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器材名词大词典:综合篇(下)

 壮壮草 2013-09-11
摄影器材名词大词典:综合篇(下)

闪光指数 (Guide Number)
  表示闪光灯相对功率的数值,常用英文缩写GN表示。

  GN是光源到物体的距离(一般以米为单位)乘以光圈f值,用于校正曝光。(除非胶片的感光度特别指明,否则闪光指数是在ISO 100前提下的。)
AF辅助灯 (AF Assist Lamp)
  自动对焦辅助灯,负责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下,为照相机的对焦系统照明被摄物体,使对焦系统能准确对焦。

  自动对焦辅助灯的功率比较小,通常只会在短范围内起作用(一般不大于4米)。

  一些比较先进的自动对焦辅助灯甚至会使用红外线灯替代传统发出可见光的辅助灯。由于红外灯发出的是不可见的红外线,被摄者不能察觉其存在,因此它为偷拍、抓拍带来了巨大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高端外置闪光系统中使用的自动对焦辅助灯通常功率较大,能在更大范围内起作用。

  另外,有些型号的相机还会将对焦辅助灯与防红眼闪光灯组合使用。此类组合辅助灯工作时,首先能射出一束特殊的白光,帮助自动对焦系统在昏暗的环境下把焦点锁在被摄物体上;其次,当照相机开启了闪光灯防红眼功能时,只要用户半按快门对焦,辅助灯便同时发出光线,照射被摄者的瞳孔,防止红眼的出现。
云台类型
  对于可拆卸的云台,一般分为三维云台、球型云台和悬臂云台。

  三维云台的优点是可以让相机在每个角度都能精准的调整和定位。

  球型云台的好处在于携带方便、调节快速。

  悬臂云台的特点是灵活的俯仰,快速的转动,稳定的结构。

悬臂云台
  悬臂云台是专门为支撑长焦镜头而设计的一类云台,承受力大,比传统球台更快速而稳定,实现了镜头全方位无死角调整。

  根据与镜头的连接方式而分为竖接和平接两类。
三维云台
  三维云台能够承受较大的重量,在水平、俯仰和竖拍时都能提供很好的稳固性。另外,三维云台能精细调节、精确构图,其把手式的设计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每个拍摄定位都能牢固锁定,使用操作非常顺畅。

  三维云台非常适合全景、风光和长焦镜头的拍摄。不过它的不足就在于调整较为复杂,有时候需要调节三个部件才能定位。
球型云台
  球型云台也称为万向云台,其主要特点是:活动主体是一个(或两个)球体,通过一个或几个旋杆来控制球体的活动与紧固。

  球型云台的优点是松开云台的旋钮后,所有方向都可自由活动,而一旦锁紧旋钮,所有方向都会锁紧,因此操作起来方便快捷。相对于三维云台,它的体积较小容易携带,比较适合体育等需要灵活快速拍摄的场合。

Canon镜头

  Canon不独以其照相机设计而驰名于世,而且其庞大的镜头群也是人所共知的。Canon的手动聚焦镜头称为FD镜头;而其AF镜头则以EF(Electronic Focusing,电子聚焦)为代号,以表明这类镜头的特点。EF系列镜头焦距范围从14~1200mm,其中有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微距镜头、柔焦镜头和透视控制镜头等,其镜头品种及规格均比其他公司都要齐全。 其中L系列镜头采用萤石玻璃镜片、或超低色散玻璃镜片以及或者非球面镜片,因此成像质量极佳,但价格相当高。

  EF系列镜头卡口完全不同于Canon沿用了数十年的FD卡口。可能因为看到Minolta在AF SLR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焦急不安,加上Canon原来在研制镜头驱动型AF系统有着较丰富的经验,所以Canon也学Minolta的办法放弃了旧有的FD卡口,于1987年才推出新型的AF SLR及EF系列AF镜头。EF镜头的特点是镜头内有两只马达,一只用于自动聚焦,一只用于调节光圈。AF马达又分弧形马达、超声波马达和微型超声波马达三种(每支镜头只能有其中的一种)。现在Canon主要生产的绝大多数是超声波马达的AF镜头。

