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僧虔、程晓、陆景家训

 nqj0108 2013-09-05


 

王僧虔、程晓、陆景家训


    诫子书 王僧虔

  【原文】

  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1)。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之后,岂龙虎之议?(2)况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3)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4)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5)体尽读数百卷书耳。(6)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7)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8)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9)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10)

  试复三思,勿讳吾言。(11)犹捶挞志辈,冀脱万一,(12)未死之间,望有成就者,不知当有益否?(13)各在尔身己切,岂复关吾邪?(14)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宁知子弟毁誉事!(15)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怀。(16)

  【注释】

  (1)舍中亦有少负令誉、弱冠越超清级者:衙门中也有年少就负有美好声誉,不到20岁就超越清贵官级的官员。舍中:官舍中,衙门中;弱冠:古代男子20岁称“弱冠”;越超清级:超越那些清贵的官级。

  (2)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犹虎豹,失荫之后,岂龙虎之议:现在我们王家子弟(靠门荫制度),优秀的犹如龙凤,低劣的也像个虎豹。但失去荫庇,这些子弟还能成龙成虎吗?门荫制度:魏晋时代,子孙可以因祖先功绩而承袭官爵,叫“门荫”。

  (3)况吾不能为汝荫,政应各自努力耳:何况我不能为你们荫庇,只好靠你们自己努力了。政:同“正”。

  (4)或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世上有人身为三公这样的高位,却默默无闻;有人出身贫寒就是个平民,却能让公卿拜服。三公: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蔑尔:默然;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

  (5)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有的虽为父子,或贵或贱,差别很大;即使是兄弟,有的名声好,有的不好,这是为什么呢?

  (6)体尽读数百卷书耳:这是由于有的读了数百卷诗书,有的不读书的缘故。

  (7)吾今悔无所及,欲以前车诫尔后乘也:我就是读书太少今日后悔莫及,但愿你们这些后来乘车的以我为前车之鉴!按:这是王僧虔自谦之词。他本人其实也是苦学苦读。友人任昉《赠王僧孺》诗:中称他“下帷无倦,升高有属”。

  (8)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你已经三十岁了,此时正要去朝廷做官,又兼有老婆孩子的拖累,你的性情会受这些俗务所拖累。年入立境:进入三十岁。孔子曰:“三十而立”;牵役:受俗务所拖累。

  (9)何处复得下帷如王郎时邪:怎么可能像少年时那样不预外事专心读书呢?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闭门读书之意。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是说长子王慈青少年时代。

  (10)为可作世中学,取过一生耳:只能在处理世务中不忘学习,以此渡过一生。

  (11)试复三思,勿讳吾言:希望你能三思,不要忘记我这番训诫。

  (12)犹捶挞志辈,冀脱万一:你还要敲打管束弟弟王志等人,希望能有万一之得。按:王慈是王僧虔长子,还有王志、王彬、王寂三个弟弟和一个堂弟王俭。捶挞:本指鞭笞,这里是敲打管束之意。冀脱万一:即冀有万一之得。

  (13)未死之间,望有成就者,不知当有益否:在我未死之前,希望能看到你们能有所成就。上面这番训诫不知对你们有没有补益?

  (14)各在尔身己切,岂复关吾邪:其实这只是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与我究竟有多大关系?

  (15)鬼唯知爱深松茂柏,宁知子弟毁誉事:我一旦死去为鬼,只会爱坟四周的深松茂柏,哪里会知道后人的之事?

  (16)因汝有感,故略叙胸怀:只是因为你有所感触,我才将心头的思虑告诉你。

  【翻译】

  衙门中也有年少就负有美好声誉,不到20岁就超越清贵官级的官员。现在我们王家子弟(靠门荫制度),优秀的犹如龙凤,低劣的也像个虎豹。但失去荫庇,这些子弟还能成龙成虎吗?何况我不能为你们荫庇,只好靠你们自己努力了。世上有人身为三公这样的高位,却默默无闻;有人出身贫寒就是个平民,却能让公卿拜服。有的虽为父子,或贵或贱,差别很大;即使是兄弟,有的名声好,有的不好,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有的读了数百卷诗书,有的不读书的缘故。我就是读书太少今日后悔莫及,但愿你们这些后来乘车的以我为前车之鉴!你已经三十岁了,此时正要去朝廷做官,又兼有老婆孩子的拖累,你的性情会受这些俗务所拖累,怎么可能像少年时那样不预外事专心读书呢?只能在处理世务中不忘学习,以此渡过一生。

