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上海自贸区

 心住至善 2013-09-16
日期:2013年09月10日 资料来源:兴业证券

投资要点
自贸区是对保税区的升级。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最主要的区别是两点,第一,自由贸易区是保税区在空间上的延伸,面积大幅扩大;第二,自由贸易区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开,保税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属于“境内关内”,仍在海关监管之下,受到诸多限制,而自由贸易区属于“境内关外”,进入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视同已经出口,免于海关监管,较少地受到经济干预;第三,自由贸易区所聚焦的产业已远远突破传统的贸易和加工产业的范畴,而是衍生到了金融、投资等领域。自由贸易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投资贸易便利、货币自由兑换、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区域。
深水区的改革——“自贸区”政策亮点。我们根据草根调研和各方信息,整理出自贸区可能涉及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①贸易壁垒进一步减少,更自由,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更开放,探索境内关外+负面清单管理+准入前国民待遇的监管模式。②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推动金融服务对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全面开放、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③税收优惠:所得税减免、出口退税政策完善。④政府职能转变。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简化行政审批流程。
自贸区将影响众多领域。自贸区将对贸易、运输物流、金融、地产、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随后激活相关配套行业,从而最终形成上海乃至全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自贸区设立后,必定吸引大量企业为享受利好政策而进驻区内,土地价值势必水涨船高,相关物业的租金也必上涨。自贸区打破贸易屏障后,零关税的实施、通关制度和手续的简化,将极大促进各类型贸易活动,上海有望发展成为一个“自由港”。金融领域的开放,将提升中国金融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自贸区将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商业环境,增强了对国内外企业经营投资的吸引力,从而增加了区内企业的数量和货物,这将利好相关运输与物流企业。同时,自贸区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将形成一个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聚集地,一系列配套行业也将受益。
“自贸区”是新一轮改革旗帜,未来有望推广。自贸区的全名叫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语是中国而不是上海,预示着试验不会只停留在上海,未来改革的动作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自贸区的建立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反复试错的过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涉及到各个行业和领域的细则接二连三的发布,其对市场预期的提升将持续。近期需要关注的重要事件是9月27日自贸区挂牌成立,以及三中全会之前自贸区方案的公布。

1、自贸区是对保税区的升级
1.1 上海自贸区背景资料
自贸区概念
自由贸易区大致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一些国家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互相消除关税、贸易配额等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美国、墨西哥建立的美墨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就是这种类型;另一种是一个国家在其境内的临港地方划出一块区域,免于海关监管,较少地进行经济干预,上海要建立的就是这样的自由贸易区,事实上,为避免混淆,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已做出解释,建议后者称为“自由贸易园区”。上海自贸区包括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港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面积共计28.78平方公里,是原先上海综合保税区的升级。
(自贸区示意 图1)

 

解读上海自贸区


2009年,上海整合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而成立了上海综合保税区,2010年9月吸收合并了新成立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2012年上海综合保税区进出口额超过1,000亿美元,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比重超过25%;2012年洋山港区、外高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占上海的90%左右,上海浦东和虹桥机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超过10%和25%,外高桥保税区以占全国保税区1/3的土地面积,贡献了近一半的经济总量。
1.2 自贸区是保税区的升级
我国的保税区是自由贸易区“中国化的产物”,自由贸易区是对保税区的升级。
(保税区介绍 图2)

解读上海自贸区


自由贸易区与保税区最主要的区别是两点,第一,自由贸易区是保税区在空间上的延伸,面积大幅扩大;第二,自由贸易区是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开,保税区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属于“境内关内”,仍在海关监管之下,受到诸多限制,而自由贸易区属于“境内关外”,进入自由贸易区的货物视同已经出口,免于海关监管,较少地受到经济干预;第三,自由贸易区所聚焦的产业已远远突破传统的贸易和加工产业的范畴,而是衍生到了金融、投资等领域。
自由贸易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投资贸易便利、货币自由兑换、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区域。

