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衙甪里,是苏州古村,名字很怪,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生活在苏州九年,依然孤陋寡闻。7月19日《苏州日报》介绍说,作为古村的衙甪里,正期待开发。于是就想去看看。古迹在苏州,遍地都有,并不稀奇。但深藏闺中,就会勾起人的好奇心。便与夫人驱车,直奔太湖西山,沿北边的水岸,一路向西开去。走到衙甪里的时候,并没有看到村庄,只有一个“禹王庙”,三面临水。想进去参观一下,无奈收费太高,便断了念想。向庙里的工作人员打听,衙甪里在哪儿?回答说,就在对面。这才知道,那果木丛中隐隐约约显现的房子,就是著名的衙甪里。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汽车开进衙甪里,好像不是古村。没有看到上年代的旧房子。问一下农民,回答说这没有旧房子。又说,这里也不是叫衙甪里,而是叫“甪里”。“衙里”是另外一个村庄,那个地方有旧房子。所谓的衙甪里,其实就是两个村子合在一起的称呼。
那就再找“衙里”。不远,开车也就一两分钟。从路边一个下坡的羊肠小道下去,终于来到衙里古村。依然没有看到古建筑。就有点奇怪。问村民,村里的古建筑在哪里?村民说,这里没有古建筑。我提示,“就是那些很破的旧房子,古代留下来的。”村民说,“没有。”我说,“不会吧。《苏州日报》还报道了你们村里的老房子呢。”村民回答,“那是政府骗你们的”。让我咋舌,也无心再问了。又将汽车开进一段路,还是没有看到旧房子,只有不少人家的汽车,进进出出,好像拉建筑材料,也就没有什么“访古”的兴致了。我跟夫人说,“回去吧。”返程的路上,我想了一下,可能错在我们,村里确有古建筑,只是深藏不露。我们的访古,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自然没有收获。
汽车沿太湖边飞驰,路边一个硕大的宣传牌一闪而过,上书“东村古村”四个字,特别显眼。连忙停下,将汽车倒回去看了一下,果然就是“东村古村”。便临时决定,到“东村”去看一看。
到东村,也是一条羊肠小道,开车的时候,有点忐忑,不知结果。到了村头,才窃喜起来。居然停了几辆汽车,就知道我们有伴了。拉住村民一问,还真有古迹和旧房子。想必真到了一个古村,总算没有白忙。心里高兴,取出相机,边走边拍起来(就是下面这些照片)。回家又查了“西山东村”的资料,果然是个宝贝,学者还写了论文,专门探讨西山东村的古建筑。最主要的,还发现一个卖点,这里是皇帝养“小三”的地方,当年乾隆在东村金屋藏娇,留下过一段传奇故事。
下面就是它的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
相传,乾隆下江南时,经常微服私访,曾在太湖西山岛上,认识了东村一位姓殷的村姑,不仅美貌如花,还知书达理。乾隆和她一见钟情,不久殷氏便怀孕了。但由于她是汉人,不能带入皇宫,为遮人耳目,乾隆只能让她假装与东村敬修堂的商人徐伦滋结婚。
徐伦滋,敬修堂创建人、著名儒商徐联习的儿子,常年在外经商。他奉命回西山,和从未见面的殷氏拜完天地,没入洞房,就匆匆离家做生意去了。可怜一直到死,也没见过他名义上的正室夫人殷氏一面。不久,殷氏为乾隆生下了一个女孩,应是公主身份,乾隆就派人在她们居住楼下的落地长窗上,雕了12条不同形状的龙,表示皇帝每个月都在陪伴她们母女俩。
据说,乾隆皇帝六次到苏州,每次都是从木渎乘船来到太湖当中,在船上与殷氏母女相聚。由于殷氏为乾隆生下的是女孩,不用书房,所以如此富丽堂皇的敬修堂,也就没设专门的书房。徐伦滋常年在外面做生意,不久另娶了侧室,生下了儿子徐明理。徐明理继承父业,不仅成了有名的儒商,还精于医术。殷氏去世后,徐明理来到北京,乾隆皇帝派刘罗锅、纪晓岚和翁方纲三位宰相,为殷氏题词或撰写祭文。徐明理回西山后,将这些题词和祭文刻在石碑上,放在东村徐家祠堂里供人瞻仰。只可惜,这些碑刻均在“文革”中被毁。
值得欣慰的是,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李根源先生(国民党元老、朱德总司令的恩师)到西山访古时,将这些碑文的内容大多抄了下来,编进《洞庭山金石》一书,使我们现在还能从中了解这个传奇故事。有位学者游过木渎古镇,来到西山东村敬修堂,了解这段传奇故事后,深有感触地说,“木渎古镇是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东村古村才是乾隆真正金屋藏娇的地方”。后来,“东村古村——乾隆金屋藏娇的地方”,就成了东村的广告词。
乾隆皇帝风流韵事的传闻,现在无从考证。但东村徐家祠堂内,三位宰相刘罗锅、纪晓岚和翁方纲为殷氏题写的颂词及祭文,依然存在。乾隆爷的传奇掌故和风流韵事,到底有多少,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