  希望你能三思,不要忘记我这番训诫。你还要敲打管束弟弟王志等人,希望能有万一之得。在我未死之前,希望能看到你们能有所成就。上面这番训诫不知对你们有没有补益?其实这只是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与我究竟有多大关系?我一旦死去为鬼,只会爱坟四周的深松茂柏,哪里会知道后人的之事!只是因为你有所感触,我才将心头的思虑告诉你。

  【作者介绍】

  王僧虔(426——485),琅琊临沂人,王导玄孙,王昙首之子。刘宋和南齐时的官员、书法家,官至尚书令。

  孩童时,其父王昙首,和兄弟一同把子孙集合在一起,任凭他们游戏欢乐。王僧达跳到地上作小老虎。当时王僧虔连续下棋十二盘,既不坠落,也不重作。王僧绰采蜡烛珠做成凤凰,王僧达夺过来把它打坏,也并不惋惜。伯父王弘叹息说:“僧达俊爽,当不亚于别人,然而使我家破亡的,终究也是这孩子。僧虔一定会成为三公,僧绰当会以名声受到赞美”。

  二十岁时已以隶书知名,宋文帝见到了他书写的素扇赞叹说:“不仅仅是笔迹超过子敬(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而且典雅的风度也在他以上。”任命王僧虔为秘书郎,太子舍人。转任义陽王文学,太子洗马,迁任司徒左西属。转任任中书郎,转任黄门郎,太子中庶子。宋孝武帝初年,王僧虔出京为武陵太守,不久,出任豫章王刘子尚的抚军长史,迁散骑常侍,又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这两个蕃王都是皇上心爱的儿子。不久,迁豫章内史。入朝任侍中,迁任御史中丞,领骁骑将军。世家大族向来大多不任中央官长,王氏的分枝居住在金陵乌衣巷一带,官位也都有所减降,僧虔做此官后,说:“这本是乌衣诸郎坐的地方,如今我也可以试试了。”后来又去做侍中,领屯骑校尉。泰始年间,出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秩级二千石。王献之擅长书法,曾在吴兴郡任职,后来王僧虔擅长书法,也来吴兴任职,这事成为美谈。宋明帝时,移任会稽太守。因不阿附回会稽探亲的中书舍人阮佃夫,被阮在宋明帝跟前进谗被免官。不久,又以白衣的资格兼任侍中,出监吴郡太守,又迁任使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建武将军、行湘州事,继而转任辅国将军、湘州刺史。在他所任职的地方,为官清简,无所欲求,也不经营财产,受到百姓称颂。不久加官散骑常侍,转任右仆射。升明元年(477),迁任尚书仆射,不久转任中书令,左仆射。升明二年,任尚书令。不久加官散骑常侍,转任右仆射。宋顺帝升明元年(477),迁任尚书仆射,不久转任中书令,左仆射。升明二年,任尚书令。南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元年(479),王僧虔转任侍中,抚军将军,丹陽尹。建元二年,晋升左卫将军,他坚决辞让不接受。改任左光禄大夫,侍中。冬天,王僧虔迁任持节、都督湘州诸军事、征南将军、湘州刺史,侍中仍旧。

  永明三年(485),王僧虔病故。时年六十,追赠他为司空,侍中仍旧。谥号为“简穆”。

  王僧虔喜文史,善音律,工真、行书。书法承其祖王羲之、王献之笔意,丰厚淳朴而有骨力。墨迹有《王琰帖》、《御史帖》、《陈情帖》等书迹传世。另著有《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行世。《论书》和《笔意赞》是王僧虔的代表论著,在中国书论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王僧虔在书法理论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书法理论上的独特建树主要表现在这么两个方面:

  首先,他提出书法要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在他看来,书法不是下门单纯再现的艺术,它没有具体可见的对象,书法家必须通过感情和想象把不可见的东西化为具体可见的艺术形象。为此,他在创作中,就得一边想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一边又要想象出可见的书法形象,做到心得手应。使书法形象具有感人的生命力,在美艳之中透出深厚的功力。既要循规蹈矩,又得驰骋想象,这是不是互相矛盾呢?当然不。因为王憎虔这里所说的”想象”,不是不着边际的凭空幻想,而是与现实生活中美的形象相通的一种思维活动,如把握下笔的轻重时,就要分别想象轻而薄的蝉翼和浓而重的云块。因此他反复强调,书法艺术既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法度,又要放开手脚,富于想象,不为规矩法度所束缚,这样才有创造性,才能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这一主张,实际上对包括书法在内的一切艺术的创作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

