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宏义: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

 飞翅 2013-09-07
金宏义: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
当前位置:浙大校友2010年2 > 求是群芳

金宏义: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

作者:张伟娟 王 婷 陈茂梁
 
人物名片:金宏义

男,193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内科学教授,现任浙江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浙江医学院(现浙江大学医学院前身),从事心血管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老年多脏器功能衰竭危重病人的诊断、治疗和抢救,主持老年医学、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获部、省级医学科技成果奖13项。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院长、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中央保健局特殊贡献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浙江省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者、浙江省级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0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首届“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之一。

“一切荣誉都来自党和人民的培养;每天、每时从零开始;我从小立志从医,愿意为医疗卫生事业贡献一生。”这是金宏义教授在2010年1月21日浙江省2009“感动浙江卫生”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的获奖感言。他用这简短的话,概括了自己从医50余年不平凡的经历。

因病触动,立志学医

金宏义14岁时因患“急性阑尾炎穿孔”住入上海某大医院治疗,手术中,因医生疏忽导致“急性腹膜炎”,引起脓毒血症,后经抢救治疗,才得以康复出院,那种痛苦让人刻骨铭心。念高中时,在篮球场上活动,他不慎“尺、桡骨骨折”又一次住院治疗。两次住院经历,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好医生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和创伤,是病人的福音,患者和社会都需要这样的好医生。从那时起,金宏义就立志从医,希望今后成为一名受病人喜爱的医生。

1955年,金宏义在浙医一院实习,经管过一例“急性重症肝炎”病人的诊疗。病人每天都要进行静脉注射,他与病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时,静脉注射都是由实习医生操作,尽管静脉注射很难打,病人却不愿意让有经验的护士为他注射,而乐意指定金宏义给他注射。他对金宏义说:“你不用怕,我要你在我身上练习,本领学好了,你就会成为一名好医生。”后来,这位病人病情急骤恶化,在去世前还叫着金宏义的名字,希望金宏义在身边,希望金宏义成为一名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好医生。这是金宏义一生中遇到的首例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心情十分悲痛,给金宏义留下了最难忘的医患之情。

参加巡回医疗建立了深厚的医患感情

20世纪60年代,金宏义在上虞医疗队的一次走访农户巡回医疗时,看见一农户家的角落里放着一个婴儿,面如土色,不哭不动,好像已经没有呼吸。婴儿出生才3天,因家庭困难无钱看病,家人都认为这个婴儿已死了。金宏义马上拿出听诊器为婴儿检查,听到了极微弱的心音。金宏义立即给孩子口对口呼吸,然后和一起巡回医疗的护士及婴儿亲人抱着婴儿,急送到医疗队总部进行抢救。经过抢救,婴儿终于获救了,家长为婴儿取名为“党生”,这在当地传为佳话。这个小孩长大成家后,还记得自己的救命恩人是金宏义医师。

在农村巡回医疗中,金宏义遇到过多起抢救成功的事例,他感到了医生职业的伟大: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挽救垂死的病人,可以恢复被病痛折磨而丧失的劳动力。这些事例常常激励着他。他体会到,对病人如亲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去。他把年长的老人看成自己的父母,把年幼的病人看成自己的小儿,把同辈看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凭着真诚的心,凭着掌握的医技本领,为病人解除痛苦。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病人如亲人。

服从组织需要,坚持“五心”,做好干部保健工作

金宏义从浙江医学院毕业后,留校在浙医二院工作近29个春秋,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工作都十分出色。1985年的一天,省卫生厅厅长戴廸找他谈话时告诉他,厅党组决定调他到浙江医院任副院长。当时,他觉得很突然,感到这项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而且自己已55岁了。但戴廸厅长鼓励他说,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是党组织对你的信任,你一定会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最后,他表示服从组织安排,并竭尽全力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政治任务。第二天,他就去浙江医院报到。

他很快理清了工作思路。浙江医院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老干部,还有工人、市民、外宾和港澳台同胞。在工作过程中,金宏义经常接触到很多老首长、老同志,他们经历过枪林弹雨和出生入死的考验,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巨大贡献。恶劣残酷的战争环境带给他们许多病痛。每位老首长、老同志的经历都深深地教育了金宏义。金宏义立志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减轻他们的病痛,延长或挽救他们的生命。在浙江医院工作的25年从医生涯中,他始终坚持做到了“五心”。

精 心

1991年,省政协原副主席何志斌患“大面积心肌梗死”、心脏骤停。为了抢救何老,他连续工作了17个昼夜,何老终于转危为安。

1994年,最高法院原院长江华在杭期间,金宏义为其担任保健医生5年7个月。在江华病危时,他连续值班100天,精心组织会诊、抢救,一次又一次使江老转危为安,延长了生命,获得了领导和江华同志家属的好评。

2002年,他在合肥市出席华东地区心血管会议时,接到医院告急电话:101岁高龄的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省政协原副主席陈立教授因摔跤引发股骨骨折和右肘鹰嘴骨折,病情危重。他即乘飞机到上海,并转车连夜赶回医院,到达医院时已是半夜,立即去看望陈立教授,并给予会诊。其实,金宏义当时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为医治这位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著名教授,金宏义带领医务人员很快制定了治疗方案。时任省卫生厅副厅长的骨科专家杨泉森在多学科专家的配合下,以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地为患者施行了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与右肘鹰嘴骨折内固定手术。术后,陈立教授反复出现心衰、房颤等情况,金宏义和抢救组人员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抢救,奇迹终于出现了:陈立教授平稳度过险情,一个月后能下床行走。101岁高龄的患者两处骨折合并有多种严重慢性病,手术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在全国尚属首例。《光明日报》、《健康报》等全国多家新闻媒体对治疗成果都作了报道。

