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出景物的特征

 家有学子 2013-09-07
        在记叙和抒情的文章中,往往要通过景物描写来交代环境、渲染气氛,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顾名思义,包括景与物,景,即景观,物,即物体。景观,又可分为自然景观(如山川草木等)和人文景观(如亭台楼阁)。广义的景物还要包括特定的社会环境。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景物。因而,要在文章中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景物,就必须能写出景物的特征,写出某一处景物所独有的不同于别处景物的地方。
        怎样写出景物的特征呢?首先必须要对景物作细致的观察,将它与别处的景物加以比较,从而能把握它在形态、布局、格调、氛围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此后,才是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景物的特征。一般说来,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自然景物的地理特点。山川草木是自然景物的基本构成因素。同样是山,华山险峻,泰山雄伟,黄山神奇,桂林清秀。一样是树木,南方多是阔叶林,北方是针叶林;甚至同为杨树,北方的丫枝一律向上,是为“钻天杨”,南方的树冠如一把把撑开的巨伞。即使都是雪,北方的晶莹,如粉,南方的柔和,像孩子的皮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哈尔滨的冰雕,江南的赛龙舟,黎族的竹竿舞,苗族的斗牛会,都显示了不同的乡土和民族气息。《胡同文化》说“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心态”,写出“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的特征。
        二、要注意季节的特点。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即使是同一个季节,前后也有区别:早春,寒意料峭;仲春,万紫千红;暮春,花谢叶密。我们要在景物描写中,让人们体味出季节特征来。都是写雨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一下就是三两天”的是春雨。朱自清在《春》中写到了春雨的轻柔,、细密和连绵不断;“雨点儿打在荷叶上,像珠子一样乱转。平静的水面,起了波浪,天连水,水连天,迷迷蒙蒙一大片”,那是夏雨(袁静《新儿女英雄传》)。当然,季节相同,还有个地理环境的制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地势高,气温低的影响。《天山景物记》写在7月盛夏进天山,“迎面送来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就显得与众不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