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禁令”能否刹住节日送礼风?

 昵称8403232 2013-09-09

“三禁令”能否刹住节日送礼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9-05 06:55:27

 

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元旦、春节,中纪委等国家机关通常会发出“禁令”,强调严禁公款送节礼、宴请及突出花钱等,这几乎成为有规律的惯性和常态。今年中秋、国庆前,中央两周内三次发布“禁令”,实属罕见。

 

“三禁令”能否刹住节日送礼风?说实话,以“禁令”的方式要求官员特别是“一把手”,严于律己,从我做起,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尽管来头很大,风声很紧,要求似乎也很严,但笔者并不看好。其理由有四。

 

其一,以往的“禁令”同样措辞严厉,但节日过后,并没有查出并严惩违令者,官员们一如既往的太平无事,只有出事后才知道收了多少孝敬之礼。说明所谓的“禁令”纯粹是田地里吓唬鸟的“稻草人”,有名无实、虎头蛇尾。当鸟人们发现之后,当然也就不怕了,照样大胆的偷吃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

 

其二,“禁令”这一剂药,有关方面期待的功用是,“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吃喝、旅游等奢侈浪费”。主要力量集中在“公款”两字,似乎与抱有明确目的的追求进步、巴结领导、谋求私利的个人交往无关,并不包括带有脉脉温情的“糖衣炮弹”和暗暗潜行的灰色公关,无疑是严格之上开了一条“礼尚往来”的通道。

 

其三,一般来说,药的外在功效如何,取决于内部成份,而在看似一剂风清气正的“猛药”中,除了“强化监督检查”之外,就没有了其它成份。有功用、无成份能称得上良药吗,似乎与野医沿街兜售的“大力丸”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疗效显而易见。这在以往的节日中反复得到证明。

 

其四,所谓的“禁令”,只是每年换一顶帽子,去年“纯洁”、今年“群众”,其本质无外乎是体制内有关规定要求的提醒和重申,而管理和制约官员的机制和手段,并没有根本上的创新。不正之风非一禁一令所能止,这种逢节便禁、逢年便令的运动战,这无疑于是对现实管理制度和规律的扭曲,并不利于制度的良性运行。

 

笔者以为,在“明规则”层层失守,“潜规则”便大行其道的当下,若要让官员遵守,让百姓相信,让“禁令”立威,就应该像“商鞅立木”那样,以鸡猴一起杀、老虎苍蝇一起打,来证明和兑现铁律的刚性。否则,一切的禁与令都是白纸一张,空洞而无物。

 

笔者希望,“三禁令”不要再沦为吓唬鸟的“稻草人”,这一次能取得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效。至于“三禁令”功效几何,在中秋、国庆之后应该在媒体报道中有所显现。草根无法,只有观望与期待……但愿笔者的猜测完全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