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都不是放弃的理由。人,应该忠于自己的灵魂

 联合参谋学院 2013-09-06

又到了9月,大一新生们报道的时节。向往的、憧憬的象牙塔,我还能清楚的记得我到大学报道时的心情。大学是美好的,站长并不是因为感怀而如此说。如今,我怀古而不伤今。我喜欢大学时光,我也喜欢现在,因为我的未来就在我现在的手中。

大家可能很快又会分享到许多心灵鸡汤、励志文,而这里我贴上的上半年的旧文章,可不是一篇励志文。想起池兄的一句话:“我最讨厌的就是励志文。”

这篇文章的标签是【二本+无硕士+大学最用心追一个女孩结果失败+现在也没有什么积蓄

下面,站长讲述自己的故事。

 

题记:敲文字,是大学时候喜欢做的事。现在正是备考的阶段,同时工作的任务也不轻,原本不该花时间写什么。况且,我到现在,并不是什么成功的案例,所以这文章,更多的是和大家说些心里话。看见池兄的日志,颇多感慨,这几年虽然未见成功,但经历尚有。与诸君共享。倘有一天,齐把酒言欢,再看此文,或许又是一番心情。

 

我与证书君池兄是人人上认识的。那时候,公共主页的建立权限没有放开,所以小组是大家自由交流的主要平台。那年我刚大学毕业,不客气的描述,可以说是潦倒不堪。那时接触到CFA,但未曾想过自己会考。我认为,这离我太远了。但螃蟹尚且知道从16元钱的柜子爬到24元的柜子,我也多少还有点上进,所以我加了池兄所建的“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小组。但更多的,我以为我只会是一个看客。

 

我是88年5月出生,和池兄的好友小M相比,大了半岁。但小M在香港某投资银行工作,年薪已经达到了百万级别,已经考下了CPA,AIA,ACCA,CMA,CQF等九个证书。小M曾经两次连续工作80小时以上。羡慕?不是,更多的是惭愧。试想那家投行给你百万年薪,你能胜任这份工作么?应该说连切入点都找不到!

 

当然,小M的层次,与我们同龄人相比,算是精英。池兄在日志里也谦卑的介绍自己:二本,在国外读的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国内,直接选择了创业。或许有人会觉得,这和自己相比还是很高。

 

Ok,我们再放低起点。站长大人的经历,或许能代表许多人。我现在并没有成功,也在继续为了自己的未来奋斗。我写这些东西,只是想和经历类似的大家说说心里话,聊聊天。我虽然不是什么榜样,但我写这篇文章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是为了激励那些现状比我优秀的人、与我相近的人,坚持奋斗下去!因为不如你们的人还在奋斗。

------------------------------------------------------------------------------------------------------------

            再平凡的现状,也不是停息的理由。

------------------------------------------------------------------------------------------------------------

张涔,“金融证书充电站”公共主页创始人站长大人,是一名二本的毕业生,现在和朋友合伙一家私募。

 

小学的最后三年,是我学生生涯最辉煌的时候。我的母校是洛铜小学,即便现在也是洛阳的重点小学。那三年里,我几乎永远是班级第一名,在六年级最后一次年级大排名(语数英)时是第八名。河南的学生竞争很激烈,我记得很清楚,这次大排名考试,我的语文也是第八名,而我和第一名,差了1分。那时的第一名L君后来在高考时考入清华,毕业后留学于英国剑桥,是我们那一级的骄子。那时的差距并不大。或许,那时的我也不知道未来差距这么大。

 

选初中的时候,我并没有思考那么多,我不知道哪些是所谓的重点中学。于是我继续入读洛铜中学。但即便进入初中,我学习的动力,还是源于兴趣。这可能是因为我是双子座吧。我的兴趣足以支持我对文理都去进行思考。双子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那时的我想过未来工作了会干什么,结果就是不知道会干什么。也许对一个初一学生来说,职业,还是很陌生的一个词汇。

 

进入初二的时候,是2001年。母亲大人托人给我买了一本书《富爸爸穷爸爸》。这本书风靡大约是在这之后5、6年吧。当时我以为是故事书,于是很有兴趣的看。当看完罗伯特和迈克开始为富爸爸免费打工的时候,我似乎看见了自己可能的未来:高中+大学+工作×40年+养老生活。我瞬间觉得有丝寒意。如果这种生活编成曲谱,那么我肯定会以为“工作×40年”那一章节是卡带了。于是,我开始认真的思考未来。我,想要什么?

