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在我国过去认为少见,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在西方成年人中为0.5——1%。 因关节炎就诊者5%为痛风,而特发性高尿酸血症为5——20%。男性多见,好发年龄30—40岁,约50%有遗传家族史。多见于肥胖、脑力劳动者。发病似与啫酒、盛餐、 过敏体质有关。女性痛风仅占5%,多数在更年期后发病。中医对痛风病因与发病机制的认识有以下几方面: 1、素体阳盛,脏腑蕴毒:脏腑积热是形成毒邪攻入骨节的先决条件, 积热日久,热郁为毒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2、湿热浊毒,留注关节:湿热浊毒,根于脾胃,留滞经脉,壅闭经 络,流注关节,若正虚邪恋,湿毒不去,循经窜络,附于骨节,形成痰核,坚硬如石。所以湿热浊毒是形成痛风石的主要原因。 3、脾虚为本,湿浊为标: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调,酿生湿浊,外注皮肉关节,内留脏腑,发为本病。 4、外邪侵袭:外邪留滞肌肉关节致气血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久则可致气血亏损,血热致瘀,络道阻塞,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及僵硬。
|
|
来自: 昵称13818987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