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南溪生(溪山)战役

 zsw77792 2013-09-05


 

在溪生高地发生的这场战役持续了超过一年的时间,整场战役都是由一连串断断续续的战斗组成的。这其中没有一场是战略决战。但是他们却成功将媒体的关注吸引在了这块小而遥远的高地上来。同时他们也被描述出来和12年前法国人在奠边府的失败进行比较。在长达77天包围中敌人的压力所预示出来的溃败无时无刻的不缠绕着陆战队员。但是陆战队员却有一个有点不同的看法。他们说“这才叫做被包围。” 

溪生是南越最西北的一个小村子。他位于广治地区。广治是一个接壤于分割南北越的非军事区的南越省份.这个遥远而人烟稀少的地方在1968年一直是战斗成果的显示点。北越向南的大规模渗透使战争不断的升级。 

一部分海军陆战队和南越的基地在非军事区的南侧建立了起来用以保护居民点和通讯线路。出动的海军陆战队是第三陆战群的一部。该陆战群在1968年一月分有总兵力超过81000人。同时在北部有南越武装力量的第一战区。大多数的南越部队都在有人口聚集的海岸平原和向内陆延伸的开展的丘陵地带。在溪生只有一个很小的基地在拱卫极西的扇面。大约30公里的崎岖乡野从陆战队的”Rockpile“基地和Ca Lu一直延伸到老挝的边界。溪生只有一条通路,贯通东西连接着广治省和老挝的第九国道。所谓“国道”实际上是一条跨越了沿路溪流的泥泞的乡间小路而且非常容易被敌人所切断。广治省西北的山丘和森林很好的隐藏了敌人的移动而且很多桥梁非常脆弱并易受攻击,而且对于穿越这个峡谷的道路上几乎没有什么选择余地。由于当地的天气情况又有利于敌人使得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这个遥远的地方北越正在一步步的取得对于美越防御体系的优势并渗透了大量的军事力量同时通过老挝的胡志明小道进行补给。这个“小道”实际上是一个道路网从北越南部通过老挝和高棉地区进入南越。这里茂密的丛林和多山的地形,稀少的人口脆弱的军事存在还有很多的自然形成的路径使得北越军队在这个区域非常的强大。 

在溪生的战斗通常被描述成纯粹的陆战队任务,然而实际上大有不同。美国陆军包括第一骑兵师(空中机动部队)被分派到溪生基地的侧翼来支援和缓解陆战队单位的作战压力。美军特种部队和南越军队也都参与其中,美国空军,陆战队,海军和南越的空中力量也被用于近距离空中支援,轰炸,侦查,补给,和医疗救护等。 

奠边府的情况 

整个溪生战役,媒体一直坚持并固执的以1954年法国在奠边府的战败损失与其进行比较,而且几乎不断的预言陆战队的基地随时随地都会被攻陷。在1968年一月到4月间几乎40%的报道都是关于溪生的,并且都无疑在说两场战役的相似之处。一项理性分析即使没有事后的英明,也应该对战术和战略两个方面进行一点对照。可以弄清的是美军和当年在奠边府的法军一样守卫在一个坐落偏远山谷的以机场为中心的强有力位置上,在群山环抱之中深入敌群。然而法军是被切断了和内陆的联系同时被封锁在只能依靠空中补给之境地中,使得对空中力量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这两个实例中有效的近距离空中支援的重要性都被得到了关注。而关于敌人,他们占领了周围的高地居高临下的环视着据点而且可以随心所欲的利用炮兵火力袭击他们-炮兵的对决一直持续在这两个实例之中。在这两个实例中防御部队都丢掉了暴露在外的偏远位置:奠边府基地中的战略要地“加布里埃尔”,溪生村和在溪生基地外的lang vei特种兵基地。而且天气也在两个任务中起来决定性的作用.这些相似被真实并非常明显的为媒体做出相反的比较,在战斗规模上他们的认识更是非常的肤浅。 

 
这是东面是飞机跑道 后面是南越37th突击营的阵地左后是陆战队的“格雷扇面”有后面是“蓝色扇面” 
最近的黑色区域后面是第三前进基地
 

法军在奠边府的基地距离他的支援基地非常的远,超过了200公里的距离。而溪生距离他的补给基地只有45公里。直升机只需要飞行20分钟。在奠边府法军的位置被敌军所控制的山丘所包围。大都距离越南人民军炮兵不超过3-5公里。在溪生陆战队控制了关键山丘距离基地至少有7公里,尽管迫击炮可以放置得很近但是却迫使北越人民军不得不将他的炮兵配置在9-13公里以外。尽管拥有火炮但是在射程和口径上都劣于在溪生的陆战队。在奠边府北越拥有包括迫击炮在内的火炮超过200门,和在溪生附近的越南军队相比这个数字太高了。在陆战队的基地里布置有30管火箭,在更远的东面配有175mm自行榴弹炮。在奠边府的法军没有得到炮兵的有效支援,他们所拥有的48门火炮里一半是短射程大口径迫击炮,而且有些在开战第一天就被丢掉了。与奠边府的4条山地阵地一直向南不同,在溪生的防御被集中在400-600x2300米的地域上,而法军在奠边府需要覆盖2600x3000米的地域并且有3大片外露的地区。溪生地区很小所以可以由一支更小型部队来防御,而在奠边府却挤满了部队并且被证实难于防守,在溪生守军只有6680人,囊括6个营的前进基地和一支数量较少的突击营,依靠这3者可以守卫山丘的前沿。在奠边府有16500的兵力,19个步兵营(包括伞降增援部队)照成补给极端困难。 

 

很多人害怕溪生是奠边府的翻版,这张是北越在法军“克劳丁”外围阵地上挥舞着他们的旗帜 
1954年5月8日

 

ASF2009-02-12 17:21
法军每天需要80架次150吨的空中补给突入突出。平均每投送117-123吨里面有100吨是有用的。他们只有75架战斗机和100运输机和侦察机可用,法国的C47S有效载荷是4吨,C130Es和C123Ks分别是15吨和5顿。当法军在奠边府战斗的时候在整个法属印度支那总共54架直升机。而1967-68年美军却有3300架。总共9109架次搭载人员14562人次,物资4661吨到达溪生,而空军运输了超过14000吨的物资。在整个围攻过程中法国人所有的补给架次有10400次,而美国人有时候从南越每天就要做2500架次的补给。法国人需要34000吨的工程物资来完成奠边府的防御。法军要艰难维持3天的弹药和其他配给。但是在溪生只是偶尔资源短缺,补给都能维持30天之长。在溪生2个月所用掉的炮弹的量和1945年整年B29s轰炸日本的相同(114810吨)。而实际上直升机是对于山地前哨进行补给,增援,伤员后送的唯一可行方式。法国空军的损失包括48架被击落,14架被摧毁在机场167架受损。而美军有4架运输机被击落,23架陆战队的固定翼飞机和123架直升机受损,大多数伤势轻微。低于36架的直升机损失很少的战斗机受损。而且已经被证实的是在奠边府受伤后就没有机会撤退出去了。而美军在溪生撤出看超过2000名重伤员而且300名左右的轻伤员回到了战斗岗位。


在红色土壤上战壕陈列成为警戒线后面的背景是阴云笼罩的机场建筑 

媒体的“奠边府综合症”在溪生上都集中于北越人民军试图消灭6680名陆战队员。假设,在溪生需要广泛的空中支援,但这却没有因为要抵御春季攻势就降低空中对溪生的支援。媒体同时也忘记了最开始是4个后来是5个北越人民军的步兵师在试图歼灭6680名陆战队员,所以部队也就不能被用到其他进行春季攻势的地方。北越人民军的包围需要强大的后勤补给和大量的人力,需要大量的运输工具和后方服务队。用在溪生的军火本可以用在攻击在列于第一战区其他据点或者是人口稠密地区。

另外一个因素也应该被考虑,那就是在奠边府包围的前三周里面奠边府的防御者就已经陷入了可怕的窘境。而在溪生的憨厚的陆战队员们从来没怀疑过是否守得住这里并且希望能在这次行动中对敌人狠狠的咬上一口。



法国人失去了4000人并且有10000多人被俘,其中很多是伤员(描绘总是各不相同也不尽然可信,因为最终那些天的事情已经没有档案了)美军在溪生的伤亡非常少并且在本书以后的部分有论述。越盟在奠边府的兵力有49500人,可估计的死亡为7900人,伤15000人。

 

ASF2009-02-13 18:53
地理和天气 

广治是南越最北端的一个省份比邻北越,以benhai 河为界--名义上是非军事区。西接老挝,这个地区以3不管而闻名。从南海沿岸向内陆延伸的是大约30公里宽的海岸平原,本省的人口几乎都集中在这里而且大多数的美国和南越部队都部署在这里。向西到老挝是崎岖的安娜米特山脉,穿越了省份西面的部分,从老挝边界向内有30-40公里的延伸。两条峡谷河流由安娜米特向东面流出,北面的Cam Lo河于南面的非军事区几乎是平行的。南面Rao Quan河的支流广治河流过溪生地区。他们在东河以东的平原交汇起来,然后汇入Cua Viet河。

广治的安娜米特山向北高5000英尺,向西高2200英尺。有将近60公里的山脉在内陆向溪生高地延伸,在两面都有周长5-6公里的三角高地。向西与老挝接壤18公里,向北于非军事区接壤30公里。距离不是太远,而且在这些高地极远的位置上,有一个单独的被忽略的公路的路口处。第九国道,弯曲的经过这些山丘和无数的山溪河流。这条公路连接溪生和东河,长63公里并且有36座桥梁,很多小路被破坏,路况非常糟糕。从溪生向东北偏东18公里的Ca Lu开始,第九国道直到老挝都是泥土路而且很容易被隐蔽在复杂地形中的敌军所切断。第九国道通过溪生村后转向西南以一条单行道进入老挝。公路在这一点分支向西北进入溪生基地。

在广治最大的陆战队基地位于东河,东河在广治东北第九国道和南北纵贯的第一国道的交汇处,向南45公里是广治城。离溪生基地最近的陆战队基地是东北20公里的“Rockpile”和东北偏东18公里的“j.j.carroll"营。其他超过一打的美军和南越军事基地分布是从carroll到海岸的地区,防御北越军队穿过非军事区威胁海岸。第九国道从老挝一路向东,从西北面的老挝与非军事区的交汇处和Khe Ta Hong山谷,和溪生高地聚合并接近在老挝境内的胡志明小道的网络。在老挝境内的第九国道向西南延伸有13公里和CoRoc山脉平行。830米宽的的山脊被用来作为北越人民军的炮兵阵地。

溪生高地大约是海拔1500英尺而且地势平坦,在南面和西面是由低逐渐升高的山地。在东北面是大约300米深的Rao Qung峡谷,离溪生机场只有几百米,而且有溪流从西北流向东南。这片高地被茂密的丛林,草丛,竹子,3-10英尺高的象草,浓密的作物和咖啡树所覆盖。在高地所在的海拔高度上都是双层雨林,第一层的树木有90英尺高,第二层60英尺高。如果灌木不遮挡视线还是非常容易在其中移动的。在一些低一些的地方的开阔地已经被清理一次了,但是丛林又覆盖了回来。20-40英尺高的树木,竹子,灌木覆盖了这个地区,却不适宜移动。这些山丘有适宜的坡度和圆山顶,两侧被切割成手指状的山脊和山谷使得在乡间移动很困难。当地的区域性风穿过整片区域,但是茂密的植物和被破坏的开阔地为观察,射击和空军提供了隐藏和掩护。


881S高地

一串杂乱的山丘由西向东延伸到溪生北部,这些山丘的两侧都很危险。南881高地(881S)在溪生基地西北偏西7公里处,北881高地(811N),北越人民军的要点,在南881高地以北2公里。861高地和861A高地距离溪生基地西北6公里,这两个高地被500米高的鞍状山地所隔离。558高地在溪生高地西北偏北4公里处而且在861A东北偏东1.5公里处。950高地在溪生基地正北4.5公里处。在东面仅仅一公里远就是1015高地(虎齿山),他是临近地区最高的山峰。这些石灰岩的山丘里有一些的洞穴红土地非常肥沃。

在溪生基地以南3.5公里是溪生村。位于Huang Hoa区,战役中被包围的中心。Lang Vei特种兵基地在溪生基地西南9公里,在第九国道的沿路位置上。1967年11月该基地在更西一公里的地方从新启用,距离老挝边界只有2公里。在这个地区有4个村子超过10000人口的越南人还有6个村子超过12000人口的山民。


航拍881S高地 白色的是炮击的痕迹

 

USMC2009-02-13 20:13
奸持下去,会加精的

 

大白梨2009-02-14 07:30
社精鼓励,期待继续更新
PS:现在可以申请更改ID,请到http://www./read.php?tid=13611回帖

 

ASF2009-02-15 13:10
人们一般认为天气在战争中是中立的,但是实际上牵制行动需要依赖好天气。同时坏天气对于资源有限的军事行动和需要隐蔽起来的转移有非常强力的影响。在溪生的陆战队非常依赖于有利的天气来帮助他们观测,侦查敌军和炮击,使得他们在陆上攻击任务中可以很好的的标定目标。同时有效的空中支援需要天气允许。空中侦查和空中补给的投送也完全依赖于天气。

对溪生的包围从1968年1月中旬到4月间开始,正赶上东北季风天气。在大部分东南亚地区,11月份到次年3月份从中国吹来干燥风,这个时期少雨,空气清新。在南越的北方地区却是这个普遍规律里的例外,当从中国来的干燥风通过南海后汇集了湿润的空气。结果是当风通过北越丘陵的时候都变成了雨水。当这个区域的其他部分是旱季的时候,而在越南的这个部分却整年是雨季。在溪生高地和周边区域的天气情况是这样的,地面被低矮模糊的云层覆盖着,有零星的小雨,年降雨量为80英尺,大多数都是在东北季风来袭的时候形成的。