 

这一思考的直接结果是:初二上学期我的成绩极度不稳定。用班主任的话说:这孩子不知道着什么魔了。但我觉得值得,认为我开始从流量的角度认识财富,我已经不认为中头奖就能解决我心中的问题了。

 

富爸爸给的建议是,好好学习,然后开始建立自己的事业。于是,在初二下学期,我开始认真,我一度是班上做作业最超前的孩子(对于慵懒的我,这是个奇迹)。我原想,带着这股势头,初三奋斗一年,考进洛一高。这是洛阳最好的高中。但,命运永远在你没有准备的时候和你开玩笑。初三第一天去上学,我发现数学老师兼班主任不在了,同时,班上排名靠前的十几个同学也都转学了。而这,几乎是我所有的好友。

 

瞬间,我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我也变相的安慰自己:转学这种决定,都是家长做出的。不过,自己心里也知道,由于那时的学校多是子弟学校,而我并不是洛铜的子弟,所以,远近亲疏,多少还是有的。至少,他们都住在集中的几个家属院,从小学就是朋友,家长互相认识,彼此间一个电话,就一起决定转学。

 

现在看来是件小事,但那时对我影响很大。从那时开始,我知道,你身边所有人,都可能在下一秒离开你。至于理由,已经不重要了。

 

学校重新安排班主任和老师,但我已经没有心思学习了。初三第一个学期,我在完全看不懂数学教材的情况下,生搬硬套的考了87分,我已经觉得很累了。于是第二个学期开始,我逃离。我拉着两个朋友,开始做小生意。按照我对《富爸爸穷爸爸》的理解,我们开始搜集各个地方的价格表,赚点文具商品间的差价。我们像模像样的画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记账,尽管那时我们并不知道“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之后,我们讨厌我们的数学老师,想把她请走,于是又组织了班级性的地下团体,天天做各种恶作剧策划。等到2003.03.20伊战开始的时候,我们又开始关注伊战。可惜萨达姆太不争气,没多久战争就结束了。而这时我忽然发现,中考,离我很近了。

 

你能想象出我那时的能力有多弱吗?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学的毕业会考是放水的,也就是说,题目很简单,为了让大家都能拿到毕业证。而数学会考,我考了58分。而再过20多天,就是中考。中考,作为选拔性考试,题目必然更难。会考58,或许就对应中考的40多分吧。

 

不过那时的我,气定神闲。有些东西,比如性格,气质,或许真是与生俱来。那时的我,只是冷静的思考自己所剩余的时间以及各个学科的现状,然后我离开学校,自己在家每天复习。中间有一次去学校,是为了拿老师发的政治卷子。我的政治不是一般的弱。领回来8套卷子后,我在一天内做完。中间一度去洗手间想吐。这是我到现在唯一一次做题做到要吐。

 

最终,中考到了。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们这群同学(许多是初三转走的)正在重渡沟旅游。满分580,我考了514,洛一高的分数线是531。我并不觉得什么,我觉得可以了。虽然上不了,但这个成绩上个普通的市重点没问题。而且,这一年经历这么多,我走到此,满意了。

 

顺便说一下,经过20多天的奋斗,我数学中考成绩是80。满意,并且有点无奈。满意的是,20多天能从会考58到中考80,不容易。无奈的是,曾经在班上都是数学能手的朋友们,和我的距离已经拉开了。

 

在报学校的时候,母亲大人问我要不要上洛一高?因为洛一高出了招生政策,大概是503分以上,交3-5万就可以上了。在物价没有飞涨的年代,这不是一笔小钱。而且我也知道家里并不宽裕,我几乎都没有见母亲大人买过像样的衣服,于是我说算了,那边还要住校,麻烦。最终,我选了离家近的洛阳二中,一所普通的市重点。

 

我很少想过,如果那一年,数学老师不走,大家不走,我是不是就会继续安心的学习?情绪也不会波动?那么我的中考成绩提升十几分应该也不成问题。那么我就会考进洛一高,或许我就会有不同的未来。

 

但,也许,真正影响人生的,不是那十几分,而是你对此作出如何的反应。

 

进入高中,我依然延续着初三的波动。我抵触一切。我认为所有的美好都是初一初二的时光,我不相信会有更好的时光,即便有,那么一旦拥有,剩下的只会是失去。于是,我不接受这个班。高一第一学期结束时,我甚至还没有认全班上的人。

 

但渐渐的,我开始融入。我们老班是第一次带班主任,特别用心,经常对我们说:“我比你们大几岁,也就是个哥。”到现在都很感激。用现在的话说,是我们老班给我们班源源不断的注入了正能量。

 

