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产配置

 on on 2013-09-06
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
資產配置是追求財富自由之最重要法門  

理財是一門大學問,每個人在計畫理財的時候,多半都懷著一顆忐忑的心,深怕錢存不夠,日後生活不容易;又怕投資虧損,存不到期望的數字。怎樣才能找到一個好方法,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呢? 「理財沒有捷徑,一夕致富終究是微乎其微的天方夜譚。」沒有任何一個投資工具完全沒有風險,但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降低風險:首先做好風險規畫,系統性地分散風險,然後有紀律的長期投資,才能夠尋求到一個可預測的長期投資結果,提高成功的機會。 

所謂人不理財,財不理你。良好的投資理財計畫,一定是經過事先仔細的規畫,加上持之以恆地執行,最後才能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在進行投資理財計畫之前,首先要了解「資產配置」策略。

 

美國三位著名經濟學者Brinson、Hood及Beebower曾發表:「91.5%的獲利來自於理想的資產配置」的分析結果,許多專業經理人奉為投資鐡律。  

什麼是「資產配置」呢?簡單來說,就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資產類別,經由長期持有且持續投資來降低風險,以達到預設報酬的一種投資組合策略;其基本概念即為「在風險理財與無風險理財之間求取平衡」。資產配置以系統化分散投資的操作方式來降低投資風險,並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  

資產配置的最主要目的,並不在追求資產的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資的最大風險。因此,如何精準地挑選投資工具、審慎評估各種投資風險(包含個人風險承受度)、掌握適當的投資時機、長期且連續的投資計畫,都是投資人在資產配置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資產配置七步驟

如何在個人可承受的風險範圍內,找到最適合自己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以下簡單的步驟可供參考: 

一、  分類

先將理財標的簡單區分為「風險理財標的」與「無風險理財標的」。所謂的「風險理財標的」有:股票、基金、互助會、不動產、外匯、期貨、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等等;而「無風險理財標的」,則包括銀行存款、公債、國庫券、傳統型儲蓄險、保本型投資型保險等等。

二、  分配

依照自己的年齡、投資屬性、市場狀況等因素,決定將多少的資金比例配置到風險險理財標的中。如35歲以下六、七年級生,因為還有很長的職涯生活,所以適合積極性的規劃;而35歲以上,65以下的四、五年級生則介於保守與積極之間。至於沒有收入、用儲蓄在過活的人,股票等高風險資產配置最多不宜超過50%。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幫助投資人輕鬆決定資產配置比重: 「股票占投資比重的百分比=100-個人的年齡 」

三、  進場

選擇適當的時機進場投資風險理財標的;而無風險理財標的投資計劃則是愈早開始愈好,因為可以創造時間的複利價值

四、  修正

隨時檢視投資績效,並適時依財務狀況修正資產配置計劃。

五、  轉投資

將無風險理財標的所創造出的利息及年金進行轉投資,可以藉此重覆選擇風險理財標的或無風險理財標的。

六、  評估效果

如果風險理財標的與無風險理財標的都有獲利,則這種資產配置計劃會產生「交叉獲利」的錢滾錢效果;反之若風險理財標的虧損,至少無風險理財標的達到保本的作用,日後仍會有利息或年金的收入,而整體的投資計劃亦達到風險平衡。

七、  附加價值

最理想的理想的資產配置,必須涵蓋保險商品;因為保險產品不但兼具理財功能,亦有強大的風險保障效果,而且對於資產的贈與及移轉具有相當的功效。 最後提醒大家,不要訂定不切實際的理財目標,「因為目標不易達成,計劃執行就不易貫徹」,大部份理財計劃的失敗都是缺乏適當計劃。您的未來要如何過,全都仰靠您事前的準備;有了周全的準備,未來希望享受優質生活的夢想指日可待。

    資產配置有多重要?
 