  EF系列镜头上,没有传统的光圈调节环,全由镜头内的马达来控制。镜头与卡口之间没有任何机械传动联系,取消了光圈开放拨杆,全由八只镀金触点来实现机身与镜头之间的信息交换和电力传递,所以Canon称之为“电子卡口”,这也正是EF镜头的命名的真实含义所在。关于这八只电子触点的功能,由于未见到过厂方提供的资料介绍,但从分布上猜测,其中五只触点是用来作为数据交换用,剩余的三个是为AF马达和电磁光圈提供电源动力的。

  新型EF卡口比原来的FD卡口大,直径达54mm。Canon称这是为了考虑将来便于设计大口径镜头用的,如EF 50/1.0L USM等。Canon是比较擅长于生产大口径高速镜头的,在过去,它曾经首次采用非球面透镜,生产过50/0.95的"超级王牌"镜头。

  Canon EF镜头可以简单地区分为两类:L和非L系列。

  EF镜头是目前马达噪声较小的系列镜头之一。特别是超声波马达,基本无噪声,而且聚焦动作快捷。

  Canon推出过三支透视控制AF镜头,这三支镜头具有自动光圈控制机构,可上下倾斜各8°、上下移位11mm,还可以左右旋转90度。

  1990年,为配合EOS 700,Canon生产了第一支电动变焦镜头35-80/4-5.6。

  1992年又随EOS 5推出了世界上最大变焦比的35-350/3.5-5.6L USM变焦镜头,变焦比达十倍。

  同时还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支带防抖系统的变焦镜头EF 75-300/4-5.6 IS USM。

  另外还生产了世界上焦距最长的AF镜头EF 1200/5.6L USM。

  Canon EF系列镜头除了使用在EOS系列相机外,还可以通过VL接环系统,用在EX-1Hi摄像机上,扩大了EF系列镜头的使用范围。

  早期的一些EF镜头又分带手动调焦环和不带调焦环(A型)两种。带手动聚焦的镜头上有“MF/AF”开关。手动聚焦时,并不是将聚焦环与AF马达脱开,而是用手动调焦环来发出电子信号,镜头内部仍由AF马达电动聚焦,所以在没有电的情况下,EF镜头是不能MF的。

  另外,有些(而非全部)装有超声波马达的镜头具有“全时手动”功能,可以在AF方式下,在AF完成后还可以直接手动调整焦点,而不用切换至“MF”方式,并不损坏镜头内的AF装置。

  长焦和和超长焦距定焦镜头上有预置焦点功能。预置焦点后,可以做其他的拍摄,需要时按下镜头上的按钮,镜头会快速地将焦点调置预置点。

  由于EF系列镜头的这种特定结构,所以大多数装有超声波马达的变焦镜头的调焦环和变焦环的位置与其他公司的镜头不一样,调焦环靠近机身而不是靠近镜头前端,由于在AF方式下调焦环是不转动的,所以并不影响AF系统的工作,相反则使手动聚焦的操作更为方便。

  另外由于手动调焦环提供的是电子信号,所以在制造时可以做得较为精密,不会像其他机身驱动型镜头的那样有松动感。

  为了让原来FD镜头的用户能顺利地过渡到EOS系统, Canon特别研制了一个1.26X的增距镜,可以将原来的FD镜头转接在EOS系列相机上,此时只能使用光圈优先自动曝光和手动曝光方式。另外还生产了一只FD-EF转换器,可以将FD镜头转换成EOS的微距镜头,此时FD镜头不能聚焦于无限远,也不能自动聚焦。

Nikkor Lenses名称里所使用符号的意义
  自一九五九年Nikon的F相机问世以来,F卡口以其稳固的姿态被继承下来。到目前为止,它以其独特的完全的机械方式,稳步地完成了TTL开放测光,开放光圈值的自动补正,与程序模式的对应,AF的实现等等而进化而来。

  Nikkor Lenses的惊人之处在于它不但保持其卡口形式的不变,而且通过增设机械性的信号传递机构而丰富其功能。为此,包含在设计上的变更和镀膜方式的改良,版本的升级在不断进行,即使是同一焦距的镜头也有数种的版本同时存在。

  当今,Nikkor的庞大的MF镜头在市场上还是常见的,但是,有关一些老式的MF镜头的功能和特性的资料不常见,在此,将Nikkor镜头上所标识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归纳一下。

