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梦”的破灭——从《泰坦尼克号》到《了不起的盖茨比》

 安静的小草堂 2013-09-14

1912年,穷小子杰克在泰坦尼克号上与贵族小姐罗丝一见钟情,两人冲破重重险阻,私奔来到纽约。杰克为了给罗丝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闯荡江湖,遭逢变故,多年杳无音讯。罗丝的未婚夫,贵公子卡尔已经在纽约立足,仍苦苦追求罗丝,罗丝以为杰克已死,经不住卡尔的软磨硬泡和母亲的苦苦劝说,嫁给卡尔。

1920年代,一位名叫盖茨比的金融大亨在纽约崛起,罗丝的堂弟尼克来到纽约打拼,住在盖茨比城堡旁边,邀请罗丝来他的住所喝茶。也不知是不是上天安排,罗丝遇到了盖茨比,而盖茨比的真实身份,就是失踪多年的杰克。。。。。。

看了一遍《了不起的盖茨比》,就忍不住想起《泰坦尼克号》。这不仅是因为两部电影都是由莱昂纳多主演,也不仅是因为能把两段故事拼接成一段。事实上,之所以有可能把《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和《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故事拼接成一段,而且前后都能很容易地讲得通,恰恰是因为杰克-罗丝-卡尔和盖茨比-黛西-汤姆在角色关系,人物背景(社会阶级)方面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不可否认,如果杰克是“波士顿道森家族”的贵公子,《泰坦尼克号》的爱情故事可能根本无法发生,因为处在相同阶级的杰克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新鲜感,把罗丝从“每天都是聚会”的枯燥生活漩涡中解救出来,即使发生了,也不过是“布尔乔亚们互相诱奸彼此的妻子”。只有杰克是穷小子,这段故事才谈得上“冲破阶级压迫的旷古绝恋”。

电影相对于小说的好处,就是更加形象,可以把作品想表达的思想用符号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泰坦尼克号上,泾渭分明的头等舱、二等舱、三等舱象征卡尔对杰克的阶级压迫,卡尔的阶级统治地位,又形成了对于罗丝的男权压迫。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类似的隐喻也有很多。

 

这个斑马装男人拿着一个巨型的香槟酒瓶往醉酒女人身上喷洒金银箔纸,隐喻了什么?

马克思会说:“金银箔纸是资本的象征,这隐喻了人的物化和异化,一部分人凭借私有财产压迫另一部分人。”

生于马克思之后,与马克思的学说颇多联系的弗洛伊德会说:“香槟瓶象征男人的阴茎,而金银箔纸则象征XX,这隐喻男人凭借私有财产的优势争夺与女XX配优先权的冲动。”

(考虑莱昂纳多主演过《禁闭岛》、《盗梦空间》中的精神分析元素,以及好莱坞导演对于精神分析元素的热衷,上述对于场景隐喻的剖析绝非生搬硬套)

而我要说,财富权势的阶级分化,导致不同阶级男XX配权的不平等(汤姆有妻子黛西还私处沾花惹草,乃至勾引修车店老板威尔森的老婆),以及男女地位的不平等(黛西只能忍受汤姆的出轨),而杰克与罗丝的相爱,以及盖茨比与黛西的旧情复燃,反过来则意味着对于阶级压迫的反抗,以及对于平等的追求,乃至对于妇女的解放。

 

我们看《泰坦尼克号》,可以发现代表阶级压迫的反面角色,包括卡尔、罗丝的母亲都是英国贵族出身,而杰克则是美国人,借杰克晚礼服,指导杰克参加上流社会晚宴的玛格丽特布朗夫人,则同样是美国人,罗丝正式改名罗丝道森,默默宣誓要实现和杰克未实现的梦想,这一情节同样是在自由女神像的见证下完成的。想当年,无数欧洲的穷人渡尽劫波来到北美,并踏着印第安人的尸骨西迁拓荒,为的就是实现在财富和地位上能和“老欧洲”平起平坐的“美国梦”。权势是最好的春药,在财富地位上还不能与卡尔相抗衡的杰克,竟然能成功拐走卡尔的未婚妻罗丝,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足以感动亿万美国人,勾起他们筚路蓝缕的历史记忆。《泰坦尼克号》之所以能够在美国获得巨大成功,恐怕也是因为在美国人民看来,杰克不是凭借画画或者甜言蜜语征服了罗丝,而是通过勾勒美丽的“美国梦”解放了罗丝的心灵。“祖龙虽死魂犹在,孔学名高实糟糠。”杰克虽然葬身大西洋深处,他的精神却通过罗丝得以发扬!

