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学的路

 姬雷锁 2013-09-04
          9月,开学的日子。看着大人掇着小孩的手去学校报名、认教室、认老师好不热闹!不自觉的搜理了自己上学的点迹。
          7周岁上的幼儿班 ,腰里斜跨着个小黑板,坐着自己家的板凳,趴着用泥坯包裹的砖桌子,拿着老师分发的粉笔头写写画画,用破布絮或者废纸擦擦继续;偶尔用一下老师的板擦,'快捷、省事’的感觉能兴奋多半天。记得一年级和幼儿班学的是一样的书,都有'你办事,我放心’,并且配有黑白图画;记忆最深有几件事:一是土多。整天浑身都是土,包括写字的铅笔下总有吹不完的土;二是课本太不耐用。不到几天课本就变成了两个'小人书’,或者残缺的难以再用,害苦了母亲利用生产队下工间隙四处借书;三是练就了站功和抗击打的耐功。不知怎么回事,记忆深处,一到四年级早上坐着上课,中午在板子的击打声和憋屈的抽泣声中度过,而下午纯粹就是在教室外面站着大声念书,不如叫'喊’书。挨板子就像吃饭,几乎天天都有,而且不准躲闪,闪一次要罚打好几次;最搞笑的就是上课没忍住放了个响屁,惹得全班11个同学哄笑而被老师拿板子打的手指上起了血泡。由于一直学习优秀,挨板子的次数相对较少一点罢了,那种挨板子前的恐惧阴影至今留存,挥之不去,左手经常红肿胀痛(右手要写字不敢伸出去);但在板子下长大的我早早明白了'不努力就要挨打’的道理;那不是我人生的第一板,也不是最后一板!下午在操场上活动玩耍最多的是沙包和铁环,我的铁环是全校最牛的——架子车轱辘的铁圈,而滚它的用具则是木棍,中午上学下午放学都抗在肩上。上五年级时由于村里的学校不设的缘故去了镇里的小学,没有亲戚也没有熟人,更没有宿舍,经人介绍睡到了一家农户家里,和这家常年开手扶车、不经常在家的大儿子挤在了一个小炕上;家里背的馍布袋挂在在校教书、邻居家女婿住房的墙上:吃饭顿顿就是热水泡蒸馍,撒点盐,搅一点家里带的辣子,菜几乎谈不上,因为不让学生上灶也没能力上灶;家里带的萝卜叶之类的玻璃瓶菜除非冬天是没有办法保存的。只知道那年冬天很冷,我的耳朵冻的红肿烧痛、流了脓,随后脚也冻伤了,一到下午痒的穿不住鞋,尤其晚上没有洗脚的条件难以入眠!
           上初中后,住到了集体宿舍。大窑洞左右两边是用压实的土堆做成的大通铺,两班一个宿舍,一班一边,虽然每人只分得一砖半(30cm左右)栖身之所,但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场所,内心不再彷徨。墙角、过道上放满了形制不同的、从家里带来的木箱子,那是同学们存放馍馍等私人用品的家具,但是运气不好时,就会被撬开丢失心爱的书籍和填饱肚子的饭票;夜晚宿舍里放屁、咬牙、打呼噜,再加老鼠打架从头顶赛跑的景象历历在目。早晨大喇叭一响就集体起床,拿个缸子给毛巾上撒点水洗个脸就跑进了教室  ……由于学校里举行队列队形比赛,第一次穿上了秋衣秋裤;第一次参加了运动会;第一次接触了球类运动,并分清了篮球、足球、排球。在学潮声中我们顺利毕业考入了高中,记得父亲专门从外地单位回来赶到学校对我说:“最近很乱,马上考试了(指中考),不要管其他事情”;还有我们60多人的班一共考上了8个人。
             
到高中后,条件就好多了。睡觉有了床板,去学校和发小搭伙骑上了自行车,吃饭上了半灶(前半周吃自己带的馍馍,后半周上灶),更重要的是结交了好多挚友。20多年来我们共患难的真情日益加深,不论贫穷富贵,更不论身在何处,牵挂、帮助情同手足!高考时以发脾气的方式阻拦了家人陪同上县城考试,装了50元带着一家人的期望走进了考场;住在参加工作早、接班的初中同学那里,吃在同村的大娘家里;记得考完后我没有回家,而是彻底放了个松,借了个自行车把偶尔来过的县城转了个便,并且下了沟去看传说的河流,第二天下午时挏完了所有钱回到家里,被急的团团转的父母骂了个狗血喷头。20年前的今天,我偷偷一人去了乡政府和粮站办理了户口和粮油关系 回家正式告诉父母,我准备好了去师专上学,坚决不补习;父亲看看我:你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拿主意,将来不要埋怨大人!蛇皮袋子塞进被子和褥子,拿了2件换洗衣服搭乘上了公共汽车;从此跳出了农门。终身遗憾的是因病 高中期间休学一年,上了一辈子学没有走出地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