2、深水区的改革——“自贸区”政策亮点
根据草根调研和各方信息,整理出自贸区可能涉及的改革措施。
2.1 贸易更自由,投资更开放:境内关外+负面清单管理+准入前国民待遇
自贸区将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提升我国在全球贸易价值链中的地位。如:跨境融资租赁业务,支持各类融资租赁公司在区内设立项目子公司并开展境内外租赁业务;全球检测维修服务,鼓励设立第三方检验机构;离岸贸易,推进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建设,推动内外贸一体化;探索区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支持鼓励跨国公司在区内建立亚太总部;推进航运金融、中转集拼业务。
自贸区将创新境内关外、负面清单管理、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更加开放的监管模式。
境内关外:区域内视同国外,进出的货物就相当于进口和出口。区内可以免关税,免增值税,流通可以减免流通税,同时,这一监管模式将不仅仅局限于货物,与货物流动相关的人员流动、信息和服务流动、资金流动也将更加开放,最终将建立一个国际高水平的投资和贸易服务体系。
负面清单管理:通俗来说,就是由原先的“满足特点条件才可以做”改革为“不满足某些条件才禁止做”,实质是投资领域的进一步开放,取消对投资者的资质要求、股权比例要求、经营范围限制等准入条件,大幅降低投资门槛。
准入前国民待遇:即给予外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不低于在相似情形下给予本国投资者及投资的待遇,本质是“内外资一致”。自贸区将对投资项目核准、企业设立和变更管理、工商登记三个准入环节进行改革,尝试取消审批和核准,仅仅对有特殊需要的进行备案,自贸区内充分实现投资的自由和开放。
2.2 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史无前例
此次自贸区在金融领域的改革创新是以往此类措施没有涉及到的,由于开放度很高,草案也受到了来自各部委、一行三会的反对和保留态度,可见其力度之大,同时也反映了金融改革隐含的诸如金融体系动荡、资本外流等风险。
根据各方信息,自贸区涉及的金融领域的创新包括:
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机构融资拆借资金的利率实行市场化定价。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行先行先试:取消区内资本项目限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区内本外币资金可自由使用和转移,全面推动人民币在贸易、投资、金融中的自由的跨境使用。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自由转移其投资收益。
推动金融服务对民营资本和外资的全面开放:允许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资与外资合办中外合资银行;允许设立有限牌照银行;允许设立外商投资资信调查公司;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
允许部分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离岸金融业务是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同时也需构建离岸金融市场。试验区对国内商业银行离岸业务探索风险管理和制度完善也进行尝试,或将允许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从事离岸业务。
2.3 税收优惠
自贸区的整体税收环境将着力促进投资、促进贸易。主要亮点有:从事境外股权投资、离岸业务的企业,有望减免所得税;个人的资本收益的所得税的递延、减免;出口退税政策的完善,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支持融资租赁发展;高端和紧缺人才的奖励。
2.4 政府职能转变的试验田
自贸区内将充分实验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形成符合国际惯例和自由贸易园区发展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
自贸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新模式,这是较上海综合保税区的主要区别。所谓“一线”,是指国境线,“二线”是指国内市场分界线,也就是自由贸易区的空间分界线。
上海自贸区通过这种模式,可以达到自由贸易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流动。

3、自贸区影响展望
自贸区建立首先将使相关、房地产、贸易、运输物流行业受益,随后激活相关配套行业,从而最终形成上海乃至全国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3.1 房地产
自贸区设立后,必定吸引大量企业为享受利好政策而进驻区内,土地价值势必水涨船高,相关物业的租金也必上涨。有鉴于此,我们简单梳理了交运板块内上市公司目前在自贸区内拥有土地仓库资源的情况,这些标的有望直接受益自贸区地价的提升。(除上港、上机外,华贸物流、怡亚通、建发股份、中储股份拥有较多区内土地资源)
(物流板块自贸区内土地资源 图3)