不过我的学习成绩依然不稳定。虽然前十没问题,但起伏比较大。我明白,这是初三断层之后,我的学习体系需要重建的过程。因此,我开始被动的自学。但无论怎样,大家气氛很好,一种不是朋友,而是兄弟姐妹的感觉。这是初中不曾有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高三。

 

进入高三的前夕,我们高中数学老师家的女儿刚高考完,省第三名,洛阳市理科状元。我们只能仰望,特别是在听说她晚上9点准时睡觉之后,第一次感觉到,似乎有些人的有些方面,你就是无法逾越的。

 

进入高三,我也幻想过一流的大学。北大是我向往的。但我自己明白,向往,只是为了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三次大练习我的成绩也算稳定。特别是理综,整体还能维持在时间与分数兼顾的基础之上。如此,考个一本还是没问题的。但我没想到,高考,我就被我给予厚望的理科击败了。

 

“报文科理科有优势,报理科文科有优势。”分文理的时候,朋友这么说我。


如果不是因为不喜欢政治,或许我真的就报文了。而高考的失利,主要是我自己策略的错误。我在最后十天里没有做题,而是看课本,因为我看见许多人说考前应该回归课本。而这十天,做题的手感彻底荒废,以至于一些送分题也拱手相让。如果不是语文和英语,或许我连二本都上不了。

 

说河南高考压力大,是真的。我高考是2006年,考生78万,是河南第一次超过山东成为高考第一大省。一本线590,二本线548,我仅高出二本线4分。为了稳妥,我只好选择农业院校,最后报了江西农业大学,我不想在河南读,我想看看南方什么样。而江西那年的一本线,550。

 

或许你会说各省题目难度不一样,那么我可以说明,那一年,河南78万考生中,一本不足2万,一本二本加起来不超过8万。

 

但无论怎么说,总算是有学上了。并且公立大学,学费要便宜很多,一年4000多,加上1000多住宿费,家里还负担的起。如果当时录取院校如果是三本,我可能真的要复读了。

 

于是,我来到南昌。

 

大学,散养的地方。60分及格,多一份浪费少一分犯罪,我很清楚如果比考试我可比不过许多人,那就算了吧。我习惯了自己不是第一梯队的成员。So what?至少经济学这个专业,还是我需要的。我以后还要研究量子物理呢,还是先学点赚钱的本事要紧。

 

但失望的是,大学好像无法教你怎么投资。那怎么办?

 

既然没有值得学的,那就玩呗!累了这么多年了。

 

大一第一个学期是新鲜的,四个社团、三个干事、团委记者组、学生会,除了辩论队,我全部中标。到最后我必须放弃几个,因为时间有限。上课也是不羁,高数的课我主要内容基本是画画写诗。那时候我诗推新月,文推郁达夫,标准的文学小青年,虽然我不喜欢这个称呼。那时的我不缺吸引力,只要我愿。但代价也是有的。第一学期期考高数的时候,我不是提前一周,也不是提前一天复习,我是早晨4点多起来准备上午的高数考试。这或许是我学习上最懒的时期了。

 

新鲜了一个学期的大学生活之后,我认识了一个贯穿我大学的女孩:Dove。

 

她是临班的女孩,我们通过朋友互相得到号码,开始短信,2007.03.19我们第一次见面。默契的我们只觉得是非常好的朋友。渐渐的,我们开始一起自习,一起翘课,一起逛街,以朋友的身份,也并没有多想。在一起的每一秒我们都很自在,用眼神就知道对方想什么。有人说,爱情不是两个人不吵架,而是吵完架还能在一起。但那时的她和我,就好像块相契的拼图,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任何摩擦,到今天,也全部都是美好的回忆。

 

但,只是她和我。因为我知道她有男友。所以我告诉自己,决不能过界。而关于她男友,是她高考后一见钟情的男生。

 

大二第一学期快结束,她告诉我,她分手了。

 

而我,就像爱情公寓里的陆展博一样,总是怕失败。虽然我明白我喜欢她,但是就像吕子乔说的那样,“你就是怕失败,好比有一列列车停在你面前,列车员问你小伙子,上车吗?你就问:'这车开到哪里?什么时候到?车上还有座吗?’等你问完列车早就开走了。”但我那时候笃信,爱一个人,不应该是争取得到,而是给她选择。

 

于是,一见钟情or彼此相契,她需要选择。

 

而结果,是前者。

 

之后冗长的剧情我不想再写,揭伤疤的事情,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的。那段难过的时间,自己写了一首诗,记下那时的时光:

 