  比如,MF镜头的一例:Auto 45mm F2.8 C:

  Auto:系指一按快门,镜头的光圈叶片能自动地收缩到所设定的光圈值。和1959年相机F上市的同时的镜头都是采用这种方式。在以后的Ai方式出现后,镜头上的Auto字样消失了。

  45mm和F2.8:无须说明。

  C:1970年,初次实施多层镀膜技术的F相机用镜头Nikkor Auto 35mm F1.4上市。伴随着镜头的大光圈化和镜片枚数的增加,其后的镜头都相继采用了多层镀膜技术。为与以前的镜头相区别,在实施多层镀膜的镜头上标有C以示区别。

  在新版本镜头上标有的文字。1974年出版的Nikkor Lenses的目录里是这样解释的:自动光圈,采用独特的多层镀膜技术,在外观上也采用了新的设计。一般讲,镜片结构的设计没有变化。

  再比如一例:Ai ED 300mm F2.8(IF)。

  Ai:众所周知的开放光圈值自动补正方式(Ai = Automatic Maximum Aperture Indexing),于1977年开始在镜头中采用。

  ED:ED玻璃,为特殊低色散玻璃的简称。

  S:即Ai-S方式。1981年开始采用的方式,为了用机械方式实现光圈优先(以至程序模式)的功能,针对过去的Ai方式的光圈连动杆的动作和光圈收缩的档数之间的非正确比例的不足,改变设计为正确比例的机构,而实现了光圈优先(以至程序模式)的功能。在镜头的光圈调节环上,其最小光圈(如f/16或f /22)的刻度和数字采用桔黄色以示和一般Ai镜头方式的区别。除了少数特殊规格的Ai镜头以外,大多数的Ai镜头都有被改成Ai-S方式的镜头版本。因为从Ai方式到Ai-S方式的出现仅仅不足4年的时间,所以两种方式的镜头结构,甚至外观都没有变化。

星光镜 (Starburst)
  这是个比较有趣的滤镜,简单的说是表面刻有网状浅槽的玻璃滤镜。星光镜会轻微地柔化影像,它可以将画面内的光源变成许多星点,营造浪漫而充满童趣的意境。也将光谱分解为一束同中心点射线像闪烁的镭射光。星光镜按星光效果不同有多种型号,如四道光、六道光等。合理使用星光镜当然能为作品增色不少,但使用不当则会令你的作品感觉烦躁和俗不可耐。
中灰密度镜 (Neutral density filter)
  又叫中性灰度镜或减光镜,简称ND镜,其作用是作用是阻挡一部分光线,但不改变光的构成。如果你的数码相机的ISO值不能更改,却正好需要在阳光强烈的室外拍摄;或者你需要在正常光线条件下用较长的曝光时间,这时中密度镜绝对是你的最佳选择。使用中密度镜可以让你在强光下,使用慢速快门拍摄火车飞驰的效果 。

  这种滤光作用是非选择性的,也就是说,ND镜对各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的减少能力是同等的、均匀的,只起到减弱光线的作用,而对原物体的颜色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此可以真实再现景物的反差。

  中性灰度镜有多种密度可供选择,如ND2、ND4、ND8(分别需要增加一档、两档、三档曝光),也可以多片中性灰度镜组合使用。 
柔光镜 (Diffusers)
  有的时候,柔和的影像比清晰的影像更能产生气氛,给人以美感。柔光镜适合于人像拍摄和风景拍摄,对于年老者的皮肤、皱纹或者人物面部的瑕疵有抑制美化作用。柔光镜可以为你带来柔和而浪漫的气氛,只许你温柔地演绎你的主题。 
色温滤镜
  色温校正滤镜的作用是可以调整光源中的色温。大家都知道室内的灯光和室外的阳光的色温是不相同的,甚至一天当中早晨、黄昏光线的色温和中午光线的色温也是不同的。若能用合适的色温校正滤镜对色温加以校正,便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偏振镜 (Polarizer)
  偏振镜简称PL镜,这种滤光镜能够有效减弱或者消除非金属表面的反光。偏光镜在黑白和彩色摄影中均能使用。彩色摄影时加上偏光镜,可以使天空的颜色变得深暗,而仍能保持景物的其他原有色彩。另外偏光镜可以有效提高色彩的饱和度,提高反差,在风景摄影、花卉摄影和拍摄某些特定的反光比较强烈的景物时很有用处。 
紫外线滤镜
  也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UV镜,可以过滤阳光中的杂光,使拍摄的照片更加清晰。数码相机一般使用CCD来感光,阳光中杂光的波长对于CCD来说是不会被接受的,所以UV镜的用处已经很不明显了。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数码相机使用者要给自己的爱机配备UV镜呢?因为UV镜是透明的滤光镜,我们可以使用它来保护镜头,使其免受灰尘污染和各种可能的擦、碰伤。 
底片扫描仪
  底片扫描仪,又称胶片扫描仪、接触式扫描仪、透过式扫描仪,主要用于扫描各种透明胶片。

