,使袁枚深深感念,难以忘怀。他习惯了官场上的满汉大餐,尝遍了文人雅士的私房菜,对这次邂逅而品尝到的萍乡民间乡土菜,赞誉有加。

袁枚还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烹饪学家。他所著《随园食单》一书,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精髓著作,是留给烹饪后继者的宝贵财富,很有研究开发价值。在“特牲单”中“米粉肉”一款内,他特别注明“江西人菜也”。

追寻清代的萍乡食风,反思今天我们萍乡菜点的发展趋势,在挖掘优良传统,推崇绿色自然,保持原汁真味,讲究火候烹功诸多方面都是大有裨益的。(老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