残翅

我撕下一方片纸,

 小心的折成一只纸鹤;

看她静默的站在那里,

 伫立,伫立,

你是我乖巧的华丽

 

细托起轻盈的你,

 却看你随风飘向雨里;

雨帘中飞扬着的舞姿,

 落离,落离,

你是我爱怜的绚丽。

 

风雨退去的晚夜,

 在没有你欢快的微啼;

剩下的勿忘我的淡息,

 独寂,独寂,

陪葬你残翅的幻丽。

 

所以,看到池兄的经历,略有羡慕,不是每个人都能遇见正确的人,更何况正确的时间与地点。回顾与dove这似乎连爱情都称不上的情愫,我不知道怎么评价。无意中做了失败的第三者?抑或犹豫不决错过真爱?或许我永远都不知道怎样才能评价,但这过去了。


祝福你们,也感谢你,曾经遇见。

 

这股子半颓废的状态持续到大三,没想到那一年金融也开始颓废:次贷危机开始。但对于我而言,这是我在学院扬名的时候。

 

在我们这一级的带动下,经贸院开始兴起办学术论坛的热潮。而我们班的第一次论坛我参与主办,题目定的是“华尔街金融危机及其影响”。

 

现在看起来这个主题没有什么。不过在2008年下半年的时候,危机的始末缘由及影响是许多财经院校还在研究的东西,我们农业院校的重点并不是这个。我们学院擅长的是政治经济学,而次贷危机这东西,里面涉及了太多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品的内容,是的,这些都需要自学。不过我在大二下学期时经常泡阅览室,《国际金融研究》中的论文很好的帮助了我,虽然那时的我消化起来还是有些费劲。

 

论坛自然很成功。演讲,只要我站在讲台上,就没有失败过。

 

之后,院长开始重视我,而那时我正好对经济学有自己的体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阐述自己对当代剩余价值产生原理的看法。用老师的话说,这是“原创性”的。对于我则是习以为常。因为我一直认为,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否则就是别人的复制品

 

于是,我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开始转移到学术理论的完善上。当然,这个工作更使我开心,但也递延了另一个问题:考研、考公务员、就业、出国的选择问题。

 

其实无论哪一个都很难选择。考研?写论文我还算可以,但考试真麻烦,更何况和全国这么多人拼。同时,我的数学实在太差。公务员是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就业?经济学是大类,就业比较难。至于出国,家里负担不起。

 

但问题只是递延,它还存在。最后,我随着一群考研的朋友去自习。但懒散三年之后,我已经没有办法静心学习了。但收获的,是复习这一年兄弟们战友般的友谊。

 

考研结果,我失败了。之后又考一次,也失败了。

 

我知道,这种状态下去,我的结果,就是亡。

 

我离开南昌,回到洛阳,开始工作,就职于一家投资担保。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是,压力较小,且空闲时间多,并且可以接触到报表之类评估的事项,也可以请教前辈。在我看来,这一工作内容是有实质意义的。

 

我对于工作意义的衡量就是,是否能使我获得我所需要的能力。

 

我要建立自己的投资集团。这是在我一无所有,甚至是状态不佳、略显颓废时依然坚持的。我可以暂停,但不能放弃。虽然那时,我连希望都看不见。

 

这之间是很难过的。我有自己的目标,但不得其门而入,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看见那丝希望。期间,我有机会去接受其他工作,薪水各个方面也都会更好。但我清楚,一旦选择,我便永远不可能再实现我的目标了。

 

那是一段很艰难的时间。或许每个人通向理想的道路上都会有布满荆棘的一段,能不能坚持不放弃,就看你自己了。

 

也就是那时,我加入特许金融分析师小组,作为一个旁观者。

 

我知道CFA的报名费很贵。这一证书我在大二时了解过。高昂的报考费、纯英教材,是我认为自己与它无缘。但最后一年考研前,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CFA一级的模拟题,我发现似乎没有那么恐怖。我想尝试一下。

 

于是我先买了notes。到了7月份,考生们开始出成绩,我那颗平静多年的心开始重新躁动。我认为,我需要赢。家里人也认为应该去考试,于是我报名12月一级考试,并且通过了。

 

通过本身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在于,我沉寂多年的那颗求胜心开始复苏。

 

Revive.

