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永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1例登革热病例。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是永康市确诊的第1例登革热病例。 患者杜某今年70岁,儿子在云南经商。7月初,他带着家人到云南探亲。8月24日,杜某返回永康。直到发病,他一直在永康的两个村子里活动,没有去过别的地方。 8月27日,杜某出现发热症状,并伴有头疼、背肌胀痛。输液4天后,病情没有好转。 在儿子的建议下,9月3日,杜某来到永康市疾控中心咨询。9月4日,疾控人员经流行病学调查、采血送检后,杜某被确诊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目前,杜某已送到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隔离治疗。他这次感染的症状比较轻微,身体已经开始康复。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经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的虫媒传染病之一。“登革热的发病季节与雨季有关。在浙江,主要的传播媒介是花斑蚊,每年5月至10月是流行季节。” 登革热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并伴有头疼、肌肉痛等。发病三四天后,会出现红斑红疹、恶心、流鼻血,极少数患者甚至会出血、休克,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死亡。 为防止登革热续发,最重要的是进行灭蚊和孳生地清理。房前屋后的瓶瓶罐罐和废弃的旧轮胎、花盆、塑料瓶等储水容器都是伊蚊幼虫的孳生地。市民要及时清理或消除沟、渠内的积水。此外,水池也会孳生蚊虫,建议每3到5天换水一次。 永康市疾控中心将组织患者涉及的街道、居委会,在今起的一个月时间里,开展多次灭蚊行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