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生活在中美洲的印第安土著便已开始吸食烟草了。他们用韧性很强的棕榈草将已经晒干的烟草叶卷在里面,将其点燃后吸取其烟,并已蔚然成风。后来食伦布将烟草种子带回欧洲种植,并依样卷起吸食,由此这种烟卷立刻风靡欧洲的上流社会。于是,烟草的种植业也很快推广到劳动力密集的各个殖民地国家。毫无疑问,印第安土著的这种卷烟正是今天为我们熟悉的雪茄的原型,而如今这个世界上最极品的雪茄也仍然产自这片中美洲的土地上,或者,这也是古巴在世界人民眼中的一个重要标签吧。
离开哈瓦那进入古巴的乡间,偶尔的马车缓缓地压过路面,带着古巴人特有的爽朗。土黄色的大地上夹杂着大片大片的绿色,在蓝天白云下悠然自得,天际线上一棵棵棕榈树,带着曼妙的曲线,不时打破这单调的画面,一切仿佛突然放慢了脚步。事实上,在这个莺飞草长的日子里,这里大多数的绿色正是这种名叫烟草的植物。
烟草是茄科烟草属植物,而其中的红花烟草就是用来制作雪茄的。古巴作为红花烟草的原产地,无论是气候还是土壤,都是极利于其生长的,所以基本不用浪费太多人力物力,烟草的丰收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走进一家烟草生产地,明显是一个家庭作坊,父母带着四个孩子管理着一片不小的烟草地,他们的玩伴是狗,工作伙伴是牛,房间里朴素自然,又透着生活的味道。地里的烟草如我们常见的青菜一样,整齐而茁壮,翠绿欲滴,因为种植的时间略有不同,所以有的正开花,有的在吐翠,有的已经被收割到了大棚里。大棚非常简易,棚壁是由木头搭起的,这样既可防潮又可透气,有利于烟草的阴干。里面除了掠架,没有其他设备,收下的烟草叶就被一片片地用细绳穿起挂在架子上。当烟草叶被阴干了水分,自然卷皱成一团时,还必须时不时地撑开,以免完全干燥后铺开时因为太脆而破碎。而另一部分则被存放在卷烟桶里,经过长时间甚至数年的发酵成为烟芯的原料。然后,这些一片片的烟草叶才会经过几道甄选,分成不同级别用以制作大小不一、品质不同的雪茄原料。
一般来说,古巴雪茄除了原料可贵外,还有它经过几个世纪时光锤炼的纯熟的手工卷烟技术。它通过人工捡叶与包裹,完成机器卷烟的过程。虽然看上去不如机器卷烟那般平滑整齐划一,但却多了工人对烟芯松软度与外烟皮包裹强度的理解,也避免了机器带来的油污对雪茄纯净味道的干扰。传说极品雪茄全是由漂亮的古巴小姑娘在其光滑的大腿上完成裹卷的,这的确是以讹传讹,我亲自造访过数个雪茄加工厂,包括古巴最大的帕尔塔加斯卷烟厂与罗密欧朱丽叶卷烟厂,看到的操作间里都是色种肤色、各种年龄段且不分性别的制烟工人。
当这些成品烟叶被送到卷烟厂后,还需要重新濡湿,以恢复叶子的弹性,并方便平展开剥去叶脉。之后才根据大小与色泽被分至不同品质的雪茄手工作坊里。首先,工人在手堂上将两三片专门用作烟芯的干烟叶并拢卷起,接着用外烟叶包裹起它们,最后,才用一种Volado烟叶包在最外面,目的是为了方便雪茄的均匀燃烧。这样,只不过是完成了烟芯部分。在烟芯外还要包裹住包扎烟叶,俗称外罩,然后一直卷成纺锤状。这时,就需要利用松紧来控制雪茄的粗细程度了。然后,还要包裹上柔软的白布木叶子,最后才用一张扇形包装纸将雪茄的一头封住,最后借助机器的切割来完成雪茄的进一步塑形。而此时,极品雪茄还没有完成。经过烟熏后,还需要放在通风的房间里一段时间。之后雪茄还会被经过挑选分类,贴上标签,放入松木或雪松木盒,贴上密封条。
总之,从鲜嫩绿色的叶子到极品古巴雪茄这面目全非的改变,需要经过一百多道复杂的工序,但或者,这都不是重要。只有那古巴浓烈的阳光、湛蓝的天幕、金黄的土壤与同在这片土地上生产它们的心境明媚的人们,才是构成古巴雪茄名扬天下的因素吧。
古巴乡村大地
![]() ![]() 收获期不同的烟叶
![]() 牛犁松土壤
![]() 烟叶种植地总有棕榈树的影子 ![]() ![]() 初生牛犊
![]() ![]() 茂盛的烟叶
![]() ![]() ![]() 简易大棚就在烟叶地旁
![]() 木制墙壁透风通气
![]() ![]() ![]() 烟叶地里的野生含羞草
![]() 种植园一家人
![]() ![]() ![]() ![]() ![]() 开红花的烟草
![]() 有着茄科植物的聚伞花序、长筒花萼与五裂花瓣
![]() 被悬挂起的烟草叶
![]() ![]() 脉络分明
![]() 被切下的烟草叶可以制香烟的烟丝
![]() 古巴雪茄成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