解读上海自贸区


3.2 贸易
目前我国港口开放程度有限,转口贸易、过境加工受到诸多限制。自贸区打破贸易屏障后,零关税的实施、通关制度和手续的简化,将极大促进各类型贸易活动,上海有望发展成为一个“自由港”。
首先,更开放的环境将提升贸易量;其次,简化的监管将提升贸易流通速度和效率。第三,金融配套政策的改革将促使更加高层次的贸易业务。
另外,自贸区成立后,上海作为腹地经济与国际对接的桥梁,窗口效应更加明显,将带动长三角地区贸易、加工、服务行业更快的发展。
3.3 金融
金融领域的开放,将提升中国金融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离岸人民币业务、跨境人民币结算、航运金融等金融创新将为本地金融企业提供更多收入来源。另外,不排除某些与国际贸易密切相关的非金融企业在区内也承担一定的金融任务。
3.4 运输基础设施与物流
自贸区将形成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商业环境,增强了对国内外企业经营投资的吸引力,从而增加了区内企业的数量和货物,这将利好相关运输与物流企业。
货物的转口、过境将促进航运企业的货物周转速度和货量。港口将受益国际贸易带来的吞吐量上升。上海港目前的国际中转集装箱占比很低,远低于釜山、新加坡、香港以及高雄等港口,随着自贸区的推出,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将显著加快推进。而人员的流动更加自由以后(签证的有条件开放),机场的国际旅客数量将有望增加,相关的航空业务和非航空业务明显受益。
另一方面,国内物流企业有望接收来自跨国企业的仓储运输、供应链管理业务的需求,新业态的、更高层次的物流管理服务将显著增加,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但同时,国外优秀的跨国物流服务商也将充分与国内物流企业竞争,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全球化服务的能力(如全球供应链体系、全球价格体系)还很弱,因此,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3.5 相关配套服务业
自贸区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规划3年),将形成一个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聚集地,生态体系的建立需要诸如的建筑建设、交通、饮食、旅游、娱乐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相关行业也将同样受益自贸区的发展。

4、“自贸区”主题的投资思路
4.1 “自贸区”代表新一轮改革旗帜,未来有望持续复制和推广
此次“自贸区”主题行情已火热了一月有余,之所以能持续如此长时间,我们认为是由于“自贸区”不同于以往的政策,仅仅停留在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操作层面,而是自上而下的顶层的制度性建设和改革,涉及到了多个关键领域和行业,“改革真正进入深水区”。这标志着新一届政府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来应对中国的各种挑战,成为新一轮全国范围内改革的开山。自贸区的全名叫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主语是中国而不是上海,预示着试验不会只停留在上海,未来改革的动作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
自贸区不是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政策,其建立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反复试错的过程,由于自贸区的细则公布尚无时间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涉及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细则接二连三的发布和解读,其对市场预期的提升将继续维持,建议投资者密切跟踪自贸区后续发展,把握投资节奏。
近期需要关注的重要事件是9月27日自贸区挂牌成立,以及三中全会之前自贸区方案的公布。
4.2 “自贸区”交运板块投资主线梳理
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地点:上海机场(600009)、上港集团(600018)
上海本地客货运输企业:东方航空(600115)、中海集运(601866)、锦江投资(600650)、海博股份(600708)
上海本地相关物流园区:长江投资(600119)
上海本地国际贸易货运代理:华贸物流(603128)
长江沿线港口:宁波港(601018)、芜湖港(600575)、重庆港九(600279)
预期其他自贸区相关:象屿股份、建发股份、厦门空港、厦门港务(厦门自贸区);中储股份、天津港、天津海运(天津自贸区);珠海港、恒基达鑫、深圳机场、中信海直、深高速、深赤湾、盐田港、中远航运、白云机场、南方航空、粤高速(广东自贸区);重庆港九、重庆路桥(重庆自贸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