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寿、喜、财”这五个字,是吉祥图案主要核心内容,而“福”则为首。在中国人心中,“福”是一个吉祥字,自古以来,“福”是人们祝吉的绝妙佳词,也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人生目标,成为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祈福迎祥主题,可以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人们孜孜追求福的历史。

“福”和财神、动植物组合吉祥图案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中国的老百姓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企盼福气的到来,一个“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逐步形成了 “福”文化,其内容异常丰富,十分宏大。它渗透于社会诸多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感受到“福”文化。到处都可见“福”字为核心的吉祥图案。

“福”和动植物组合剪纸吉祥图案
“福”字在甲骨文中和现在“福”字最接近的写法是“两手捧似酒坛的东西把酒浇于祭台之上供奉神灵或祖先”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形象写照。由此可见,“福”的最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福”的含义被逐渐延伸、扩展。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对“福”的解释基本采用的是《左传》上的说法:“福,佑也。”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还有一种解释:“福”字是由“衣”、“一”、“口”、“田”组成,“衣”字旁又有福禄之意,组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口田,衣禄全”,在我们祖先看来,一个人有房住有田种且人丁兴旺就是有福。所以,也就有了今天“福”字的写法。

书法“福”吉祥图案
“福”吉祥图案是“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图形表达方式主要有五种方式,一是书法艺术书写的“福”字直接表达;二是“福”字和民间神崇拜中的财神、三星等神组合的图形表达;三是“福”字和有关动、植物组合的图形表达;四是“福”字和有关吉祥物品组合的表达方式;五是借音阐义的吉祥符号和图形,如蝙蝠、佛手、云纹等表达方式。

借音阐义的“福”吉祥符号和图形
“福”吉祥图案主要表现形式有图画、剪纸、雕刻、纺织、刺绣等,其使用十分广泛,最为久远和普及的是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门上贴上“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有“迎福”、“接福”、“祝福”之意。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 “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门贴“福”吉祥图案
据东汉刘熙的《释名》中说,春节贴“福”字,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姜太公走了背运,其妻离家而去。后来姜太公手握了“封神榜”,他的老婆也前来讨封,姜太公很是生气说到:“娶了你,让我家穷了一辈子,不能封你神”,妻大吵大闹不止,姜太公只好封她为“穷神”,并规定不许她到贴“福”字的人家去,这一天正值旧年除夕,百姓们知道了这个情节,为了不让“穷神”进家门,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了“福”字。从此,怕穷的老百姓,为了防备“穷神”,过年时都在自家大门上贴上“福”字,

瓷器上“福”吉祥图案
如今,人们不仅把“福”字贴在大门上,并且在墙壁、厨房、衣柜、电冰箱等等也要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除此之外,建筑、家具、瓷器、饰品、床品、服饰、餐具等等等等,“福”吉祥图案应用也十分广泛,并且还广泛应用在现代的电视节目、报刊杂志、广告宣传等等。

建筑上“福”吉祥图案
过年贴“福”字还有贴倒“福”的习惯,据说,习俗是来自清代恭亲王府,有一年春节,大管家派家丁把“福”字贴在大门上,因不识字,误将 “福”字贴倒了,恭亲王十分恼火,欲鞭惩罚,大管家能言善辩,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恭亲王寿高厚福,如今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 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于是化怒为喜,还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家丁。从此,凡过年,王府必倒贴“福”字,人们也纷纷仿效,以图吉利。事后,倒贴“福”字之俗就由达官府第传入百姓人家,并都愿过往行人或顽童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

倒“福”吉祥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