其扫描效果是平板扫描仪+透扫不能比拟的,扫描幅机从135底片到4*6英寸甚至更大,光学分辨率最低也在1000dpi以上,一般可以达到2700dpi水平,更高精度的产品则属于专业级产品。

放大机 (enlarger)
  放大机:是一种光学机械,作用是将底片上的影像通过放大镜头加以扩大后,使其在放大纸上结成清晰的影像。

  放大是底片上的影像通过放大机的镜头加以扩大,使其在放大纸上结成清晰的影像。物距与像距的相对大小刚好与普通摄影相反,普通摄影时,物距(S)远远大于焦距(f)即S>>f,像就成在镜头像方焦点附近,即像距S'近似等于焦距(S'≈f');放大时,则是底片放在放大镜头物方焦点稍远处即S≈f,而像距比镜头焦距大得多即S'>>f'。

  放大机的成像原理与摄影镜头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正光组成实像,只是横向放大率大小不同。因此,放大成像时的物距、像距、焦距三者关系也遵循高斯公式。

  常见的人工光源式放大机可按照明系统的不同分为聚光式放大机、散光式放大机、半聚光式放大机、反射式放大机等。
放大机的构成
  放大机种类很多,大小、形状与性能各异。大型的固定安置在暗室内,调焦支架高达数米;小型的放在工作台上操作,可随意移动;还有小巧轻便的手提放大机等,但其基本结构都由下列几部分组成。

1.照明系统(光室)

  在放大机上部,由光源、反光罩、聚光镜或毛玻璃等组成,用于照明底片,常用的光源有乳白灯泡、磨砂灯泡或高效的卤钨灯。

2.底片夹

   木制或金属制的框子,底片放在框上;也有的在框中间放二层透明的玻璃,底片夹在中间。

3.暗箱

  通常是采用可伸缩的皮腔或金属筒,它连接镜头与聚光镜,可以自由伸缩,便于放大对光。

4.放大镜头 

  放大镜头是放大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它的要求与摄影镜头一样,要求像差较正良好,获得清晰影像,但摄影镜头是将远距离被摄体的影像清晰地表现出来,而放大镜头则是把近距离底片的影像清晰地放大出来。放大镜头的焦距长短应该与底片的尺寸配合,放大镜头焦距的长度应和底片对角线长度大致相同,即底片尺寸大时,要用长焦放大镜头,底片小时则应换用短焦放大镜头。

5.压纸板

  压纸板是用来压放大纸的,并用活动相框来调节相幅的大小。

6.支架

  它是支持放大机机身的,并可上下移动,来调节物和像的比例,调好后将机身固定在所需要的高度。

7.底座

  它用搁放压纸板用的,底座上装有固定支架用的立柱。
聚散光式放大机
  聚散光式放大机是一种介于聚光和散光式放大机之间的特殊形式,它融合了上面两种放大机的优缺点,但缺乏个性,现在生产厂家已寥寥无几。
散光式放大机
  散光式放大机是由机头内置以散光片组成的漫射箱将光线汇集后再投射到底片上。

