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古籍善本收藏

 率我真 2013-09-14

谈古籍善本收藏

内容提要

讲述现代古籍市场,预测其发展前景。古籍市场发展良好,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具有保值功能,为较好的投资产品。以手中的清古籍善本<明刊嵇中散集精本>为例,分析其市场价值。

关键字: 古籍 <明刊嵇中散集精本>

一 现代古籍市场投资前景

本学期,我们详细学习了关于如何鉴定古籍善本的方法,并对古籍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我认为,相较与现在日益火爆的瓷器,玉器收藏,古籍善本的收藏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虽然现在古籍的价格虽然还不是很高,但是,如果现在出手,不失为一项有良好回报的投资产品。从近年的拍卖行的文物交易结果看来,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古籍的成交价格可谓稳中有升。比如中国嘉德古籍善本专场总成交额为2878万元,成交率达75%。其中“过云楼”旧藏的179种古籍善本,包括世存孤本南宋《锦绣万花谷》,被一位神秘买家以2310万元的价格整体购得。
【1】造成怎么火爆市场的原因有四:

首先,古籍是“不可再生资源”,好的东西只能越来越少。当然这一点对于其他文物艺术品,道理都是一样的。但是,古籍,因为其具有的特殊的文化价值,在众多文物中可谓翘首。因为其最起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从而决定了其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一个朝代拥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尤其表现在书本上。比如唐代的印刷品主要是一些宗教性的东西,比如佛经,以及日常生活需要量比较大的东西,象历书,就是黄历等。

【2】这和唐代国主的宗教信仰不无关系。如果能深刻的了解古籍的话,对我们认识历史有着较好的帮助。

其次,想必其它杂项,古籍收藏相对入门简单,短期回收快.毕竟是盛世收藏嘛。关键是在目前的古籍市场上,刻本的赝品并不多,因为伪造的成本太高,不可能获利。

再者,民间资源丰富。我曾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上看到不少好的明,清线本。而普通收藏群体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所问者寥寥无几。比如明、清,甚至民国时期的精刻本,在过去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从存世量和市场表现来看,都非常强劲,一般只需千元就可以买到一部比较好的晚清及民国时期的精刻本。清版书由于存世量较大,清中叶及晚清的版本,市场价还不是很高。但清初康熙、乾隆年间的版本仍具有很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

当然,我们也要明白何谓古籍善本?清朝版本目录学家张之洞的解释是:一是足本,没有删节和缺卷;二是精本,精校精注,错误极少;三是旧本,即传世很久的木刻本、传抄本和线

装书。古籍版本分为:手抄本,刻印本, 写本、影写本、精抄本、稿本、彩绘本、原刻本、重刻本、精刻本、精刻本、修补本、配本、百衲本、邋遢本、活字本等等。现在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是刻印本,活字本.

按照刊刻时代区分,有以抄写本为图书的主要形式唐刻本、五代刻本、禰足珍贵宋刻本、辽刻本、西夏刻本、金刻本、蒙古刻本、元刻本、传下来以中后期作品较多,正统以前较少的明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等等。

二 分析手中清善本价值,并对其作初步的产品估值

我现在手中的资料是两本<曹子建文集>的线装本和一套两本<明刊嵇中散集精本>的线装本. 皆为家刻本。因为老师重点提到了印章对于古籍收藏的重要性.所以,我特地研究了一下。若其中有不对之处,敬请指点出来。

<明刊嵇中散集精本>【3】中印有“守恒杨忠藏书”的名章,及印有” 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教,鬻及借人为不孝”的训诫章. [就是说要爱书,后人若把书卖了或借给他人都属于不孝.] 并有“司厨丞印”的官印和“思进亝”和“祈寿堂主”的名章

思进亝是训诫章,并未有特定的含义,对于猜测其曾经的收藏者并无太大帮助。所以其意可以暂且不计。

“祈寿堂主(朱)” 为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刘墉的鉴藏章.在与现在可以找到的刘墉的印章做出对比后,我发现其印与真品无异。可认定为真迹。其篆字娟秀,流畅,字体一气呵成,隐有千军万马之势。刘墉的其他的鉴藏印还包括“若水轩”、“病起龛”、“宗汉之印”、“刘思若印信曰利”。

“司厨丞印”意味管理食堂,饮食的人的官印。但因为是官印,所以要和人名一起看才能确定此书曾经的拥有者是谁.进而推断此书价值。

“守恒杨忠藏书”可能为镇守恒州名为杨忠的人的藏书.如果和之前“司厨丞印”的名章相联系的话.就极有可能是镇守恒州管理饮食名为杨忠的人的藏书。

<明刊嵇中散集精本>我清乾隆以前的古书,保存完整。根据上文对于善本的定义,我以为此书可以归为善本。“明刊”是指明代刊刻的书,证明它有更早的明代刻本作为依据。只不过它所依据的这个明刻本我们见不到了,但是它在印的时候作过非常严格的校勘,那它的质量可能就比一般的明刻本好得多。所以此书是明代的书籍为模型,,然后到清代翻印的.

装帧方式为线装.线装书的封面上下各用一张纸,不包书脊。将书的外口戳齐,书脊剪切齐后,在书脊处边上打眼订线。采取四眼穿线装订的方法。印刷较为精良.卷首是 手写的,字体隽永秀丽.书籍保存完好. 当时的市场购入价是2500,现在应该升值不少。最起码15万因该是有的。

以上就是我对古籍的认识,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辛德勇 所说

[ 3 ]<<嵇中散集》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文集。嵇康身處亂世,在「談玄」氛圍中養成了 窮究事理的思維模式,強調道家的自然無為,揭露了傳統禮法和禮法之士的虛偽本質。

唐代藏书家杜暹在所藏书上都写下三句话:“清俸买来手自校,子孙读之知圣道,鬻及借人皆不孝。” 就是说要爱书,后人若把书卖了或借给他人都属于不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