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家张源

 雅集精舍 2013-09-11
晚霞别样红

                           —— 记著名赏石家、书画家张源先生

 云山起翰墨 <wbr>晚霞别样红

张源先生与夫人在一起

云山起翰墨 <wbr>晚霞别样红

太行青松  尺寸:137*68cm



云山起翰墨 <wbr>晚霞别样红

幽谷天生桥  尺寸:137*68cm


云山起翰墨 <wbr>晚霞别样红

灵璧石之一  尺寸:101*62cm



云山起翰墨 <wbr>晚霞别样红

灵璧石之二尺寸:101*62cm

 

张源先生生于通州大运河畔,一生酷爱藏石、赏石。在先生眼中,那一方方石头不是了无生气的没有生命的藏品,而是含灵育韵的生命体。每一方藏石,都曾有过一段值得人们探究的过往;每一方藏石,都曾或摆上殿堂或委身地基发挥过它应有的贡献。

先生藏石不局限在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而是着力于书画创作的需要。得益于50余年的赏石、品石生涯,先生总结出书画创作的两大规律——艺术的“个性”与“道法自然”,在书画创作上另辟一章。

                  童川铺大路 一世磊上行

 

古老的大运河,以其丰厚的人文底蕴启迪了先生艺术创作的灵感,并练就了他对于一切美丽的事物敏锐、视角独特的审美眼光。也正是这种眼光,让先生和藏石结缘。

1958年,先生来到重庆长江大桥写生。从岩基中打出的一块块晶莹剔透、形色各异的雨花石让他不禁眼前一亮。其特有的造型、质地、色彩,鬼斧神工的自然之美让先生深为震撼。欣喜之余,先生精挑细选了一牛皮袋子直接扛回了北京。

50余年弹指一挥间,时至今日,作为中国赏石界的元老先生收藏全国各地奇石1万余方。万件奇石济济一堂、那是怎样的一种胜景。随便取出一件细细品赏,你便会惊叹于其纹色之美,群芳不能喻其艳、锦绣何足比其容,形质既异,文采方殊,千奇万变、无一重复,备无穷无尽之妙。

石朴素、坚强而乐于奉献。它不是春荣冬枯、朝华夕陨,而是始终如一日、坚贞沉静、孤高如竹;它不是哗众取宠、患得患失,而是可置身殿堂之高雅堂皇不妄自菲薄、可埋头于地基之低下沉重不惊慌彷徨、牢骚断肠。

数十年来,先生把石视为可关照人生的灵性之物,并拜石为师、以石做人。他以石为鉴,勤恳敬业、踏实做事、追求真理。

先生一生负责策划设计了多项国家级展览,涉及工业、农业、交通、卫生、治安等;参与了国庆仪仗队的设计,所构思创意的葵花图案,选用后受到表彰。邮票设计也留下了先生的足迹。先生多次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曾为十一届亚运会捐赠书画作品百幅。退休后,致力于家乡的文化建设、为振兴运河文化多方奔走呼号。数年间,以歌颂运河为主题,创作书画精品百幅并全部捐赠给了通州区档案馆。此举一出,备受瞩目,当地政府特地勒石刻碑兴建了运河碑廊。

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始建人之一。在职期间策划组织国内国际不同形式的展览。先生还曾参与了恢复中断近二十年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组织工作。任职期间,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甚至不惜暂时中断自己的艺术创作为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们在文革期间所受的屈辱平反昭雪,为傅抱石、石鲁、古元、关山月、黄永玉等画家举办了个人作品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坚持原则、勤勤恳恳一辈子“干满勤”的先生并没有因和大师们私人关系而收藏一幅作品。

                     云山起翰墨 晚霞别样红

 

石,聚天地灵气、集日月光华、厚万物丰采的禅机。它能启迪创作者超凡的想象力,如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力挺刚强、飘逸和畅……它是死物而不死,具有观感的生命力,从无象之石可看有象人生,从无情之石可引有情人生。品石赏石入境如禅机顿悟,正是书画创作者应具备和求索之灵感,在人与石的亲近中寻求道法自然之真谛。

先生与石的对话,我们无法完全听懂。但我们看得分明:先生从石中汲取了大自然的精华与灵性,这是无穷无尽的财富。人从石、石从书、石从画。先生从千变万化的纹路线条中触摸到了石灵魂的跳动。看到了碧海星月、山峦河川,听到了人声鼎沸、鸟兽啼鸣。于是乎,灵感泉涌、肆意泼墨、欣然挥毫,成就了一代书画名家。

先生之画,山有山音,水涵水韵。说临摹也好,那是石的拓片;说创作也罢,那是石的灵魂。一座座鲜活的山、一湾湾灵秀的水,静卧在先生的画中。先生的书法俨然有天地之气、山水之韵。其楷书清奇高古、秀丽端严,如秀水傍绕灵山;其行书则风云舒卷、气象万千,如秋后白云飘浮的碧空。观之者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一路走来,先生的人生之路踏实沉稳且星光熠熠。先生毕业于中央美院,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始建人之一,当代著名书画家、藏石家,我国赏石界元老。曾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刻字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等。现年80高龄的先生德艺双馨,书画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作品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与钟爱,先后被中国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

书接画意,画连石理。先生由石及书及画,书品、画品、人品在对石的欣赏与体悟中浑然天成。一如先生所言“我是一名普通的书画工作者,希望创作出老百姓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 。“在艺术的事业中,能做一块基石,就是最大的欣慰”。也许正是这种虚怀若谷与对“真”的执着,让先生的艺术之路愈加绵长而悠远……(王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