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想去龙潭,因种种原因都没去成,不到龙潭非好汉,今天再次决定赴龙潭。 龙潭风景区位于,金华婺城区南部山区箬阳乡瀛头村,离市区约六十多公里,东南与武义县相界,西靠沙畈乡,北邻安地镇。瀛头村原属宣平县,1957年撤县后并入金华,号称金华的“小西藏”。 照例上午八时三十分从我家出发,九时在小妹家楼下会合出发,同去有母亲、二姐和二姐夫、小妹和她儿子严晓宽、李子林、李丹和小付,加上我共计九人。 市区到瀛头村说是六十来公里,如果有高速公路只有个把小时的路程,但走山区小路却是另外一回事。金华-安地走的是双龙南路,车挂四挡或五挡,走五六十码,安地-瀛头村走“湖大线”,路很窄,对面来车交汇都要很小心,而且要找宽敞的地方;加上又是上坡,车子只能走二三十码。车子三步一拐五步一弯,一会儿走“N”形,再会儿走“S”形,驾车者可要一定的胆子和熟练的技能。所以到瀛头村我们走了二小时。而且快到瀛头村时 ,一辆浇沥青的工程车坏在路中间,那时,一丝不详念头掠过脑海,难道今天又要无功而返吗?老天不负有心人,过了约一支烟功夫,车子修好了,车子通过来到瀛头村。 村口有三、四棵一人围不过来的枫树,树下有石桌石凳,有不少村民在休息,我们扶母亲过去坐下,果然凉快,比我们车里空调舒服多了。村民告诉说,这几棵树已有三、四百年,庇护多少代村民,也见证瀛头村的兴衰。我不由感叹,真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距村南面0.5公里就是九龙山,山上有座庙,我和二姐及二姐夫决定去看看。我们将车开到九龙山脚,只见有水泥台阶直通山上。我们拾阶而上,细心的二姐数了一下,到庙有四百多级台阶。在九龙山巅,绿树成荫,几棵千年古树的掩映下,有一座400多年的古庙,这就是著名的“九龙庙”,它建于明朝末年。 “九龙庙”供的菩萨和一般的寺庙不同,正面中间是观音和如来,观音小如来大,观音在前如来在后。右边是土地公公、土地婆婆,左边黒白无常。据说方圆百里,遇到大旱之年,人们就到庙里请菩萨,到龙潭求雨,说是很灵噢。 “九龙庙”再上去三百多台阶,上面还有一个庙,比较破落。村民告诉说供的是“唐大人”。估计也和永康方岩的“胡公大帝”一样,原是地方官,在位时替民办了不少实事 ,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 ,就塑像建庙供奉。 回到村口树荫下,开始我们丰盛的中餐。 饭后,我们稍是休息了一会儿,顺便向村民打听去龙潭的路。去龙潭有水陆两条路,水路就是坐船进去,约二十分钟;陆路就是沿水库走进去,约四十分钟。我们原想进去坐船,出来走路。除了小妹和宽宽陪母亲在树下乘凉,其余六人都去。 我们将车子开到水库边,找到渡船上了船,船老板就是承包水库养鱼的,说船费十元/人。他一边划船,一边给我们介绍龙潭和龙潭背水库的情况。说水库淹的是金华的土地,受益的却是武义人,水电站是武义的,库水灌溉的是武义的田地。说话间船来到水库大坝下,大坝是拱圆形的。从水面到大坝上有台阶上去,只能单人通行,约六、七十级台阶。 龙潭背在巨型大坝的下边,有一条石阶路曲折往下,不过看来并不是为供游人行走铺设,路上颇有青苔,有些地方相当破败,当是为下面的小电站建造的。 二姐夫从“观潭亭”下去,我们一行沿渠道下行几十米,找到下到龙潭的台阶。大概平日里走的人不多,台阶都被灌木和野草淹没了。路上粽叶树很多,我们顺手摘了不少。 来到谷底,果然不远处就看见龙潭,呈不规则圆形像口水塘,它是由水的力量千百年来在巨岩上冲击而成的,颜色是碧绿碧绿的,不知有多深,果然是藏龙卧蛟的地方。再走十几米,又是一个连环潭,再前行又是一潭,据说这样的有五、六个之多,不过最著名是上、中、下三个潭。我们在潭边走,头顶是半圆形的崖壁,脚下是碧绿的潭水,四面环顾真像来到龙宫。此时此景,可惜我口笨手拙,不能一一描绘。 最后我们和二姐夫也在潭旁会合了,大家都说不枉此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