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粮食进口占比达14%?十年后谁来种田

 xcaq 2013-09-13
 

 

       回顾世界粮食发展的历史,排名前6位的主要产粮国(中国、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阿根廷),除中国外,只有美国在1975~1979年、印度在1966~1970年实现过“五连增”。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2年我国粮食(包括谷物、大豆等)进口量总计8025万吨,进口额421.4亿美元,同比增幅超过25%。以2012年我国全年粮食产量约5.9亿吨来计算,进口量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达到14%。

 

 

       其中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等谷物进口量大幅上升,净进口1296.7万吨,增长3.1倍。但是从进口总量来看,玉米、小麦、大米这三种粮食的进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比重不足2%。从需求来看,主要是为了满足工业和饲料用粮等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4月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农业圆桌会议中,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水稻、玉米和小麦三大主粮的自给率达到98.1%。“13亿中国人的饭碗还是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不过,如果算上大豆,我国粮食自给率低于9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高帆解释说,这种大豆主导型的粮食进口格局意味着,中国在稻谷、小麦、玉米等三种主要粮食产品上的自给率是高的。

 

 

      2012年,按照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52.57%,比2011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也就意味着又增加了2103万城镇常住人口。

 

 

      陈锡文也表示,2012年是我国历史上粮食进口最多的一年,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坦言,虽有“九连增”,但当前主要农产品总量基本平衡、结构矛盾突出,由于农民工进城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供给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费增长速度。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业的任务非常艰巨。一方面是粮食产品供给的不足,另一方面就是需求增长的过快。由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共同发布的《2013~2022年农业展望》报告称,受农村劳动力投入质量下降、人力成本渐高,以及耕地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中国粮食产量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主要粮食作物仍可以保持自给自足。

 

 

      不过,未来10年,农业生产每年增长1.7%,消费每年增长1.9%,也就意味着农业领域存在一个不断扩大但适中的缺口。土地和水资源问题是制约农业产量最为主要的因素。

 

 

     中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三大可耕作土地面积,但是人均可耕作面积低于世界平均值(0.22公顷/人)的一半,只是OECD国家的平均值(0.35公顷/人)的四分之一。

 

 

     近年来,尽管政府三令五申,但耕地面积仍在持续减少。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全国耕地面积从1997年的1.289亿公顷减少到2008年的1.217亿公顷,减少了6.2%。

 

 

     陈锡文曾表示,如果粮食全部自给,需要再增加6亿多亩的土地,中国若要自己保障粮食,需要有30亿亩以上的土地,现在大约有20%的缺口。

 

 

     这就意味着,中国对粮食安全的定位面临严酷现实,土地资源自给率只有80%,只能满足国内90%谷物、油料等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其余的10%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从战略上看,今后进口国外农产品、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将不可避免。

 

 

     5月25日,在2013年中国农村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即使今年粮食总产十连增,粮食线性增长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途径,但不是唯一的内涵。“从立足国内来讲,还是要保证口粮主食的供应。全球供应,主要是指非口粮农产品,应该建立全球供应网络,也就是该放的放,义无反顾,不需要争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