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女须知救命四法

 翠明红枫 2013-09-14

 
        现在,老人出现中风的情况很平常,如果老人在家里出现中风症状,千万不要移动,在叫救护机车的同时,要采取传统救命措施:
 
        一、半身不遂(不管脑出血还是栓塞)出现口眼歪钭,马上取缝衣针将双耳垂最下点刺破,各挤出一摘血,病人马上缓解,过后一般很少留下后遗症。

  二、心脏病猝死发现后,马上脱掉袜子,用缝衣针先分别刺破十个脚趾尖,然后各挤出一滴血,病人很快会即清醒过来。

  三、不管哮喘还是急性喉炎等,发现病人出不来气,憋得脸红脖子粗,赶紧用缝衣针刺破鼻尖,挤出两滴黑血即可缓解。

  四、抽羊角风(癜痫)后,取出缝衣针刺破人中穴挤出一滴血马上缓解(人中穴在鼻唇沟的中间)。

  以上四法均为民间传统的针刺疗法,请放心操作,可在10秒内见效。

附:中风突发前兆  云游老道

脑中风,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脑中风。中风之所以如此致命,在于中风发病急促,3小时内抢救才有效。然而中风发作前身体往往会出现一些前兆症状,可以第一时间采取预防措施。那么如何揪出中风前兆的“蛛丝马迹”呢?

​   
中风发生前数小时甚至一个月之内会出现一些前兆症状,如口歪眼斜、突然头疼、说话不清、全身发热等,如果发现前兆症状时及时采取措施,便降低了中风致残致死的风险。临床实践证明,抢救脑中风的最佳时间是3小时之内。中风突然发生,若仔细观察,在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那么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辨识中风的症呢?

1.哈欠连绵:​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2.口吃:
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3
.一过黑蒙:
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4.视物模糊:
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5.剃刀落地:
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6.偏侧麻瘫:
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7.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
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8.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
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9.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10.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这是由于大脑缺氧所导致的。
11.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 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
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12.让病人笑一下或是吐一下舌头,观察病人的嘴巴和舌头,看看是否有口角歪斜,伸舌向左或右偏。
因为有些中风患者都会有嘴歪或是伸舌歪斜的症状。
13.让病人说一句简单的话,看是否连贯,若出现口齿不清或失语等情况就要引起注意。
还可以让病人喝口水,观察是否有呛水出现,因为通常情况下,部分中风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反射障碍。
14.可以让患者举起双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肢体乏力、麻木等状况,就要引起警觉。
即使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又名TIA),患者出现单侧肢体乏力、麻木,24小时内又恢复知觉,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也是中风的一种症兆。一旦发现患者有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家属都要警惕脑中风的危险,应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杨医生提醒广大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平时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寒冷时不宜早起锻炼身体,不宜吹寒风。

中风存三大危害 ​应抓住1—4.5小时黄金抢救期

在我国,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中风导致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冠心病,甚至超过所有恶性肿瘤造成的死亡数总和。中风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然而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中风的有效治疗手段都非常有限,而且中风很容易再次复发,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认识中风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联合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及39健康网,特别邀请国内知名的脑血管病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徐安定教授做客南方健康大讲堂,与大家分享中风防治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呼吁大家,不要被动等待,主动出击,防微杜渐。

三大危害:死亡、瘫痪、痴呆

中风也叫卒中,是由于脑血管问题导致的急性脑部疾病,好发于老年人,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此病的发病人数不断上升,而且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四五十岁的患者并不鲜见。

中风带来的危害极大,无论是脑出血(爆血管)、脑血栓均可能导致病人死亡,绝大多数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包括全瘫痪(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部分瘫痪(部分生活自理),已经麻痹、麻木、没有感觉等等,中风俨然成为成年人导致残废的第一位原因。

对智力的伤害也会另患者痛苦不堪。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痴呆、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卒中后痴呆10%,即使幸运不痴呆,但整个智力水平不同程度下降的比例(认知损害)发生高达60%-70%。一人中风,将给家庭带来巨大压力。

中风离我们有多远

中风的发生和一些因素紧密相关,凡是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患中风的可能性都较高。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得中风呢?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特别性伴有房颤、高脂血症,以及有缺血性心、脑、肢体血管疾病的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及有家族有中风史的人都是易发病人群。不良生活习惯嗜好也是隐形杀手,包括吸烟、酗酒、肥胖、运动偏少、摄盐过多、口服避孕药等。拥有以上危险因素越多的人,危险性越高,当然这些危险因素绝大部分可以调控。患者中随意停药、自行换药或者不规范预防治疗的病人,也容易再次出现中风。

警惕复发的高危因素

大家知道中风其实是一种血管疾病,血管疾病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血管壁出问题,血管壁出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分两种,一种是高血压所引起的动脉硬化,另一种是动脉粥样硬化,这是相对中等大小血管的一个硬化,而这种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危险因素就是糖尿病和高血脂,高血脂可以直接把脂肪沉积在血管壁上面,而糖尿病本身就经常合并有血脂代谢的异常,很容易出现血管壁的粥样硬化,加上高血糖本身它对血管的内膜,也就是内皮的损伤是严重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糖尿病的病人经常会复发,有一次两次,甚至5次、6次反复复发的病人,非常多见。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抓住1—4.5小时黄金抢救期

对中风患者,一旦发病,必须抓住黄金抢救期,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以脑血栓(脑梗塞)为例,抢救黄金期是1—4.5小时,1小时内打通血管可能对病人的康复有极大好处,3-4.5小时内获得及时抢救还可以的。超过4.5小时,只有极少数病人有希望,超过6小时,特别是12小时之后,再抢救,几乎作用不大,反而带来极大的脑出血风险,甚至可以致命。

当患者出现脑出血,多数病人出血会在几个小时内越出越多,血肿及引起的水肿会导致周围细胞死亡,甚至脑内压力过高而死亡,早期止血,或者清除血肿,降低脑内压对救治病人有极大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