在蒙雨天气的时候大雨倾盆,届时有最低500英尺高3000-5000英尺厚的云层,能见度大约只有半英里。一场小雨一般要持续3-5天,这个区域的天气阻碍了空中支援和空中侦查。在包围期间溪生的云层和雾比平时都要厚。多半个上午都被低于2000英尺的云层所覆盖,而能见度不超过2英里。而到了下午早些时后云层才退到3000英尺。

美国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基地完全受到天气的影响。在夜晚寒冷的开阔地生成了雾气,在高地和山丘上高度潮湿的空气冷凝了起来,云层低垂。暖空气从Rao Qung山谷上升到更高的地方变冷凝结成雾。太阳升起雾气蒸发,飞机场的铝制棚和和开阔的空地迅速的温暖了起来,同时在低地留下的夜间的冷空气又汇聚起来变成早雾环绕这基地。上午晚些时候和下午早些时候雾气或上升或散去,但是到了下午晚些时候或者夜晚早些时候空气又开始冷了起来随着季风空气聚集在一起。溪生基地本身就是“雾气工厂”。很少有超过6小时的清晰的天空,就算这时候能见度也低于5英里。虽然不至于非常寒冷但是基地也是阴寒潮湿的。小雨往往持续数天,而且与上面的情况比下午都是潮湿切闷热的。





溪生基地 



南越的技师在1963年9月在溪生村以北建立了一条土质跑道,是南越最西北面的机场(命令VA1-44)。在1964年晚些时候在950高地建立了一个通讯站,由一个步兵排来保卫,是陆战队部署南越以来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地。在1966年海军机动建筑营的10名队员改建了1500英尺的跑到,把它拓展到3300英尺并且添加了钢架结构以便运输机也可以使用。陆战队1个营在1966年10进驻该机场。1966年12月特种部队基地(1962年的时候这个基地在南部条状地带的中心)在Lang Vei从新启用,在溪生西南9公里。在这之前有6个不同的特种作战小队(A-Team--一队12人)被部署在平原地区6个月一轮换直到1966年12月A101队被定为常住此地为止。在1967年2月只有一个陆战连(E/9/2)驻守溪生机场直到1967年4-6月间的山地发生战斗。那时候溪生基地只是个普通的中转站,但在包围期间却被加强成为了一个拥有复杂的体系军事基地。

随着该区域行动的扩大化,海军工程营301小队的工程人员开始改建机场,在季风雨季期间铝板已经覆盖。在西北一英里的地方又建立了一个采石场,并且在1967年8月17日关闭了机场。他们抬升了插钢架,而且将跑道延伸至了3895英尺,以沥青和沙石为基础,覆盖了3000片新的AM2板。同年10月27日又重新开放了机场。在此期间补给都是利用空投,直升机和短跑道起降的C-7A来完成的。

溪生基地的外观看上去非常的杂乱不堪。经常的炮击,前进基地的建设和修补,散乱的材料和补给品,损坏的交通工具,飞机残骸,到处堆放的火炮的弹药筒,军火箱,管子和垃圾充斥着整个基地。能被用于建设基地的材料,木质弹药箱,草垫和燃料很快就会被挑出来用掉。数以百计的电台天线分散环绕在基地里,甚至有很多被用来作为伪装的天线被竖在公测上以图利迷惑敌人。数英里的电话线在基地的壕沟里蜿蜒贯穿。

当基地第一次建立的时候有一圈铁丝网防护着周边,灌木和象草也掩护了观察和射击。栅栏也被提高了而且在被包围的时候他也起到了惊人的作用。在壕沟的手雷射程之外是在栅栏之上堆起的两道刀刺铁丝,使得栅栏提高到了6英尺高。有一些定向杀伤武器被埋设在M18A1反步兵雷的间隙中。接下来是一道“双裙”栅栏,所谓双裙栅栏就是多圈倒刺铁丝被锚索捆在栅栏两侧形成一个“V"的形状。穿过这些锚索是平置的有斜坡的栅栏--在其他一些扇面单裙板或双裙板的栅栏甚至竖立在更外面的地方。在这两道栅栏之间是叫做“粘虫胶”的铁丝网被交错放置在离地一英寸的地方,用于阻滞进攻。在栅栏和粘虫胶之间是开阔干净的地带里面被埋设了M16A1和M14反步兵雷,甚至M15和M19反坦克雷。有些明显的疏忽,比如在障碍物和栅栏周围的一部分铁丝网和铁丝网支撑物就平放在那里,这些都是为了让北越工兵去拿掉他所做的。而这些东西下面都是手榴弹诡雷。在栅栏和障碍物中间还有拌网触发的照明弹。点燃一分钟后可以照明大约300平方米的地方。他可以保护在障碍物间的Z字型通路,以便巡逻队可以通过。回收迷失了的物资和在栅栏中死去的敌人都是非常危险的任务。这些被炮击撕裂的栅栏的养护是非常困难的,有些被修好的迫击炮和新增添的栅栏被添加到了一些防御扇面同时也要烧掉那里的灌木丛。防御用的栅栏也被布置在那些并不如溪生基地那么平坦的山顶阵地周围。他们需要常常的构筑一道或者两道单层或者双层防步兵铁丝网,而且很难完全清理掉周围的灌木。在这些阵地上地雷和诡雷也同样被用来加强他们的防御。


861A高地 开阔的区域是直升机急降场 在1月21日 到2月6号 北越军队一直在攻击这里 

右上方是Rao Qung峡谷 左面是558高地 

基地中的战壕形形色色,在下面一些的地方是4-6英尺深 1-2英尺宽,在高一点的地方是有2-3英尺宽。这里的土壤很结实,有一部分壕沟需要用沙包来加固。挖掘壕沟丢出来的图被堆放在壕沟两侧,壕沟的胸墙是用1-3层的沙包来加固的。如果下雨雨水就会顺着胸墙流到周围的空地上去了。战壕既不是十字形的也不是其他什么几何形态的,他们应该更准确的被形容成“蜿蜒曲折”的。间隔30-50英尺的战斗掩体在敌人宣泄火力的时候为士兵提供的保护。这些掩体是在战壕正面由3个沙包高和3个沙包厚的沙包墙所构筑成的。上面用做机场表面的板子来覆盖然后再盖上两到三层的沙包,有时候这些掩体还会被当作火力点来运用。

 

ASF2009-02-17 14:52


1.40mm/.50col 阵地
2 ASP NO.1
3 C/1/13 Marines(105mm)
4 1/26 Marines COC
5 空军前进基地
6 侦查小队
7 机场控制塔
8 基地通信和交流办公室
9 26th Marines COC
10 垃圾场
11 备用直升机场
12 301st 海军工程队
13 后勤支援小队
14 战俘营
15 死亡登记处
16 停机区
17 饮水点
18 直升机障壁
19 空运货物
20 发动机点
21 ASP No.2
22 旧溪生特种兵基地
23 3d工程小队
24 A/1/13 Marines(105mm)
25 Mortar/1/13 Marines(4.2in)
26 FOB-3 指挥掩体
27 坦克临时掩体
28 1st 重炮连(155mm)
29 1/13 Marines CP
30 H&S Co。 3/26 Marines
31 3/16 Marines COC
32 FOB-3 直升机着陆区
33 40mm/.50col 阵地
34 第三反坦克连, CAP

掩体都被建的非常结实,里面是个8x8英尺的洞有时候还要用沙袋加固里面,胸墙比平地高3个沙袋的高度。如果一个掩体能够保护周边地区,那么一个火力点就会建在这里。为了加固掩体在每个角落中心的五分之一处都会有8X8英尺的木块做支撑。在顶上会有板子和机场铺设物放在放在顶上而且要覆盖1到2层的沙袋。这些掩体群由82mm迫击炮来提供保护。U型倒刺铁丝也常常被用来平放在顶上,而且沿着土和沙袋会有一层朔料隔板并且蒙有防水布。用过的105mm榴弹炮和106mm的无后坐力炮的弹壳都被丢到土里或者是沙袋堆上面是,目的是在炸弹贯穿掩体前就引爆他。工程人员利用机器可以3到4天建造一个掩体,而步兵需要多两天。

战斗任务中心,火控中心和其他重要机关也修在掩体里,头顶上至少有两层掩护。但是这些掩体却也总是被摧毁,如果被敌人用120mm的迫击炮,122火箭筒,130mm、155mm炮直接打击,同时特别是在这些弹药都配有延时引信的时候。一些重要的掩体还要装一层防炸墙,三个沙包宽,在墙下面会建一对底座。在掩体里会修一些壕沟为了防止掩体坍塌--而通常掩体是会坍塌的。木质的弹药补给箱也被填充上土被夯列起来。黑色纤维的弹药包装桶和155mm的弹药铜包装也被填充上土被夯列起来,然后用倒刺铁丝夹住。55加仑的燃料桶也被灌满土来当作掩体的胸墙。有些帐篷和木质营房早些时候就建了起来,后者是用波浪铁板作为棚顶,这些木质营房后来都被毁掉了,材料又被回收挪作他用了。有时候建筑材料供应短缺,而不得不晚上设立岗哨防止有人偷取。

评论家抱怨陆战队在溪生的失败完全是由于这些战壕。指责说陆战队本应是用来作为进攻部队却被用来做令人厌恶而又不合适的修筑防御工作。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的,但是这一论断的基础完全是依靠在包围最初前往观察的记者的见闻。最初驻守的只有陆战队的一个营而且防御设施给了人这样的印象。随后更多的队伍在建设期间进入基地,但是他们需要时间建设阵地,建筑材料总是来的非常慢而弹药物资却取得了优先权。木材也很短缺而他们试图用砍周边的树的方式也被认为是不可行的,他们的链锯总是被早些时候炮击的弹片所损坏。当然C4也常常用来炸倒树木清理空地,但是问题在于要有多少C4才能完成这些取材任务。这些木头也很不实用不是很快腐烂了就是被白蚁吃掉了。陆战队员们在整个包围过程中都在奋力的挖深战壕和加宽头顶防护。

 

ASF2009-02-20 00:42
从1967年12月26日881S高地被3/26的一部分人占领了113天。881S高地是个双峰柱状高地,东面的比西面的高一点,从山坡向外延伸出指状山脊。椭圆型的战壕环绕着山头,东面山头上的部分更大而且更长一些。在山上有5个零散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东边的部分由I/3/26防御,配属3门105mm榴弹炮,2们80mm和3门60mm迫击炮,还有弹药掩体也在这里。M/3/26防御西面的地方,配属了2门106mm无后坐力炮和3门60mm迫击炮。I/3/26的指挥官威廉.H.达布尼上尉需要同时指挥这两个连队。M60和.50的机枪掩体星罗棋布。在两个山峰之间是另外一个临时机降点,战壕把两边的防御体系联结了起来。战壕土质欠缺的地方都用沙包进行的强有力的加固。士兵们挖一许多纵向壕,用来掩护用板材和沙袋垒起来的“兔子洞”,55加仑的桶把底部去掉然后首尾横向相连的做成排水管,但是如果做的规规矩矩是不可能的了。多折铁丝网和地雷包围这个阵地。铁丝网,地雷,和绊发照明弹的铺设工作一直在进行着。一个出入口在西面,向下到西面的斜坡。这些山丘斜坡上的植物都已经被炸掉了。在被包围期间881S高地上有至少40人阵亡,150多人受伤,尽管这里并不是地面进攻的目标。名义上有400人在守卫,但是很多情况下由于轮换比率低,这里的人员常常少于250人。就像陆战队员自己说的一样,这里只有两条路下山“要么飞下去,要么炸下去!”另外一个典型的陆战队火力阵地是861高地,该高地拥有2门4.2英寸,2门81mm,3门60mm迫击炮,还有一门106mm无后坐力炮。

溪生基地有狭长而不规则的外形,还有很多沟壕和通道,方向是由东南偏东向西北偏西。基地至少2500码长,平均400码宽,在西面有650码宽,占地2平方英里。3895英尺长60英尺宽的跑道离北面边缘100码,离东部边缘150码。这个狭长的地带由机枪,大阔刀地雷,有火箭弹的防车,和迫击炮防御,晚上还会把周围的诡雷挂上弦。在跑道的每一边终点都有一个旋转停机坪,在跑道的东端靠南是个150X600英尺的停机坪。在跑道的另一面是6个土质填充,钢制表面的直升机堡。当炮击毁破坏了跑道的AM2板的时候,就会把坏的马上换下来(换下来的通常去用来加固工事了)用土填充弹坑,然后用新的覆盖上。

基地的边缘被分成3个扇面,稀松的被1/26守卫着,兰区与跑道北端平行。红区环抱基地的球状西端与东面的FOB-3相联通。灰区从FOB-3的后面沿南边画个圆弧知道东端。这个150X650码的FOB-3综合区的防御掩体比溪生基地其他的地方的都要厚实,而且拥有自己的直升机停机坪。37th 南越直到营 被安排在东面的远端和基地西南端。东西两端是最可能被攻击的地方同时1/9在550码的西端的采石场挖掘了工事。这通常被描绘成一个大肾形阵地通过64高地哨岗向西南延伸有半英里远。作为代替在采石场周围是错杂的连环阵地。随后从64高地哨岗撤退了。在基地主体边缘和1/9之间是200X300码的空投区。
这个位置可以保护空投区同时可以使空中支援变得更加容易。空投的准确性和空投场的稳固避免了奠边府那种重复补给问题的发生。有很少的补给总是投在空投区外面,但是迫击炮和空中力量却都把他们都摧毁掉了。

