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40-42

 网上好风景 2013-09-12

《道德经》

春秋·李耳

第四十章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注释】

、反者:循环往复。一说意为相反,对立面。

、弱者:柔弱、渺小。

、有:这里指道的有形质,与一章中有名万物之母的的有相同。但不是有无相生的字。

、无:与一章中的无名天地之始相同。但不同于有无相生。此处的指超现实世界的形上之道。

【引语】

在一、四、五、六、十四、二十一、二十五、三十二、三十四、三十五和三十七章里,老子从各方面阐述关于的理论。在本章里,老子用极其简练的文字,讲述了的运动变化法则和产生天下万物的作用。关于的基本理论,本章和四十二章都是就此而论的。本章虽然只有两句话,但言简意赅,含义十分丰富。

【评析】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其实这两种解释意思是相同的。因为老子承认运动,承认运动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当然是老子认识上的不足。因为对立面的互相转化,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得实现,不具备一定条件,是不能转化的。不经过任何努力,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发生转化,这就多少带有宿命论的色彩了。弱者道之用,是说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是无为有为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的论者认为这一句可以概括出万物的公式,并说万物毕竟是从而来的。其实,老子讲,并不曾把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而把当作第二性的东西,他是把有与无当成相互对立的两个哲学范畴,有与无都是道的属性,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

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注释】

、建言:立言。

、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引语】

这一章引用了十二句古人说过的话,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评析】

本章前面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注释】

、一:这是老子用以代替道这一概念的数字表示,即道是绝对无偶的。

、二:指阴气、阳气。的本身包含着对立的两方面。阴阳二气所含育的统一体即是。因此,对立着的双方都包含在中。

、三:即是由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矛盾冲突所产生的第三者,进而生成万物。

、负阴而抱阳:背阴而向阳。

、冲气以为和:冲,冲突、交融。此句意为阴阳二气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

、孤、寡、不谷:这些都是古时候君主用以自称的谦词。

、教父:父,有的学者解释为,有的解释为,有的解释为规矩。有根本和指导思想的意思。

【引语】

这一章的前半部分讲的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乃是指创生万物的过程。这是继四十章之后,又一段关于的基本原理的重要论述。宇宙万物的总根源是混而为一,对于千姿百态的万物而言,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段话是警诫王公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的。对后一段内容,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段文字与上一段讲的原理关联不上,疑为三十九章文字错移本章。另一种说法是两段前后虽然不相密切关联,但意义仍相近。这是讲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事物相反相成,双方并非不变,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所以,这一章再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

【评析】

本章第一段话,说到一、二、三这几个数字,这并不是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这就是冲气以为和。这里老子否定了神的存在,从多元论的宇宙观发展为一元论的宇宙观,这是值得称道的。冯友兰说:老子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这里说的有三种气:冲气、阴气、阳气。我认为所谓冲气就是一,阴阳是二,三在先秦是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很多的东西就生出来了。那么冲气究竟是哪一种气呢?照后来《淮南子》所讲的宇宙发生的程序说,在还没有天地的时候,有一种混沌未分的气,后来这种气起了分化,轻清的气上浮为天,重浊的气下沉为地,这就是天地之始。轻清的气就阳气,重浊的气就是阴气。在阴阳二气开始分化而还没有完全分化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中的气就叫做冲气。是道的一种性质,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章)。这种尚未完全分化的气,与道相差不多,所以叫冲气。也叫做一。(《老子哲学讨论集》第⑷⑴页)冯先生的这一分析是很有见地的。在本章后半部分,老子讲了柔弱退守是处事的最高原则,谦受益,满招损,这也合乎辩证之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