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情书

 啸海楼 2013-09-11

小情书

—— 鲁迅与许广平的开始(一)

端木赐香 今天 09:44

(鲁迅与许广平;图片来源于网络)

1925年3月11日,时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文科三年级学生、女师大学生自治会总干事、正在进行的女师大风潮即驱杨运动中的领军人物、笔名景宋的许广平(1898-1968)发出了她致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女师大兼职教师、中国文化名人鲁迅(1881-1936)的第一封信,题头是“鲁迅先生”,落款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1]

事情就这样开始了。

许广平致鲁迅的这封信,谈到了她对于学校及教育界的困惑,这应该既是惯例,更是由头,也就是革命小青年致信自己心目中的革命老权威,总要先谈谈公事——革命话题。谈过革命话题后,就可以切入私人话题了,或者说一开始就伏了两条线,公私兼营,公里透着私,私里透着公。

总之,充分表达革命激情的同时,字里行间也伏着一条私线,那就是鲁大师能不能“垂怜”一下她这个每当先生授课时总爱“坐在头一排”、“虿盆中展(辗)转待拨”、“堕入九层地狱”的“小学生”,给点“杨枝玉液”,“拯拨”一下她这个“惶急待命之至”的“灵魂”。

估计怕鲁大师小气,舍不得那点“杨枝玉液”,所以小女人还用了点激将法,您老人家已经“立地成佛”了,但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自己看着办吧。

估计还怕鲁迅看着不办,所以许广平落款“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之后,又画蛇添足、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补了这么一段:“他虽则被人视为学生二字上应加一‘女’字,但是他之不敢以小姐自居也如同先生之不以老爷少爷自命,因为他实在不佩(配)居小姐的身分地位,请先生不要怀疑。一笑。”

这什么大三学生啊,这么重要的第一封信,这才几句话,就两个错别字了。我不知道鲁迅笑了没有,反正我笑了,我说的已不是错别字了,而是,年龄也老大不小,虚岁28了,但小女生的心思毕露无遗——先生俺可是小女生啊。

相对于鲁迅的名份地位及虚岁45的年龄,许广平当然也算小女生。鲁迅当天即写了回信。题头是“广平兄”,落款是“鲁迅”。[2]

至于回信内容,我猜诸位跟我一样,此刻的心思根本不在人生与理想、教育与革命之类,而在破案——鲁迅毕竟是已为人夫的堂堂的人民教师,这一老一少的师生婚外恋到底咋开始的呢?老实说,我在鲁迅这封回信里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老夫子严肃认真地回答了“一个小女学生”许广平对于学校及教育的困惑等问题。

3月13日早上,许广平收到了鲁迅的信。15日她回了信,题头“鲁迅先生吾师左右”,落款是“小学生许广平谨上”。 [3]还是“小女学生”有戏,这信就丰富多彩多了:

第一,埋怨这信来得太慢了——同城之信,居然要阻隔到前后三天之久!其实哪有三天呵,鲁迅写于11日,说不定12日才投呢,13日早上就到了,比现在的快递还快呢。不过这种埋怨颇能代表“小女学生”“惶急待命之至”的迫切心情,一日不见信,如隔三秋乎,乃一般的传情达意之习惯路径吧。

第二,怎么就那么巧呢?我给你写回信,也等到了三天之后才能动笔——啥也不说了,猿粪啊猿粪!女人跟男人强调巧合,强调缘份,就是戏剧小说里的伏笔了吧?总而言之,有戏。

第三,激动死小小的我了。打开信件一开,贱名之后居然还有个“兄”字,“广平兄”。我配吗?我配吗?我配吗?不,不,先生你是嘛意思嘛,你是嘛意思嘛。

大家一般的意思是,鲁许两个的两地书里,没有一般情人之间的卿卿我我,鲁迅没有肉麻的话,许广平没有撒娇的词儿,都是谈大道理的云云。错矣。主要是大家对撒娇与肉麻的理解范围太过狭窄而已。这里不说男人肉麻,只说女人撒娇的事儿。

我觉得,女人撒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方式,你的方式不是人家的方式,不能用你的方式去统一千姿百态一人一个小样的女人;还有,女人撒娇,还要看撒的对象。比如你的男人是李逵(李逵似乎不喜欢女人,光喜欢宋江哥哥,但咱这里可以假设嘛)。