  其次,他提出”天然”与”功夫”,”媚”与”力”这些美学范畴。这里的”天然”,是指书法家的天赋条件,在书法方面的天资;”功夫”是指后天用心学习和书法实践的程度。”力”指书法骨力,是先天才能同后天学习相结合的结果;”媚”是美好的意思,指书法艺术的形象美。他认为,对书法艺术来说,这几种因素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完美的书法艺术形象。根据这个道理,他对历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逐一进行评价,指出他们或天然有余,而功夫不足;或媚气十足,而骨力恨弱。总之,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王僧虔有《王琰帖》、《御史帖》、《陈情帖》等书迹传世。另著有《书赋》、《论书》、《笔意赞》等书论行世。《论书》和《笔意赞》是王僧虔的代表论著,在中国书论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论书》简明扼要地论列了自东汉至南朝宋的40余位书家的成就、特点。品评极为客观、公允,包括自家祖辈、亲属亦能如此,实在难得。其品评书家的方法,亦为后世所推重并继承。《笔意赞》为一序一赞,仅一百多字,以《告誓》与《黄庭》为范本,对书法艺术的本质和学书的方法,如器具的选择与使用,字帖的选择与特点,用笔的标准及结字的方法等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其语言简练,文辞优美,耐人寻味。文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形神兼备、神采为上的创作与鉴赏的原则,揭示了书法艺术创作最根本的追求目标,并强调书家应做到心、手、笔相忘,才能达到创作的最高境界,自然地表达其情感

  僧虔也精通音律,看到朝廷礼乐多与正统典范不合,民间又竞造新声杂曲,便上表朝廷要求搜集整理遗失的雅正音乐。对那些整理乐曲完全的人,应给予优厚的俸禄,对那些乐艺精妙的人,应给予较好的地位,以利于“返本还原,继承往古”。他还关注和尊重少数民族的北狄乐,鼓吹曲。他给自己的侄儿司空王俭说:古人云“中国失礼,问之四夷”,音乐也应如此。北国也许有遗存的音乐,即使不能立即拿来补中原华夏音乐的缺失,只要能知道其存亡情况,也是合乎上述道理的。要求王俭将此意见转告皇上。

  王僧虔也受到南朝帝王和历代史学家的好评:

  宋文帝刘义隆评王僧虔书法:“非唯迹逾子敬,方当器雅过之。”

  齐高帝萧道成:“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梁武帝萧衍:“僧虔书如王、谢子弟,纵复不端正,奕奕有一种风流气骨”。

  诗人、大臣庾肩吾:“雄发齐代。

  诗人、大臣萧子显:“僧虔有希声之量,兼以艺业。戒盈守满,屈己自容,方轨诸公,实平世之良相。张绪凝衿素气,自然标格,搢绅端委,朝宗民望。夫如绪之风流者,岂不谓之名臣”!

  《宋书·本传》《赞》曰:“简穆长者,其义恢恢;声律草隶,燮理三台。思曼廉静,自绝风埃;游心爻系,物允清才”。

  李延寿《南史·本传》:“仲宝雅道自居,早怀伊、吕之志,竟而逢时遇主,自致宰辅之隆,所谓衣冠礼乐,尽在是矣。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裘不坠,亦云美矣”。


  【简评】

  王僧虔有四子王慈、王志、王彬、王寂。这封诫子书是写给长子王慈的,这年要到外地去任豫章内史。从书信中写到的“汝年入立境,方应从官”,以及本传中提到永明三年(485)王僧虔去世,王慈豫章内史任上赶回奔丧等记载来看,这封家书应写在齐武帝永明初年。王僧虔写此书告诫王慈如何做人,如何立志,如何对待贫困,如何在百忙中不忘读书学习。对其他三子,自然也有教育。

  这篇诫子书的意义在于:

  其一,王僧虔出身世家,东晋宰相王导的玄孙,尚书令、散骑常侍著名书法家王珣的曾孙,曾祖是书圣右军将军王羲之,祖父王珣官至尚书令加散骑常侍,也是著名书法家;父亲王昙首太子詹事、侍中。长兄王僧绰为侍中,掌机密事。伯父王弘位至司空车骑大将军,还有个有名的侄儿也位至司空的一代名臣王俭。但这样一位出身世家,靠门荫制度数代显赫的王氏家族中一员,却在诫子书中要自己的长子不要依靠门荫制度,要靠自己的努力。并开导王慈“有身经三公,蔑尔无闻;布衣寒素,卿相屈体。或父子贵贱殊,兄弟声名异。何也?”就在于自己是否努力,是否修身,是否进德。这样的认识在盛行门阀制度的南朝,尤其本身又是世家出身是非常难得的。众所周知,自汉代以来,实行门荫制度。到了曹魏,又推行“九品官人法”。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这种极不正常的政治生态,受到许多有才华、有志向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强烈抨击。左思有名的诗篇《咏史》中就发泄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的强烈不满。所以王僧虔这种看法无疑是进步的,具有时代意义。

  其二,强调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掉学习,忘记修身。书中提到王慈“年入立境,方应从官,兼有室累,牵役情性”,不可能像少年时那样不预外事一心读书,但在处理世务中要不忘学习,坚持终生。这对今日,无论是官员,还是白领、打工族,都有借鉴意义。

  最后要说的是,王僧虔同上述的沐并、陈寔、司马徽等人一样,教子做人,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先做出榜样:

  王僧虔为人谦和,做人低调,注重学养,不求闻达,他当了太子舍人后,退避沉默,很少交际。他的好友袁淑常常慨叹说:“(王僧虔)文情鸿丽,学养深厚,却掩藏光辉,使人不能窥见,即使是魏阳元的射箭,王汝南的骑马,也无法超过。”他在地方官任上为官清简,无所欲求,也不经营财产,老百姓很安宁。世祖(萧赜)做皇帝后,王僧虔由于患风疾打算上表请求解职,正赶上皇上任他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僧虔对兄子王俭说:“你在朝中受到重任,不久将会享受三公一级的待遇,我如果再接受这个职位,一门中便有高官,这要不得”于是坚决辞让不接受,皇上特别照顾允许了他的请求。改任他为侍中、特进、左光禄大夫。宾客中有人问他坚决辞让的动机,王僧虔说:“君子担心的是没有德行,而不是担心没有宠幸。我衣食满足,荣位已过,只惭愧平庸浅薄没什么好报答国家的,岂能再接受更高的爵位,在官职上遭人指骂呢?”

  他对子侄即使身为宰相像王俭这样也是言传身教,而且为亲人可以舍弃以一切:他的元嘉三十年(453),刘劭率叛兵弑杀宋文帝,王僧虔的长兄掌机密事的侍中王僧绰亦被害。亲人宾客都劝僧虔逃避。王僧虔则流着泪说:“我的哥哥为国家忠贞不渝,对我慈爱非常,他今天被害,我只恨不能见他一面。如果能和他同归九泉,那便好比成仙升天一样呀!”抱着共同赴难的必死之志。宋孝武帝初年,王僧虔出任武陵太守。王僧绰之子王俭在路上生了病,僧虔为此废寝忘食。同行的宾客都来劝慰他。王僧虔说:“当年马援用同样的感情对待儿子和侄子,邓攸对待弟弟的儿子更超过自己所生,我的心情和他们相同,与古人的确没什么不同。王俭是我死去的哥哥的后代,不应有任何忽视。如果此儿不得救治,我便要回舟辞职,哪还有兴致出来做官啊!”王俭后来成为司空、宰相。曾在家中建造长梁斋,规模稍有过分,王僧虔看了就不高兴,怎么也不进他的门,王俭便立即将此斋拆除。这也是王僧虔身教的结果。