溪生基地下面的水是平行于南端150码外的无名山溪中留下来的。水被泵上了150码进入了跑道边的塑胶水库然后是小水塔。如果水泵不上来或者水库修理,给水小队就用M76卡车运5伽的水罐回基地。

 

ASF2009-02-20 16:28
年表 

1967年前 
1962年7月 特种部队进驻溪生
1964年4月 海军陆战队信息工程勘察小队在该区域收集信息
1966年4月 1/1 Marinas在该区域进行“弗吉尼亚”行动,有一些军事行动
1966年10月 1/3 Marinas在该区域执行任务
1966年12月21日 特种部队基地被迁到Lang Vei

1967年 
3月19日 东河和溪生间的第九国道开通
4月20日 3d Marinas在溪生区域进行“大草原IV"行动
4月24日 861高地以北与北越人民军有接触,山地战斗开始
4月28日 2/3 Marinas占领861高地
5月2日 2/3 Marinas占领881S高地
5月4日 北越人民军攻击特种部队Lang Vei基地
5月13日 山地战斗结束 1/26 Marinas占领溪生基地,881,861,950高地 “克罗基特”行动展开
7月16日 “克罗基特”行动结束
7月17日 “阿德莫”行动展开
8月17日  溪生机场因为修复和扩建而被关闭
8月中旬 第九国道被北越人民军切断
9月2日 3/26 Marinas 撤出溪生基地
9月27日 新的Lang Vei特种兵基地在离老挝边境更近的地方开放了
10月27日 溪生基地重新开放
10月31日 “阿德莫”行动结束
11月1日 “苏格兰 I”行动展开
12月13日 3/26 Marinas又回到了溪生基地
12月21日 在溪生地区发现了北越人民军的行动迹象

1968年 
1月2日 至少有2个北越师在溪生地区
1月15日 “尼加拉”行动展开 为溪生地区提供更多的空中支援
1月16-17日 2/26 Marinas到达溪生基地并占领558高地
1月20日 溪生基地发出红色警报预防北越人民军主力的进攻
1月20/21日 北越人民军主力猛攻861高地 北越人民军展开行动确保第九国道被切断
1月21日 北越人民军的炮兵,火箭,和迫击炮袭击溪生基地 ASP.1被摧毁,溪生村被北越人民军被占领
1月22-23日 1/9 Marinas到达基地并进入了基地西面采石场的阵地
1月23-28日 大批难民在溪生基地通过空运撤离
1月27日 37th 南越突击营 到达溪生基地
1月30/31日 共产主义阵营发动全国性的春季攻势 B52首次在溪生地区进行空袭
2月1-25日 南越北部重要城市 顺化战斗进行中
2月5日 2/26 Marinas一部分占领861A高地 北越人民军派遣主力进攻此地
2月7日 Lang Vei特种兵基地在北越人民军坦克步兵协同作战中被攻陷
2月8日 西面采石场的外围几乎被占领而且后来撤出来那里
2月10日 KC-130F紧急降落溪生基地12日C-130短暂的停留了一下。此后空投和(LAPES)低空开伞紧急降落成为溪生基地主要的补给方式
2月21日 北越人民军对37th 南越突击营防线进行了侦查
2月23日 基地被炮击最严重的一天 基地受到了1307轮的袭击
2月25日 一个陆战队巡逻队在基地南面受到伏击 损失惨重
2月29日到4月1日 北越人民军团级部队视图攻击37th 南越突击营阵地
3月6日 C123运输机在溪生基地附近被击落
3月7日 大量难民从溪生基地通过空运撤出
3月10日 下属第三作战群的越南临时指挥部建立 直接负责“飞马行动”
3月23日 3月被炮击最严重的一天 有1109轮
3月25日 为展开“飞马行动” 第一骑兵师 做了侦查准备
3月31日 “苏格兰 I”行动和“尼加拉”行动结束
4月1日 “飞马行动”由美骑1师 陆战1师以及南越作战小队展开
4月4日 2/12 Cavalry占领旧法国城堡和溪生村
4月5日 1/9 Marinas击退471高地上 北越人民军的反攻
4月6日 2/12 Cavalry与1/9 Marinas在471高地轮换
4月8日 2/7 Cavalry和1/9 Marinas会和正式解除了包围
4月9日 美军占领了Lang Vei 溪生机场对所有飞机开放
4月11日 第九国道 完全开放 37th 南越突击营撤离
4月14日 3/26占领881N高地
4月15日 “飞马行动”结束“苏格兰 II”行动展开(知道1969年2月28日结束)
4月18日 26th Marinas被部署在广治城和东河之间
5月13日 南越北越美国 和谈展开
6月19日 1st Marinas和9thMarinas展开“查理”行动,拆除并撤离溪生基地
7月5日 溪生基地正式关闭
7月6日 溪生基地撤离“查理”行动结束
7月11日 1/1 Marinas在689高地附近与北越人民军的战斗是 在溪生地区附近最后的军事行动

 

ASF2009-02-22 17:03
序幕 

1967年4月到5月的 山地作战 

这场包围并不是北越人民军与美越联盟在溪生高地的第一场战斗,随着Free world military在北部省份的军事行动和和平的努力使得北越人民军在该地区得来不易的立足之地被逐步的蚕食。所以北越人民军决定攻击暴露和明显位置上的防御基地以图扭转局势。北越人民军在很多区域小心隐秘的建立了很多分散的共产主义基础组织。北越人民军在1966年中在非军事区以北和老挝建立了军事力量。同时一个提议也使得更多的美越联军的部队离开南越人口中心被派往边境,也使得Free world forces更加的分散。



1967年4月溪生是(自由世界部队)Free world forces在南越最西北的前哨。这里很落后而且只有一个机场,一部分Free world unit稀稀落落的分散把守这个高地。其中包括在lang vei的特种兵基地隶属人民不对称防御作战群(CIDG)的部队,一支区域反应部队和一个陆战队联合反应连在溪生村,在机场有一个陆战营,同时一个MACV-MOG FOB在溪生村外面的旧法国城堡。3月19日陆战队11th工程营打通了第九国道,但是道路却非常纤细。

1st Battalion,3d Marines于1966年因为“大草原”行动被部署在该地区。他们在机场以外6500码的地方巡逻,只在北越人民军120mm迫击炮的最大射程以外一点点。巡逻队很快又延伸到1000码。1967年1月“大草原”行动受挫,并且有一些和北越人民军的接触。1/3 Marines一部分和一个加强连B,1st Battalion,9th Marines(B/1/9)守卫机场,同时还有I/3/12陆战队炮兵群。北越人民军从1月晚些时候到3月份在该区域行动一直在加强。3月早期一次错误的空袭袭击了溪生村,这次误伤导致100名平民死亡200多人受伤。陆战队的引导是导致这场悲剧的原因。同时北越人民军用迫击炮炮击机场并损坏了直升机,也试探了基地周围的防御。第三陆战师3d MarDiv 负责北部的第一战区,E/2/9加强了溪生同时也加强了巡逻。



3月16日主要炮战展开,结果19名陆战队员阵亡59人受伤,有些直升机被摧毁。作为回应两辆坦克,三辆M50。3辆.50和2辆M42被派往溪生。E/2/9独自承受了巨大的损失,F/2/9炮群替换了I/3/12。3d Marines(约翰 P.拉尼甘上校)被部署到溪生以东,这使得在该地区的美国和越南军事人员低于了1000人。B/1/9在4月24日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扫荡,并在861高地进行了一次小战斗,这是所知的最初的山地战斗或者是溪生战斗的初次战斗。第一天的行动中14名陆战队员阵亡17受伤,这强烈的表明了北越人民军正在集结部队准备占领孤立暴露的溪生,以图赢得一场在军事上和宣传上的双重胜利。



北越人民军的部队和行动

A。4营 95C团 在1月21/22间试图攻占861高地。但是被K/3/26 Marines和A/1/26 D/1/26的一部击退
B。21日不明北越侦察排试探北部边界被L/3/26 Marines击退。
C。325C师不明营级战斗部队试图占领在2月6日占领816A高地其中一部分甚至被占领,但是被E/2/26 Marines击退
D。101C团不明营级战斗部队2月8日试图占领64高地(哨塔),但是被A/1/9 Marines,1排击退但是翌日该哨塔被攻陷
E。2月21日一不明北越连级战斗部队试图试探东部边缘,被37th 南越突击营击退
F。66团不明营级战斗部队3月一日试图攻击东部边缘也被突击队员击退
G。66团不明营级战斗部队3月18日试图攻击东部边缘也被突击队员击退

美越联军部队和行动

1。881S高地由I/3/26 Marines防御包含2个排和M/3/26指挥部
2。1月20日I/3/26 Marines试图两面夹击881N高地并被击退-这是在包围期间陆战队唯一效果明显的进攻行动
3。861高地K/3/26 Marines防御包含A/1/26两个排和D/1/26一个排
4。E/2/26 Marines2月5日占领并防守861高地
5。2/26 Marines防御558高地
6。A/1/26 Marines的2排防御950高地电台中继站
7。1/9 Marines1月23占领并防御采石场
8。A/1/9 Marines1排1月23日占领并防御64高地,知道在收到猛烈攻击后撤退

 

ASF2009-02-22 23:54
北越人民军计划孤立基地,摧毁基地内的直升机,切断第九国道并且佯攻溪生东面的陆战队基地和Lang Vei特种兵基地。北越人民军325C师携18团从西北进攻溪生基地。虽然后来敌军的计划做了折中的改变,但是对Camp Carroll,Con Thien,东河,Gio Linh,和Phu Bai的佯攻依然按计划进行了。

4月2日k/3/3乘直升机来到溪生并很快被派往861高地加入B/1/9并作了信息交换。3/3的指挥部(格雷.瓦尔德中校)被委托指挥此次任务.地形复杂并且抵抗强烈。K/3/3直升机降到了溪生并得到加强。26清晨3/3作战行动中心(COC)和溪生基地遭到重迫击炮攻击。北越人民军大部占领了881S。在861高地上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遭到北越人民军近距离伏击的3个陆战连在入夜前撤离了该地。随后美军和南越部队的行动又受到了灌木,大雾和大雨的阻断。

可以断定的是3/3面对的是在广大区域里面大量零散的敌人。第三陆战师下属2/3 Marines(阿尔.R 德隆中校)一直在顺化以北执行任务。26日下午该营机降到溪生随后就被派往山丘中执行任务。次日3/3撤出溪生进行轮换整顿和补给,而且2/3的第四连携火炮加强独自到达溪生。4月28日一整天的空袭和炮击甚至来之Rockpile175mm炮的袭击使得861高地的情况有所松动。陆战队的战斗机用250磅和500磅的炸弹清理掉861高地的树丛,这样就使北越人民军苦心建设起来的掩体暴露在外了,然后陆战队的用750磅。1000磅和2000磅的炸弹一个一个的将这些掩体敲掉。

28日下午3d Marines对目标1 861高低,目标2 881S高低 目标3 881N高地发起了进攻。最开始发起进攻的是3/2,当他们到达861的山顶的时候发现北越人民军已经撤出了这里,留下来25个掩体和400多个散兵坑,而且3/3准备明日进攻881S高地。第二天早上的行动很慢,到了快要中午的时候陆战队和北越的巡逻队才有了接触。该营的过度目标是881S东北750米的一个小山丘并在夜前占领了该地。整个夜晚被对881S的炮击和空袭搅动的极不平静。

4月30清晨,3/3向881S进发,3/2也离开861高地占领了881S以西的一个进攻位置。很快3/2与碉堡群接战然后被迫后退,同时3/3也接战并后退了下来。这时候才意识到881S的防御相当的严密。该营战斗中一共阵亡52人,伤152人,但是敌人最后的损失却是美军的3倍以上。4月1日对881S和881N进行了空中和地面炮火的猛烈袭击。M/3/3从东河撤退下来并蒙受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很多106mm无后坐力炮被用来直射山上的掩体并以图最后占领他们。3/3在4月2日攻击了881S,在下午早些时候占领了山丘。此时该地已经被北越部队所放弃了。在当地发现了250个掩体,其中200个被空袭和炮火所摧毁。4月1日某时,受创的北越18团被新来的95C团和925C师所替代了

 

ASF2009-02-24 22:28
从4月8日 2/3就肃清了861高地西北的地区以准备进攻881N。5月2日晨出发,上午晚些时候部队从东南两个方面夹击山丘。通过炮火支援使得山顶火力得到了加强,但是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和强风使得对山顶的控制成为了不可能的事情,而且使陆战队决定夜晚就撤出可防御地势。5月3日夜晚降临之前,当陆战队再次进攻881N的时候,北越人民军伏击了他们。E/2/3在881N以南500米的阵地被突破并陷入了惨烈的白刃战。入夜后局势被控制住。当天的休息时间基本都花在清理敌人阻击881N进攻所留下来东西上了。这场战斗陆战队阵亡27人伤84人,而北越人民军在这个地区损失了137条生命。

从3个战俘那里听到了5月3日夜的另外一个进攻计划。该营逼近881N南部泥泞的罅隙边缘。铁丝,大阔刀和诡雷被放置其中,也使得该营停止了脚步。替代了北越人民军进攻881N,他们在5月4的头几个小时进攻了南面10公里的Lang Vie特种兵基地。这是北越人民军计划大规模进攻溪生的佯攻。所以即使陆战队的山地行动暗中破坏了主要的进攻但是对Lang Vie的进攻仍然可以随时进行。虽然他不影响山地作战,但是他也显示出来北越人民在该区域的行动展开的比所显示出来的更为广泛。基地眼看就要被占领了,但是最后还是被守住了。2名特种兵和20名CIDG(人民不对称防御群 Civilian Irregular Defense Group)被杀,有37名CIDG被俘或逃跑。5月4日2/3移动到881N稍高一些的地方准备发动一次由火炮和空中支援配合的进攻。最终进攻于5月5日晨发动,进攻遇到了强力的抵抗,该营撤下山丘并又一次炮击了该地区。这使得北越人民军撤出了阵地并且下午山顶就被陆战队占领了。