  資產配置影響投資報酬甚巨

  在一份著名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影響投資報酬與風險最大的因素就是“資產配置”,影響程度高達91.5%。

  資產配置就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經由長期持有及持續投資來降低風險,以達到預設報酬的一種投資組合策略,亦就是:“在風險理財與無風險理財之間求取平衡”。資產配置以系統化分散投資來降低投資風險,並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

  投資專家都會將投資標的分散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藉由不同金融工具的不一致性,也就是不會齊漲齊跌之特性,讓各投資經過組合後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優點。舉例如下:

  投資者甲,投資10萬元,年複利為5%報酬,20年後總值為26.5萬。

  投資者乙,投資10萬元,但投資于5項不同資產類別,其中

  2萬元投資全數失利,    最後金額:0

  2萬元投資無獲利,     最後金額:2萬元

  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5%,  最後金額:5萬元

  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10%,  最後金額:13萬元

  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15%,  最後金額:33萬元

  20年後總值為53.4萬。

  兩者投資額相同,20年後卻相差1倍多。

  分析投資者乙,雖然將資金配置於不同的資產類別,有些造成虧損,但有些則給予正報酬的回報。由於可控制損失範圍,總績效反而比投資者甲好。這即是『資產配置』的八字箴言:“控制風險、掌握獲利”。

  資產配置七步驟

  如何在可承受的風險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以下簡單步驟可供參考:

  1、分類。先將平常的理財標的簡單區分為“風險性標的”與“無風險理性的”。“風險性標的”有股票、基金、互助會、不動產、外匯、期貨、選擇權、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等;而“無風險性標的”,則包括銀行存款、公債、“國庫券”、傳統型的儲蓄險、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等。

  2、分配。依照自己的年齡、投資屬性、市場狀況等因素,決定將多少的資金比例配置到風險性標的與無風險性標的中。如30歲以下者,職涯生活還很長,適合積極性的規劃(30%股票、20%基金、20%傳統保險、30%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而30歲以上、65歲以下者,介於保守與積極之間(20%股票、20%基金、20%定存、20﹪傳統保險、20﹪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65歲以上者,因經不起任何失敗的投資計劃,必須以保本為首要原則(10%股票、20%基金、20%定存、30%傳統保險、20%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

  3、進場時機。選擇適當的時機進場投資風險性標的;而無風險性標的投資計劃,則是愈早開始愈好,可創造時間的複利價值。

  4、調整。隨時檢視投資績效,並適時依投資目標與財務狀況調整資產配置計劃。

  5、轉投資。將無風險性標的所創造出來的收益進行轉投資,此時可以重復選擇風險性標的或無風險性標的。或將定期定額投資設定停利點,待停利出場後轉投資穩健資產配置。

  6、評估。如果風險性標的與無風險性標的都有獲利,則這種資產配置計劃又會產生“交叉獲利”的錢滾錢效果;反之,如果風險性標的虧損了,但至少無風險性標的已經做好保本準備,日後也會有利息或年金的收入,對於整個投資計劃而言,也可達到風險平衡目的。

  7、附加價值。最理想的資產配置計劃,必須涵蓋保險商品,免於在理財過程中,萬一遭遇人生風險導致收入中斷,理財計劃被迫中斷,就無法達成理財目標。

  但重要的是,不要訂定不切實際的理財目標,因為“目標不易達成,計劃執行就不易貫徹”。沒有人會計劃失敗,但大部分的失敗,都缺乏適當的計劃。有了週全準備,未來享受優質生活的期望,就不再是困難的夢想了。

  資產配置的盲點

  有些人將“資產配置”予以簡單化,舉例如下:

  1.“100-N”配置法:投資人在設定核心部位與衛星部位時,可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來計算自己在風險性的投資比例。例如,20到30歲者資金較不足,可投資時間較限,因此核心比重約20%~30%即可,其餘七、八成資金可放在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產業,以獲得較高的期望報酬。其中,核心部位投資適合將保守、穩健的投資商品列入。

  2.“226”配置法:20%以流動性資產型式保留在銀行存款或高變現性資產,20%資金買債券或債券型基金,其他60%資金買股票或股票型基金。

  “資產配置”是讓投資者不至於因為某一次的投資失利而賠上所有心血,但絕不是成功獲利的保證。建議採“效率前緣”結合“資產配置”+“對的標的”,讓投資理財成為無限的可能!資產配置是一門學問!永達保險經紀人宋木海協理認為,因為個人價值觀不同,會將資產分配在不同的標的物上,但都不會脫離資產配置的金三角,本業、他業投資或金融商品的投資、不動產投資或藝術品投資。透過資產配置金三角的概念,搭配理財險理財工具,就是絕佳的組合。

