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容地说出“我想你”

 逍遥图书城 2013-09-16

NLP导读:中国人含蓄的性格,导致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轻易地对和重要的人说出“我想你”之类的话语。但其实关爱的感情不需要压抑。父母也好,孩子也好,也希望能从容地说出“我想你”。

从容地说出“我想你”

  “我想你”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然而,它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却是非凡的。如果孩子能够从容说出“妈妈/爸爸,我想你”,就会渐渐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成长为一个内心温暖,幸福的孩子。真诚地对孩子说一句“孩子,我想你”吧,教会你的孩子表达。

  儿子从小就知道,当他说出“妈妈,我想你”时,会得到妈妈温暖的拥抱和亲吻,而不是讥讽和嘲笑。

  这几天工作太忙,我将3岁的儿子送到他外婆家。晚上打电话时,儿子叽叽喳喳地向我汇报这几天的生活:家里的小狗很凶,外公总爱拿胡子扎人,外婆做的菜真好吃……最后,这个小男子汉压低了声音,一字一顿地说:“妈妈,我—想—你。”我的心头顿时一颤,柔声对他说:“儿子,妈妈也想你!”

  “妈妈,我想你”,对很多人来说,只是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话。可是,我每次听见儿子说时,都会非常感动。因为,它对我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觉得珍贵,或许是因为我从来不对母亲说“我想你”。每当在影视剧、小说中看到母女亲密相依、说悄悄话的情景,我都羡慕不已。我多希望能和母亲一起分享快乐和忧伤,多希望能依偎在母亲怀里撒撒娇,多希望她能成为我温暖的港湾。

  但是,我从来没有机会实现这些“希望”。母亲是一个情感粗糙的女人,她只提供给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她不会向我们表达情感,也不教我们如何表达情感。记得有一次,我鼓足勇气对母亲说了一句“妈妈,我想你”,她竟然不屑地说:“说什么呢,肉麻死了!”甚至,她把我的真情流露当成笑料,说给父亲听,让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蹩脚的小丑。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说过“我想你”这3个字。我开始变得内向、腼腆,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外读书的那些日子,我常常会想家,想念母亲。我记得她的生日,我知道她最喜欢的是鲜花,可是,我却无法告诉她我对她的爱,连个电话也不敢打,一封信也不敢写。我害怕,自己的感情会再次遭到她的嗤笑。我宁可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冷漠的人。

  于是,我学会了掩饰情感。青葱年华,面对自己钟爱的男孩,我心里激情澎湃,但表面上却装得若无其事,甚至还故意奚落他;面对心仪自己的人,我其实早已心知肚明,但却故意装得不谙世事、一派单纯。我不知伤了自己多少回,又伤了别人多少回。

  所幸的是,我没有错过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孩子他爸。否则,我会抱憾终生。可是即使对他,我也说不出充满感情的话。我对他的感情更多的是通过书信来表达。即使同床共枕,我也习惯于用白纸黑字来说:“我想你!”

  一直到现在,我和父母之间仍然有隔阂,我们只是进行最简单、最生活化的交流—“你吃了吗”“你睡得好吗”“你瘦了”“你工作累不累”……绝不碰触感情类的敏感话题。我已经没有勇气再说一句“妈妈,我想你”。

  正因为自己没有得到,所以我特别希望我的孩子能得到。

  在儿子还不会说话时,我就经常抱着他,看着他黑白分明的眼睛,充满爱意地对他说:“儿子,我想你”“儿子,我爱你”。奇怪,那些对父母和丈夫都难以启齿的话,对孩子却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出来。或许,这就是母爱的神奇力量吧。我竭尽所能地向儿子表达我的情感,并给予他一个投放感情的宽松、温暖的环境。儿子从小就知道,当他说出“妈妈,我想你”时,会得到妈妈温暖的拥抱和亲吻,而不是讥讽和嘲笑。当得到正面的反馈后,他渐渐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每当儿子从容而富有感情地说出“妈妈,我想你”这句话时,我都倍感欣慰。我不知道,在儿子心中,我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但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够知道我对他的爱。

  如果孩子每次想起妈妈时,都能有“温柔、温暖、抚慰、港湾”的感觉,那这个孩子一定是幸福的。而每个幸福的孩子身后,都站着一个成功的妈妈。她们从来不会忘记真诚地对孩子说一句“孩子,我想你”,就像孩子喜欢搂着她们的脖子,笑着说“妈妈,我想你”一样。

  祝福所有的孩子都能从容地说出:“妈妈,我想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