特点是光质柔和,反差较弱,原底片上的划痕、污点表现的也不明显,这是由于光线通过散射片在漫射箱内多次反射。

  散光式放大机一般使用卤素灯泡,多用于彩色放大机。
聚光式放大机
  聚光式放大机是利用机头中的一组聚光透镜将光线汇集,经过底片和放大镜头,再投射到放大纸上。

  其特点为:线条清晰,反差较强,但原底片上所具有的瑕疵也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聚光式放大机一般使用点光源,产生接近平行的光线,多用于黑白放大机。
相纸
  相纸也称照相纸、晒相纸、感光纸,指覆以化学感光材料用以印制相片的特殊纸张。
黑白片 (Black and White Film)
  以卤化银作为感光介质,卤化银遇光或射线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潜影,经化学处理(显影、定影)得到固定影像。
负片 (Negative Film)
  负片是经曝光和显影加工后得到的影像,其明暗与被摄体相反,其色彩则为被摄体的补色,它需经印放在照片上才还原为正像。

  简单的来讲我们所拍摄的胶片冲洗出来后,所看到的影像是反色的影像,再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就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拿黑白的片子来说,在负片的胶片上人的头发是白的,实际上白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黑色的;彩色的胶片,胶片上的颜色与实际的景物颜色正好是互补的,如:实际是红色的衣服在胶片上是绿色的。负片不论是黑白或彩色均是摄影最常用的胶片。我们平时用普通相机拍照冲洗出的底片就是负片。
反转片 (Reversal Film)
  我们平时所说的照片底片,也就是普通胶卷冲洗出来的底片叫做负片,负片的颜色是我们实际拍摄图像的反转色,要制成照片还需再重新曝光,通过扩印或放大成照片,才变成了与所拍摄景物相同色彩的影像。

  而所谓反转片,又称正片、幻灯片,使用上与普通负片差不多(暴光要宁欠勿过),反转片在底片上所呈现的颜色就是实际的颜色,可以直接使用,如放映幻灯片。

  之所以叫反转片是因为此胶片在冲洗的初显时为负像,经中途曝光后再次显影时转为正像。因此冲洗也与负片不同,反转片采用E-6工艺,而负片采用C-41工艺。在亮度和清晰度上比负片要好的多,色彩上也非常出色。

  黑白胶片与彩色胶片无论是负片、正片或反转片,都有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之分。彩色反转片用于景物拍摄。经过反转冲洗过程可以直接获得与景物明暗、色彩一致的正像,可直接用于放映和印刷制版。特点是:反差比负片大,比正片小;宽容度比负片小,比正片大;最低密度小,片基为无色透明。

  反转片(即正片)是用来印制照片、幻灯片和电影拷贝的感光胶片的总称。它能把底片上的负像印制为正像,使影像的明暗或色彩与被摄体相同。黑白正片的感色性仅限于紫蓝色光、彩色正片的感色能力比彩色反片弱,因而,正片在摄影中很少使用。彩色正片用于印制彩色放映拷贝(电影、幻灯)。特点是:反差大、灰雾度低、清晰度高、感光度低。

  反转片有彩色和黑白之分,现在说的反转其实是Color Reversal Film,常用于静态摄影。称其为反转片是有道理的:显影第一阶段成的是负像,然后才是彩色染料形成的正像。反转片是在拍摄后经反转冲洗可直接获得正像的一种感光胶片。黑白反转片可直接获得影像阴暗与被摄体一致的透明片;彩色反转片可直接获得色彩与被摄体相同的透明片,其色彩真实鲜艳,但宽容度较小。反转片由于有高质量的正像效果,被大量用于印刷制版或作幻灯片,专业摄影师在拍摄广告照片大多都使用彩色反转片。

  反转片可直接用放幻灯机播放,但要洗成照片其实一点也不麻烦,所有数码冲印店都可扩印。对于杂志来说最好是曝光正常,因为曝光不足可能会损失暗部细节,从而影响印刷后的效果。

xD卡 (Extreme Digital-Picture Card)
  xD图像卡(Extreme Digital-Picture Card)是一种专门于数码相机的闪存存储卡,由富士胶卷与奥林巴斯联合于2002年7月发表,应用于超迷你型数码照相机市场。前述两公司共同研发以外,东芝亦参与研发,拥有为上述两家公司生产xD卡的授权。其它品牌,如柯达、晟碟和雷克沙(Lexar)现在也开始销售xD卡。

