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看悉尼歌剧院外观
当我第一眼眺望见悉尼歌剧院外观的时候,心中很是激动。远远望去,这些高低不一的“贝壳”依次排列,前三个一个盖着一个,面向海湾依抱。聚焦观之,又疑似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船帆屋顶剧院”。

转到悉尼湾,大巴停在高楼边,走向岸边回首望,现代化的高楼耸立,特显繁华。延伸向悉尼歌剧院的通道很是宽敞,有上下两层。
 南端入口处,见一部分通道边围着栅栏,在搞维修。前有宽97米的大台阶,车辆入口和停车场设在大台阶下面。
 据相关资料介绍:1956年,丹麦37岁的年轻建筑设计师约恩·乌松看到了澳大利亚政府向海外征集悉尼歌剧院设计方案的广告而参与的。这使我想到,这种不分民族国界的征集设计方案的做法,实是令我们大叹其自己国内的观念落后。
 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超俗脱群的设计,据设计者晚年时说,其创意是来源于橙子,正是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从这个角度仰望,后面的两个倒像个欲开口的蚌呢。
哦,灵感来自生活。
 那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
白格子釉磁铺盖,整齐划一。
“喀嚓”一边面角,带回来数数看。呵~~
 歌剧院整个分为三个部分:歌剧厅、音乐厅和贝尼朗餐厅。得买门票,我们只能徘徊于外。
第一组壳片在地段西侧,四对壳片成串排列,三对朝北,一对朝南,内部是大音乐厅。第二组在地段东侧,与第一组大致平行,形式相同而规模略小,内部是歌剧厅。第三组在它们的西南方,规模最小,由两对壳片组成,里面是餐厅。其他房间都巧妙地布置在基座内。
 悉尼歌剧院最后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开幕式邀请了英国女王亲临现场。在英国女皇伊丽莎白二世的亲自主持下,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随后,澳大利亚指挥家唐斯挥棒首演了普罗科菲耶夫的《战争与和平》。
走近她,仰头加转视,感觉好高好大的。
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回首悉尼歌剧院,体会她那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评价。

如果有时间,邀上三五好朋,坐在这弧形的海湾边,听大型游轮笛鸣停泊扬帆;观帆船游艇穿梭于海港大桥;与海鸥嬉戏共餐……
那是何等惬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