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九章算术》还早的数学著作

 江夏情缘 2013-09-08
1983年底、1984年之初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了一批西汉初年,即吕后至文帝初年的竹简,共千余支。经初步整理,其中有律令、《脉书》、《引书》、历谱、日书等多种古代珍贵的文献,还有一部数学著作,据写在一支竹简背面的字迹辨认,这部竹简算书的书名叫《算数书》。
 
 《算数书》

考古学家推定该墓下葬于公元前186年或稍晚,《算数书》的编写年代自然要更早一些。《算数书》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中国数学著作,其内容丰富,李学勤先生称为之为中国数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全书约有200多支竹简,其中完整的有185支,10余根已残破。经研究,它和《九章算术》有许多相同之处,体例也是问题形式,大多数题都由问、答、术三部分组成,而且有些概念、术语也与《九章算术》的一样。据考证,它比《九章算术》要早一个半世纪以上,书中有些内容和《九章算术》非常相似,一些内容的文句也基本相同。有人推测两书具有某些继承关系,但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九章算术》没有直接受到《算数书》影响。全书总共约 七千多字,有60多个小标题,如方田少广金价合分约分经分分乘相乘增减分贾盐息钱程未等等,但未分章或卷。

《算数书》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古的一部算书,大约比现有传本的《九章算术》还要早近二百年,而且《九章算术》是传世抄本或刊书,《算数书》则是出土的竹筒算书,属于更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所以,《算数书》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正在被深入研究之中。

《算数书》的性质

《算数书》的时代,彭浩先生认为其大部分算题形成至迟不会晚过秦代,有的是战国时代。这一看法应该是正确的。《算数书》中有两个题末尾处分别写有文字王已雠杨已雠,应分别是姓王的人、姓杨的人已校对的意思。另有多处写字,此二字与上下文难以协调,甚至必须去掉才能读通,也应表示王已雠杨已雠的意思。这种情况说明《算数书》应是从别处抄的,不会是墓主去世前的作品,因为如果是他自己所著,只要他看一看就行了,不必请人校对。《算数书》的这个版本也不会是墓主本人从几本不同的书编抄到一起的原本(虽然是撮编之书),否则一人校到一个问题中间 就停下来而不把该问题校完的可能性就不会太大。此外,此书合分条中五人分七钱少半、半钱,……,亦六钱以为实一段是经分类问题,而书中有径 (经)分一条,此段本不应放在合分条中,这种明显的差错不大可能是整理者的过错,这也许正好说明《算数书》的这个版本,不是它的原始版本,而是从别的《算数书》版本抄来的。因此,虽然此本《算数书》的抄写年代之下限可能晚到公元前186年下葬前夕,但此书的编成年代应早过若干年,可能在秦代或略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