  富士胶卷与奥林巴斯以往采用SM卡(SmartMedia Card),但因为SM卡本身的容量限制及卡片尺寸而发展受限,因此开发了xD卡以取代它,不过,在内部的电路却还是继承了SM卡的设计概念,只有存储器没有控制电路,所以,为xD卡而设计的控制集成电路也可向下兼容3.3V的SM卡。

  xD卡在奥林巴斯、柯达、富士胶卷的数码相机上使用。

  M型xD卡于2005年推出。基于Multi Level Cell技术来获得比512MB更大的容量。虽然M型xD卡容量最终可以扩展到8GB,但目前仅有1GB一款。

  H型xD卡于2005年11月推出。相较于M型xD卡,H型xD卡的主要追求为高速访问速率。目前容量有256MB、512MB、1GB、2GB。

  要将照片从xD卡传输到计算机,可以将数码相机插到计算机上(通常使用USB接口),也可以通过读卡器直接从xD卡上读取。
SD卡 (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
  Secure Digital Memory Card,中文翻译为安全数码卡或直接称为SD卡,是一种存储卡的标准,它被广泛地于便携式设备上使用,例如数码相机、个人数码助理(PDA)和多媒体播放器等。SD卡的技术是基于MultiMedia卡(MMC)格式上,但SD卡比MMC卡略厚。而SD卡也有较高的数据传送速度,而且不断地更新标准。大部份SD卡的侧面设有写保护控制,以避免一些数据意外地写入,而少部分的SD卡甚至支持数字版权管理(DRM)的技术。一般SD卡的大小约为32mm × 24mm × 2.1mm,但可以薄至1.4mm,与MMC卡相同。

  SD卡提供不同的速度,它是按CD-ROM的150 KB/s为1倍速(记作“1x”)的速率计算方法来计算的。基本上,它们能够比标准CD-ROM的传输速度快6倍(900KB/s),而高速的SD卡更能传输66x(9900KB/s=9.66MB/s,标记为10MB/s)以及 133x 或更高的速度。一些数码相机需要高速SD卡来更流畅地拍摄影片,以及使得相片连拍更为迅速。直至2005年12月,大部分设备跟从SD卡的1.01规格,而更高速至133x的设备亦跟从1.1规格。

  设有SD卡插槽的设备能够使用较簿身的MMC卡,但是标准的SD卡却不能插入到MMC卡插槽。插上转接器后SD卡能够用于CF卡和PCMCIA卡上,;而miniSD卡和microSD卡亦能插上转接器在SD卡插槽使用。一些USB连接器能够插上SD卡,而且一些读卡器亦能够插上SD卡,并由许多连接端口,例如USB、FireWire等访问使用。

SM卡 (SmartMedia)
  SmartMedia(SM卡)是一种 快闪存储器。在1995年夏,由Toshiba(东芝)公司推出,用来对抗MiniCard、CompactFlash和PC card等存储卡标准。最早它被命名为Solid State Floppy Disk Card (SSFDC)(固态软盘卡),并被视为floppy disk(软磁盘)的替代者。

  存储卡现在被用在数码相机,数码播放器,PDA等设备上,SmartMedia卡是在一小片塑料卡上嵌入一块NAND闪存EEPROM芯片(通常其它高兼容性卡会含有多块芯片)。它曾是最轻薄的存储卡之一,仅有0.76毫米厚,与其它存储卡格式相比,也能很好的性价比,但它仅仅是将存储芯片封装起来,自身不包含控制电路,这一特性导致很大的麻烦,因为较老的设备必须升级固件才能支持大容量SM卡。

  通常来说,SmartMedia卡可以作为便携设备的存储卡,这样就能很容易的将其与PC相连。例如数码相机可以用SmartMedia存储拍摄的照片,用户可以通过读卡器将这些照片复制到他的个人电脑上。在现有的电脑上,偶尔也能找到内置的读卡器。由于支持多种格式的读卡器越来越普及,SmartMedia卡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大。

  SmartMedia卡曾是数码相机普遍支持的存储格式,并在2001年左右达到了它的高峰,当时差不多占据了50%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富士相机和奥林巴斯力挺。之后这一格式开始出现了问题,例如没有128MB以上容量的SM卡,数码相机尺寸不断缩小而SmartMedia卡的尺寸相对而言太大了。另一个打击是奥林巴斯转而支持SD卡。如今SM卡的忠实拥护者奥林巴斯与富士也改弦更张联合推出了xD卡,虽然SM卡不会很快从市场消失,但其市场表现已呈龙钟之态,不会再有更多新的设备支持它。