 

“美国梦”的核心是什么?平等和自由,平等自由不是抽象的,是有着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的,美国人所追求的平等自由,其实就是不断赚钱的自由,最终实现财富地位上和老欧洲平起平坐,甚至超过老欧洲。因此,“世间无人比美国人更爱钱”(in no country in the world is the love of property more active and more anxious than in the united states),对于金钱的渴望渗入美国人的灵魂和国民性格,构成“美国梦”最深层的意识。而事实上,1912年杰克的遗憾,已经被1920年代一战之后的汤姆们和盖茨比们实现了,聘请法国管家,甚至把诺曼底的城堡大门也拆了下来,安装在自己宅邸中,无一不暗示着老欧洲的没落和新大陆的崛起。

 

对于金钱的渴望有没有限度?就一个人的真实需求而言,如果以吃饱穿暖居住环境舒适为标准,对于金钱的需求确实是有限度的。但是一个人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金钱反过来会制造新的需求,黛西嫁给汤姆之后,已经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么盖茨比要重拾旧情,就必须通过城堡喷泉钢琴名车制造浪漫,盖茨比在经济实力上赶超汤姆,也让汤姆产生了压力,汤姆为了捍卫男人的尊严,又必须努力提供给黛西更加奢华的生活。对于金钱的渴望无止境地膨胀,不是因为一两个人在主观上“拜金”,而是因为整个社会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金钱至上”的价值尺度和法则,把人的尊严和幸福建立在金钱基础上,不要说没钱,哪怕钱没人家多,尊严和幸福都随时可能被剥夺。因此“世间无人比美国人更爱钱”,实际上是一种集体贫困心理,“美国梦”攫取越多的财富的同时,必然制造更多的“贫穷”。

综合全剧,盖茨比在追求黛西,尤其是面对敌人汤姆的时候,始终是紧张、浮躁缺乏自信的,

在纽约酒吧初次见面就逃之夭夭,而在第二幕后半段,当图穷匕见针锋相对时,盖茨比第一个沉不住气,当着黛西的面宣泄完积压多年的怨恨,又首先退缩服软。如果盖茨比真心爱黛西,“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完全可以在汤姆面前理直气壮,你的财富是有价的,我的爱情却是无价的,甚至在当初就可以抛下荣华富贵和黛西私奔。但是盖茨比没有这样做,因为在这个时候,占有欲已经僭越了爱情,黛西沦为了两个男人竞标的一件奢侈品,价高者中标,谁赢得黛西,谁才能证明自己在金钱地位上的优势。而在汤姆这个根深蒂固,甚至能够左右新闻舆论(把自己的情妇硬说成是盖茨比的情妇)的豪门贵胄面前,盖茨哪怕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是富而不贵,仍然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觉得自己还很“贫穷”。

 

尼克在第二幕的中间点的画外音说:“如果盖茨比仅仅占有黛西就好了,可是他把这个女人纳入他人生的规划中。”黛西既然已经是两个男人竞标的一件商品,服从的自然是“金钱至上,价高者得”的法则,如果盖茨比不愿意抛弃荣华富贵,那么单纯地按照金钱的逻辑,在财富和地位暂时无法凌驾汤姆的时候仅仅和黛西私通,那问题还算简单了。可是盖茨比偏偏要在冷酷的金钱逻辑中,不切实际地掺入一份温情脉脉,宁可抛弃身家性命也要代替黛西承担撞死汤姆情妇的罪责,这是因为盖茨比发觉,金钱在把黛西商品化的同时,也把自己边缘化,他必须证明黛西不是一件商品而是他的爱人,才能证明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自己的真实存在。而事实告诉我们,撞上了冰山,就算“泰坦尼克”也会沉没,盖茨比田园牧歌式的情怀,在冷酷的“金钱至上”的法则面前,仍然是不堪一击。

 

就像在盖茨比生前没什么人认得他一样,盖茨比死后,也没有多少人为他送葬。

 

如果说从欧洲开往新大陆的“泰坦尼克号”,象征罗丝在杰克的“美国梦”的感召下,抛弃“腐朽的老欧洲”,投向美国式的平等与自由的新生活,那么《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小说结局(电影没有明说)中,汤姆和黛西夫妇前往欧洲度假,回到了“腐朽的老欧洲”。在《泰坦尼克号》中,三等舱狂欢中的爱尔兰-凯尔特音乐和踢踏舞,象征青春与解放,而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爱尔兰夫妇,一个酗酒终日,一个沦为玩物,遭遇凄惨的结局,暗示着建国之初美国人所梦想的平等自由幸福的新社会,已经蜕变为一个金钱至上、阶级压迫的腐朽社会,“美国梦”的内在逻辑最终击垮了“美国梦”本身。

 

 

《泰坦尼克号》上映于于资本主义繁荣期的1996年,所有美国人正在狂欢“历史的终结”,而《了不起的盖茨比》则上映于资本主义萧条期的2013年,汤姆在这里,正代表顶端的“1%”,而盖茨比则象征着虽然努力奋斗,却仍然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99%”,对于田园牧歌般平等自由幸福的“过去”的怀念:“希望正离我们而去,但这并不重要,将我们的双臂伸得更远,终有一日,我们继续航行,逆水行舟,被不断地退回,直到回到往昔岁月。”由此看来,电影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的晴雨表呢?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中国人也已经提出了“中国梦”,如果我们的“梦”仅仅是“美国梦”的简单复制,做不到批判和超越,那么盖茨比的悲剧会不会在我们身上重演呢?从这个角度,盖茨比是你,盖茨比是我,盖茨比是我们所有正在追逐梦想,却不一定知道自己追逐的究竟是什么的人。

来源:夏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