由於年初國稅局公布修正遺產及贈與稅法的條文,不少民眾開始留意兩代間資產配置的問題。事實上,兩代間資產配置應以當事人優先,讓個人的應稅轉化為免稅。

將個人投資回歸基本面,保險商品大行其道,其中增額型終身壽險因保險金為不計入性的資產,不併入遺產總額課稅,受益人可申報3600萬的免稅額等特色,成為市場當紅選項。

傳統資產配置的三大問題

儘管透過資產配置金三角來規劃個人資產,但宋木海協理認為,傳統資產配置還是會遇上資產保全、轉移及傳承的問題。如果不正視、處理及解決這三大問題,不但會造成資產嚴重縮水,甚至會引起家庭的重大糾紛。針對此三大問題,宋協理做出以下分析:


資產保全

所謂「保全」顧名思義就是如何保護資產,讓資產很安全,不會因為某些因素而讓資產縮水。既然要保全就得規避風險,以本業部份來說,股票的價值或市值不是一般人能掌控,且受到大環境及許多因素影響,因此如果將資產配置集中在股票上,資產價值就存在極大的風險。而他業投資屬於本業之外的投資,由於屬於非專注與非掌控,基本上就具備投資本身的風險。至於金融性商品投資的部份,包括不動產、藝術品、收藏品或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都存在著許多無法掌控的因素,絕對是一種風險。除了藝術品、收藏品的投資外,其他的資產配置也都存在著稅負上的問題,您的資產也可能因稅負的侵蝕而無法保全。此外,工商繁榮的社會,也可能發生侵權、作保負債等情形,都可能讓個人資產保全發現問題。

資產轉移

雖然遺產稅從50%降為10%,但1億淨資產仍然要繳交1000萬遺產稅。宋協理表示,如果沒有創造現金預留稅源,子女繼承遺產時必須先籌措一筆現金來繳稅,因不動產是以公告現值認定,股票是以被繼承人死亡當日收盤價認定,抵繳時都會造成損失風險。財產移轉也可能造成子女間糾紛,法律上有一些保護條款來保護配偶與直系血親卑親屬,民法中亦有「特留份」及「應繼分」的相關規定,因此若未做好資產移轉,子女間易產生為了分家產而內鬨的情形。

資產傳承

以企業家第二代為例,有的進入經營層,有的卻又自擁一片天,造成企業的永續經營或資產傳承出了問題。這又可分為股權(經營權)及房產兩方面來說,當資產經過繼承或移轉之後,股權將分散傳承給數位法定繼承人身上,不同理念的第二代是否會產生經營上的質變?若第二代無心戀戰,處分持有的股權會影響家族永續經營的目標。至於房地產方面,上一代的房地產經過繼承之後,成為多數人共有的產權,由於共同持有產權需要每位持有人同意才能運作,易因個人想法及價值觀不同造成困擾。

資產配置的完美組合

資產配置的三大問題-資產保全、轉移及傳承問題,可藉由一種理財工具的運作而迎刃而解。宋協理指出,將資產配置金三角核心運作的銀行端改為「理財險」,則變成最佳完美組合。理財險就是人壽保險中的「增額終身壽險」加上高額「現金價值」的特色。使其具有傳統增額終身壽險的複利價值,人身風險終身保障的優點,再加上跟銀行資金運用一樣方便的功能。
(前提是保險公司要夠穩定,不然資產還是有可能隨著不保險的保險公司而消失???)



在保險法裏對保險公司的安全性有非常嚴格的規定,除了保證金、安定基金、責任準備金,尚有退場機制,為的就是要確保保戶的權利。更由於它是一種契約,所有的數字(保障金額、現金價值)都是明確的,不像其他金融商品會有投資的風險。再則保險法是特別法,保險金理賠的指定受益人其位階高於民法指定的受益人,沒有民法的「特留份」及「應繼分」的問題。

總而言之,將傳統資產配置的核心運作工具,轉換成理財險則其操作的靈活度不但不受影響,進可攻、 退可守,讓資產配置達到最完美組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