  曾经有过传闻会推出256MB容量SM卡,相应的技术标准也已经公布,但大于128MB容量的SmartMedia卡从未问世,部分较老型号的产品如果不升级固件也无法支持32MB以上容量的SM卡。这两个因素加速了SM卡的消亡。

  东芝和三星仍然在为现有的设备生产SmartMedia卡(最大至128MB),还授权其它的一些存储卡制造商如Lexar和Sandisk生产。这一格式相比其它而言最大的好处是通过一个名为FlashPath的转换器,可以在标准的3.5英寸软盘驱动器内使用任何容量的SM卡。

  SmartMedia卡根据工作电压分为两种格式,5 V和3.3 V(有时也被标为3 V),两种的分装样式是几乎相同的,只是在卡背面的缺口处作了不同的标记,以及卡片上的大斜角在不同边,以便让读卡设备启动正确的工作电压。

  曾经有过外置的xD-Picture卡转接至SmartMedia接口的转接装置,这样可以使xD卡用在SM插槽上,不过仍然有容量限制(通常是128MB或256MB)。而且这个装置对SM读卡器的兼容性并不理想。
miniSD
  miniSD 卡首次于2003年的CeBIT展览中由晟碟公布,自此它加入了Memory Stick Duo和xD卡这类细小的存储卡规格中。

  miniSD卡被SD协会(SD Association)于2003年时确立为标准SD卡的极细小型规格,这种miniSD卡特别设计于移动电话上,并随卡附上minSD转接器,令它能够兼容所有配置了标准SD卡插槽的设备中。

  miniSD卡由数间不同的制造商以及引伸出不同品牌的名称,但他们的兼容性是通行的。
microSD
  microSD卡是一种极细小的闪存卡,基于由晟碟制造的TransFlash卡格式所创立。这卡主要于移动电话使用,但因它拥有体积极小的优点,随着不断提升的容量,它慢慢开始于GPS设备、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一些闪存盘中使用。它的体积为 15mm x 11mm x 1mm - 相当于手指甲盖的大小,是现在(2009年)最小的存储卡。它亦能够以转接器来接驳于SD卡插槽中使用。

  现在microSD卡提供64MB、128MB、256MB、512MB、1GB、2GB、4GB、6GB、8GB和16GB的容量。
MS记忆棒 (Memory Stick)
  Memory Stick简称为MS卡、记忆棒、记忆条等,它是一种可移除式的快闪记忆卡格式,并由索尼公司制造,并于1998年10月推出市场;它亦被概括了整个Memory Stick的记忆卡系列。这个系列包括了Memory Stick PRO(容许更佳的最大储存容量和更快的传输速度)、Memory Stick Duo(Memory Stick 的小型格式版本,包括 PRO Duo 和PRO-HG Duo)、比Duo更小的 Memory Stick Micro (M2) 及较PRO速度更快的 PRO-HG 。

  最初的Memory Stick提供最多128MB的容量,以及Memory Stick Select容许两张128MB的容量于一张卡内。而含有8GB容量的Memory Stick,已于2006年在拉斯韦加斯举行的国际消费电子展中公布,但根据索尼公司的数据,Memory Stick PRO最大可能容量为32GB。

  一般而言,Memory Stick是用来为手提式装置作为储存媒体的,以易于移除的方式来被PC存取。例如,索尼的数码相机用Memory Sticks来储存影像文文件。以Memory Stick读卡器(一般是一个以USB或其它联机方式连接的细小的盒子),用户可不需把索尼数码相机接到计算机而复制图片。有Memory Stick在数码相机的索尼用户、数字音乐播放机,PDA,手提电话,PSP,和其它的装置以及索尼的VAIO个人计算机早已包含Memory Stick插槽。

