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daffodilyy 2013-09-06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2011-04-20 08:27:49)
标签: 

孕期

 

婴儿用品

 

安全

分类: 二宝孕记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陆陆续续地添置,小女儿的出生初期用品已经基本采购完毕!仔细研究了澳洲婴儿用品的结果,发现澳洲的婴儿用品在安全细节上更具科学性和安全性!记录一下和大家共享!

    虽然是小小的婴儿,但在出生之后在衣食住行上是一样也少不了的。我这次记录的主要是住和行的方面。

婴儿床

    这是我给小女儿准备的婴儿床,因为早就在2个月前就装好了的,所以只是拍了几个表面的安全细节,其实前面可升降的床栏两边各有一条带锁扣的滑道。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可升降围栏的安全锁扣和安全锁扣标志。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婴儿床的澳洲标准(没有具体研究,因为我买的是很让人放心的品牌,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和使用规范。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以前自己也没有注意的方面,看了很有感触。喜欢把小床铺设而且装饰得漂亮的妈妈们要注意了!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前面的几个规范指导旨在降低婴儿由于不安全睡眠造成的猝死!

摇篮床

    为了方便在家里随时移动,尤其是让前六个月的小宝贝能时刻呆在妈妈身边,摇篮床好像也是少不了的。摇篮床的两个细节也是值得关注的—— 一个是类似于安全带的装置。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这款摇篮床主要适合6个月前还不会翻身的小宝贝。但每个小宝贝的发育情况是不一样的,一旦小宝贝哪天突然会翻身或爬坐了,而醒来时妈妈没注意的话就会有危险性;这个安全带的作用应该就是保证了这种情况下的安全吧!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另外一个就是头部的网状围栏,主要是用来增加空气流通,避免婴儿重复吸入自己呼出的混浊气体,从而造成婴儿供氧不足,甚至窒息猝死。而且个人认为,除此之外,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氧气对处于大脑飞速发育的小婴儿也是至关重要的!

推车

    这款推车是适合刚出生婴儿到四岁左右的小孩。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初生婴儿除了整个车身有软垫保护之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头部保护软垫和固定支持,以保护骨骼还未发育完全的头部和颈部。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推把手上一个简单的安全装置——带子,但看了说明以后觉得很有道理。突发情况下,比如大的撞击下任何人都有可能会脱手松开推车,而这个套在手腕的简单的装置能很好地防止这类危险的发生!

 

汽车安全座椅

    婴幼儿坐车出行必须安装汽车安全座椅在澳洲是有专门的法律规定的。不过我也是在这次才买这个婴儿座椅时真正体会到这个座椅对小生命的安全保障。

    据新洲RTA的规定,这个座椅必须是由专门的人员安装的。我比较性急,在三月份的时候就买好座椅并且到RTA指定的地方安装了。安装人员在问了我的预产期以后,虽然勉为其难地给我安装了,但再三嘱咐我要在宝贝的预产期之前的半个月打电话跟她预约再次检查,还有去医院生产的时候要带好由她签名的座椅安装单给医生确认;否则医生有可能会拒绝让婴儿出院回家——因为坐车时婴儿没有安全保障。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六个月前的小宝贝座椅是要反向安装的(根据朋友的留言:反向安装的座椅能让小宝贝很好地躺坐在椅子上),这样能保证无法直坐的初生婴儿在坐车时一则保护娇嫩的骨骼,二则也能得到很好的安全保障。而我个人认为这样应该更能保证在紧急刹车的时候也不至于把小宝贝摔出或是撞到前排吧!

孕36周:澳洲婴儿用品的安全细节

同样是有软垫保护的前提下,还有一块为六个月之前的小宝贝准备的羊毛垫。

    我想,在这个出行就必须用车的现代交通前提下,这样的保护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是尤为必要。能从婴儿的特殊体质考虑,做到更细致更专业,这样婴儿的出行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不管我们的社会体制或法律体制有没有这一方面的规定,对任何婴儿和妈妈来说安全还最重要的一环,希望看到的妈妈们能有所体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