  王僧虔为人虽谦和低调,但在操守上却不让步,他在任会稽太守时,中书舍人阮佃夫回会稽探亲。王僧虔的宾客们考虑到阮佃夫在朝廷正当大红大紫的时候,建议僧虔应该加礼接待。王僧虔说:“我的为人有自己一贯操守,岂能曲意奉承此辈人物?如果他要对我表示不满,我便拂衣而去就是了。”后来阮佃夫果然在宋明帝跟前说了王僧虔的坏话,让御史中丞.弹劾王僧虔。因此而被免去官职。但在非原则问题上王僧虔也很知机,善于保全自己:王僧虔是个著名的书法家,但在刘宋朝任侍中时,宋孝武帝刘骏在书法上也很自负。王僧虔便不敢显露自己的墨迹。大明年间(457—464),他常常故意用拙笔书写,这才得到孝武帝的优容。入齐后,齐太祖萧道成也长于书法。据本传记载:有次他和王僧虔同时书法后问王:“谁是第一?”王僧虔说:“在臣子中我为第一,你在皇帝中是第一。”齐太祖笑道:“你真算是善于为自己谋划了。”于是拿出十一帙古人书迹给王僧虔看,并让王僧虔开列擅长书法的人名。僧虔开列名单后,又从民间获得了十一帙中没有的十二卷一并奏上,并呈上羊欣所撰写的《能书人名》一卷。。古人云:君子善为身谋。这从王僧虔身上也再一次得到验证。
 


    女典 程晓

  【原文】

  丈夫百行,以功补过;(1)妇人四教,以备为成。(2)妇德阙,则仁义废矣;(3)妇言亏,则辞令慢矣;(4)妇工简,则织纴荒矣(5)是以礼有功宫家室之教,诗有牖下蘋藻之奠,(6)然後家道谐允,仪表则见於内(7)若夫丽色妖容,高才美辞,貌足倾城,言以乱国,此乃兰形棘心,玉曜瓦质,(8)在邦必危,在家必亡。(9)

  【注释】

  (1)丈夫百行,以功补过:男人的多种行业,皆是将功补过。

  (2)妇人四教,以备为成:女人的德、言、工、容都要具备,才算成功。四教:按《周礼·天官·九嫔》指妇女的妇德、妇言、妇工、妇容四种德行。

  (3)妇德阙,则仁义废矣:如果一个女子缺少德行,那么就会使仁义弛废。据《周礼》郑玄注“妇德谓贞顺”,就是要恪守“从一而终”,与男人“授受不亲”等节操

  (4)妇言亏,则辞令慢矣:一个女子如缺少“妇言”就不会说话,不是词不达意,就是“辩口利辞”。《周礼》郑玄注:“妇言为辞令”;汉班昭《女诫》“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指讲话讲究分寸、得体,不讲粗话

  (5)妇工简,则织纴荒矣:如果缺少妇工,就不会从事纺纱、织布、缝纫、刺绣等家务劳作。《周礼》郑玄注:“妇功为丝枲”。这里指纺纱、织布、缝纫、刺绣等家务。班昭《女诫》“妇工,不必技巧过人也。”

  (6)是以礼有功宫家室之教,诗有牖下蘋藻之奠:所以礼记中对功宫家室有具体的教育规定,《诗经》中也有姑娘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篇《采苹》。礼:《礼记》,先秦儒家典籍,“五经之一。《礼记·内则》有“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等具体规定;诗:即《诗经》,先秦儒家典籍,“五经之一。《诗经·召南·采苹》“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今儿谁是主祭人?少女恭敬又虔诚)。《采苹》是贵族之女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

  (7)然後家道谐允,仪表则见於内:这样才能使家庭和谐,端庄娴雅的仪表主要变现在内在气质上。按:这里指的是“妇容”,即班昭《女诫》:“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周礼》郑玄注:“妇容为婉娩”。

  (8)若夫丽色妖容,高才美辞,貌足倾城,言以乱国,此乃兰形棘心,玉曜瓦质:假如一个女人肤色艳丽、打扮妖冶,才智高又能言善辩。她的容貌足以倾覆一个邦国,她的言辞足以蛊惑混乱一个国家,这就是兰花一样的外貌,荆棘一样的内心,美玉一样的外表,瓦土一样的资质。高才:才智很高。按,古代反对女子有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倾城:倾覆一个城邦。

  (9)在邦必危,在家必亡:这样的女人在哪个城邦,就会给那个城邦带来危害,在那个家庭,就会败家。

  【翻译】

  男人的多种行业,皆是将功补过。女人则德、言、工、容都要具备,才算成功。如果一个女子缺少德行,那么就会使仁义弛废;只有具备妇言,讲话才有分寸、得体,不会辩口利辞;如果缺少妇工,就不会从事纺纱、织布、缝纫、刺绣等家务劳作。所以礼记中对功宫家室有具体的教育规定,《诗经》中也有姑娘出嫁前去宗庙祭祀祖先的诗篇《采苹》。这样才能使家庭和谐,端庄娴雅的仪表主要变现在内在气质上。假如一个女人肤色艳丽、打扮妖冶,才智高又能言善辩。她的容貌足以倾覆一个邦国,她的言辞足以蛊惑混乱一个国家,这就是兰花一样的外貌,荆棘一样的内心,美玉一样的外表,瓦土一样的资质。这样的女人在哪个城邦,就会给那个城邦带来危害,在那个家庭,就会败家。

