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香十二

 lee杂玩者 2013-09-11
莞香文化
一、引子:关于莞香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著名香农汤茂才常年起早摸黑地植种香树,女儿汤秀香每天烧水送饭陪伴着父亲。汤茂才爱女心切,年年精挑细选最好的牙香珍藏,待女儿出阁时作嫁妆。女儿远嫁后,每天清晨都点烧牙香尽表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众邻里闻此香味纷纷赶来,得知缘由,广为流传。莞香中的上品牙香“女儿香”之名不胫而走,传颂至今。

另外还有一个流传了数百年的美丽传说:古时候,东莞种植香树的人,在莞香树长大以后,就把它连根挖起,洗晒成块状后出售。莞香的洗晒全由姑娘们负责,她们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于胸中,用来换取脂粉。“女儿香”由此得名。

二、概述:东莞本土的香文化

莞香树学名沉香树,又名女儿香、牙香树、密香树、土沉香、白木香等,属双子叶植物瑞香科,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在中国唯一以东莞地方名命名的树木。根据史书的记载,莞香在唐朝时由国外传入广东,宋朝时普遍种植,因其主要集中在东莞地区,故而又称之为莞香。
古代反映东莞香树种植的画卷
   莞香树是常绿乔木,树皮呈暗褐色,容易剥落。叶子细薄呈卵形状,草质而有光亮,通常不超过10厘米。花小而散发芳香,呈黄绿色,几朵或多朵结成腋生伞形状花序。蒴果似连翘,长约2厘米。花期在每年的3至4月,种子成熟期在6月。成熟的种子为圆形,呈黑色。从育种、培植,到香苗长大成树的过程需要7至8年的时间。莞香长大成树一般为8至15米高,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莞香树生长于亚热带地区,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湿润。莞香树苗一次移植成活的概率很低,须要做两至三次的假植形成宿根,丰富其根系后再移到目的地种植。成树后的莞香,凿香头如马牙状,取其木块,即为成品。
当香苗长到直径大约20厘米、高约3.5米的时候,每年的秋后便开凿采香一次。采凿的木香依质地分为“白木香”、“镰头香”、“沉香”、“牙香”(又名女儿香)。第一次采凿的香块称之为“白木香”,又称之为“开门香”,木质没有花纹,是莞香中的最低品;次年由旧香口采凿的香块称之为“镰头香”,木质花纹少,没有油质,是莞香中的普通品;来源于一些老香树的树头,有丰富的油质,把它大块大块地凿下来,再精心将没有油质的部分铲去,留下油质的部分便是“沉香”,呈黑褐色,坚实而重,入水即沉;经多年采凿的老香树,木质花纹多,有丰富的油质,香农精心地凿成一条条如手指大小的马牙形,即为“牙香”,是莞香之中的极品。

根据学者的考证,莞香最少为4种,而最多为14种。但无论多少,其名均有出处,并且可以“色”、“形”、“声”来分门别类。在民国时期,陈伯陶[1]编著的《东莞县志》卷十四中记载:“鹧鸪斑,曰朱砂管,曰黄熟,曰黑格,以其色言也。曰马牙,曰马尾渗,曰窃凿,曰结根,以其形曰也。曰铁格,曰菱角壳,曰香角,以其声言也。”

三、历史:辉煌的东莞香文化
相传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先民汤细弟在东莞大岭山鸡翅岭村引种了一棵香苗树,经过七八年的培植,香树长成3米多高,凿开树皮后香气拂拂,令人观叹。其后,本村和周边的村民纷纷效仿,在家前屋后引植这种香木树,渐渐成林,由此盛产莞香。[2]
东莞在明代以前就已经广泛地种植莞香,鸡翅岭、龙岗、马蹄岗、金桔、大沙、梅林、百花洞等村落漫山遍野都是莞香。而附近一带的大沙、大朗、寮步,茶山等墟市则是莞香的主要集散地,生意红旺似火,其中又以寮步的香市最为著名。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东莞寮步的香市就与广州的花市、罗浮的药市、合浦(前属广东)的珠市并称为“广东四大市”。东莞的莞香不仅转运到苏杭、京师等全国各大城市,更是销往东南亚乃至西亚等地区。据说,香港名字的由来也跟莞香有关。
香港,意为出口香料的港口。今香港新界沙田、大屿山等地,古属东莞,也产莞香。古时外销的莞香多数先运到九龙的尖沙头(即现在香港的尖沙咀),然后通过专供运香的码头用小船运送到石排湾(即现在香港仔)集中,再用大船运送到各地。由于莞香堆放的码头,香气冲天,尖沙咀古时候称之为“香埠头”,石排湾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称做为“香港,后来延伸到整个地区总称为香港。[3]
另外,据说中山也跟莞香有关。古代中山市隶属于东莞,以产沉香而著名,故被誉之为香山。后改名为中山。
在清朝时期,女儿香是专供于皇帝的供香,[4]皇宫里除了将它用于祭祀神灵之外,还用来驱蚊去虫。莞香的树皮纤维柔韧,是用来制造蜜香纸、香皮纸的原料。除此之外,莞香树还有药用价值,用于胸腹胀闷、胃寒、呕吐呃逆、气逆喘急等症。
香纸、香皮纸的原料。除此之外,莞香树还有药用价值,用于胸腹胀闷、胃寒、呕吐呃逆、气逆喘急等症。
四、现状:复兴东莞遗失的香文化
由于在雍正年间朝廷杀戮香民,康熙年间迁界令迁走大量香民,砍伐香树,使得莞香再也无法复兴,东莞乃至中国香文化至此失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