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铁车轮高度依赖进口 国内企业难获利(2)

 彼得网络图书馆 2013-09-06

    全面拉动效应

    高速车辆采购将进入高峰期。但核心零部件,仍是国内企业短板。

    “在高铁发展的基础建设阶段,钢铁产业的直接关联度较高,接下来的时期应会更集中于装备采购等环节。”笃慧表示。

    根据铁道部的数据,高铁总投资的构成为:基建部分占40%至60%(包含桥梁、隧道和车站建设、铺轨等);动车采购占10%至15%(包括整车、车轴、紧固件、控制器件等零部件);其余部分占比为25%至40%(包括通信、信号及信息工程、电力及电力牵引供电等)。

    东方证券机械行业首席分析师周凤武认为,从2008年开始的铁路大投资,2011年开始将全面步入收获期,高铁动车组采购将进入高峰期。

    未来,动车车辆制造企业,动车配件制造企业,将明显受益于高速车辆的采购。据测算,2010年全国铁路投资1000亿元,用于采购高速列车等机车车辆装备,最高可对相关产业产生1万亿元的拉动效应。

    不过,在整机领域基本完成进口替代的情况下,高铁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却仍是多数国内企业的短板。

    这给了外资更多的机会。此前,阿尔斯通和中国铁道部刚刚签署了一份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既有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合作基础上,拓展新合作,包括城际车辆、高速列车、机车等车辆以及城际列车、高铁信号系统的合作。

    替代进口的门槛

    追逐高铁,“还是得提前布局,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专家对本报记者指出:“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企业的装备能力确实技不如人,另一方面,铁道部等也有些进口依赖的倾向,当然,这主要是出于安全、可靠的选择。”

    这位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高铁运行所需的关键零部件,如车轮、车轴、轴承,目前都尚未国产化。其中,时速超过160公里的动车组所用轴承,目前我国还需100%进口。

    在这些领域,国内企业也有成功先例。

    1月12日,晋亿实业副总经理涂志清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高铁生产所需的扣件、紧固件已实现100%国产,并且有自主知识产权。

    目前,国内25%的高铁扣件,均由其供应。

    “主要还是得提前布局,抓住国家拉动内需的机会。”涂志清对本报记者称,早在2007年上市之初,晋亿实业就开始瞄准国内高铁市场。“当然,我们也有基础,曾是青藏铁路紧固件唯一中标单位。”

编辑:马一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