在接下来的3天里只有和北越人民军2个营的巡逻队有过少量接触。空中侦察报告说敌人正在向西向北撤退。巡逻在继续,追击敌人后卫部队的努力也在继续。5月7日一个包含2个排的巡逻队和敌人交战。但是该巡逻队在电台线路的另一侧,他的火力请求被另外的小队收到了。直升机带着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飞来,武装直升机武器袭击北越人民军并逼退了他们。最终陆战队阵亡了24人伤了19人。最后的山地战斗是5月10第三侦察营的巡逻队与敌发生交战并艰难的退出了战斗。

山地战斗实际上只是营排级的战斗但是非常的艰难。陆战队阵亡了155人伤425人并且丢掉了一些直升机。这些损失都很沉重,很多连队在行动中就撤退了并需要进行重整。陆战队的飞机丢下1900吨的炸弹并且炮兵炮击了超过25000次,B-52S也对周边地区进行了至少23次空袭。山地战斗是陆战队第一次在主要战斗中运用5.56mm的M16步枪,他代替了7.62mm的M14.这种武器有很多人为的问题,比如不正确的清理和设计上的缺陷,当然这些都在以后得到了改正。

北越人民军对溪生基地的进攻收到了挫败同时被证实的最终死亡有940人(全部的损失会有1500人之多)。而北越人民军325C师像6个月前一样又在准备大规模的行动。

从5月11日起陆战队在溪生的部队开始缩减,5月13日约翰.j.帕特里上校下属的26th Marines与溪生基地的3d Marines换岗,“克罗克特”行动展开。只有1/26 Marines和团指挥部留在基地。1个连加强861高地和881S高地,一个排占领了950高地的电台中继站。一个巡逻队在阵地4300码的距离上进行巡逻,而第三侦察营的A连甚至在更远的地方巡逻。在边境地区与325C师的部分部队的接触一直不断。6月敌人的试探,迫击炮袭击和火箭袭击不断增加。6月6日 881S以西的一次战斗使得陆战队阵亡18人伤28人,北越人民军最后确认死亡66人。因为敌人炮击的增强,3/26 Marines在6月13日抵达。6月27日凌晨2次迫击炮袭击和火箭弹袭击使得溪生基地留下10具尸体和139名伤员。敌人的活动降低,6月16日“克罗克特”行动结束陆战队有52人阵亡255受伤。北越人民军确认死亡200人。

6月17“阿尔地摩”行动开始,行动期间只有很少的接触并且在10月31日结束了。陆战队和北越人民军的损失分别是10和100人。从8月中旬到19月末由于溪生机场因为修整和扩建而关闭,工程由10海军工程营完成。正在这时候北越人民军又一次切断了第九国道。8月12日大卫 E.罗德上校指挥26th Marines 9月2日3/26 Marines被离开该地区。9月末在距离老挝更近一点的放从新建立了Lang Vie特种兵基地。11月1日“苏格兰I”行动展开,以防御溪生地区。12月13 3/26 Marines从新回被部署到溪生以回应北越人民军在此地的行动。

 

ASF2009-02-26 23:30
相反的计划 

北越的计划 

1967年4月北越政治局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评估在南越发动一次决战并战胜南越的可行性。他们决定在6月间实施也就是“春节攻势”。该计划致力于集中力量广泛的攻击南越的城市地区,这些地区都被看作是敌人非常脆弱的地方。作为准备一部分干部南下配合北越人民军和越共的行动,到了10月补给物资大多囤积在胡志明小道大概有500辆卡车之多。其他的小组包括工兵携带着新式武器也被派往了南方。10月计划布置完毕,于此同时其他的美军部队也开始增派到越南,这一直进行到1968年1月,只是比北越的计划实施早一点点。12月末,美国人才意识到要在溪生地区增加部署军队。但是这没有吓阻北越人民军的计划甚至成为了春季攻势的一部分,因为这使得在美国人打算抽调出位于城市中心的部队。

美军指挥机关把北越人民军部队行动的增加和在广治的补给评价为要在溪生制造另外一个奠边府。北越人民军的欺骗工作使得美国人把关注聚焦在了遥远的广治西北,而是的放任北越的部队移动到东河附近,另外一个春节攻势的容易夺取的目标。北越人民军第四师和其他大量的部队投入广治,其任务是以总攻和总起义的名义困住尽量多的Free World forces部队。其一直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总起义得到一个效果即在南越内部,北越在运用自己的权利的过程中消灭了作为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越共(Viet Cong),其结果可能是北越避免了南越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实施(意义突兀-但是大概意义为春节攻势后越共即南越解放阵线被摧毁,所以说北越组织的行动摧毁了越共)。先前的战斗教育了北越人民军,美军强大的火力和灵活性意味着不可能在常规战中被战胜。这在1967年中旬Dak To,Song Ba,和Loc Ninh的战斗中就被证实了。北越人民军在春节期间对美军和南越部队包围的作战方法因此改变了很多。

1月20日夜304,325C,320师的一部分部队由西向东切断了第九国道。325C师在溪生以北和西北执行任务,95C团和8营和29C团被部署在东面。304师被部署到西南和南面,320师作为支援,大部分被部署在Rockpile以北到溪生东北的地方,324B师在非军事区北面稍远一些作为预备队。对溪生基地的第一次山地作战就发生在同一时刻。接下来的数天里(1月21日)对溪生的公开炮击开始了。

在越南人民军在广治西北的意图已不得而知、甚至在《越南的胜利:1954-1975越南人民军官方历史》也没有对于他们的议案给予什么深刻的解释。政治局例行会议上阮文明说“要迫使美国人向边界靠拢并毫不留情的血洗他们。”这被推测是在“春节攻势”前十天的事情,主要目的是拖住并困住溪生和试图从新打通第九国道的部队。但是事实上美军却利用空力量有序的支援溪生,直到“春节攻势”减弱也没有试图打通第九国道。

甚至对溪生基地的实际意图也很少希知。是不是计划实质是占领溪生以获得一个在政治上和宣传上巨大的胜利就好象在奠边府一样?或者是仅仅是要包围基地并拖住Free World force?时候发觉最有可能的计划是后者。两个悲惨的不满员的师坚持不懈的阻止Free World force的行动,并且非常勉强的要夺取基地。

 

ASF2009-02-28 19:14
北越人民军长于运动战,围攻对于他们和防御对于陆战队一样的令人讨厌。在一月中旬就开始将战壕向基地的东面和南面挖。可能是为了对即将发生的进攻有所反应,很多的80mm和60mm迫击炮紧急部署进基地并且很好的隐蔽起来。1个12.7mm防空炮排保护一个迫击炮排。在山周围战壕和物资堆被挖掘并掩藏起来当他们面对空袭和炮击的时候的损失比预期的小很多。

如果北越人民军的意图是攻取基地,那么他们就错过了1月20-22日期间最好的机会。当时弹药库被毁,机场遭到炮击,陆战队的山地阵地没有部署完毕,1/9 Marines也没有在采石场挖掘完阵地,37th 南越突击营也没有到达。

北越人民军对基地的攻击如此的弱,即使作为事后的评断也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在整个包围期间最重要的攻击只是对于两个山地哨岗,而且两个都被成功的夺取了,1月20日夺取861高地,2月5日夺取861A高地。一般认为美军的火力阻断了北越人民军的主要进攻,但是在包围初期在整个正面的火力还没有布置完毕而且北越人民军的行动也没有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果861被更早的夺取,那么北越人民军也许会对基地造成更严重的威胁。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北越人民军没有利用861进行更严重的威胁,也许是北越人民没有那么多可以用来夺取基地的兵力。

很有趣的事情是北越人民军并没有摧毁溪生的给水库也没有切断水源补给。而这都在北越的控制区域之内。如果他们这么做那么每天会有258吨的水补给,而另外235吨的补给就很难送达。更怪异的是北越人民军没有切断溪生野外的电话线也没有猛攻只有一个排驻守的950高地电台中继站。他们有大量的防空轻武器,但是都没有比37mm口径更大的也不像73年在An Loc的包围时候那样集中使用。相比之下美军和南越的飞机的损失小的多。当Lang Vei特种兵基地和溪生村被占领的时候对于岗哨攻击的力度却非常低。他们的攻击壕距离基地边缘至少100码,但是和奠边府比他们挖的还不够近。他们的侦察也有限,他们只是在包围开始一个月后对主要边界进行地面攻击,并且仅限于短距离的人浪式攻击,规模也在100人以下。如果北越人民军决心拿下基地他们应该尽早的进攻而不是等待,并不会允许他们的人力和弹药不断的消耗。

对于溪生和前哨的迫击炮火箭袭击也很轻微,平均每天105次,而甚至在白天轰炸的时候才达到每天1000次。整个包围期间仅仅有11000次炮击还包括5000次的122mm火箭弹袭击在内。在奠边府法国人很多天一个目标要遭到2000次的炮击,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柯里基多一天就要挨16000次的炮击。而在朝鲜美军的一个山顶哨岗一天要被炮击14000次。当火炮支配了战场,也许在数量上就不那么高了。?



北越人民军并没有确定计划要夺取溪生,但也不排除时机正好他们不这么做。北越人民军要么是试图占领基地或者他们想要防御者们持久僵持下去。这看起来是场没有结局的战争。一天24小时77重惩罚,麻木的一天。对于北越这甚至比无休止的炮击和丢炸弹更加糟糕,这是战争最严重的惩罚。理想支撑着北越部队在做一次伟大的尝试,这甚至胜过了包围本身的意义。

北越人民军第一次在南越运用装甲力量是在进攻Lang Vie的时候使用了PT-76轻型装甲车。美国人无法解释这些坦克是哪来的。他们判断北越会利用装甲力量进攻基地为此他们准备了90mm炮的坦克,106mm无后坐力炮,3.5英寸的巴祖卡和M72 LAW还有反坦克地雷。但是北越人民军却没有派出他们的坦克进攻主基地因为这些装甲力量很容易就会被美军的坦克摧毁。虽然没有攻击主基地但是北越却运用这些坦克攻击一个老挝营然后又攻击了Lang Vie特种兵营地。



“春节攻势”在一月末已经耗尽实力,北越人民军的各个部分也计划要分散了。北越的部队在3月15日就有撤退的迹象,但是计划可能更早就制定了。撤退和换班部队在溪生附近的移动一样的迅速,尽管在远端战斗还在进行。3月23日对溪生基地的炮击还很严重在基地周围的战斗仍然在进行,为换班进行的抵抗做的非常好。炮击和巡逻队间的战斗一直持续到7月陆战队撤离溪生。

 

ASF2009-03-02 20:05
美国人的计划


不顾溪生位置的暴露,威廉,维斯特莫兰将军,驻越美军指挥官,一直强烈的希望溪生的存在会成为对付胡志明小道行动的一环和侦察基地。他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边境地区设置一个情报收集处。在1967年12月Free World在溪生的存在很有限,只有一个炮群支持的加强连,一个CIDG的突击队在Lang Vei,在溪生村的是地方部队,和一个FOB-3下属的北方监控指挥部(CCN)。更糟糕的是,这么一小戳部队需要监控一大片地区,这样一来要得到有效的支援是不可能的事情。从8月起Ca Lu的第九国道就被关闭了,只留下空中力量进行支援和补给。

由于他遥远的位置,恶劣的天气状况,接近北越补给线,溪生是个非常难于保持的位置。在1966年里面第三陆战群从新做了防御地图划分因为维斯特莫兰问他们为什么防御计划里面没有包含溪生地区。随后陆战队一直争辩说溪生并不适合防御,或者做了努力最后也不会有一个好的收场。



另外一个使得溪生得到保存的原因是他最后被纳入了计划不周的“麦克纳马拉线”的衍生物“dyemarker”战略要点/遏阻系统中。这个计划包括一条由障碍,地雷,开阔地带和远端传感器组成的隔离线并配属炮兵和机动部队。这一线从1967就已经开始建设战略要点建筑。许多军事指挥官认为这条线的完成实际是限制了部队的行动这样比允许他们施展自己卓越的机动能力要好的多。但是实际上就算远端传感器已经“覆盖”了整个区域,这些障碍还是使得敌人可以很轻易的从老挝进行侧翼包抄。

当1967年12月发现了北越人民军的意图,陆战队就开始增兵溪生基地并且一直持续到包围前夕很短的时间内。可能是为了增援行动同时也许知道了第九国道的现状就算是付出极大代价也无法夺回或保持,溪生机场才在8月到9月之间进行了加强和整修。因为10月季风开始,保护溪生的“阿尔地摩”行动结束,为了同样的任务“苏格兰 I”计划在11月1日展开。分析都是根据当时的恶劣天气,地面侦察,空中侦察,空中拍照,和直升机投掷的“人物追踪器”而得来。

当坚守基地的决定下定后支援就开始送达。从Rockpile和Carroll的175mm远程火炮的支援,陆战队,空军,海军舰载机对于基地的支援,空军运输机和陆战队直升机作为“尼亚加拉”任务的一部分对于基地的支援。有足够的飞行器对基地源源不断的支援,波音C-130E 大力神 隶属315空师,仙童C-123K 补给者,和德·哈维兰的C-7A驯鹿隶属 834空师,还有陆战队的KC-130Fs。天气对于北越的炮兵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这些空中力量则变成了决定性因素。



