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色不艳,质不腻——茶壶之冠宜兴紫砂

 华夏董氏大全 2013-09-15
紫砂壶收藏
紫砂壶
 

  色淳质朴,清雅野趣。紫砂在过去即是文人雅士们钟情结缘的案头雅供,在今天则更是众多收藏者追求搜寻的目标。

  紫砂壶是用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的特殊陶土烧制而成的无釉细陶器,呈赤褐、淡黄或紫黑等颜色。紫砂器开始于宋代,到明代中期开始盛行,明末清初时达到鼎盛。其中,明万历年间出现了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师徒等紫砂名家,合称为“壶家三大妙手”,他们烧制的紫砂壶尤其受到了文人雅士的青睐。

  鉴别紫砂,重在泥色

  好的紫砂壶有“色不艳、质不腻”的美誉,正适合文人们崇尚典雅、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能给人带来心静神宁的效果。古人描述的紫砂泥色为“无色土”、“岩中泥”、“天青”、“海棠红”、“朱砂紫”、“水碧”、“黛黑丝”、“铜绿”、“沉香色”等,其中,朱、紫、米黄是紫砂泥的基色,这三种泥土因为烧制时温度变化等原因,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

  从胎釉等辨别鼎盛期的紫砂

  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紫砂技艺的成熟和鼎盛期,现今除了出土器物之外,很少在传世品中见到真品,弥足珍贵。

  1、明中期紫砂壶

  明代中期是紫砂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紫砂壶胎体近似缸体,粗糙含杂质较多,手感较重。烧制过程中,没有使用匣体,器物表面沾有许多“沾釉泪斑”,严重的底部都有釉斑。紫砂壶由全手工成型,壶体由上下两节粘接而成,壶内有明显接痕和指印。壶体表面用木拍拍成,再用竹片精加工,表面留有竹纹痕迹,壶底稍变形内凹成锥体。壶嘴有指纹,采用镂塞法与壶身相接,所有接口均不修饰,无把,唯串线提梁式。明中期的紫砂壶有印款,都用竹片刻成,字边沿泥外翻,字体为楷书。

  2、明万历至清顺治紫砂壶

  这一时期的紫砂壶胎骨较粗,胎身凹凸不平,外观颗粒明显饱满,肉眼能看到颗粒状云母、石英。壶身常夹金砂,壶面质感丰富。手感舒适,不过仍然偏重。色彩方面更加丰富,有紫褐、灰褐、砖红、冷白等泥色。用手敲一敲,声音多为缸声,较沙闷。

  壶采用全手工拍筒身或镶筒身制作,流与把采用镂塞法,接口部痕迹明显,不作刻意修饰。型体以大为主,一般壶流为三弯,接口在壶身中间,流下部弯形较直较粗大,流上部较细。把型较大,多为耳型,上端明显粗于下端。工艺上不精细装饰,显得古朴典雅、大气稳重。款识基本上以竹刀或钢刀刻底印、舌沿、流下,并附干支纪年号,楷书为卞.羔内、把下无印款。

  紫砂壶七大优点

  根据紫砂壶固有的特性及特点,前人在使用中总结了紫砂壶的七大优点

  1、用紫砂壶泡茶,能够“色香味皆蕴”,“使茶叶越发醇郁芳沁”。

  2、壶经久用,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

  3、茶味不易霉搜变质,“越宿不搜”。

  4.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冷炸之皮,又可文火炖烧。

  5.紫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炙手。

  6.壶经久用光泽温润,宛如美玉。

  7.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