2008年,公安部原部长王芳病危在浙江医院抢救近2年时间。时年80岁的金宏义把病房当作了自己的家,精心组织会诊、抢救,使王芳一次又一次转危为安,延长了生命,获得了领导和王芳同志家属的好评。

在浙江医院工作的25年中,他治好了许多外宾与港澳同胞,不仅赢得了病人的称赞,而且为祖国赢得了声誉,可他认为这些都是一个医生应该做的。

耐 心

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的老同志,因便秘心情焦躁,他建议使用“开塞露”疏导排便。这位老同志坚决不同意女护士为他做这种治疗,但当晚值班的人员都是女医务人员。金宏义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来到病房,为了解除他的痛苦,用手一点点帮他抠出粪便。这位老同志痛苦解除后就安静地入睡了。金宏义说,帮助患者减除痛苦,是医护人员的责任。做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仅是治疗病人,减轻病人痛苦,同时,只要病人有需要,就应该耐心地去做。金宏义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身边的医护人员做出榜样。

细 心

有一个农民因患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住入医院治疗。白天,患者做了射频消融术后,却一直觉得胸闷不适,暗自呻吟。晚上,金宏义在巡视病房时,发现这个患者有些气促,一直都在痛苦地呻吟。胸闷是射频消融术后常见的反应之一。因此,值班医生对这个病人的气促、呻吟未引起重视。金宏义询问了值班医生白天该病人的手术经过,当他得知该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曾经出现穿刺不顺利的情况后,立即亲自诊视病人,发现病人有气胸存在,当即采取治疗气胸的措施,使病人气促逐渐缓解。这个事例反映了有的医生对病人了解不深、观察病情不认真。有些病人尤其是来自山村的农民患者,他们常常不敢开口叫医生。所以,医生更应该主动关心病人,留心观察病情,不要放过任何细小的症状,认真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

专 心

金宏义认为,做一名好医生,不能仅仅强调服务态度好就够了,更重要的还要专心致志,虚心好学,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他从医50年,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他还是虚心地向有关专业的医师们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在疑难危重病人病例讨论时,他主持会诊,接受其他专家提出的治疗意见,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处理。中国工程院院士、省卫生厅原厅长李兰娟曾赞扬他不仅是一名优秀的心血管医生,而且是一名优秀的全科医生。金宏义认为,李厅长说的话含义深远,是对他的信任与鞭策。恒 心

金宏义认为,要做一名好医生,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时时处处,持久地、踏实地做好临床治疗工作中的每一件事。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在做的。他在浙江医院工作的25年中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除了在外地出差,不管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每天一早就到医院巡视病房,看望病人。他说,节假日病房人手少,容易发生意外,多去看一眼,病人就少一分危险。平时,他从不坐办公室,而是喜欢深入病房,了解病人需要,服务于病人。在病房里,不论病人职位高低,只要病人需要,他都会深入一线,甚至通宵达旦和医生们一起救治病人。老同志们看到他常常感慨的说:看到金院长,就有了安全感。在他担任院长期间,即使出差或会诊回来,总是第一时间回到医院。医院成了他家,25年如一日。他曾经用过计步器,每天穿梭于病房之间约有2万-3万步。1992年,他因工作劳累过度,晕倒在地。这天上午恰有一个80岁心肾功能都不好的病人发生过敏性休克,他知道后便硬撑着身体参加了抢救,下午病人脱离了危险。然而他却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再次大发作,病倒住院了。在住院期间,他的病房又成了诊疗室和办公室。他常常一边输液,一边和医生们研究危重病人的治疗方案。有一次,他去浙医一院会诊,不慎前额和腿部摔伤,伤口缝合后,次日他仍然带着病痛坚持工作,没有休息过一天。住院的老同志都很关心他,叮嘱他不要太累了,要注意劳逸结合。这些亲切的关怀,他觉得是最大的安慰和动力。

金宏义的人生格言:“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持之以恒。”现已成为浙江医院广大职工的格言。金宏义就是凭这个精神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来勉励全院职工。

重视疾病预防工作,造福人民

金宏义常常感到,医生能力再大,救治病人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他认为疾病预防控制更重要。他自从担任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后,在省卫生厅领导下建起全省11个地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网络,加强了心脑病防治工作,造福于全省人民。他组织开展了心脑血管病流行病学调查、设立防治干预点,对高血压进行规范化、规模化、信息化等方面科研工作,积累了许多一线数据,获得了十多项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医学创新奖。并得到了卫生部的好评,将浙江省的心脑血管病防治工作经验作为样板向全国推广。

做好传帮带教,积极培养接班人

金宏义最大的心愿是在浙江医院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诊疗水平高、有奉献精神的干部保健队伍,使党的干部保健事业后继有人。平时,他积极培养年轻一代,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他们。他常常和年轻医生们说,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医生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医疗工作中的一举一动,都不能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向白求恩、华益慰同志学习,要热爱我们的事业,维护医生这个神圣的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