 

我是张涔,那个真正的张涔,我开始回来了。

 

如此,进入2012年。很幸运,我遇见现在的上司,在他的指导下,我积累的大量关于投资的知识和观察经历开始脱离平面,组建为立体的体系。如果没有这种能力,一切投资集团的建立什么的都是闲扯。

 

从去年到今年,我能力的进步是飞速的,看上去似乎是我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掌握了比人许多年才能领会的能力。但我知道,我积累了多久,虽然,我是个“懒散”的人。

 

“你不怎么用功,但是方向一直没有变。我们有人很勤奋,但方向不明确,你虽然不用功,但每次用功都积累在同一个地方,所以你有一个最擅长的地方。”室友这样说。

 

但,这不是慵懒的理由。特别是现在,方向明确之后,我能够看见未来的希望,我甚至能够看清楚未来每年我会发生什么事情。建立投资集团,这一事情,现在可以提上议程了。虽然此时,从物质上而言,我一无所有。

 

写这篇日志前,我和池兄聊天,我说:“池兄,我整个比你低一个档次。我觉得我的经历更能代表大多数人,二本、无硕士、大学最用心追一个女孩结果失败,现在也没有什么积蓄。”

 

So what?

 

我还是在这里,还是那个目标,我没有变。从初二看到《富爸爸穷爸爸》,到高考决定报经济学,到大学课余时间帮朋友打理财务,我就是要拥有一个自己的伯克希尔。我的目标没有变,只是这个目标更清晰、更具体,也更近了。

 

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自暴自弃。如果你是一本,那么你比站长大人厉害,如果你是硕士,那么你也比站长大人厉害,如果你和你心爱的人在一起,那么你也比站长大人厉害。我都可以站在这里,不改变自己的方向,向着自己的理想奋斗,你为什么不可以?

 

我坚信人生的价值在于对他人的贡献!所以我要建立一个慈善基金。

做慈善需要钱,所以我要建立投资集团。

我认为最成功的投资集团是伯克希尔,所以我要求我未来的投资集团必须拥有充沛的现金流。

 

我已经不是那个为了赚钱建实验室而参加金融业的高中生了。我有自己的社会理想,我希望每个人的生活可以更好,每个人的状态可以积极。而我现在很开心,因为我有这个机会。

 

如果我是富二代、官二代,那么即便我成功了,别人也会说我拼爹,正如有人说巴菲特的爸爸认识高盛董事一般。

如果我是名校毕业,那么成功之后别人也会说“我既然不是名校,那么我也就成功不了了。”

 

幸运的是,我不是。


我家里并不宽裕,没有什么钱可以让我管理。

父亲工人,母亲下岗,我庆幸我没有什么资源可以用。

普通二本,不是硕士,简历简直是扔进纸筒就找不到的。

 

我还是那句话:so what?

 

我坚信自己会成功,我也要求自己成功。因为我相信,如果我成功,那么许多和我一样的人会说:“他都成功了!我也行!”只要大家都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那么社会也会健康!

 

而我必须成功。我需要大量的资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投资集团建立之后,我需要建立适合中国的慈善资金使用模式,我希望能为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与帮助,出一份绵薄之力

 

或许你笑了。

 

但我不会的。

 

每个人的人生,应该有自己的意义。这个意义,无论逆境顺境,嘲讽诋毁,你都能始终如一。

 

不觉已经回忆了这么多,随手而成,也顾不得行文,因为我还在路上,需要日夜兼程。


最后,感谢这一两年认识的新朋友。特别是通过充电站认识的许多人,我真实的感受到了一句话:只要你怀揣梦想,旅程便不会孤单。


2013年4月14日23:34:23

----------------------------------------------------------------------------------------------------------------------------------


梦想,不是在你丰衣足食时的额外消遣,而应该是与你如影随形、即便困顿不堪也决不放弃的灵魂。人需要有这么一个梦想。梦想不一定很宏大,但一定很温馨,可以令自己最亲近的人感到温暖。有梦想的人甚至不需希望,因为梦想是那个可以让你在看不见希望时也能坚定说出“worth fighting for”的东西!这,就是你的灵魂。

所以,有梦想,不孤单。

站长从建立充电站至今,一直感受着那些为自己梦想而奋斗的人们。大家在这里,互相感染。而站长,还有各位主页君,只是走在大家前面罢了。作为过来人,我们衷心的希望大家,在大学的四年,找到你一生worth fighting for的那个东西。

 

相信梦想,相信奋斗,相信人生之价值在于对他人的贡献。这就是站长大人,过去,现在,未来。

 

池兄的文章:http://blog.renren.com/blog/222100277/901435043

金融证书充电站公共主页:http://page.renren.com/601113745 

金融证书充电站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813552562

站长微薄:http://weibo.com/zcen1934

站长人人:http://www.renren.com/238071787

 

2013年9月5日20:42:52,站长大人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