很多人竭力主张放弃溪生比让陆战队在一个遥远的位置恶劣的天气中陷入包围要强得多。但是美国最高当局决定守住溪生理由是“因为将大量敌军拉入战场比用强大的火力在老挝境内消灭他们或者将它们反击回去要好。”因为这种反击是不可能的。这也使得的媒体利用这种与法国决定守卫奠边府的相似进行了火上浇油式的无果的比较。而维斯特莫兰对媒体说“我们将把敌人诱向死亡”这也和阮文明所说的又极其的相似。美国人早就意识到要保证第九国道的畅通学要花极大的力气去解救,而他们却没有意识到在“春节攻势”期间守住溪生恰恰抵消了这个解救的努力。这种对于保住溪生的坚持和无论如何也不能失败的愿望,使得美国人忽略了对其他地区的关注。

溪生的防御计划普通而简单。这种静止不动的战争令陆战队非常讨厌而且大多数陆战队的领导层也反对这种概念,可是维斯特莫兰却喜欢。作为主要的作战部队,他们的经验和教条教导他们要进行进攻。一个孤单的陆战营和其他许多分散的小型作战单位在守卫溪生。一个单独的步枪连作为预备队。那些掩藏起来的坦克和多管炮在白天被集中在基地西面,而晚上又被移动到其他边缘区域。一个.50机枪和一个掩体彼此紧贴着安排在基地的每个末端。一个不满员的北越突击营被掩藏在基地东端,这更趋向于要做地面进攻。FOB-3把守着基地的南部边缘。另外一个陆战营在基地以外西段的采石场部署,另外一个进攻型部署。同时他也要占领空投区。Lang Vei特种兵基地和土著守卫在溪生村并且并不可靠得的防御着第九国道西南面靠近老挝的地方。881S,861,950电台中继站已经被陆战队占领。外部的山顶哨也需要保护。在1月包围的前夕558高地以及周边区域才被占领。1个混成炮兵营被部署到溪生基地被并且有3门105mm榴弹炮被部署在881S上。881S和861遏制了北越人民军的炮兵和火箭阵地,558也遏制了在Rao Qung峡谷的敌人的移动。

大多数的陆战队巡逻对都在离边缘大约500码的地方巡逻因为密集的敌人,难于给予的支援或者如果太远就很难联系。在北越人民军进攻的前夕101空降师1旅,第一骑兵师3旅都在第一战区24小时待命于可能的任务,一旦任务下达可能立即空中突击溪生或指定区域。两个旅都是直升机携带空中机动部队。基本上防御计划都是为陆战队制定的直到防御结束为止。直到“飞马”行动开始对于两边机动路线都很少。这个支援任务在1月末就已经决定由第一骑兵师施行,但是当时他部署在顺化而且“春节攻势”的其他行动仍然在继续着就取缔了任务的执行。

 

ASF2009-03-05 17:30
不同的指挥官 



美军的指挥官 

越南军事援助指挥部,越南最高联合指挥,威廉.C.维斯特莫兰上将,在该职于1964至1968年。为了尽量多的直接指挥“春节攻势”期间第一战区的作战,越南军事援助指挥部建立了一个附属指挥部,到了1968年1月9日越南军事援助指挥部前指部署到福牌。克莱顿 W.艾布拉姆斯上将,越南军事援助指挥部副指挥官,被委任指挥陆战队第三陆战群。3月10日越南军事援助指挥部前指解散其资源被用以越南临时军部,下属于威廉 B.罗森中将,前越南军事援助指挥部前指的副指挥官。临时军指下属于第三陆战群并负责救援溪生。在8月该指挥部被合并入刚抵达越南的XXIV军。

罗伯特 E.卡斯曼中将(USMC)指挥第三陆战群,负责美军在第一战区的行动。他监督溪生的防御和救援。卡斯曼中将生于1914年,以班级中最好的成绩毕业于海军学院并于1935年进入陆战兵团服役。他在中国的4th Marines服役并被分配到不同的陆战兵营和宾夕法尼亚舰上服务直到1942年加入9th Marines.他作为营指挥官在布干维尔,关岛,硫磺岛战斗过。他被授予海军英勇十字勋章。战后他在不同的学校中任职并在日后与CIA一起从事更高级别的工作。1956年他得以指挥2d Marines,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成为了副总统的副手专职国家安全顾问(理查德,尼克松)。1961年他成为第三陆战师的副指挥官而后升任指挥官。在接下来的两年他在陆战兵团最高指挥部任各种参谋,随后兼任帕德兰顿基地和第四陆战师的指挥官。1967年他组织并指挥第5陆战师而后任命为第三陆战群的副指挥官,当时最大的联合部队都由陆战队领导。直到1969年3月他都指挥着这支部队,然后他被任命为CIA的副负责人直到1972年陆战兵团第25指挥部成立。卡斯曼将军于1975年退休并死于1985年。

雷斯文 McC.汤普金斯少将(USMC)是第三陆战师的主将。他生于1912年并于1935年服役于陆战兵团。在他服役的36年中除了荣誉勋章他获得过所有的勇气勋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在随第二陆战师在瓜岛,塔拉瓦,和塞班战斗过。在韩国他指挥第一陆战师的5th Marines。汤普金斯少将在1967年11月到达越南被派属指挥第三陆战师直到1968年5月。他于1971年退休并死于1999年。

戴维德 E.朗兹上校,指挥26th Marines,生于1920年马萨诸塞。1942年服役于陆战兵团,作为排长随第四陆战师在罗伊- 纳慕尔,塞班和硫磺岛战斗过。曾经几次负伤,1945年末他离开陆战队。在1950年由于朝鲜战争被从新征召,并作为第二陆战师的参谋服务于军中。战后他作为参谋服务于陆战队最高指挥部所属营,包括任务,情报,行政和储备的监督教官。1958年他指挥3/8 Marines。在1964-1965年他是第二陆战师的计划制定员随后在1965年间是陆战队多米尼加共和国干预行动的任务制定员。1967年7月他来到越南于8月12日指挥26th Marines,从1968年3月18日一直指挥溪生的防御,直到布鲁斯 F.迈耶斯上校接替他。由于他的努力他赢得了海军十字勋章。他很快就退役了现居佛罗里达。

1968年1月20日到4月1日美军各营级指挥官

1st Battalion, 9th Marines            中校约翰 F.米切尔(直到3月31)         
                                       中校约翰 J.H. 卡黑尔
1st Battalion, 13th Marines[artillery]中校约翰 A. 哈尼
1st Battalion, 26th Marines           中校詹姆斯 B. 威尔金森(直到2月29日)
                                       中校弗雷德里克 J. 麦克伊万
2d Battalion, 26th Marines            中校弗弗朗西斯 J. 豪斯,jr
3d Battalion, 26th Marines            中校哈利 L. 阿德曼(直到3月14)
                                       中校约翰 C. 斯塔特
Forwad Operations Base 3               少校卢瑟 J.坎贝尔(不确定的于2月)
                                       少校大卫 C.斯密斯(不确定的3月)
                                       中校罗伊 W.巴尔
37th Ranger Battalion                  上尉黄福


北越的指挥官 

北越人民军9路溪生前线指挥部于1967年12月建立并控制关于溪生基地的行动。在越南人民军参谋部参谋长陈贵海(Tran Quy Hai)少将辖下。他是越南独立联盟最早的成员之一。在对法战争期间指挥步兵部队。很早就晋升为越南人民军参谋部参谋长,他在溪生战役期间主要掌管后勤和空中防御力量,战后他在军事司法部门任职并于1980年退休。

前线政委是黎光道(Le Quang Dao)北越人民军总政治部的次长,他是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之一并且深涉老挝的行动。在战争期间他负责军事青年团。陈文光少将(Tran Van Quang )是广治-顺化的前线总指挥以黎掌少将(Le Chuong)为政委。

陈寿上校(Tran Tho)副行动指挥,后勤主官。他在后勤总指挥的任上退休。阮双喜大校(Nguyen Song sy)总后勤部副官,在包围期间指挥559部队(一个特殊医疗支援部队)。

对于北越军师并师以下的指挥官不得而知。只能推测师级和团级的指挥官都是和法国人打过仗的有经验的老兵并且专注于职责。北越人民军的人员们也都受到了意识形态的熏染。他们采用一套二元的指挥体系即在连一级的单位政委负责决断。这种系统有他的缺陷但是这却将他们的军队整合到北越人的生活当中去了,是越南我党必不可缺的一环。超强的意识形态的整合,非正统的军事组织和发展,并且卷入一场苦难而漫长的战争,期间自我献身每天都在上演,这成为了北越人民军成员的自然属性。他们都归类为“职业”兵,这部分强调军事技巧并精通军事工程或者是“志愿”兵,他们完全陷于党的事务并且完全忠于他们所作的事业。

 

ASF2009-03-15 02:34
不同的部队 


FREE WORLD FORCE 

在越南共和国的所有美军都在驻越美国军事援助指挥部的辖下,由美国陆军上将威廉 C.维斯特莫兰领导。南越被分为4个区域,从北到南被划为1-4个战区。这些战区被分配给南越军队,但是基本上是由美军指挥。第一战区围绕着北越南方的5个省份,在该战区的的美军由陆战队第三作战群领导,而且军级的指挥权也由美军部队把握。在南越的FREE WORLD部队并不在联合指挥部的指挥之下。美国和南越的部队各自指挥自己的部队,尽管他们之间协调紧密,南越的部队也总划归美军指挥。

第三陆战群控制第一和第三陆战师并包含陆军的第一骑兵师和Americal Division的部队,还有一些从第四步兵师和82空降师拆开的几个旅。韩国第二陆战旅也有包括在内。在第一战区的部队由一个驻越美国军事援助指挥部设立的临时指挥部管理和支持。建立1968年2月9日北越人民军进攻期间,3月10日组成越南临时兵团,并划去援救溪生。

第一陆战师(1st,5th,7th,11th[炮兵]Marines),“The Old Breed”总部设立在岘港,广治省的海岸较北部。第三陆战师的总部设立在顺化,在非军事区和岘港的中间。在3月包围开始的时候,指挥部被移动到了广治城。

第三陆战师(3d,4th,9th,12th[炮兵]Marines),“The Figting Third”1942年9月组建。在布干维尔岛,关岛和硫磺岛战斗并于1945年末解散。并在1952年从新组建随后部署在日本。1956年移驻冲绳知道今天。该部队于1965年5月到1969年12月在越南,并负责溪生地区的行动。

在溪生的主力部队是26th Marines,“The Professionals”是隶属于在加利福尼亚组建起来的第五陆战师的一个团,但是到1967年4月划归第三陆战师指挥。在加利福尼亚基地的第一陆战师和在冲绳的第三陆战师都在越南,第五陆战师(13th[炮兵],26th,27th,28th Marines),“Spearthead Division”,是1966年4月组建的,服务于太平洋快速部队。但是他的两个团在越南战斗。第五陆战师最早于1944年1月在硫磺岛战斗,这是他唯一的战斗,对后在日本担任占领任务,并在1946年解散。

26th Marines最早的行动是在1944年。之后在硫磺岛战斗,随后被从第五陆战师拆分出来并被安排执行占领日本的任务,随后到了帕劳群岛,在1946年4月解散。1966年4月在加利福尼亚的帕德兰顿基地重新组建,1966年8月第一第二营被部署到越南,分配给第三陆战师。12月第三营和团指挥部到达,直到8月这些部队还在冲绳。1967年4月被部署到富牌,在冲绳留下来一个留守支队。被委任的26团属登陆队(先头部队)整个1967年他们策划了很多第一战区北部的行动。1967年5月一营守卫溪生基地,在山地战斗后援救了3d Marines。3营6月到了溪生2营1968年1月到达。26th团属登陆队是包围期间溪生基地和北部山地的主要守卫部队。

另一个战斗的参与者是9th Marines的1营,由于漫长的越南服役期被作为“The Walking Dead”而闻名。其中9th陆战队作为老牌团首次服役是1917-19年间。1942年1月从新组建后分配给第三陆战师1945年9月解散。“Striking Ninth”在1947-49年间短暂从新组建。当1952年3月再次组建的时候又被分配到第三陆战师,一营在1965年6月抵达越南。



得到了9th和26th Marines一部分的加强的3d Marines是山地战斗的主要选手。3d Marines最初于1916-22年间在役。1942年7月从新组建并随9th Marines归第三陆战师调遣,1946年1月解散。1947年再次组建,1949年又解散。因为朝鲜战争1951年又被组建在第三陆战旅辖下后属第三陆战师直到现在。1965年4月抵达越南,他是第一个部署在当地的陆战团。

1968年一个美军陆战队的步兵团有一个222人的指挥部连附一个团指挥部,一个连指挥,侦查狙击排,和一个通讯排。3个1649人的营每个营有4个216人的步枪连和385人的指挥部及附属连。指挥侦查连被编入营指挥部。营还包括连指挥部和通信,服务,反坦克(8门106mm M40A1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排(8门81mm M29迫击炮)附加一个火焰喷射器组(8具M7-2火焰喷射器)后者在越南出现很少。

一个步枪连有一个9人指挥部和一个66人的配有机枪(6挺M60)的武器排,反坦克(6们3.5英寸 M20A1B1巴祖卡)和迫击炮(3门60mm M19迫击炮)组。3个47人的步枪排每个排有5人指挥部和3个14人步枪班武器是M16并配一个40mm M79榴弹发射器。