那么,你跟李逵说,黑哥哥,你教我抡板斧呗,或者咱俩玩滚碾盘的游戏吧?那就算撒娇了。李逵哥哥就麻酥酥的了。比如,我跟我老公撒娇,就是回家后把双肩包往地上一撂,跟老公叫唤:老公呵,我今天发了奖金,说是三千,可我也不会数,谁知道够不够呵。我老公一听,堆着一脸欢笑就乐呵呵的跑过来了:奖金呵,你可不能亲自数,这么低贱的活儿,还是我来吧,来,把钱都给我,我替你数!

总之,如果说许广平的第一封信是卖萌——小女学生——的话,那么这第二封信已开始撒娇了。

撒娇过后,自然还是要谈社会,谈大道理的,不过分量明显见少了。其中有两个亮点值得注意:

第一,说女同学们的坏话,认为“她们”没出息,没意思,就知道捧线装书,混文凭,除了自身利益,啥也不关心。这叫衬托,万绿丛中一点红,我是鹤立鸡群。

第二,开始给老师谈自己的个性了,说自己从小学到现在,无一日不被人指斥为“骄傲”和“玩世不恭”。自己也觉得这不大好,不能与人同流合污,总是吃眼前亏。但是谁让俺是个女子路呢?宁愿豁出去被人剁成肉酱,也不愿意搞堑壕战的呵。

这叫装傻卖憨,惹人爱怜。我也会用。我平时一个人过马路的时候,总是小心冀冀地看红绿灯好几眼,确定绿灯是为我而亮之后,才迈腿的,而且迈的过程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防备那喝了酒的酒鬼,和不怕死的各色闯红灯的勇士悍妇。

但是,我跟我老公、特别是跟我世兄一块儿走路的时候,我都像光膀许褚一样,愣头愣脑啥也不看就要闯过去,吓得我世兄一惊一乍的伸着胳膊两边护我(老公相对还淡定些,因为他不惊乍,我也就没有那么夸张了)。我心里只剩下偷乐的份儿了,虽然世兄常为此称我二百五。二百五就二百五呗,旁边有个人像保镖似的给你护航,乐得消受一下。

你看,许广平也会这手。直接给老师亮明,我就是个二百五,被人剁成肉酱也罢。试想鲁迅能不伸开胳膊护护么?

鲁迅回信写于18日,题头还是“广平兄”,落款还是“鲁迅”。[4]

回信中,鲁迅首先认认真真地解释了一下“兄”的意思。他说,这是他自己制定,沿用下来的例子,就是:旧日或近来所识的朋友,旧同学而至今还在来往的,直接听讲的学生,写信的时候都称“兄”。一句话,你别多心。但是鲁迅后半截就有点意思了,说:“其余较为生疏,较需客气的,就称先生,老爷,太太,少爷,小姐,大人……之类”。一句话,你属于不生疏,不需客气的,咱们不见外。距离就是这样拉近的。

其次,鲁迅把自己的理念讲给了这个假装二百五的女子路。他说:现在还不是发展人的个性的时候,比如个人的无政府主义者,虽然想着救群众,最后却可能反被群众所迫害;他说:现在的教育,世界上无论哪国,不外是培养适应环境的机器罢了,至于捧现装书和希望得文凭者,还算是好学生;他说:子路结缨而死,在我看来还是有点迂,是上了他老师孔子的当了,你看孔老师困于陈蔡,也没有把自己饿死嘛。子路要不是信孔老师的胡说,哪至于死呢?这就是我说的壕堑战。

这里我们就发现鲁老夫子的腐迂了。你的“小女学生”许广平绝对不是女子路,这个你放心。她不会做刘和珍,也不会做杨德群!她就是给鲁老师摆个poss而已。

许广平的回信写于20日,题头“鲁迅先生吾师左右”,落款“鲁迅先生的学生许广平上”。[5]