  【作者介绍】

  程晓(约220—264)三国魏学者。字季明,东郡东阿(今属山东)人。卫尉程昱之孙,黄初中封列侯。嘉平中为黄门侍郎,后迁汝南太守。恪守儒家名教。注重三纲五常的教化及家庭伦理建设,著有《女典篇》。所著文章多散佚,今存零篇,收入《艺文类聚》及《古文苑》。

  【简评】

  中国古代很注重女性的道德修养和技能培训。在先秦典籍也是儒家最重要的道德建树《礼记》中就为女子确立了四项行为规范,即妇德、妇言、妇工、妇容四教。《礼记》之后又多有这方面专著,而且多是一些被确立为女性道德典范的代表人物所著,如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撰著的《女诫》,唐太宗长孙皇后所著的《女则》,唐朝陈邈之妻郑氏撰《女孝经》,唐朝女学士宋若莘撰著《女论语》,明成祖的徐皇后撰著《内训》,明末学者王相之母刘氏所作的《女范捷录》等。这篇《女典》则是三国学者程暁对内眷的训诫,以为女子的“四德”关系丈夫行为功过、家道谐允和国家兴亡。其中特别反对女子“丽色妖容,高才美辞”,认为此乃“兰形棘心、玉曜瓦质”,会带来极大危害“在邦必危,在家必亡”。这当然是封建意识尤其是道学家的陋见。但其中要求女子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注重掌握一些操作技能,还是有借鉴作用的。



    诫盈 陆景

  【原文】

  富貴天下之至榮,位勢人情之所趋(1)。然古之智士,或山藏林竄,忽而不慕(2);或功成身,逝若脫屣者,何哉?(3)蓋居高畏其危,處滿懼其盈。(4)富貴榮勢,本非禍始,而多以凶終者,持之失德,守之背道,道德喪而身隨之矣(5)是以留侯、范蠡,棄貴如遺;叔敖、蕭何;不宅美地。(6)此皆知盛衰之分,識倚伏之機,故身全名著,與福始卒。(7)自此以來,重臣貴戚,隆盛之族,莫不離患搆禍,鮮以善終(8)大者破家,小者滅身,(9)唯金張子弟,世履忠篤,故保貴持寵,祚鍾昆嗣。其余祸败,可谓痛心。(10)


    陆景《诫盈》

  【注释】

  (1)富貴天下之至榮,位勢人情之所趋:富裕和高贵是天下最荣耀的事,高位和权势是人情极力追逐的。

  (2)然古之智士,或山藏林竄,忽而不慕:然而古代的有智慧的人,或是隐匿到山林里,忽视这些富贵权势,一点也不羡慕;

  (3)或功成身,逝若脫屣者,何哉:有的功成身退,迅速得像快跑连鞋子也不顾,这是为什么呢?

  (4)蓋居高畏其危,處滿懼其盈:因为身居高位害怕会带来危险,积累的过多就担心适得其反。

  (5)富貴榮勢,本非禍始,而多以凶終者,持之失德,守之背道,道德喪而身隨之矣:富贵荣华权势,本来并非就是祸患的起始,然而多数人却因此以凶险告终。这是因为他的主张和行为背离了道德,道德丢失那么性命也会丢掉。