一个团属登陆队习惯上配属许多的支援部队26th团属登陆队(RLT)也不例外。他大量的通过非正常手段为支援团队和基地补充部队。附加的战斗部队包括第一营和13th Marines带有3门自行火炮和一组4.2英寸的迫击炮被增加到了第一临时155mm榴弹炮群去。所有的炮群有6个炮组这些兵力都被配属给了溪生基地自己,除了3个105mm炮连被部署在了881S高地和2个4.2英寸迫击炮连部署到861高地上。在基地的陆战队和在周围前哨的部队最后总共配有32门81mm迫击炮和48们60mm迫击炮,并包括一小部分在FOB-3里面的(该部门也拥有4.2英寸的迫击炮)。37突击营有4门60mm和一门80mm一门106mm炮。溪生有6辆90mm炮的M48A3巴顿坦克,其中3辆来自第三坦克营B连的2排和3排。第三反坦克营A连(很快就被改编为第三坦克营反坦克连)有两个排,每个排有5辆M50A1安图反坦克车每辆有6门106mm无后坐力炮。另外还有一系列的侦查,通讯,工程,机械化机动,支援队(实际上就是搬运工)和医疗队(海军人员)后勤及服务单位。

 

ASF2009-03-15 22:08
FOB-3是最西北面的基地服务于越南美国军事援助指挥部策略与观察组(MACV-SOG),北部控制和指挥部(CCN)。这个高度机密的部队在老挝,南越和北越执行侦察和小规模袭击任务,最主要的目标是胡志明小道。虽然这个部门很大程度上归美军特种部队控制但是SOG并不是内务第五特种战斗群的一部分,而是归一个越南美国军事援助指挥部直接领导的联合非常规特遣队负责。FOB在包围期间的兵力构成多种多样,包括131特种部队和其他的美国部队还有457本地人突击小队,中国的侬族,柬埔寨人,土著和越南人。替代参谋和志愿者,FOB有大量的侦查部队(2个特种部队,6个本地人小队),一小部分袭击队(3个特种部队,9个本地人小队)以增强到一系列的侦查部队里,还有一个战斧小队专门袭击侦察部队发现目标(6个特种部队,32个当地人小队)。FOB的部队也负责做轰炸效果评估和情报截袭任务。FOB-3得到了冲绳来轮换的第一特战群A队12人的增强。

FOB-3在基地的北面并且只在红区和灰区之间的外围行动。最初FOB-1于1966年组建在溪生村,但是1967年夏天移至旧法国城堡后在9月变为FOB-3。在包围之初,FOB-3开始在基地北面建立一个新的非常完美的复式掩体,1968年1月完成。他们的物资相比之下还是富裕的而且自夸都是陆战队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一个大的直升机着陆场以覆盖他们团队的需要。侦查任务在包围期间减少了,但是仍然在老挝有活动。特种直升机会带上侦查部队然后带着他们跨越边境。陆战队员从来信不过本地突击队员而且也对绿色贝雷帽的人有所怀疑,并责难他们“无法无天。”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当地兵进入溪生基地,而美国FOB的人员也只能在白天进入基地。作为加强,陆战队员在FOB后面的边界布置了铁丝网,地雷和战斗掩体,以防当地的突击队员倒戈。



FOB-3的另外一部分包括陆战队第三战斗行动组的O连追随在溪生村的Huong Hoa策划指挥部。O连有3个作战(CAP)排,由一部分陆战队员和少数土著人民军的部队。

第37突击营1月27日被安排在灰区外围东面到东南的末端。陆战队主要的防御阵地在突击队的后面,显示了对南越部队缺乏基本的信任。而且发现北越人民军也认识到突击队员们被部署在北越人民军加强营的前面,而且对基地唯一的攻击也发生在突击队的阵地上。南越突击队员的防御使它们很容易的就击退了所有的进攻。除了4个美军顾问,水和支援物资还有伤员,南越突击队员是不准进入陆战队的防线的。37营从1964年组建起在第一战区就被视为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而且远低于他当初制定的646人的人数。这个营有个指挥连(指挥,侦查,重火器排,配有106mm无后坐力炮,1门81mm迫击炮,2挺M60)和4个80-90人的步枪连,每个连有3个20-25人的排每排一挺M60,附一门60mm迫击炮和一挺加强的M60.

总的来说溪生的力量波动是随着伤亡和轮换改变的,但FOB-3和37突击营却常常不包括在内。零星的人员补充被分散成数量百来人的小部队。陆战队的营只有300-400人也低于编制。溪生1月末的主要兵力如下:

26团指挥连                               191人
26团1营                                 1301人
26团2营                                 1254人
26团3营                                 1279人
9团1营                                  1192人
13团1营[炮兵]                            397人
Forward Operations Base 3                588人
37突击营                                 318人

第一骑兵师在约翰 J.托尔森三世少将指挥下要在援救溪生的行动中扮演突出部的角色,“飞马”行动。他本质上是一个轻步兵师配合3个航空营和3个连队变成了一个在战场上前所未有的机动力量和空中火力。大约350架的UH-1,C-47,OH-6和UH-1武装直升机可以同时携带三分之一个营。他的9个营延续了骑兵的称号,例如1st Battalion,7th Cavalry。

 

ASF2009-03-16 14:54
北越的军队 

北越人民军或者叫北越军是一只训练有素的常规部队,但是却由高级政治人员领导。北越人民军在1954年战胜法国人后由越盟组建而且不是并不是什么“游击队员。”

行政上北越南部从中央高原到非军事区都是北越人民军的第五军区。在1966年北越人民军又把该区域细分成立治天4B军区(B是北越指挥部的代号)来控制北越对南越两个省的军事行动,广治和顺化省。在1967年末被部署到前沿包括非军事区的两侧:

304师                                      675炮团
320师                                      208防空炮团
324B师                                     214防空炮团
325C师                                     228防空炮团
270独立团                                  第7工程团
16炮团                                     198坦克营
45炮团                                     独立工程营
84炮团                                     独立信号营
204炮团                               

为了准备溪生的行动1967年11月6日中央军委组建了溪生第九溪生前委和第九前指。代号B5-T8。他们的指挥部设在老挝西面的与南北越边界处的Sap Lit。559部队于1959年组建,当时建设中的胡志明小道开始从北面穿过老挝和柬埔寨运送部队和物资。这个战略后勤部队配属了车辆,工程,防空和信息部队等超过25000人的兵力。这支部队一直支持着溪生的前线。

配属前线的主攻师是304和305C师,320和324B做支援任务:304和320师是最初的6个北越师其中的成员(304,308,312,316,320,325)。在师上的字母B,C,D是由无字母师“克隆”来的意思。这种系统对于战斗序列专家来说很难理解,而且甚至很多南越的部队也在番号上面加字母。325C师就是个例子,他是第三个325师和他的长辈325师有一样的数字序列。他们的组成团和其他的部队也有类似的字母番号。战时情报人员常常省略了各团的字母名头。有时候就把325C说成325或者324B说成324。而且真相已经无从考证而纠正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一个满员的北越师有9600人配属3个步兵团一个炮团(或炮营),防空,工程,信号,和医疗营和一个运输连。炮兵团大多配82mm和120mm迫击炮。某些部队在北越配备一些轻型火炮,但是一些在南越就换成了便携式武器。

一个步兵团包括大约2500人的3个600人的营。大多数部队不满员,部署在溪生的营大约只有400-500人。组织情况总体上说,北越的部队为了长时间的战役并完成特定任务装备了大量各式的武器。团配属了一个无后坐力炮连(8-12门 苏式 73mm SPG-9或中国75mm 52式无后坐力炮和美国57mm M18A1或者中国36式无后坐力炮),一个迫击炮连配6-8门 82mm 迫击炮,一个防空炮连配6-10挺 12.7mm DshKM38/46 机枪,附小型工程,运输,信号,和医疗连。步枪连配一个火器和3个步枪排。排包括3个班,每个班配RPD 7.52mm 轻机枪,一个RPG-2或7(B40,B41)反坦克武器,7.6mm AK-47突击步枪,或者有可能配M79榴弹发射器。火器排有一部分7.62mm SGM机枪,2-4门 60mm中国31或62式迫击炮,有时候又一对 57mm 无后坐力炮。一般来说配额都是不确定的。在溪生周围的战斗一般来说是第一次使用了RPG-7的战斗。

对于溪生地区北越炮兵的信息很少。部队据说包括68,164和675炮兵团,和4营,84,368B,和一个万安火箭炮兵团附24炮兵营。这种不确定性是因为被部署的北约部队的部队番号总是因为任务的变化而变换。这些炮兵在一个中央指挥部指挥之下,有时候听命559炮兵群。美军的情报部队弄不懂在溪生配备的炮兵的数量和番号或者是武器的数量,即使最初所掌握的200门炮和重迫击炮也是被低估了的。国家安全局给白宫的信息是溪生的炮兵数量和口径不多于在奠边府时候越盟的实力。在溪生周围的实际炮兵数量并不那么大有可能是最多才6-9个炮兵营,附一些火箭部队而已。

溪生周围的5个北越师的配置不断变化。主攻师是304,325C,320师支援,324B后备,308“先锋”然后被用于阻止“飞马”行动。304和308是四个“钢铁”(还有312和316)师之二,可能只能由北越人民军参谋长调遣到南边。而实际上北越的战时的战斗序列并不会被完全悉知;我们不能确定那个团是哪个师的部分。最后只能解释为,团和师并不一致,也就是他们的所属团并不总是师的常任配置。不令人吃惊的是情报掌握和任务计划部门也是在战斗中有不同的建制和部门。对351C师的评估是从最开始他有3个团到最后就剩下1个,美军猜测是其他师配给了他完整的营或者被轮换掉了。



其他的相关部队还包括203坦克团的2个营,第七工程团和工兵连(包括侦查指挥部门)。防空部队包括74和75营装备12.7mm 2.7mm DshKM38/46和37mm M1939。367,368和377防空师部署在非军事区以北也可能有部分部署在溪生地区。

 

ASF2009-03-20 01:30
在溪生前线的 北越师和兵力 

325C 7400人
29C团 (7,8,9营)
95C团 (4,5,6营)
101C团 (1,2,3营)

304师 9800人
9团 (1,2,3营)
24团 (4,5,6营)
66团 (7,8,9营)
68B炮兵团
14防空营

324B师 9500人
90B团 (7,8,9营)
803B团 (1,2,3营)
812团 (4,5,6营)

320师 7400人
48团 
64团
270独立团

308师 未知
38团
88团
102团
246团

战斗序列

溪生


美军序列 

山地作战 4月24日-- 5月13日  1967年 

3d Marines (-)(+)                                    4月24 -5月13
       HQ连 3d Marines                                   4月24 -5月13
2营,3d Marines(+)                                     4月24 -5月13
       H&S连(-)(+)
       E连
       F连
       G连
       H连
       A连 1营 26th Marines                              5月11-13日
       B连 1营 26th Marines                              5月11-13日
       C连 1营 26th Marines                              5月13日
       D连 1营 26th Marines                              5月11-13日
       E连 2营 26th Marines                              5月11-12日
       3排 B连 第一两栖牵引车营                          4月24 -5月13
       2排 A连 第三反坦克营                              4月24 -5月13
       3拍 B连 第三侦查营                                3月24 -5月13

3营 3d Marines (-)(+)                                4月25 -5月13
       指挥部                                            4月25 -5月13
       K连                                               4月25-27
       M连                                               4月27-5月1
       B连 1营 9th Marines                               4月25-27
       K连 3营 9th Marines                               4月25 -5月13
       M连 3营 9th Marines                               4月29 -5月13
       F连 2营 3d Marines                                5月1-3
       C连 1营 26th Marines                              5月5-13
       A连 1营 26th Marines                              5月12-13

基地的防御和储备
       B连 1营 9th Marines                               4月24-27
       F连 2营 3d Marines                                4月27-5月1
       E连 2营 9th Marines                               5月1-12
       C连 1营 9th Marines                               5月4-5
       1营 26th Marines                                  5月12-13

支援炮兵
       F炮连(+)2营 12th Marines                        4月24 -5月13
       B炮连 一营 12th Marines                           4月27 -5月11
       A炮连 一营 12th Marines                           5月13

溪生的包围  1968年1月20--4月1 
所有1月20到4月1部署在溪生的部队如下
26th Marines (-)(+)(26团属登陆队)
       HQ连(-)                      
       1营 26th Marines
       2营 26th Marines
       3营 26th Marines
       1营 9th Marines                                   1月22
       1营 13th Marines(炮兵)
           第一临时155榴弹炮群        
       反坦克连(-) 第三反坦克营
       O连 第三战斗行动群
       A连 第三海岸作战控制营                            1月24
       第三医疗排 C连 第三医疗营                         1月24
       3排 D连 第三侦查营 
       1排 A连 第五侦查营
       卡车排 H&S连 第三机械化运输营                     
       分队 B连 第三坦克营
       分队 第一探照灯连
       分队 第三工程营
       分队 H&S连 第三海岸作战控制营                     1月24
       分队 A连 第九机械化运输营
       分队 B连 第九机械化运输营
       分队 第一支援分队 第一无线电营
       分队 第三尖刀连
       分队 HQ连 HQ营 第三陆战师
            (信息交换 照片 空中评估 参谋等)
       分队 信息连 HQ营 第三陆战师
       分队 第五信息营
       分队 第七信息营
       后勤支援队,军队后勤指挥部
       第一支援队, 17th 审讯和分一队
       一分队,HQ和维护中对,MAG 16
       一分队,陆战队第六观察中队 MAG 16
       2分队,第三空中支援中对,陆战队空中管制组
       分队 HQ和维护36中队 MAG 36
       分队 陆战队空中流动控制36小队  MAG 36
空中支援雷达部队B

美国海军
       分队 海军第五机动建筑营
       分队 海军第十机动建筑营
       分队 海军第五十三机动建筑营
       B分队 海军机动建筑营 301小队

