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读书、选书?

 佳梦书屋 2013-09-04

本文行家:showdd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都不一样,这个目的从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你具体读书时的思维方式和深浅度。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工作、学习上需要完善知识体系;获取资讯以查漏补缺;纯粹休闲怡情;改变思维方式,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

目录

关于选书

每个人读书的目的都不一样,这个目的从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你具体读书时的思维方式和深浅度。大致有以下几种目的:工作、学习上需要完善知识体系;获取资讯以查漏补缺;纯粹休闲怡情;改变思维方式,实现自我成长和突破。

目的不同,读书方法不同

关于读书

读书大致分为细读和略读,在此就不分类一一说明,两者总有相同的地方,都是读书的手段,这里总结的都可以服务于高质量的读书体验。

明白你读这本书的目的

最重要核心的一条你要知道你读者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你的目标不是纯粹的读书而是想通过这本书得到什么,这就是“读书未必要读完”的意思。

明白了你的目的,你就会对一本书的内容找到你的重点,有所读、有所不读、有所精读、有所略读。

了解书的大概

尤其对于快速阅读一本书,首先得了解一本书的大概。

一是前言、目录、序等等;

二是结尾的后记等等;

三是通过目录最好能够找到对于自己最重要的章节和自己有疑问的章节,自己心中有个数

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实际用处在读书的时候很多很多,需要你自己去慢慢体会,总之自己做读书笔记绝对不会亏待你的!关于做读书笔记,推荐的参考标准是你的读书笔记可以让你把原书扔掉只看笔记就足够的地步,当然不是越详细越好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有趣的、有疑问的、重要的等等就记录下来。以备份查阅。

②在读书的过程中有自己结合已有的知识而总结出来的结论的,一定要记录下自己是如何导出这个结论的

③做读书笔记,也可以等你看完一整章节的时候凭借回忆来做笔记

④系统结构式,以知识框架的形式来做读书笔记是个好习惯。这里其实我觉得挺重要的:不仅对于这本书,乃至于你读所有的书,甚至一切接收信息获取经验,都最好有一个自己的大的“知识树”这样你能以一个宏观的角度,当你有新的知识时就把它加入到这个“树”上,你也可以知道你缺哪方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效率可不是一星半点的程度

与书对话,抓住书的作者的思维

在第一次读的时候可以去理清所读书的事理逻辑与推理,第二次读的时候就要知道作者安排各个观点顺序的意图;进而去抓住作者写这本书的深层次意图。三个指标不一定必须读两次完成,你可以一次也可以三次以上,个人情况而定。

虽然不可能到一天读一本书的本领,但是对于某些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我们去读的时候只要抓住了作者的逻辑、情节和思维就足够了

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直接举例子吧。侧重说明技巧方法类的书籍,我们可以有选择的直接去看技巧和案例;文学类作品,对于我,一般是不会做读书笔记的,读过一遍就读过了,顶多会有读后感

关于快速阅读

很多人包括本人的读书速度都不快,也快不起来。在读书速度上,貌似只有练习。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速度,只有纯粹的练习。

每天或者你自己设定的每个周期内(不要超过一周)都要有自己的固定的读书时间,雷打不动。我是参考了大猫之前所说的早起UnbreakenTime,戒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早起一个小时,腾出半小时来读今天的“大部头”。

碎片时间的利用

所谓读书的碎片时间,当你无事所做的时间段超过五分钟的情境就是你的碎片时间了,其实细细算来,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碎片时间所完成的读书进度是远大于你的固定读书时间的。碎片化时间的利用,我觉得设备工具少不了,小狼都是在Android手机上阅读一些PDF,当然我觉得,平板或是Kindle还是移动电子阅读的最佳工具

换脑式阅读

南怀瑾:在一定的阅读时间段里,同时阅读不同科学不同类别的书籍。当一本书读不下来的时候,马上换另一本书

关于选书

金克木先生的《书读完了》讲如何应对当前世界无穷无尽的书:“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其他书就无所衣服,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积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于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了得比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

为我们勾画出一个把书读完的书籍轮廓。我们可以在次借鉴这个轮廓的意义,在知晓这个轮廓的基础上,按照我们的知识树的框架来选书。枝干类书籍唱主调,小枝小叶应该是个人所感兴趣、所喜欢、所消遣类等等的书籍,拿这样的两类书来换脑式阅读

所以第一条还是最应该知道的就是选书一定要控制以自己的枝干类书籍占主要,清楚自己的关注范围,不要迷失在“温柔乡”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