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现与培养孩子的兴趣是教育的关键

 Triumph 2013-09-14
一、什么是兴趣

    兴趣是我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例如,对视障教育工作有兴趣的人,总是关心着报刊杂志上有关视障教育工作的报导和文章,注意新出版的视障教育书籍。总之,他们会经常注意而且爱好有关视障教育的一切东西。对音乐和文学有兴趣的人也是如此。一般说来,人们对自己的事业或工作总是感兴趣的,因此,人们的思想常常集中和倾向于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中的问题,在谈话中也常常把话题转到这方面来,这就是所谓“三句不离本行”。

    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例如人们对食物的兴趣,就是由于取食的需要。但是人们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因为兴趣不仅是在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主要的是在精神和文化需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人们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因此人们的兴趣也不断地丰富起来。

二、兴趣的种类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两种:

1.直接兴趣

    所谓直接兴趣,就是由于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引起的兴趣。例如看电影、电视、戏剧或小说等,许多人都会产生直接兴趣。

2.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就是对于某种事物本身并没有兴趣,而是对于这种事物未来的结果感到需要而有兴趣。例如,我们对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本身并不一定感到兴趣,而且有时会因为遇到困难而苦恼。但学好科学技术,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却是我们深感需要而非常有兴趣的。这就是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在学习活动中,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间接兴趣,间接兴趣也可转化为直接兴趣。学生遇到简单的、容易的、有趣的知识时,便会产生直接兴趣;一旦遇到复杂的、困难的、枯燥乏味的知识时,便需要有间接兴趣来维持学习。当学生对掌握某种知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时,就会对它产生间接兴趣,从而激励自己去学习那些本无兴趣的知识。当学生通过顽强学习,克服了学习中的困难,便又会对这种知识产生直接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既简单又容易、既生动又有趣的知识,也会遇到既复杂又困难、既枯燥又乏味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善于使这两种兴趣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兴趣的作用

    兴趣对于人们活动的作用可以有以下几种不同情况。

1.对未来活动的准备作用

    儿童早期的兴趣可以对他未来的活动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儿童幼年时对汽车或拖拉机的兴趣,以后可以转变成对物理的兴趣。

2.对正在进行的活动有推动作用

    例如,一个人在从事某种技术活动或学习活动时,如果对这种活动有浓厚的兴趣,就可以使他更加积极地从事这种活动,并推动这种活动进一步发展。

3.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有促进作用

    活动的创造性态度表现在会经常寻找最完善的方式来进行活动。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已经习惯了的、狭小的活动范围内探寻新的活动方式,那是不容易成功的。如果他的兴趣比较广泛,眼界比较开阔,就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启发,这有助于促进他的创造性态度的发展。

    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因此,学习兴趣问题,一向受到众多教育家的重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

四、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使孩子把社会和学校向他提出的客观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学习兴趣;兴趣的激发是把已经形成的、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

1.深入引导孩子,使兴趣逐步深化

    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实践经验表明,采用生动的、适合孩子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功地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因此,家长应根据孩子不同时期的年龄特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让孩子有机会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发掘孩子内在的潜质。

    人的兴趣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等三个阶段。有趣往往是由某些外界的新鲜事物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其特点是:随生随灭,为时短暂。乐趣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一般说来,有趣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有限,因此,家长应当引导孩子从有趣逐渐向乐趣转化。乐趣虽然能使孩子在快乐中学习,但它还不足以推动孩子去为了某种目标而奋斗,所以乐趣只有上升到了志趣,才会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使孩子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教一些3~5岁的儿童识字。在第一次识字过程中,有几个儿童很成功,第二天他们会很高兴地继续学习。有几个儿童在第一次失败了,第二天他们就不再热心了;经过几次失败,他们甚至厌倦这个活动,不愿再继续下去,或者想作别的活动,或者躲着不愿意来了。即使经过称赞表扬,他们还是不喜欢这个曾经失败过的活动。后来,其中有些儿童经过劝导、鼓励,在识字上取得了成功,他们才逐渐对识字表现出热心的态度。所以学习成功是最能够使学生感到满意,并愿意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如果他们克服了较大的困难而获得成功,他以后的学习便更积极、兴趣就愈浓厚。因此,家长或老师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要使孩子不断获得成功,对成功者要给予鼓励和赞扬,要给予恰当的评估,不能对其学习结果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3.要善于将孩子原有的动机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和激发孩子新的学习兴趣

     在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利用孩子喜欢游戏或讲故事等活动的兴趣,把这种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有一位家长发现孩子有要当医生的理想,可让孩子做“当医生”的游戏,家长扮演“病人”,孩子扮演“医生”给“病人”“看病”、“打针”,在活动中要引导孩子明白,想当一名医生必须掌握很多知识,要知道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就要学好生物学、生理卫生、化学等学科知识。这样孩子想当医生的动机就能成功地迁移到学习上来。

 1.培养中心兴趣,发展孩子特长

    从兴趣的广度来看,兴趣可分为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两种。中心兴趣是对某一方面事物或活动有着极浓厚而又稳定的兴趣;广阔兴趣是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都具有广泛的兴趣。现代科学的发展,首先要求学生具有广阔的兴趣,多方面地摄取知识,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然后再要求在某一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钻研,培养起中心兴趣。广阔兴趣是中心兴趣的基础。基础扎实了,中心兴趣才会牢固可靠,而中心兴趣突出了,广阔兴趣才具有实际价值。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应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孩子的广阔兴趣;在培养广阔兴趣的基础上,发展中心兴趣,并对中心兴趣进行培养和引导,使中心兴趣逐步发展为其特长。

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发展孩子的兴趣和优势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可以说是一种本能。好奇心人皆有之,在儿童期最为强烈,它主要表现在好问、好动方面。求知欲是人们积极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欲望,它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儿童时期是求知欲望最旺盛的时期,如果对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反复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活动中,好奇心不仅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甚至会导致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或发现,而求知欲不仅是学生走上科学之路的诱因,也是促使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机。因此,我们一方面要促使好奇心尽快地向求知欲发展,最终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珍惜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提高兴趣水平,使这三种心理因素都得到培养和发展。这样,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习效果才能得以提高。

3.家长应了解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优势和特长

    家长应根据孩子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各种教育训练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在培养开始前,或培养训练结束后,对孩子的情况要作详细记录。例如,孩子在活动中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有浓厚的求知欲望?精力是否充沛?各种能力达到什么程度?所做记录,除定性描述外,还应有定量说明,孩子达到的数量是多少?而普通孩子达到的数量又是多少?在培养兴趣活动中,在长期观察中,分析自己孩子是否有特长,如记忆力是否特别好?手指是否特别灵敏?力量是否特别强?听力是否特别好等等。并让孩子参加某项竞赛或演出,显示其特长。

    发现孩子在某方面有特长后,家长应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可请有关专家或老师给予指导,制定培养训练计划,有目的地按要求去进行培养,发展孩子的优势。
 
孔老夫子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学、好学、乐学,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在学习上自强不息。学生有了对学习的热烈情感,就会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探求新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两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出发,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去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总之,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效率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
        兴趣的发展规律是从有趣到获得乐趣,最后产生志趣。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如果他的启蒙老师说话风趣幽默或者说他被这一学科的优美图画等所吸引,他就会特别关注这一学科,也乐意上这一学科。有趣是一种必然的、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这一阶段维持的时间不长,且在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有限。所以,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有趣逐渐趋于稳定、集中,向乐趣转化。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乐趣的持续时间较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