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蜻蜓眼最早出现于古埃及,这种眼纹图腾象征着正义无畏,它拥有无限神力,能驱走恶魔,护佑平安幸福。经贸易流通,这类玻璃珠逐渐传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和亚洲西南部。中国古人在学习其制作方法后,进行了大胆的工艺改良,使战国成为中国在世界玻璃史上唯一领先的辉煌时期。中国的工匠们将外来的技术与纹饰发挥到极致,使这种彩色缤纷、灿烂夺目的玻璃珠受到当时王公贵族的极度喜爱。除了西方常见的圆珠外,拓展至方珠、锥形珠、长管等形状,更被制成圆片、长条形、弯月形琉璃蜻蜓眼镶嵌于铜壶、铜镜、金铜带钩、青铜车马件、漆罐、陶罐等器物上,彰显主人的华贵身份。
上海玻璃博物馆的此次展览,共计展出珍贵的古代玻璃蜻蜓眼饰34组,每一件展品都精美绝伦,带着其独特的图腾文化,反映了战国时代高度的审美,和当时精湛绝伦的制作工艺。其中有些展品极为罕见。如两颗有蛇的纹饰的战国珠子,可以说是古代灵蛇衔珠报恩传说之“随侯珠”的形象表现。另一陶罐,内髹黑色大漆,外面铺满蜻蜓眼纹饰。许多研究者和收藏家看得也连连称奇。
据了解,目前仍很少有收藏家和收藏机构对古代蜻蜓眼珠进行系列收藏研究的。这个展览到全国各地的藏家那里寻觅,精挑细选,才最终汇成此展,可谓“千年等一回”。看完展览回到重庆后,我对这琉璃珠可说是念念不忘,一天正好到我亦师亦友的古玩行家家里去玩,说倒这,就让他是不是帮忙给找点来玩(他暗地里做古玩生意,有人给送货),结果他说这些玩艺的价格比玉都还贵,也只有大墓中才有,一般是王公贵族、巫师(国师)类的人的墓才有。一般人难以找着,即便手中有一两颗。也难有好的品像,琉璃本就不好保存,几千年划过如有博物馆这种品像的,有也贵得离谱,不成系列收藏也不趣。哎,算了,就看博物馆的吧,上手玩是玩不起了。
希腊神话中,灵蛇被视为生命的象征,代表着“优美、智慧与永恒”。埃及法老的王冠、王后的头饰上,灵蛇图样被黄金和宝石精心打制,彰显法性的威仪、神性的力量。中国远古神话里,伏羲女娲皆是人首蛇身。女娲以泥土造人、熔彩石补天,这些皆是古老灵蛇文化的缩影。
地球上有许多古老的传说与符号,今人常常难以解读,譬如传说中的“随侯珠”:“随县溠水侧,有断蛇丘。随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丘’。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随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随侯墓)出土的173颗精美绝伦带着神一样眼睛符号的琉璃珠,使我们拨开历史的尘埃,得以探究古代中国琉璃的发展。
自公元前4000年两河流域文明的玛瑙辟邪眼珠,至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荷鲁斯之眼护身符,这种眼纹图腾一直象征着正义无畏,它拥有无限神力,能驱走恶魔,护佑平安幸福。蜻蜓眼珠饰广泛流传,逐渐覆盖地中海、非洲、欧洲、亚洲等地区,大约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传入中国。极富创造力的中国技师将“琉璃蜻蜓眼”制作工艺改良演化到极致,不仅继承了神性的力量,更演绎出时代的最高审美。拥有蜻蜓眼琉璃珠饰或镶嵌琉璃蜻蜓眼的铜器、玉器或漆器,是无上的尊荣。
“灵蛇献瑞,明珠耀世”,癸巳年在古琉璃珍宝馆举办战国蜻蜓眼珠饰展,如同一场让人等待了两千年的梦幻之旅。春秋战国时期的“随珠和璧”,即“随侯珠”与“和氏璧”并称,世上至宝也。战国蜻蜓眼琉璃饰品,其悠久深厚的图腾文化,其精湛卓然的制作工艺,已跨越时代和地域,成为世界古琉璃史上最浓厚凝练的一抹。
纵观各个文化领域里的图形符号,都有它们的渊源及意义。希望本次展览能够带领大家探寻蜻蜓眼图腾的渊源,了解其神秘复杂的流传,感受古代琉璃在历史宗教、艺术文化及现代科技领域的深远影响。也祝愿这些古琉璃珍宝拭去千年灰霾,永远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