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亩三分地”和“?一推六二五”的来历

 陋室书屋2 2013-09-08

“一亩三分地”和“ 一推六二五”的来历

(2013-01-14 07:18:17)

     语言文字:俗语故事选编(追根溯源)

 

   人们常把“一亩三分地”喻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其来历是这样的:

      清朝皇帝入关以后,对农业生产季节不熟悉,就在中南海划出一块地垦为农田,按农时播种,以便掌握农业生产情况,也籍以显示皇帝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规定这块地要一代代传下去,不得改作他用。经丈量,这块地刚好一亩三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皇土”了,别人当然是不能随便染指的,所以,人们就借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了。

 

    有一首讽剌官僚主义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要想多喝酒,基层走一走。下乡坐吉普,直奔乡政府。两眼喝通红,小肚吃溜鼓。回去拿补助,一推六二五。一天两顿酒,不喝就难受。越喝越能喝,不醉不罢手。”

      “一推六二五”本为“一退六二五”,源自于过去的一句运算口诀。以前,秤是“十六两”制,也就是十六两为一斤,如果一斤物品价值一元,那么一两就是六分二厘五,二两就是一角二分五。为了运算的方便,人们就把这种“定制”以口诀的形式编成顺口溜:“一退六二五,二为一二五,……”因“推”与“退”谐音,改了之后,语意也变了,人们用以喻指“不负责任,把事情推得干干净净”的行为。

      另外,人们把两个人放在一起比较,如果说“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就是说两人是等同的。因为半斤在“十六两”制中则为八两,二者其实是相等的。

 

《常用词语由来306例 <wbr><wbr><wbr><wbr><wbr><wbr><wbr><wbr><wbr>》在线阅读

 

 

中国十大名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