  (6)是以留侯、范蠡,棄貴如遺;叔敖、蕭何;不宅美地:因此留侯、范蠡,抛弃富贵如同丢掉不用的东西;叔敖、萧何,不在华美的地方建住宅。留侯:即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封为留侯,谥号文成,颍川城父人。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汉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与萧何、韩信同为“汉初三杰”西汉立国后,论功行赏,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封留侯。此后,张良觉得“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人生目标已达到,再加上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便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范蠡:春秋时越王勾践重要谋臣。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滔河乡)人与文种一起陪被俘的勾践赴吴。“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陪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最终灭吴兴越。因为意识到勾践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毅然弃越奔齐。父子在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而不受,后迁往陶地(今山东省定陶县)史称定陶。经商积资巨万,世称“陶朱公”;叔敖:即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公元前593),姓孙叔,名敖,字孙叔,华夏族,楚国期思县潘乡(今河南省淮滨县)人。楚国贵族蒍贾之子,蒍贾遭陷害,其子蒍敖与母亲避难于现在的河南省淮滨县,改名孙叔敖。遇恩公收留,并将毕生学识倾囊相授。淮河洪灾频发,孙叔敖毛遂自荐,主持治水,倾尽家资。历时三载,终于修筑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受到受楚庄王赏识,开始辅佐庄王治理国家。因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国家。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年仅38岁。按:叔敖不宅美地不知出自何典,历史上只有相传他“三得相而不喜,三去相而不悔”以及贾谊《贾子新书》记载的“叔敖纳言”故事与《诫盈》相近:“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萧何(前257—-前193),沛丰(今江苏沛县)人,秦末随刘邦起兵反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至于萧何“不宅美地”也不见记载,吊客上门倒与孙叔敖相类。据史载:萧何晋宰相后举行酒宴庆贺,喜气洋洋。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却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告诉萧何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拨入国库,移作军需。汉帝刘邦十分高兴,奖励有加。

  (7)此皆知盛衰之分,識倚伏之機,故身全名著,與福始卒:这都是由于他们认识到盛和衰的分别,认识依靠和倒伏的的机由。所以能保全性命、名声卓著,与幸福共始终。

  (8)自此以來,重臣貴戚,隆盛之族,莫不離患搆禍,鮮以善終:自古以来,权重的大臣和富贵的外戚,隆盛的家族,没有不遭遇患祸,很少能够善终。

  (9)大者破家,小者滅身:祸害大的导致灭族,祸害小的也是自身遭殃。

  (10)唯金張子弟,世履忠篤,故保貴持寵,祚鍾昆嗣。其余祸败,可谓痛心:只有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两家子弟,世代忠诚老实,所以才能保有富贵和宠幸,造福后代。其他的富贵家族均遭祸败,令人痛心。金張:即金日磾和张安世。金日磾(mìdī)(前134—前86),字翁叔。是驻牧武威的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深受汉武帝喜爱。后元二年(前87),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ù)侯。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酷吏张汤之子。但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为官廉洁著称元康四年,因病逝世,汉宣帝赠予印绶,用战车和武士为他送葬,谥号敬侯。麒麟阁十功臣之一。他为官廉洁,曾举荐一人,其人来谢,他以为举贤达能,乃是公事,岂能私谢,于是与之绝交。他生活简朴,虽食邑万户,仍身穿布衣,夫人亲自纺织。张安世子孙相继,自汉宣帝、元帝以来为侍中、中常侍共十余人;祚鍾昆嗣:祚(zuò):赐福;鍾:继承,“钟武”;昆嗣:后代,继承者。语出李斯《泰山石刻文》:“靡不清净,施于昆嗣。”

  【翻译】

  富裕和高贵是天下最荣耀的事,高位和权势是人情极力追逐的。然而古代的有智慧的人,或是隐匿到山林里,忽视这些富贵权势,一点也不羡慕;:有的功成身退,迅速得像快跑连鞋子也不顾,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身居高位害怕会带来危险,积累的过多就担心适得其反。富贵荣华权势,本来并非就是祸患的起始,然而多数人却因此以凶险告终。这是因为他的主张和行为背离了道德,道德丢失那么性命也会丢掉。因此留侯、范蠡,抛弃富贵如同丢掉不用的东西;叔敖、萧何,不在华美的地方建住宅。这都是由于他们认识到盛和衰的分别,认识依靠和倒伏的的机由。所以能保全性命、名声卓著,与幸福共始终。自古以来,权重的大臣和富贵的外戚,隆盛的家族,没有不遭遇患祸,很少能够善终。祸害大的导致灭族,祸害小的也是自身遭殃。只有汉代金日磾、张安世两家子弟,世代忠诚老实,所以才能保有富贵和宠幸,造福后代。其他的富贵家族均遭祸败,令人痛心。

