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惹的“祸”

 育则维善余言 2013-09-10
  据《中国海洋报》消息(记者  纪岩青)针对今夏我国南方高温、北方多雨这一气候特点,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博士韩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今年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交替出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海洋和大气的共同作用。
  韩雪认为,今年夏季,我国主雨带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四川盆地至华北地区降水偏多,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出现大范围的高温少雨气候特征,这与前期热带印度洋及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引起的大气环流系统异常密切相关。虽然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没有出现连续6个月海表温度较常年同期偏低0.5℃以上的现象,未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但由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及赤道西太平洋的海水温度出现了异常分布状态,即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偏低及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偏高的分布特征,通过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西,强度偏强,面积偏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携带的来自太平洋的水汽与西南季风携带的来自印度洋的水汽在四川盆地辐合,在我国形成了一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的水汽通道,从而导致四川盆地至华北地区降水偏多。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长江中下游、江南等地区则出现长期的晴朗高温天气。
  此外,今年雨带位置的变化也是造成我国南方炎热、北方多雨气候特点的原因之一。雨带通常是沿着副热带高压的边缘移动,以往每年6月,随着夏季风进一步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暖气团推动雨带向北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此时,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导致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或摆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形成梅雨季节。随后,雨带从长江中下游一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副热带高压控制,而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地区往往会出现晴好高温的天气。但今年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过早北移,雨带便随之提前北移至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副热带高压控制,控制的时间越长,高温持续的时间就越久。
  此外,韩雪还认为,从2012年冬季~2013年初春, 热带印度洋海水温度明显偏高,导致入汛以来热带印度洋海域水汽和孟加拉湾水汽偏强,由西南季风携带进入我国的水汽偏多。这也是造成我国北方多雨的原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