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
喜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喜在中国吉祥文化中意义非常广泛。喜神是喜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喜神就是人们所祈求的吉神,喜神也叫吉祥,就是吉祥如意之神,能给人们带来吉利、带来欢喜、增添智慧,财运、官运之神,助学童金榜题名、助新婚夫妇吉祥如意之神,他能满足人们喜庆的需要。

喜神
喜,迎合了我国人民趋吉纳福的传统心理,特别是在男婚女嫁、弄璋弄瓦等喜庆活动中,敬祀喜神是必不可少的礼仪。古代纹样中常以“喜鹊”寓意“喜”,又以喜鹊登枝来表达喜上眉梢的含义,是人们经常寓意喜庆、喜乐、喜事……的吉祥物,在很多“喜”吉祥图案中如喜气洋洋、喜上眉梢等,都会有喜鹊的身影。“蜘蛛”在古代吉祥文化中也是喜事的征兆被称为“喜蛛”,现代人生活中都延续了这些传统。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喜:常用字义为高兴,快乐,如欢喜、喜悦、喜讯、喜气、欢天喜地、欣喜若狂等,可庆贺的如喜事、喜酒、喜糖、喜蛋、喜联、喜报、喜庆、贺喜、报喜等。

喜
囍:汉字读音同喜,又名“红双喜”,多用于婚礼、嫁娶等喜事场合,一般用于贴在门上、窗上、结婚典礼舞台背景上等,表示喜庆与祝福更多,取其喜事成双之意。此字用途较窄,多用于婚礼或新婚之时,而且使用上有些限制,一般不能和其他字组词。

囍
禧:汉字读音也同喜,幸福,喜庆、吉祥之意。如年禧、福禧、恭贺新禧、福禄寿禧等,用途更多一些,婚礼、寿筵、节日等等都可以,它可以组成更多的词语如年禧、福禧、寿禧、千禧、新禧、贺禧等。

禧
可见三个字是有一定区别的,囍和禧的区别也有一说是:我国南方有新人结婚时男方家贴囍字,意喻娶妻添口双喜临门,女方家则是嫁女贴禧字的习俗。
囍字亦称“喜人喜”“双人囍”,象形兼表义,表义兼表音,貌似一对有缘男女相偎相依、含情对目,在互盟不离不弃、白头偕老之誓言。字体看上去简练生动,整体协调,十分美观,非常适宜张贴悬挂,且寓意深刻,具有祝福婚姻美满,囍人同心,白头偕老的美好意义。

双人喜
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生动的传说:王安石23岁那年赴京赶考,途经马家镇时天色已晚,便决定留在镇上歇息。饭后闲来无事,上街闲逛时看见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外面挂着一盏走马灯,灯上书有“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的半幅对子,王安石不由拍手连称“好对!好对!”这一幕让管家看见了,以为他能对出下联,便马上进去禀告主人马员外,但待出来请人时,已不见了王安石。
第二天,王安石进了考场,答题时一挥而就,交了头卷。主考官见他聪明机敏,便传来面试,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曰:“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王安石脑中立刻浮现出马员外家走马灯上的那半幅对子,不假思索地答道:“走马灯,灯马走,灯息马停步”,他对得又快又好,令主考官赞叹不已。
考试结束,王安石又回到马家镇,想起走马灯对他的帮助,特意来到马员外家观灯,管家认出他并执意请他进了宅院,看茶落座后,性急的马员外便敦请王安石对走马灯上的对子,王安石再次移花接木,随手写道:“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员外见他对得又巧妙又工整,马上把女儿许配给他,并主动提出择吉日在马府完婚,原来,走马灯上的对子,乃是马小姐为选婿而出的。
结婚那天,马府上上下下喜气洋洋,正当新郎新娘拜天地时,有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请赴琼林宴!”马员外大喜过望,当即重开酒宴,面对双喜临门,王安石带着三分醉意,挥毫在红纸上写了一个大“囍”字,让人贴在门上,并随口吟道:“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也有一说是王安石与马小姐拜过天地入洞房后,新娘粉面含笑,对王安石说道:“王郎才高八斗考得状元,又与奴家结为连理,真是大登科遇小登科,双喜临门呀!”王安石听后哈哈大笑,便将此事叙述了一遍,说:“全仗娘子出得好联,下官何功之有”?说罢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个斗大的红双喜,贴于门上,又吟诗一首:“巧对联成红双喜,天媒地证结丝罗;金榜题名洞房夜,小登科遇大登科”。

窗贴囍
从此,结婚贴红双喜就在民间流传,成为喜庆吉祥的标志,不仅堂屋当间挂“囍”、大门外贴“囍”,而且窗花也贴剪“囍”,被褥枕头上也要绣“囍”,以得吉祥如意的彩头。

房贴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