  【作者介绍】

  陆景(247-277年)字士仁,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出身于东吴世家。祖父是三国名将、东吴大元帅陆逊,父亲是大司马、荆州牧陆抗。他又是著名的“江东二陆”陆机、陆云之兄。他排行老二,大哥叫陆晏,还有个三弟叫陆玄。陆景从小受祖母家庭教育,勤奋苦学,博览群书,精通文史,“澡身好学”,洁身自好,多有政治主张,并敢於发表政见,娶孙皓的嫡妹公主为妻,官拜骑都尉,封毗陵侯。末帝凤孙皓凰三年(274)秋天,陆抗卒于大司马、荆州牧任上,五子晏、景、玄、机、云分领其兵,继续镇守吴国边境。陆景时年二十五,拜偏将军、水军都督。天纪四年(280)西晋王濬率军伐吴,他与兄长陆景最后坚守在父亲陆抗所筑乐乡城。二月,别军攻克夷道乐乡城,杀陆晏,次日景亦遇害,年仅三十一岁。弟陆机撰有《吴毗陵侯诔》。

  陆景文学虽不及两个弟弟陆机和陆云,但也兼有儒道两家,《三国志》称景:“澡身好学,著书数十篇也。”《隋书·经籍志注》载有陆景一卷,包括《典语》十卷、《典语别》二卷,但注明已亡佚。《典语》及《典语别》的佚文,散见梁萧统《昭明文选》、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北宋李昉《太平御览》,清代马国翰辑得十余条

  【简析】

  他的家训《诫盈》,主要是告诫子弟“居高思危,处满诫盈”。这样,才能“身全名著,与福始终”,而且也才能使家族“保貴持寵,祚鍾昆”。

  陆景此论也是有感而发,替兄弟和家族担忧。因为他的家族就是江东世家,而且数代在吴国掌权:陆景的祖父陆逊是三国名将、东吴大元帅,曾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火烧连营八百里”,终至刘备白帝城托孤;父亲陆抗是孙策外孙,亦是名将,领大司马、荆州牧与晋羊祜在荆州一带长期相持,并为对方钦佩(详见羊祜《诫子书》。陆景妻子是吴主孙皓的妹妹,母亲时东吴大臣张昭孙女,诸葛恪外甥女以尚公主拜骑都尉,封毗陵侯。陆抗去世后,与兄晏及弟玄、机、云分领其兵,拜偏将军,水军都督。其弟陆机、陆云名声更大,合称“二陆”,入洛后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但悲哀的是,在这篇《戒盈》中将“官盈”、“才盈”、“富盈”、“贵盈”的危害说的头头是道,并举历史名人留侯、范蠡棄貴如遺,叔敖、蕭何不宅美地为例,指出如何避祸;又举金張子弟,用“世履忠篤”来“保貴持寵,祚鍾昆嗣”。但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兄弟都没有能做到,皆“以凶終”,不但“灭身”,而且“破家”:西晋王濬率军伐吴时,他和长兄陆晏率兵坚守乐乡城,两人先后遇害,年仅三十一岁。

  弟弟陆机和陆云更缺少“居高思危,处满诫盈”的危机感,一味躁动上进。二人比陆景名声更大,在东吴就合称“二陆”,吴亡后两人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陆机兄弟来到洛阳,受太常张华赏识,此后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北方名士指张载、张协和张亢)。陆机曾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因参与“八王之乱”被逮捕,幸仰赖成都王司马颖、吴王司马晏救援疏理,得免死刑,被流放边地,又遇到大赦才没发配。当时中原多难,南人顾荣、戴渊等都劝陆机回江南。但二人溺于名利,不知“盛衰之分”,不識“倚伏之機”,仗着才能声望,志在匡正世难,所以不从。终于受谗被害。被成都王司马颖派出的使者牵秀的兵就到了。陆机脱下戎装,穿上白便帽,与牵秀逮捕时神泰自若,对牵秀说:“自从吴国覆灭,我兄弟宗族蒙受大晋重恩,入朝陪侍帷幄,剖符带兵。成都王把重任交给我,我推辞却没有获准。今日被杀,难道不是命吗!”于是给司马颖写了一封信,言词很凄恻。然后感叹到:“家乡华亭的鹤鸣,我再也听不到了”。但后悔以晚。遇害时四十三岁。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也一同被害,弟陆云、陆玄也随后遇害。杜牧在著名的《阿房宫赋》的结尾感叹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陆景在《戒盈》中哀叹那些“莫不離患搆禍,鮮以善終”的“重臣貴戚,隆盛之族”,却“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不绝如缕。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