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Michael Mace是苹果和Palm前高管,原载于其个人博客。 10 年前,造一个操作系统然后再向 OEM 厂商发放使用牌照被看做是称霸科技产业的最佳方式 ,人人奉为至理。高手们告诉你,“关键是要建立一个标准。如果你只为自己的设备写程序,那就永远都达不到先平台后授权所能取得的规模,也就永远不会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Windows 的空前成功佐证了这种说法。苹果把 MacOS 封闭起来,微软则向其它公司发放 Windows 使用权。微软赢了,所以这条路走得通。然后,苹果先是用 iPhone 改造了智能手机市场,然后又硬是以 iPad 变出了个平板市场。突然间,“闭门造车”式发展路线似乎又成了更好的选择。 现在,两大移动操作系统各自拥有了硬件工厂:Google 有摩托罗拉,微软则刚刚牵手诺基亚。尽管仍然向 OEM 做授权,但他们明显感受这是不够的——必须要具备自己做硬件的能力。10 年前的黄金法则开始失效了。 今天回头来看,这也算是个惊人的变化了。实在很难找出另一个在 10 年内就彻底颠覆了基本法则的行业了。到底这对我们来所意味着什么还很难讲,以下只是我的几个初步想法。 软硬件结合真的这么有前途吗?这种方式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可以为公司带来更为出色的用户体验(和更高的利润),就像苹果做得那样。但这种假设背后还是有这么几个问题的:
也许是苹果的产品优化由产品经理而不是工程师主导。如果是这样的话,微软恐怕要在组织文化上动一番手术了。Google 也是如此,但你觉得这对于 Google 来说可能吗? 或者天上掉下一个有超能力的 CEO 来。这正是我的下一个观点… 微软的下一任CEO必须得是超人。 以下是鲍默尔将给他的继任者留下的烂摊子:
这真是个复杂到无以复加的情况。谁可以做到这一切?谁又有足够的自信来尝试?CEO 的选择对微软来说将会是关键中的关键,并且选择还真没几个。 微软需要找个合适的对手。在收购诺基亚的发布会上进行的演讲中,微软得意洋洋地讲述如何“在 34 个不同市场打败了黑莓”。这不是我第一听见微软拿自己跟黑莓比了。我觉得可以适可而止了,因为这就像在马拉松比赛里跑赢死人一样无聊。 阴谋论者应该会爱死这些话。早在这次的收购事件之前,一些塞班的铁杆粉丝抱怨过 Stephen Elop 是微软送给诺基亚的特洛伊木马:搞垮诺基亚以便于微软收购。但我不认为 Elop 是木马,因为他之前的诺基亚管理层已经在搞垮公司这件事上做得很好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现在,软件加硬件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了,那么会有其它的厂商继续效仿这种模式吗?准确地说,三星会不会也打算为自己找一个新的 OS?三星已经有 Bada OS 了,并且有消息称会和 Tizen 结合。中国的厂家会感到压力吗?如果他们要行动的话,市面已经没多少 OS 可买了。或许黑莓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加拿大政府会同意吗? SOURCE: mobileopportunit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