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才能把讲话稿写好、写成功

 悟道修行慧能 2013-09-13

协助领导起草文稿是一项很崇高的职业

因为你要进入角色,必须站在领导人的高度,从领导人的角度去想去写,这就是在“以文辅政”,在干大事情。这还不崇高吗?当然,协助领导起草文稿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你不仅要经常了解领导人的思维方式、语言特色,而且要融会贯通,善于在文稿中精心体现,力争为讲稿增添几分重量,为领导增添几分光彩,使领导讲出他自己的风格来。能如此绝非易事矣。

难,并不可怕,关键是知其难而为之;苦,也没什么了不起,重要的是以苦为乐。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党的事业勇挑重担、自讨苦吃,这不啻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具备这样的心态和境界,不仅是从事文字工作之首要,而且会为你将来胜任各项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你会因此而拥有一笔一生都享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不管世事如何纷繁、人生多么坎坷,你都会坦然以待。

凡论事都有个标准。那么,评价讲话稿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呢?有人认为,领导满意就行。我倒觉得,不仅领导要满意,听众也要满意。不看署名,一看文稿从语言到立意,都是领导的风格,此其一领导满意;听完讲话,听众受益匪浅,连声称好,此其二听众满意。这样才算一篇成功的讲话稿。

那么,怎样才能把讲话稿写好、写成功呢?

要力求创新。领导讲话不同于一般的演讲,它不仅要有权威性、思想性,还要有鼓动性。以为要体现权威性,便措辞生硬,装腔作势,危言耸听;以为要体现思想性,便唯书唯上,照抄照搬,概念连篇;以为要体现鼓动性,便油嘴滑舌,信口开河,哗众取宠,都是写讲话稿之大忌。要体现领导讲话的特点,使领导讲话既全面又独特,紧紧抓住听众,收到好的效果,必须在创新上做文章。

首先立意要新。 “天下文章一大抄”,那是指资料,但立意不能抄。要像古人讲的, “陈言务去,言必己出”,努力写出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深邃思想,使听众从中有所收益和启迪。

其次体式要新。古人讲“文无定势”,起草领导讲话要以传达、贯彻领导者的思想、观点为主旨,不应拘泥于一章一法的限制和束缚;要突破传统“套路”,在保证观点鲜明、思路明确、措施有力、结论准确的前提下,力求使讲稿体式与讲稿内容和谐地统一起来。

再就是语言要新。讲话稿的语言不能像散文那样多姿多采,但也不能是白水煮豆腐——淡而无味。要讲点文采,使语言表述中多一些神韵和情趣;要讲求现场效应,将枯燥的问题讲得生动、有趣,将深奥的道理讲得明白、流畅,从而对听众产生较强的感染力。

要努力改造世界观。这是提高文稿质量的根本问题。古人讲文如其人,就是说文章与其作者的做事习惯、处世风格、思想观念是一致的。协助领导起草文稿,必须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要在努力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学习, “采故实于前代”,走进传统,走出传统; “观变通于当今”,反映现实,高于现实。《文心雕龙》里讲“积学以储宝”,并指出它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积累知识,还要通过学习改造世界观。要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政策学习,加强对历史、文学、哲学等知识的学习,加强对最新科技知识的学习,还要特别注意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实践出真知,群众是老师。要注意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诚心学习群众的经验、智慧,学习包括生动语言在内的一切值得学习的东西,并自觉运用到文稿起草中去。 “非博学不能综其理”,要通过博学广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改造自己,努力成为“杂家”,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秀才”。

要勤思善思,渐修顿悟。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说“行成于思”。起草文稿也要敏于思索,勤于探求。接受文稿起草任务后,心理上不能有太大的负担,以免影响思维。动笔前,要考虑领导同志以什么身份在什么场合讲,听讲对象是谁、有什么心理需求。正如毛主席所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否则,讲话稿再写得天花乱坠,听众也会感到索然寡味,无动于衷,也就达不到讲话的效果。起草过程中,要考虑思维逻辑、语言逻辑和文稿结构。古人讲的文章三段说——凤头、猪肚、豹尾是对的,其实领导讲话也不外乎此。

开头,要找准切入点,造成一种气氛,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中间,要突出讲话的中心,给听众一个明晰透彻的概念;

结尾,要总括全文,有力地收住,给听众留下鲜明、难忘的印象。稿子写完后还要多看、多改,反复推敲,甚至大声诵读,看能否打动自己。功在文外。要做到下笔如有神,平时就要多读多看,肯动脑、善琢磨,以启迪灵感、促发悟性。只有这样,才能潜移默化地把所思所得体现在文稿中。这是个长期磨炼的过程,所谓渐修顿悟矣。

要尽量写短些、精粹些。现今有一种倾向,讲稿越来越长,好象越长越能显示出领导的水平。当然,也有长而优、非长不可的,但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文稿是必须弃而舍之的。因为冗长而空洞的讲话,群众不爱听,效果是决然好不了的。讲话长,原因很多。有的是政策水平低表述不清,讲话自然长;有的是低估别人的理解能力,什么都要苦口婆心一番,必然成为“罗嗦先生”。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炼,视繁冗拖沓为文章病忌。现代社会节奏快、效率高,也要求领导讲话尽量写得短些、精粹些。能用一句话讲清的,就不用两句话,能用300字讲清的,绝不写500字。当然也要注意,文章的长短不可单以文字多寡论。该长则长,该短则短;该繁则繁,该简则简。长与短,繁与简,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所谓“久则论略,近者论详;略者举大,详者举小”。也正如作画一样,该精雕细刻的地方,要不惜笔墨,汨汨滔滔,求其穷形尽相;该粗略的地方,则要惜墨如金只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一个人人皆可意会,而未必尽能言传的妙境。删繁就简,言简意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据说国外有个作家为把文章写短,是用单腿站着写的。协助领导起草讲稿倒不至于这样,但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尽量做到文短意丰、义明理达。

如何写好文稿和讲稿,涉及的方面很多。记得郑板桥有句诗: “画到生时是熟时,”写文章也是这样,多写多练,孜孜以求,锲而不舍,写得不会写了,也就写好了,这是生熟的辩证法。鲁迅先生也说过: “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不由天由谁呢?只能是自己。只要自己以苦为乐,锲而不舍,既修才学,又养胆识,长此以往,就一定能够渐修顿悟,成为“大把式”、干出大名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