  除了从数码相机复制影像文件外,用户还可以复制任何类型的档案到记忆棒内或把档案从记忆棒内复制出来。市面上也有PCMCIA、CompactFlash或3.5英寸软盘接口的读卡器。兼容性方面,较老的MS卡能够在较新的读取装置上使用,(较短的Memory Stick Duo 加上一个适配器后也可以使用)。但是,Memory Stick PRO 和 Memory Stick PRO Duo 通常不能在较老的读取装置上使用。记忆棒是索尼独家开发的标准,第三方的生产厂家还有SanDisk和Lexar。尽管它是索尼独家支持的标准,记忆棒还是比其它独家支持的快闪存储格式寿命更长。
MMC卡 (MultiMedia Card)
  多媒体记忆卡(Multimedia Card,MMC卡)是一种快闪记忆卡标准。在1997年由西门子及SanDisk共同开发,技术基于东芝的NAND快闪记忆技术,因此较早期基于IntelNOR快闪记忆技术的记忆卡,例如CF卡更细小。MMC卡大小与一张邮票差不多,约24mm x 32mm x 1.5mm。

MMC卡原本使用1bit串联界面,但较新的标准则容许同时传送4 bit或8 bits的资料。近年MMC卡技术已差不多完全被SD卡所代替,但由于MMC卡仍可被兼容SD卡的设备所读取,因此仍有其作用。

目前MMC卡的容量多达 2 GB,并且用于几乎所有使用存储卡的设备上,如移动电话、数字音频播放机、数码相机和个人数码助理中。由于Secure Digital的出现,几乎没有公司将MMC插槽做进他们的设备中,但是稍微窄一点儿的、针脚兼容的MMC卡可以用在所有支持SD卡的设备上。然而,少数一些公司,最著名的如诺基亚仍然全部地支持MMC。
CF卡 (Compact Flash)
  CF卡(Compact Flash)最初是一种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数据存储设备。作为一种存储设备,它革命性的使用了闪存,于1994年首次由SanDisk公司生产并制定了相关规范。当前,它的物理格式已经被多种设备所采用。从外形上CF卡可以分为两种:CF I型卡以及稍厚一些的CF II型卡。从速度上它可以分为CF卡、高速CF卡(CF+/CF 2.0规范)、CF3.0、CF4.0,更快速的CF4.1标准也在2007年被采用。CF II型卡槽主要用于微型硬盘等一些其它的设备。

  CF是与出现更早且尺寸更大的PCMCIA I型内存卡竞争的第一批闪存标准之一,它最初是建立在英特尔的或非型闪存的基础上,之后改为使用与非型闪存。CF是最老也是最成功的标准之一,尤其适合专业相机市场。它具有比其它存储方式更长的寿命以及较低的单位容量成本,同时也可以在较小的尺寸上提供较大的容量。

  CF卡可以通过适配器直接用于PCMCIA卡插槽,也可以通过读卡器连接到多种常用的端口,如USB、Firewire等。另外,由于它具有较大的尺寸(相对于较晚出现的小型存储卡而言),大多数其它格式的存储卡可以通过适配器在CF卡插槽上使用,其中包括SD卡/MMC卡、Memory Stick Duo、XD卡以及SmartMedia卡等。

Canon MF特殊镜头

S-卡口
仿制Leica螺口。
内径37.9mm,外径38.9mm,螺距0.9769mm,像场定位距离(即卡口法兰盘与胶卷平面的距离)28.8mm,26螺纹/英寸。
R-卡口
用于Canonflex系列照相机。
三爪式(套筒型)插刀卡口。内径48mm,外径51.3mm,像场定位距离42mm。
FL-卡口
FL-系列镜头适用于Canon FX系列照相机。
机械指标同R系列,但光阑机构改进了,使光圈能够自动工作。
FD-卡口
FD系列镜头适用Canon F-1、FTb、A系列和T系列照相机。
机械指标同R系列,增加了几个新的拨杆和顶针,如自动光圈控制拨杆、光圈信号顶针(用来传输全开光圈的F值)、光圈信号拨杆、AE/手动曝光开关顶针等。
NEW-FD-卡口
机械指标同R系列。
固定机构从螺纹式改成同时安装/闭锁式,使镜头装卸更快。其他的同FD卡口。
EF-卡口
EF-系列镜头用于Canon EOS系列照相机。
三爪式插刀卡口,同时安装/闭锁式。内径54mm,外径65mm,像场定位距离44mm,安装旋转角度60度,有8个信号传输触点。
特殊镜头
微距摄影镜头、EX镜头、放大镜头和AC镜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