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小伟变法治疗慢性咽炎经验探析

 松子书馆 2013-09-06
     关键词 慢性咽炎 中医治法辨证论治郑小伟

    慢性咽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从其临床表现看属中医“喉痹”范畴。患者常常感到咽部不适,或烧灼感,或异物感,多见咽痒即咳,干咳无痰,时有白色泡沫痰,久咳而咽痛等症状。咽部检查常见咽部粘膜呈黯红色,咽后壁散在或成片圆形突起的滤泡,咽反射敏感。慢性咽炎的治疗,导师郑小伟教授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在清热、散结、活血、祛痰等常法治疗的同时,对于难治性本病患者,郑教授采用变法治疗,如健脾润喉法、祛风止痒法、温肾利咽法等,拓宽了临床选方用药思路,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郑教授变法治疗慢性咽炎的经验探析如下。

    1 健脾润喉法

    咽喉与脾胃关系密切,咽既是人体的局部组织器官,也是脏腑之外窍,《重楼玉钥?咽喉总论》说:“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重楼玉钥?诸风秘论》又谓:“咽主地气,属脾土”,故有“咽喉者,脾胃之候”之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土失健,导致气虚、血少、津亏;脾不升清则难以上养于咽喉;津血同源,血虚则生风,而致咽痒如蚁行、干燥而引起咳嗽。《素问?阴阳类论》云:“喉咽干燥,病在土脾。”《医学心悟》谓:“久咳不已,补土以生金。”咳嗽病位虽在肺脏,但属气机失调,而脾胃居于中焦,乃一身气机升降之枢,痰饮与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有关,脾乃肺母。基于此,郑教授认为单纯治肺往往不能奏效,而健脾既是补肺,同时又能杜绝痰湿水饮之源。《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脾为涎”,即脾在液为涎,涎具有湿润口腔,有助于食物的吞咽和消化,同时兼有濡润咽喉的作用,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津液上注于口为涎而正常发挥濡润咽喉的作用。若脾的运化功能失常,则咽得不到濡养,就会出现咽部干燥。由此可见,脾胃的生理功能活动与病理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的从咽部表现出来,咽部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影响脾胃功能,所以在治疗咽喉局部病变效果不明显时,可从调理脾胃着手。

    许多医家认为喉痹是因津液不能濡润的缘故,按常规多以养阴润燥之剂治之,但是临床疗效往往不够理想。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教授认为:“濡润咽喉之法多端,不能全赖养阴一技,犹如花卉,若枝叶枯槁,园丁一味浇灌,却不知泥土过粘,根柢反为腐烂。此时只有疏土渗水,沐浴阳光,乃为上策。”郑教授在应用养阴润燥之剂治疗本病无效时,常仿干老培土健脾法治之,疗效甚佳。因慢性咽炎历来多从火论治,长期用清热解毒之剂,使患者呈脾胃虚寒状态,或用药不对证,或抗生素滥用亦会损伤脾胃元气,使清阳之气下陷而出现真寒假热之脾虚阴火证,此时在滋阴降火的同时予以健脾药,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常用药味有木香、白术、枳壳、白豆蔻、砂仁、陈皮、厚朴等。

    2 祛风止痒法

    咽痒即咳为慢性咽炎又一常见症状,临床上若纯粹应用止咳药物往往难以奏效,此时如何止痒是关键,郑教授认为痒也是一种“风”,所以提出以祛风止痒立法,应用祛风药。这是因为:①慢性咽炎往往是由急性咽炎或感冒反复发作发展而来。而这些疾病常因风邪侵袭而作;②慢性咽炎常因液不养阴、津不润喉致燥,因燥生风生火,风火而生痒;③祛风药药性辛散,振奋气机,可防痰、火、瘀邪滞留咽喉;④风药可载药上行于咽喉,通达病所。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咽炎病因复杂,可由急性咽炎发展而来,或长期烟酒刺激咽喉,或粉尘及有害气体刺激等因素有关,或与变态反应有关。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祛风药具有良好的抗过敏、抗变态反应作用,能够有效针对慢性咽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发挥作用。郑教授在治疗此类顽固性咽痒即咳者时擅长应用祛风药物,尤其对于虫类祛风药的运用,是其治疗特色之一。其常用药味有荆芥、防风、薄荷、蜈蚣、地龙、僵蚕、蝉衣、白蒺藜等。

    3 温肾利咽法

    有人认为本病为慢性炎症,治法宜清宜润,而不敢用温法。然而慢性咽炎很多是由急性咽炎迁延不愈转变而成,在急性期或是症状明显期多经过西药抗生素或苦寒清热中药治疗,咽部急性炎症充血不明显,而表现为咽部粘膜淡红色或黯红色,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郑教授认为,此为寒凉之剂使用太过而导致局部寒遏、气血瘀滞之象,若要继续使用苦寒药物,则不但不能改善局部不适,反而会适得其反,加重病情,而此时适当使用辛温发散之品,辛散局部郁火,促使局部慢性充血消散,消除淋巴滤泡,可选用麻黄、细辛辛散寒遏,淡附片辛热走而不守,通行气血,促使局部气血运行恢复正常,配以少量清热生津利咽之品,如川石斛、麦冬、天冬、枸杞子、野百合等,寒热药并用,相辅相成,温而不热,散而不过。张仲景在《景岳全书?卷二十八》中说:“喉痹一证……然此证虽多由火,而复有非火证者,不可不详察也。盖火有真假……虚火不宜清者,即水亏证也;且复有阴盛格阳者,即真寒证也。”“又有火虚于下,而格阳于上,此无根之火,即肾中之真寒证也,非温补命门不可。”对于此类由命门火衰,格阳于上,无根之火上灼咽喉所致咽痛,咽喉壁滤泡增生,色黯红者,郑教授常投以金匮肾气丸加减以温补肾阳,引火归源,使上焦浮火下降,同时配以活血化瘀、消痰散结、养阴润肺之品,则气血得活,痰结得消,咽痛得减。4病案举例

    傅某某,女,30岁。2007年1月初诊。自诉感冒后咽痒即咳半年余,声音嘶哑,低沉而感乏力,胃纳差,便溏,平时容易感冒。咽部检查粘膜充血,色深红。舌淡、苔白,脉弱。西医诊断:慢性咽炎。中医诊断:喉痹(脾肺气虚型),拟补益脾肺,祛风开窍为法,处方:潞党参、炒白术、象贝、桔梗、前胡、天浆壳、荆芥、防风、僵蚕各12g,制全蝎5g,广木香18g,自豆蔻(后下)15g,木蝴蝶、杏仁、蝉衣各lOg,生甘草6g。并嘱其少说话,忌辛辣。7剂后患者咽痒即咳明显减轻,声音嘶哑基本消失,便溏转实。咽部检查粘膜充血消失,色淡红。原方去制全蝎、僵蚕,加太子参、制黄精各30g。加减再服1月,患者咽部不适症状消失。随访6月,无复发。 (汪婷婷 郑小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