信中,许广平首先对“兄”字大发了一通议论。最后结论是,别人给我一个“兄”字,我肯定大惊;但既然鲁迅先生给我的,实不觉得有什么可惊,收了。

其次,许广平虽然再次夸张自己的二百五个性,什么“有船坐船,有车坐车,有飞机也不妨坐飞机,如果走到山东,我也坐坐独轮车”云云,但她最后还是承认了子路“结缨而死”是迂的,并且表示“我们只要晓得,就不会上当的”。还是那句话,给喜欢的老师摆个poss而已,老师一点教,她马上表示over了。

事情变化在最后一段,这里我负责任地全文摘录下来,供大家参阅:“在纸面上得先生的教训比读书听书好得多了,可惜我自己太浅薄,找不出许多要说的话充分的吐露出来,贡献于先生之前求教。但是我相信如果有话要请益时,先生一定不客气的,可是时时在先生最有用最经济的时间中,夹入我一个小鬼在中捣乱,先生写两个‘山’字那小鬼也不去,烧符也没用,先生还是没奈何的破费点光阴吧!小子惭愧则个。”

如果说许广平的第一封信是卖萌,第二封信是撒娇,那么这第三封信就有些耍赖的小性情了。第一,自称“小鬼”;第二,自谓“捣乱”;第三,老师写个“出”,也撵不走我,缠上你了,爱咋咋地,烧符也没用。

鲁老夫子能招架住这一萌二娇三赖皮么?

能。23日,鲁迅才回了信。题头与落款都没变,还是“广平兄”与“鲁迅”。[6]

为什么说能呢?

第一,相对于许广平嫌信件走了三天之长的埋怨,相形之下,鲁老夫子淡定多了。开首第一段说的是:“首先说仿佛记得收到来信有好几天了,但是今天才能写回信。”

你看看,“仿佛记得”,多么漫不经心啊;好几天了才回信,多不把人当回事儿啊。也不知是鲁迅装的——我觉得装的可能性很大,鲁迅是多么敏感的人啊,字里行间,“小女学生”给自己发射过来的种种信息,他不会接收不到。只是,鲁老夫子保卫战,总得抗抗的嘛,大老爷们,人民教师,文化旗手,有夫之妇,哪能轻易沦陷呢?

第二,小鬼你放心,我不会撵你的,“我如果有所知道,当然不至于客气的,但这种满纸‘将来’和‘准备’的‘教训’,其实不过是空言,恐怕于‘小鬼’无甚好处。至于时间,那倒不要紧的,因为我即不写信,也并不做着什么了不得的事。”

这是最后一段。如果说第一段是表示漠然,那么这最后一段就是漠然中的表示了:小鬼你放心,我不缺时间陪你玩儿。

最关键的是,许广平自称小鬼,鲁迅也跟着叫小鬼了。看到这里不由得莞尔,就是女人对男人的爱称或者昵称,好多时候竟然都是女人自己给自己起的,然后派给男人。这里是许广平写给鲁迅的,无独有偶,在常艳女士一鸣惊人的自传体小说《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里,我们看到了常艳笔下的情敌之一张欢,在给男主人公、自己导师的信件中,除了署名张欢外,还自顾自地署了诸多一看就是自己给自己起的昵称——什么张偷懒、张莞尔、张呼吁、张懂事、张专衣、张粽子、张没睡等等。

自己给自己起昵称,然后让男人跟着叫,这就是传说中的女性自爱么?

附参考文献:

[1]鲁迅,景宋:《两地书?原信:鲁迅与许广平往来书信集》,中国青年版出版社2005年版,1925(一);

[2]鲁迅,景宋:《两地书?原信:鲁迅与许广平往来书信集》,中国青年版出版社2005年版,1925(二);

[3]鲁迅,景宋:《两地书?原信:鲁迅与许广平往来书信集》,中国青年版出版社2005年版,1925(三);

[4]鲁迅,景宋:《两地书?原信:鲁迅与许广平往来书信集》,中国青年版出版社2005年版,1925(四);

[5]鲁迅,景宋:《两地书?原信:鲁迅与许广平往来书信集》,中国青年版出版社2005年版,1925(五);

[6]鲁迅,景宋:《两地书?原信:鲁迅与许广平往来书信集》,中国青年版出版社2005年版,1925(六)。

(责任编辑:杨光)

阅读(83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