陆军
       前线任务基地3 北部控制指挥部 MACV-SOG
       A-101分队(+) C连 第五特种群(空降)*
       Lang Vei CIDG 地面袭击队*
            101-104 地面袭击连*
            12连 pleiku机动袭击部队*
            1-3d 战斗侦查排*
*1月7结束

       A炮连 一部 第一营(自动武器,自行火炮) 44th 炮群**
       G炮连 一部 (.50-cal机枪) 65th 炮群
       分队 238th 炮群 一部(反迫击炮制导)                        一月22
       分队 第一排 25th 化学连(烟雾)                             2月9
       554 独立分队 (战术侦查)
       机动顾问4队(Huong Hoa区域)
       营顾问队(37th 图集团)                                     1月27
**一个混成排

美国空军
       
       AJ作业区,15th 空港中队
       分队 366th 运输中队 366th 战斗支援群
       分队 903d 航空医疗中队
       A分队  834th空师

南越军

       37突击营
           84连 第八空降营                                         1月27
       Huong Hua(宏华)地区指挥部                                 4月6
           915th 地方连                                            1月20-23


飞马行动 1968年4月1-15 

第一骑兵师(空中机动)
    1中队(陆航) 第九骑兵团                                       3月25
    1旅 第一骑兵师(空中机动)                                     4月5
         1营(空中机动)第八骑兵团
         2营(空中机动)第八骑兵团
         1营(空中机动)第12骑兵团
    2旅 第一骑兵师(空中机动)                                     4月3
         1营(空中机动)第五骑兵团
         2营(空中机动)第五骑兵团
         2营(空中机动)第12骑兵团
    3旅 第一骑兵师(空中机动)                                     4月1
         1营(空中机动)第七骑兵团
         1营(空中机动)第七骑兵团
         1营(空中机动)第七骑兵团
    1st Marines 第一陆战师                                         4月1
         1营 1st Marines
         2营 1st Marines
         2营 3d Marines
         3d 空降机动部队 南越空降师
         3d 空降营
         6th 空降营
         8th 空降营
    26th Marines(+)在溪生基地等待任务调度

 

ASF2009-03-20 18:10
包围 



溪生的隔绝和开局 


1967年9月末溪生基地由26th Marines残余总部控制,他有1营和3营并一个混成炮群,以及极少的物资支援。从7月该地有6辆陆战队坦克和10辆“安图”反坦克车附1组.50和一双40mm 机关炮。同月,陆战队派了有护卫的85辆卡车和两门175mm炮到溪生。北越人民军在第九国道以西的卡罗基地埋伏了护卫队。在截袭溪生护卫支援的时候由于忌于重炮他们和他们的支援回到了卡罗基地。8月被北越人民军切断了第九国道,但是7月最后的美军护卫车队还是通过了该地。把175mm炮送到溪生的真实原因以不得而知。他们对于溪生的防御作用很小因为他的最小曲射距离是7200米。他们如果在Co Roc的炮群中会有用,但是当时他们没有料到。推测他们是用来支援MACV-SOG在老挝境内的任务和用来阻止胡志明小道运输的。

当9月2日美国人发现了北越人民军在该区域活动有所增加,就开始增强溪生基地并计划空中支援,1月5日“尼亚加拉”行动开始。第二天维斯特莫兰建议第三陆战群的卡斯曼,“已预计建立关于非军事区以西活动的敌人的广泛的情报分析以协调B-52的轰炸。我们应该准备利用持续的猛烈轰炸来出其不意的扰乱敌人对于溪生的企图。”第七空军大队初期就进行了广泛的情报分析并且派出B-52s支援溪生,他们首次担任了战术支援的角色。

林登 B.约翰逊总统开始非常关心溪生。他听取短报,凝视地图和地形版,并告诉厄尔惠勒将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我不想要奠边府。”

2周内确定两个北越师正在向溪生集结。不断和基地周围的巡逻队有接触。北越的的工兵在突破铁丝网的缺口并回收他们以备以后使用。上校劳恩德1月10日到任他预计10天内会有进攻。14日一个8人的巡逻队在881N一侧遇伏,损失了两个人。班的残部被击溃,但是随后又聚合了。情况随后变得平稳。隔天2/26被部署在富牌和东河执行新的任务。在到达之前又被通知改部署在溪生。第三陆战师认为溪生要立刻得到增援。该营在一月16/17日到达并且是26th到达越南之后第一次的聚首。F/2/26移动并占领558高地,发现没有敌人。大多数该营部队在17日移至。该位置有一个很大的不规则边界差不多半个溪生基地大小,临Rao Qung峡谷和一条孤立的从西北通向溪生基地的小路。

山地现在从东到西都被防御力起来

   881S     I/3/26 附2个连和M/3/26指挥组(400)
   861      K/3/26 附两个排 A/1/26(300)
   861A     E/2/26 (200)一月5日占领
   558      2/26 - E/2/26 (1000)
   950      2排 A/1/26(50)

一月15日“尼亚加拉”行动正式开始给溪生基地提供空中支援。在20日第一次支援前,I/3/26离开了881S到了881N以防敌人以兵力占领。该连从相隔500码两道指状山脊以纵队向上移动。爬881N的中途两个纵队都和埋伏着的北越军队进行了交战。该连抽出1翼的排和一架直升飞机试图后送伤员未果。在得到溪生基地的炮兵和881S的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的支援下该连拆分并携带着伤员一路边战斗边前行。第三排的长官,托马斯 D.布兰迪少尉“无论何处。。。(排长)从一侧到另外一侧在后面敲打着他的人并且驱赶他们前进。”很大程度上是他的领导能力使他的进攻部队到达了顶峰:他是第一个到达山顶的人,但是他们被一个狙击手打倒并于死后授予了海军十字章。3/26指挥群直升机降到881S并计划从溪生基地派去增强和扫清881N,但是劳恩德上校否定这个部署并命令1/3/26脱离接触。他害怕北越的夜间攻击会使得战斗变成拉锯战,I/3/26撤退了最终损失是7人阵亡35人受伤。

A/1/26在同天下午在基地的边界接受一个北越陆军中尉的投降。他是95C团防空连的指挥官并提供了861将在今夜遇袭的情报。溪生基地和哨站设在了红区并通报了高级指挥部。

在溪生基地,L/3/26和I/3/26的一部防御东部边界末端,红区。C/1/26和A/1/26一部在北部边界,蓝区。B/1/26防卫东部边界和南面,灰区。D/1/26在黄松区附近的基地中心待命。FOB-3在南部中央地区接第三战斗行动群的O连。后者的3排在FOB以南200米在Ta Con村的边缘,而后又移至村内。很多直升机轮换到基地并留在机坪上以增强和补给基地并为外部哨塔做医疗和后送伤员的支援。


基地的防御者远远没做好准备。抵达的部队没有部署,一些关键的设备还有安装。弹药运到溪生并建立了一个供给30天份的物质集中点却没有做掩护。另外5天份的还没有发放。

那个变节的中尉透露95C团 5营占领了1015高地觊觎陆战队950高地前哨。该团6营将攻击861高地而4营攻击溪生基地西面边界的终点。同时101C团得到29C团8营增强会攻击东部边界的终点。

20日夜869高地的一小股侦查巡逻队在溪生西南3公里报告他们被包围。炮兵的火力网环绕保护了巡逻队,使北越的部队不能接近,随后他们撤退了。同时861西北的事态开始显露。

在午夜过后300名北越军在861西北面从隐秘位置近距离攻击了K/3/26。这种迫击炮支援的进攻非常猛烈而且距离很近,陆战队的火炮不能给予支援。连的大多数阵地被占领指挥官也受伤了3次。3/26指挥群在881S,从下午开始的大雾阻碍了直升机行动和对阵地的协调。陆战队员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并多次进行了肉搏。为了保持精神振奋陆战队的弹药搬运手大唱陆战队颂歌并把弹药运给迫击炮手。迫击炮打得太热他们就用水,随后是果汁来冷却他们,最后用尿淋在炮管上。默克莱 E.斯坦尔中士发动了一次独自的反击来分散在陆战队掩体里面北越军的注意力,使得其他的人可以抢救伤员。他杀死了2-3个试图攻击他的北越军并且敲掉了3个掩体而且负伤3次还坚守一挺.50直到他的排重新占领了阵地。因为他的行为他得到了海军十字章。5点30分正当他们请求增援的时候北越军队开始被迫撤退,而这一切都没有被发现。尽管战斗猛烈而贴近但是K/3/26只有4人阵亡11人受伤,而47名北越军被杀并3名伤员被俘。他们发现这些俘虏属于95C团4营而不是变节者所说的6营。而其他对于袭击950高地和基地本身的预报并没有应验,可能是因为861高地的战斗失败了而没有进行。

 

ASF2009-03-21 14:48
东面同样发动了确保切断第九国道其余部分的夜袭。325C师的 29C团攻击了832高地一个远端前哨,320师的48和66团和270独立团的47营切断第九国道并且试探在Cam Lo的总部。23日304师24团占领了一个南越军在Huoi Sun的哨塔。虽然对这些进攻准备时间很短,但是他们还是夺取了这些地方。

当北越军于5点30从861高地撤出时他们利用炮兵,迫击炮和火箭突然袭击了溪生基地。几乎马上就轰然引爆了在东部末端的弹药支援点1(ASP 1)里1100吨的火炮,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弹药。碎片,残骸,未引爆的东西被甩的满基地都是。爆炸杀死了8个人而且弹药一连崩了2天的时间。约翰 考伯特在《西狄更斯大街》中回忆到“那恐怖的噪音深深刺痛了我们的耳膜使得大家都不顾一切的把香烟过滤嘴卸掉塞进耳朵里。”燃烧的催泪瓦斯从ASP 1滚到基地里。很多陆战队员没有防毒面具有些人就用湿毛巾。陆战队员用手从炮兵阵地周围搬运出冒烟的炮弹。弹道计算机也被敲坏了,但是人工计算和反击仍然可以。弹药筒持续爆炸了一整天还包括一大批的塑胶炸药--这次爆炸太大以致200外的26th Marines COC的顶棚都崩塌了。新来的人都被告诉说这么大的“火山口”被是300mm 炮打的。北越炮兵撕裂了机场和他的夜间照明系统使得1800英寸的跑道不能使用了。一架停留的直升机被击毁同时5架受伤除此之外的损失还有881S的那架为试图后送伤员被击落的直升机。

碍于天气原因C-123运输机开始在夜间补给弹药:每次26吨。23日跑道的碎片被清理掉,可以接纳C-130s了。虽然大多数的工程设备,动力发电机和福利社还有电话线都被毁掉或者损坏了,但是弹药的碎片都被清理掉了,损坏的地方被修复了,伤员也后送了。当天的炮火攻击造成了14人死亡43人受伤。在基地西端的L/3/26于19点50分与1个北越的巡逻侦查排交战,他们丢弃了14具尸体后屁滚尿流的跑掉了。3个主要的弹药支援点还在的时候,小规模的弹药堆积点都被搬到基地外面去了。

 

ASF2009-03-21 21:50
溪生村的陷落 

溪生村和Huong Hoa(向化)地区总部在溪生基地以南3.5公里,其防御部队只有地方部队915连的2个排和第三战斗行动群的2个排,总共大概175个人包括5名美国陆军和20名陆战队顾问。北越军攻击这个村正值21日他们对溪生基地进行炮击。布鲁斯 B.G. 克拉克上尉-陆军地区顾问,依靠几乎打到防御者头顶上的炮火支援击退了进攻。克拉克上尉回忆道“我们能幸存下来是因为我不间断的要求在我们这里和铁丝网区使用VT引信【空爆弹】弹药。”呼叫空袭也起到了作用。304师66团7营利用雾气的隐蔽从多个方向上发动突击。村子被占领,防御者和CAP的一个排在西面两百码的地区总部院子里坚守。中午雾气消散北越军的进攻减弱了,同时持续的空袭总是和他们作对。这些敌人用迫击炮和RPG不断的炮击。陆军的直升机设法运送一些弹药,但在被包围的露天地区倍受打击。

一天内有2次救援尝试。D/1/26从溪生基地到达了471高地以北1公里的村子。因为北越军的绝对优势兵力而被命令撤退了。在晚间早些时候,陆军282攻击直升机连试图用9架直升机从广治城运送256地区连的50人去救援。混战和混淆的命令让队伍攻进了村子东北1公里的旧法国城堡,而该地牢牢的掌握在北越军的手中。一架直升机被击落两架迫降在溪生基地一架迫降在广治,并有4名美军阵亡2人失踪,40名地区部队的士兵死亡或者丢失。第二天早些时候单独的一个CAP排要打通到地区总部大院的道路,而北越军已经撤退并被B-52的袭击所截断了。

22日早晨,一个CAP的排前进至旧法国城堡希望能找到那次失败救援进攻的幸存者。由于他们害怕自己正走进一个伏击圈而随后撤退了,并从至少100具北越军尸体上捡起来大约150把武器。上午晚些时候陆战队员得到命令撤离该村。在溪生基地的陆战队员觉得为了要投入反炮兵作战,支援山地前哨,和组织他们自己的巡逻队,他们不会得到一贯给以的那种炮兵支援。当在溪生基地的陆战队通知说溪生不在能再支援他们了,地区顾问就把这个消息转达了省总部,随后得到命令,立即撤离该村。6架直升机飞来接走了所有的陆战队员,2名陆军顾问和受伤的当地步兵。不管怎样,两名陆军顾问,地区行政长官(Tinh A Nhi上尉,地区首长),地方部队,和CAP的士兵们步行溜出了敌人的阵地到达了FOB-3,并在那受到了欢迎。陆战队顾问和CAP O连的常规部队都留在了那里。从这点上看是拉近美军特种部队和陆战队员的距离,但是除了陆战队顾问,因为陆战队怀疑当地部队而使事情开始有点酸味了,并且因为陆战队并没有直接并完全控制FOB。残余的915地方部队连和他们的顾问离开并去了广治城。当天下午FOB-3的袭击队突袭了地区总部烧掉了所有对敌人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在北越军在村内的情况下毫无伤亡的回去了。

