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带避孕套上大学是一种‘性’觉醒

 小天使_ag 2013-09-06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04日
评论数(5)|阅读数(115)
  转眼又是金秋九月,学子们又都开学们,面对这样的场景前几天发了个微博:突然好羡慕他们。当然羡慕的也仅仅是大学,因为记忆中的小学开学第一天是当最小环卫工人,记忆中的初中开学第一天是被老师盯得发毛,只有大学开学第一天想着怎样泡妹子,或者是脱缰的野马该如何奔驰在大学这个有钱就能上的地方。


  当然以上观点,只是本人这个中国典型差生的一点感慨,无意抹黑中国教育,只是咱不是中国教育的菜而已。但事实证明不能理解我以上观点的同届童鞋们,现在可能正在悲催的投简历,碰上最难就业年这行情,又是死磕书本的主,确实难。括弧高富帅、官二代此类童鞋们除外。


  近日90后的后辈们带避孕套等装备报道,被媒体再次放大镜式的放大,惹得前几代人又是一阵对90后的指责甚至谩骂,我想前几代人真的有点敏感了,而且有点不知道反思,且不说这个时代在信息高度达到中带给新一代少年对性的突破,仅仅是前几代人可能上学时做爱连避孕套都不懂得用,就不知要残害多少良家少女与鲜活的小生命,至少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我90后的后辈们起码懂得带套(是从网络加日本AV了解到要带套的?),也算一种少年觉醒了,有必要如此惊讶与鄙夷吗?


  在一个将性教育当做羞耻,从家庭到学校都难以启齿的国度来说,这个国度的新一代少年竟然能够自动懂得使用避孕套,这其实算是一个好消息,哪一代人能经得住荷尔蒙在大学的爆发?(文革那代的估计更懂得荷尔蒙的爆发吧?)前几代少年们都以为自己是石头里蹦出来的,自然不懂得避孕套是什么玩意,能不当气球吹已经算不犯二少年了,何须用道德的大棒去棒打一群在信息时代稍懂性知识的新一代少年呢?


  即便你想用媒体加道德,放大镜加大棒去呵斥这群少年们,但你又能捂着眼睛说这群少年们在初中、高中是不会懂得性的,还是没做过爱的?对于一个严重缺失性教育的国度,我们所去想的不是如何去弥补这份缺失的基本常识,让少年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珍重他人,而是去用道德大棒去砍这群自学得来性知识的新一代少年,最终是想告诉这群孩子们用避孕套是错误的?或者是说上大学就是上大学不是让去泡妞的(而今的大学难道不是如此)?那要避孕套干嘛?看呢?或是支持强撸灰飞烟灭?那为人父母的又何必在自己儿子、女儿刚毕业的时候就催着结婚?真当他们在书本里能学到这些恋爱技巧?做梦了吧?


  中国的父母确实很纠结,一方面让孩子们好好学习,不许恋爱,一方面孩子一毕业就逼着结婚,不结婚就是不孝,还让法律判刑(他们上大学呢,哪会泡妞啊?不是你们想要的状态?),你还不能说,一说这当父母的嗤之以鼻说:“老子/老娘是为他/她好。”但真的是对孩子们好吗?在一个四四方方的教室里将一群天马行空的孩子变成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桌子”就真这么好玩?在一个老一辈人严格规定的少年轨道里,孩子们就真的能幸福?你所谓的乖巧、听话扼杀了多少孩子的个性?也许正是你的扼杀让中国的未来变得更为渺茫,因为一个只会被喝来唤去的孩子长大了依然也只是一个听话的顺民而已,当然你会说顺民很好,稳当,但这样一个民族,又凭什么跟欧美那些自由发展、充满竞争的孩子们去做未来的较量呢?


  一位父亲拒绝她女儿去上大学,招致一群人评论说“史上最抠门父亲”,“这是亲爹吗?”我在想这群如此评价这个父亲的人,我们且不谈这位父亲所算的那笔“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购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個月兩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赚回這16万。读大学是“肯定会失敗的投资”。(我不认为这位父亲这笔账算的错,我认为这位父亲是一个理智的父亲),我们仅仅从大学来谈,大学真的是学习的吗?不是,大学除非是真正自律或有自己大学目标的人(脱缰的野蛮又几个不能把持不在草原狂奔的?)才能真正深造,绝大多数都在打酱油,而且毕业后至少一两年内还是在打酱油,最为可悲的是可能一辈子都会这么打酱油下去,因为在中国人的意识观中依然停留在“科举”时代,可惜遥望这个世界,估计也只有朝鲜还不如“科举”时代吧?


  就现在来说,培养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无异于掏空这个家庭十年左右的心血,20万应该不算多算吧?如果这家人是农村的,那么基本上已经掏空了这个家庭全部的积蓄,最终这个学生工作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一定能纯利润的赚回这些钱,谁说供学生不是一种投资呢?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投资,可悲的是明明知道这种投资不值当,还是有许多人往里面跳,一个市场化的大学你指望能学到什么呢亲?


  于是你这边骂着90后上大学带避孕套,那边骂着那位父亲不让自己女儿上大学,大学本来不就是泡与被泡之间的事吗?真不知道我们这个社会能让我们中的某些人如此的纠结,其实最好的大学就是社会,因为学校也只是社会的一小小小部分而已,只要你愿意读书,在哪里都是一样读,只是做到思想与动手能力并存很难,但思想只会对一部分人起作用,而动手能力则会对每个人起作用,我们的大学恰恰遏制的就是动手能力,至于思想那也是在可以传授的框框里限制的,真以为读了大学你就觉悟了?还差的很远,但你不读大学,这个市场将会崩溃,既得利益者岂能让你们跑了?所以你出了大学首先是忘记所学的东西是正常的,拿着大学的东西出来,估计工作找个三四年也没着落。


  那些宣传满脑子的告诉你“再苦不能苦教育”、“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脑白金广告一样白痴的口号,最终依然从各个方面遏制一个孩子的正常,因为你聪明了他们就要少赚很多钱。


  虽然这是一个很扯淡的真相,但我还是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明白在中国这个所谓的“高考是唯一公平的竞争方式”背后所蕴藏着的那点让你对教育改革望而却步,唯唯诺诺,只能甘心掏钱的勾当,懂得放平心态,不要逼自己的孩子扼杀自己的兴趣,而去死读书,这会让你孩子失去最原始的价值,换来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力而已,甚至丢掉尊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