 

ASF2009-03-26 11:38






 

ASF2009-03-26 13:05
战斗的开始 

一月22日傍晚溪生基地从充满了活力,另外120吨的弹药由C-123s送到。他们还和陆战队的直升机后送了伤员和难民,一月23-28日送走了大量人员。其他人步行到了东面,他们进行一趟危险的旅程。道路损坏的地方正在修理,陆战队也在挖掘掩体。已知的和可疑的敌阵地在遭到炮击和空袭。北越军的炮兵,迫击炮和火箭弹仍然断断续续袭击基地和哨站,这阻碍了跑到的修理和补给。一架直升机在降落的时候被击落在基地里。中午第三陆战群命令顺化以北Evens营地的1/9 Marines以营一部加强溪生,下午以直升机机降到FOB-3。伴随着轻武器和迫击炮射击的欢迎,该营尽其所能做了掩护。

早上1/9 Marines集结并行至主边界以西的采石场。最初的主要防御目标是861高地,而且1/9 需要防御西面入口并保护直升机机降场。余下的2个连几天后到达。利用仅有的建筑材料,这1200人的营尽所能做到了最好并建立了两个哨站。

溪生基地的行动仍在继续,偶然的敌军炮击炸毁了邮所并损坏了更多的掩体和跑道,一架战斗机和一架直升机在23日被击落。陆战队对北越炮兵的反炮兵作战变得愈加困难而唯一的成绩就是消耗了敌人大量的弹药。北越炮兵,迫击炮和火箭阵地都做了极好的掩护和伪装并分布在非常广大的区域里使得目标很难确定。

1月24日早,33皇家老挝营(BV33)在老挝境内Ban Houaysan跨越第九国道时被北越步兵和PT-76袭击并击退.(BV33在CIA拨款“大象”项目辖下某种程度上配合美军部队作战)。该营携550名士兵和2200人的家眷和难民逃进了Lang Vei特种兵营地。美军特种部队把他们安排在了旧Lang Vei而且给他们安排食物和支援。空军发现了7辆坦克并摧毁了其中一辆。同日一个美军巡逻队在558高地以北1公里处进行了一场小战斗,但是全身而退了。

应维斯特莫兰的要求南越部队参与了战斗,蔡双浪中将第一战区的指挥官,调派37突击营。一月27日,该营一部到达并被安排在东部边界的末端,准备阵地加强基地的防御。突击队员不得不挖2英尺宽,3英尺深的战壕并建设掩体以掩护战壕部分。该月最后两个星期的证据仍然显示北越军为了准备攻击在切断铁丝网和拆除地雷。陆战队员听到挖掘隧道的声音,但是这个行动却没有实现。在空旷区域空投了无人传感器以监视敌人的行动,其中一些成功的为炮兵和空袭提供了目标位置。北越军在基地周边行动的范围开始明朗起来。第三陆战群命令劳恩德上校将巡逻限定在500米范围内,但是1/9 Marines还是把巡逻队放在1200米以外而且FOB-3仍然在老挝的周边和境内进行绝密任务。为了应付北越军的反复骚扰春节期间的7天停火也被取消了。



861A山地战斗

1968年1月5日,E/2/26th Marines占领了溪生基地以北861A高地。该高地在861东北400米,并被一个鞍部地带分隔开。随着传感器警告,北越军大部在接近高地,陆战队用炮兵轰击了他们,但是到一月6日3点200名北越军依靠迫击炮支援攻击了预备阵地一部。尽管陆战队员们用了他们身边能用的所有武器,但大多数的阵地都被占领了。北越军发现麻醉毒气和催泪瓦斯罐不断的飞向他们试图阻止他们的行动。大量的炮兵火力和空中支援被投到山谷和山坡试图阻止北越军的增援。也许是北越军认为他们已经胜利了便开始掠夺阵地上的东西做为纪念品。这段平静使得陆战队员能够聚合起来并利用手榴弹弹幕进行了一场猛烈的反击,并发生了肉搏战。半小时的战斗后陆战队迫使北越军在铁丝网内强行军并被压下了山。在他们撤退的时候,558高地的106mm无后坐力炮开始排射。6点10分北越军进行了一次较弱的反击。该连指挥官,厄尔 G. 布瑞丁上尉,一个资深士官曾经在朝鲜战争时入伍参战,利用它自己的81mm迫击炮协调了861,558,881S,溪生基地,Rockpile的炮击1100次。早上在阵地边缘和山坡发现了超过100俱北越军的尸体。更多的则死在了更远的山坡和山谷里面。陆战队的连阵亡7人伤35人,所有死亡都是在北越军开始炮击的时候发生的。作为报复北越军炮击了前哨和基地一整天,但是陆战队的轮换部队还是由直升机机降到了861A高地。虽然炮兵和重武器在战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近距离战斗时陆战队员所依赖的仍然是他们的随身武器。步枪手装备 5.56mm M16步枪(1),半自动/全自动武器并配20发弹夹。这时候步枪问题已经减少了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正确的清理方法。每个14人的步枪班都有一具40mm M79 榴弹发射器(2)发射高爆弹。掷弹兵们也装备了.45-cal 的M1911A1手枪。一个班有两挺 7.62mm M60轻机枪(3)习惯上是连武器排配到每个步枪排里面的。这种弹带武器可以每分钟发射600次。手榴弹(4),“手雷”是防御必不可少的东西并且携带数量极大。M26手雷的有效半径是5米。北越军大多装备7.62mm AK-47突击步枪(5)一种非常结实可靠的半自动/全自动武器配30发弹夹。不断有传闻说美军的7.62mm 弹药不能从这种武器或者其他7.62mm口径的武器中发射。7.62mm RPG 轻机枪(6)是一种理想的突击武器因为他重量轻而且小巧。他的弹鼓有50发的容量而且可以以每分钟650-750发的速度射击。炸药桶(7)是用来炸开栅栏的。北越军把TNT炸药首尾相连的用绳子绑在竹竿上面做成这种东西。

 

ASF2009-06-05 20:41
一月30/31日晚,春节攻势在南越变得松散起来。30日夜B-52第一次对溪生进行了空袭支援投下1125吨的炸弹。约翰逊总统在焦虑于让基地的幸存者撤离并对基地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但是最后这个计划并没有进行讨论,因为他引起了总统的恐惧。

2月5日 E/2/26占领861东北400米的861A高地,让这两个高地连成了一条直线,并可以支援881558.E/2/26随后配属给3/26.当夜远端传感器发现有大量的部队在881S以西移动。陆战队和陆军的炮兵炮击覆盖了这个地区。6日凌晨3点,200名北越军可能是早些时候炮击后的幸存者,在迫击炮的掩护下突击了861A。一部分真好地被占领,陆战连发起了反击,进行了交手战。北越军进行一次较弱的回击随后留下来100具尸体疲惫的撤退了。陆战队有7人阵亡35人受伤。

大量北越军的60mm和82mm迫击炮在2-3000米的距离上环射了基地。虽然122mm火箭弹的弹道很精准,但是射程却总是不规则。为了顺应这个特性他们总是选定可以对长轴的目标进行排射的阵地。溪生基地东面的发射阵地在Carroll营地的175mm炮的射程内,同时也意味着在老挝境内的补给线要远远的避开溪生基地。881S和861以西可能是更为理想,但是被陆战队占领了。唯一的可行通道是881N外8公里,只有2公里在火箭的最大射程内。北越军的130mm和152mm炮被埋设并很好的隐藏在老挝境内的Co Roc山脉里在溪生基地西南13公里。另外一个阵地在305高地881S高地西南偏西10公里处。

当炮兵到达881S的时候自881N的火箭袭击掠过了861。尽管杂草,象草,空袭的扬尘都经常阻止电波的传递。但是一束点播传到了溪生基地“Arty,Arty,Co Roc!”发报员监视着警戒网并是需要激活树上的发射器,人有5-18秒的爬下来寻找掩护。发报员简短的回报给881S以证实射击清单中的目标确实遭到了打击。

B-52对陆战队的的近距离支援就好象是“流行唱片的主打歌”。他们爬上掩体观看这潮水一样的滚滚爆炸,有时候轰炸近到基地一公里范围以内。甚至有士官害怕震荡会震塌掩体。一个陆战队员后来这么比喻,好象把散糖和奶昔塞在小咖啡杯里然后使劲搅拌一样。一个北越士兵转述同伴的话说“B-52的轰炸太猛烈了,震得大家的肺都跟着痛。”

 

ASF2009-06-05 23:51
LANG VEI 的陷落

旧LANG VEI特种兵营地坐落在第九国道溪生基地西南9公里处并在1967年9月移到了西面半英里的一个新地址上。在还没有完全建成的时候营地就已经很好的武装起来了,建立了弧形的战斗掩体。里面由24名美军特种部队,14名越南特种兵和443名CIDG组成了一个机动袭击战斗群(MIKE).一部分A-101被配属在弗兰克 C.威落比上尉指挥,但是上级军官是丹尼尔 F.苏詹中校.该营地被1挺 4.2英寸机关炮,7门 81mm和16门60mm 迫击炮,2门106mm和4门 57mm 无后座力炮,2挺 .50和39挺 .30和100具LAW很好的武装了起来.尽管如此基地里面只有很少的无后座力炮反坦克弹药并且没有地雷.

由于BV33被击溃,现在在旧LANG VEI,4名美军特战队员被部署在那以加强他们.美军特种部队的军官被战地轮换到旧营地并受SouLang少校的指挥,而并不接受高级特种军官的命令.在1月30日1个美军特种部队 NCO 伴随一个老挝排在溪生基地附近被北越军俘虏.31日CIDG的一个排与北越军一个营在溪生村外遭遇,打死54人。

北越军的部队遵从他们的命令欲袭取LANG VEI于接近3月的时候组成了进攻部队.坦克在越南和老挝的边境,LANGVEI 西南的一点的Xe Pon河向下涉水10公里到达位置.

2月6日晚,Co Roc的152mm炮对营地进行了50轮的炮击,7日早5时防御者们发现了坦克.主要的进攻由第三营发起,集中在中央位置.101C团和325C师付两个工兵连和9连,198坦克营.作为加强的是5营,24团,304师和3连。198坦克营预备做第二波的进攻从第九国道沿线以西付5营,24团预备从东北面发起一场支援性的进攻.675炮兵团的1个152mm炮营和一部分第七火箭炮营作为远程支援.8营和66团,305师袭击在旧lang vei的BV33(老挝皇家步兵)

第一次突击在东南面是由有5辆坦克混成并在南面集结的部队发起的.一个USSF NCO 在外围用一门106mm炮击毁了2辆.另外4辆从西面越过第九国道。有两辆从东面开上了第九国道美军特种部队呼叫了溪生基地的炮兵,而陆战队却在争论他们是否真的受到了坦克的攻击.而当时绿色贝雷帽们并不知道溪生基地的炮兵正在遭到来自Co Roc的炮兵打击.空中支援也呼叫了.美军特种部队组建了反坦克小队,但是大多数的LAW不是不发火就是哑弹.一辆坦克被击毁了而其他的坦克穿过了防线进入了战斗位置并且北越军的工兵开始用炸药包和投掷炸弹摧毁防御工事.另外一辆坦克的炮塔被指挥掩体的LAW击中并炸飞了.

一些防御者被困在指挥掩体里,北越军此时正在热情洋溢的用投掷弹药,炸药包和催泪弹一次又一次的试图驱赶他们出来,最后当地人放弃了并随后被执行了枪决.美国人却一直被围困着.美军特种部队和CIDG被困在营地的其他部分里.3名美军特种部队和BV33发起了反击.他们一直召唤空中支援并领导了5次反击直到2名特种队员被杀.一些美军特种队员和CIDG计划偷偷溜出被占领的营地.陆战队并没有排出救援部队因为他们怀疑一个陷阱正在等待着他们.一支FOB-3的快速反应部队在乔治 卡莫中校领导下在17点15分乘坐直升机来到了老Lang Vei并加强到了掩护幸存者任务中.随着特种部队幸存者的撤出,一些掩护部队步行回到FOB-3.CIDG和老挝的幸存者被陆战队解除了武装并留在了一个秘密地区直到特种部队确认他们的是友好的才回到了溪生.3000名山民和老挝的百姓和武装部队在2月8日撤出了这里.

14名特战队员撤出了战斗其中只有一名没有受伤,10人失踪,2人被俘.全部244名CIDG都找到了其中61人受伤,6名越南特战队员生还其中3人受伤.CIDG由于坚决的守卫基地而深得信赖,其中有一半的人在他们的岗位上战死.北越军大约250人战死7辆坦克被毁.所有的美国人都被授了勋.1级中士 尤金 阿什利,jr被追授荣誉勋章为表彰他在旧营地反击战斗中的表现.陆战队授予美军特种部队A-101分遣队总统单位嘉奖.

第九国道现在已经没有了护卫,使得在Rock Quarry这1/9的位置显得尤为重要.陆战队不派地面救援部队去营地的决定对于改善陆战队和美军特种部队的关系上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方面,一月一个陆战连进行一次营救,为了避免伏击他们选择了越野向Lang Vei而没有选择第九国道.这次行动用了19个小时在跨越浓密的灌木和崎岖的地形上.而一次夜间直升机救援很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



小黄鸡嘿嘿,我也是这么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